第二章
推论万物的本源,道。分享自身体悟的道。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天地有大美,不用言语,四季规律更迭,不需商议,万物有序生长,不需宣说。
2.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圣人探究天地之美,而通达万物之理。故至人顺应自然而无为,大圣也不妄为,这是观天地、效法天地的缘故。
3.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
它神明精妙,参与万物的千变万化。万物或死、或生、或方、或圆,却不知其根源。
4.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毫为小,待之成体;
生机蓬勃的万物,自古以来固然存在。上下四方虽广大,却离不开它的范围;秋天鸟兽的细毛虽微小,却仰待它才成形体。
5.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
天下万物无时不在沉浮变化,不会始终固化;阴阳与四季不停运行,各有各的秩序。
6.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忧思它仿佛不存在,却又无处不在;明了它不见形迹,却有神妙作用;万物被它养育,却未曾觉察。此称为本根,可以此观察天下(自然之道)。
第三章
叙述悟道者的身心之态。
1.啮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啮缺向被衣问道,被衣说:如果端正你的形体,专一视听,祥和之气将会到来;
2.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
收敛你的知见,专一你的思虑,神明将停驻内心。德将成就你的完美,道将成为你的居所。
3.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你的眼睛纯真无邪如初生小牛,不再去追究事物的缘由。
4.言未卒,啮缺睡寐。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话未说完,啮缺已睡。被衣很高兴,唱着歌离去,说:形如枯木,心如灰烬,
5.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真正懂得实在知见,却不以此自傲。浑浑沉沉,没有心机而不可与他谋事,他究竟是怎样的人!
第四章
叙论道作用于万物,是天地之间气的运行。
1.舜问乎丞: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
舜问丞:道是否可获得与保有?答:你的身体都非你所有,你怎能保有道!
2.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
舜说:我的身体非我所有,那归谁所有?答:是天地赋予你形体;生命非你所有,是天地赋予你(阴阳)中和之气;
️3.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
性命非你所有,是天地赋予你顺应自然的属性;子孙非你所有,是天地赋予你蜕变的生机。
4.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故行时不知去处,居时不知定所,食时不知滋味。这一切是天地之间气的变化运行,又怎能获得与保有!
第五章
老聃向孔子描述何为道。道,恒久存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
孔子问老聃:今日闲暇,想请教什么是至高的道。
2.老聃曰: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夫道,窨然难言哉!
老聃说:你先斋戒,疏通心绪,清净精神,去掉智巧。道,深奥难言!
3.将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
我将为你说个大概:显明之物产生于隐暗源头,有形之物产生于无形,精神产生于道,形体产生于精微之气,万物以形体代代相生。
4.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
故,九个孔窍的动物是胎生,八个孔窍的动物是卵生。(道)来无踪迹,去无边际,不知从哪进出、在哪停留,通达四方,广阔无垠。
5.邀于此者,四肢强,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
遵循此(道)者,四肢强健,思虑畅达,耳目灵敏,用心不劳顿,应物不拘执,
6.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
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运行,万物不得不昌盛,这就是道(所赋予的)!
️7.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
且博学者不一定有真知,善辩者不一定智慧,圣人因此弃绝这些。
8.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圣人之所保也。
像增加了却看不出增加,减少了却看不出减少,才是圣人所保持的。
9.渊渊乎其若海,魏魏乎其若山,终则复始也,运量万物而不匮。
深邃似大海,高大似山峦,周而复始循环运行,运转万物而不匮乏。
10.则君子之道,彼其外与!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道与!
所谓君子之道,是它的外在表现!万物从它那获取生命的资源,而从不匮乏,这就是道(所赋予的)!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三年九月读书笔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