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明

《山水契阔——陈桥驿先生学行录》的编辑和出版,原初的设想是接续已经出版的《庆贺陈桥驿先生九十华诞学术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把在2011年11月举行的“陈桥驿先生九十华诞庆贺会暨历史地理学发展学术研讨会”期间及其后各界所提交的庆贺性、回忆性、资料性的文稿,也加以收集、整理,以与前述专收该次会议学术论文的《庆贺陈桥驿先生九十华诞学术论文集》形成姊妹篇,二者共同作为庆贺陈先生九十华诞的贺礼,并可为其后的95寿诞乃至期颐之庆做准备。2014年年底,正式向学术界及有关方面发出过本书的征稿邀请,组稿和编辑事宜也随即启动。

但2015年2月11日,先生匆匆辞世。因此,本书的性质,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经过有关方面的讨论,决定在仍然收录九十华诞前后所收到的相关文稿的基础上,增加先生逝世前后一些活动的记述以及辞世后各界的悼念、缅怀和追思的内容。因先生一生以读书人自勉,以治学为业,主要活动都围绕读书、教书、著书展开,故虽然本书的性质已经转变为“缅怀”和“追思”,但仍以“学行录”为题,以反映先生的一生志业。同时,既然名为“学行录”,自然应以忠实记录和反映先生的学术历程为重,因此,本书拟将先生在不同时期所撰写的若干具有自述性质的、反映先生自身学术经历或心路历程的文稿也收录进来,这样,结合其他学者的回忆和追思,庶几可较为完整地反映先生的学术活动及其在各领域的杰出贡献。

基于以上考虑,本书所收文稿,就按照前述的几个方面,主要归为四大部分,即陈桥驿先生自述学术及心路历程的文章,2015年之前各界公开发表的评述及记叙先生学术活动、学术贡献、人生经历等方面的文字,2011年先生九十华诞庆贺会前后所收到的文稿,以及先生逝世后各界的悼念、缅怀和追思性的文字。

(一)陈桥驿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各类著述文字逾千万。除了撰写有大量的学术性论文和出版各类著作之外,还有散见于各处的大量的序跋等文字,以及若干回忆性、总结性、评述性的文字。序跋类中,有为自己的论著所写的自序、后记,亦有为他人所撰写的引介性、评述性或论说性的序文。诚如陈先生自己所言,他的序文并非“官序”,而是“学序”,因此,均是先生凝神用心、引经据典、一笔一画撰写而成,反映了他的学术见解、学术活动乃至心路历程。这些序跋,实际上成为先生的学术历程乃至某种程度上的人生历程的自述,如郦学研究的艰辛而漫长的历程,吴越史地的研究过程及其对故乡绍兴的深厚感情,古都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个人的思想和观点,参与方志学、地名学的研究历程,等等,均能从先生自己的文字中找到学术思想发展的脉络。其他回忆性、总结性、评述性的文章虽然数量上不多,但反映了某些重大学术活动的历史侧面,以及先生对一些学术活动、人物事件等的看法,如参与编纂《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的过程,与谭其骧先生、侯仁之先生、史念海先生的交往过程等,从中亦可以窥见中国现当代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一些重大事件、活动的过程;甚至也有先生未竟的心愿,如对《水经注地图集》的编绘,以及《浙江省历史地图集》的编绘等,先生生前均寄予殷切期望。

因此,这一部分定题为“‘访渎搜渠’,‘默室求深’;翩翩学子,蔚然大家——陈桥驿先生自述治学经历与学术交往”,收录先生写于不同时期的重要著述的前言、后记,或为其他学者的著作所撰写的序言、绪论等,以及先生的若干回忆性文字等;所收各文基本上以先生写作时间为序编排(即能找到明确的写作时间的,以此为准,找不到明确写作时间的,以第一次公开发表的时间为准)。

(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一些学术性期刊和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上,公开发表过很多记述陈先生学术经历、评述陈先生学术贡献以及记叙有关人士与陈先生交往等方面的文章和报道。这些内容,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先生的学术贡献、道德文章、学术活动和社会交往,以及先生的学术成就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也提供了一些先生学术活动和日常交往的印记,亦可以借此而对先生的学术、人生经历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因此,我们拟以先生逝世时间为限,将这些公开发表的各界评述和记叙先生2015年辞世之前活动的各类文字,汇集在第二部分,定题为“《水经》新证,宁绍精研;古都名城,历劫重光——各界对陈桥驿先生的学术活动、学术成就和品行风范的记叙和评述”。本部分主要收录2015年2月11日先生辞世之前,期刊、报纸、媒体等所公开发表的各类记述先生的文章,基本上按照公开发表的时间为序排列。

(三)2011年11月11—13日的“陈桥驿先生九十华诞庆贺会暨历史地理学发展学术研讨会”,由于得到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而取得圆满的成功。会前会后,以及随后的征文邀请,收到了大量学术界同仁及社会各方面人士所惠赐的文稿。此次庆贺活动,既是先生、也是历史地理学界的一件大事,所收到的诸多文字,也既是致贺,亦为学术活动的见证。因已出的“庆贺论文集”仅收录了学术性论文,其他性质的文稿未及收录,故在本书中将之汇集呈现,既为彰显各方盛意,也是当时景况的写照。

