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庄子 杂篇 庚桑楚(六)

第九章

表述理想化的道德观。

1.蹍市人之足,则辞以放骜,兄则以妪,大亲则已矣。

踩到路人的脚,则须道歉说失礼,若是兄弟的脚则须怜惜抚慰,若是父母至亲的脚则无须过于自责。

2.故曰: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故说:至礼没有人我之分,至义没有物我之分,至智则不用谋略,至仁则不分亲疏,至信则不须金玉为凭。

第十章

论述通过去除干扰内在的四个方面各六项因素,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

1.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

透彻意志的干扰,解脱心灵的束缚,去除道德的牵累,通达大道的阻塞。高贵、富有、尊显、威严、声名、利禄六项,是扰乱意志的因素。

2.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

姿容、举动、面色、辞理、气调、意念六项,是束缚心灵的因素。憎恶、欲念、欣喜、愤怒、悲哀、欢乐六项,是牵累天赋的因素;去舍、从就、贪取、付与、智巧、技能六项,是阻塞大道的因素。

3.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此四个方面各六项因素不震荡胸中,内心则平正,平正则宁静,宁静则明澈,明澈则虚空,虚空则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4.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

道,为天赋所遵从的基础;生命,是天赋显现的光辉;本性,是生命的根本。

️ 5.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知者,接也;知者,谟也。知者之所不知,犹睨也。

本性的活动,称之作为;作为的虚伪,称之过失。知识,来自外物的接触;智巧,来自内心的谋划;智者仍有不了解的知识,犹如斜着眼睛看,所见有限。

6.动以不得已之谓德,动无非我之谓治,名相反而实相顺也。

行动出于不得已,称为天赋(使命),行动不背离自我,称为治理。这两者名义相反而实际是相顺的。

第十一章

提出全人,既善于顺应自然规律,又善于人为之道。

1.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唯全人能之。

羿善于射中微小之物,而拙于使人们不称誉自己;圣人善于顺应自然规律,而拙于人为;善于顺应自然规律,而又善于人为,只有全人能如此。

2.虽虫能虫,虽虫能天。全人恶天,恶人之天,而况吾天乎人乎!

虽是鸟兽却能顺应鸟兽之道,虽是鸟兽却能顺应自然规律。全人(也)没有自然之见,没有人为与自然之分,更何况以己意区分自然与人为!

第十二章

阐论顺应内心是智慧之理。

1.一雀适羿,羿必得之,威也。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一只小雀向羿飞来,羿必会射中,这是羿的威力。以天下为笼,则鸟雀无处可逃。

2.是故汤以庖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

因此,商汤用庖厨来笼络伊尹,秦穆公用五张羊皮笼络百里奚。

3.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所以不投其所好而能笼络得到的,是没有的事。

第十三章

叙述平气顺心,为护养心神的方法。

有时需忘了人道,人道的范畴:人有喜、怒、哀、乐,事有悲、欢、离、合。忘了这些,顺应"不得己"的天道。圣人行此道。

1.介者拸画,外非誉也。胥靡登高而不惧,遗死生也。夫复谐不馈而忘人,忘人,因以为天人矣!

刖足者不注重外表修饰,因已将毁誉置之度外。囚徒登高而不惧,因已将生死遗忘。屡遭辱不回应则忘了人道,忘了人道,因此成为顺从天道之人!

2.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故能做到,崇敬他而不欣喜,侮辱他而不愤怒,只有同天道自然和谐者才能如此。

3.出怒不怒,则怒出于不怒矣;出为无为,则为出于无为矣!

发出怒气,而不是有心发怒,则如此怒气出于不怒;有所作为,而不是有心作为,则这样的作为出于无为。

4.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缘于不得已。不得已之类,圣人之道。

想宁静则须心平气和,想聚神则须顺应内心。有所作为想要恰当好,则须缘于不得已而为。顺应不得已的天道,是圣人之道。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四年一月读书笔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