这样,我们将2011年庆贺会前后及后续征稿所征集到的有关文稿,连同相关材料(如部分贺信、贺诗、贺联、贺词等),一起收录于第三部分,定题为:“‘史地巨子,郦学大家’;耄耋之年,犹自奋发——2011年11月‘陈桥驿先生九十华诞庆贺会’前后所收到的庆贺性、回忆性文字”,大体上按照收到时间先后、先外单位后本校的顺序,学生们则按照跟从先生就读的先后等安排。

(四)2015年2月11日上午,陈桥驿先生遽尔离世,各界痛悼。2月15日追悼会前后,媒体、学界和先生的亲人、学生,写有一些哀悼、怀念的报道和文字。此后,学术界及各方面又通过各种形式,陆续发表了一些追思、缅怀以及评述先生各方面贡献的文章,如《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专门组织了集中的悼念文章刊出,《历史地理》、《中国地方志》、《地理学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也先后发表了若干悼念性、追忆性、评述性的文字。

因此,我们把各界在先生辞世后的各类文字汇总,作为第四部分,定题为“一代宗师,其文星斗;稽山仰止,越水长流——陈桥驿先生逝世后各界的悼念与缅怀”,多数是公开发表过的,亦有从先生身边的亲人、学生等处征集而来,以及有关学者的惠赐专稿。编排上,除了陈先生亲属的哀悼、追思的文字放在前面之外,也就按照这两类分为两个部分,即前一部分是公开发表的,大体上以时间为序,后一部分是从有关方面征集来的,按照学术性的、非学术性的,以及从亲友、故旧到同事、学生这样的顺序编排。此外,也把先生逝世后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2015年5月起改为“地球科学学院”)治丧办公室所收到的部分唁电、挽词、挽联等,整理汇编附在最后,以反映社会各界对先生的哀悼之情。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收录的各类文稿,不论是陈先生自述性、引介性的文章,还是各界回忆性、追思性的文字,均主要是涉及陈先生生平、交往、经历和学术影响,以及操守风范、道德文章等方面,并不涉及单纯的学术性的论述,以及一些学术观点的讨论、商榷和争鸣。故这一类文章此次暂未收录。

另外,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陈先生九十华诞庆贺会以来,有关方面抓紧了对先生资料的整理和出版工作。除了前所提及的由浙江大学方面主持编辑的《庆贺陈桥驿先生九十华诞学术论文集》正式出版之外,陈桥驿先生的部分“自传”——《八十逆旅》,亦早于2011年年底即已面世(陈桥驿著:《八十逆旅》,中华书局2011年版),先生的家乡绍兴市有关方面也已经将当时在绍兴举行的庆贺会和研讨会上所收到的文章结集出版(冯建荣主编:《稽山青青鉴水长——庆贺陈桥驿先生九十华诞暨学术研讨会文集》,学林出版社2011年版)。此外,如山西的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等所编辑出版的陈先生对于有关书籍、文章的评点和信函的书籍(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大同古都学会编:《郦学泰斗陈桥驿与大古都大同》,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亦收载了一些相关的材料。因前述各书出版未久,为避免重复,故其所收录的文字,除了少数曾经提交2011年浙江大学主办的“陈桥驿先生九十华诞庆贺会暨历史地理学发展学术研讨会”的文章等外,本书也不再编入。

因为本书预定2016年2月先生辞世一周年之际能够出版,以为纪念,因此,各类文字,限于编辑时限的要求,大体上为截止到2015年9月底所收集或征集到的有关材料。这样,整理、编辑工作就较为仓促,有关文稿的收集、征集和整理也会有各种不周之处。虽然编者已经尽可能广泛地从各种途径对公开发表的涉及陈先生的文字作了收集和整理,以期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先生的学术和风范,但限于各种因素,仍然会有一定的遗漏和缺憾(尤其是一些未公开发行的内部或地方性出版物中对陈先生活动的记述)。这也是我们今后会继续努力、全面整理、以臻完备的。

编辑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原作者的文意和表达方式,所编入的文稿,均依据其原始出处收录,尽可能保持原作的面貌;编者仅对个别重复之处略加删节,对若干明显的错误之处(笔误或印刷错误)作了修正,同时,对不同时期行文上的差别按照现行规范作了必要的编辑处理和统一。当然,由于时间匆促,肯定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各种疏漏之处还请各界理解和谅解。

本文集中所收录的文字,公开发表的,均尽可能注明了出处;征稿、各界惠赐的大作及其他材料等,亦做了说明。

同时,我们也选择了一部分照片、图版等资料,集中编排在全书正文之前或随文插附于相关文字之中。有关陈先生的照片,2002年之前的,多数是从2003年车越乔等先生主持编印的《陈桥驿先生八十华诞》纪念册中选用的;2003—2015年之间的,主要是从陈先生家属和学生处收集来的,还有部分是从其他途径(如网络)找到的(其中2011年之前的,有些也曾收录于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2011年所编《古越之子·水经传人·史地名家——陈桥驿先生九十华诞庆贺纪念册》之中);并参考2012年由绍兴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主持编印的《郦学泰斗,越乡巨贤——陈桥驿先生史料陈列馆画册》作了补充。能够知道照片摄制者的,我们都注出了原作者;限于条件,一些照片等的摄制者难以查考的,则暂时无法注明,谨请谅解。

谨此对所有赐稿或收录文字的作者表示深切的谢意,也向收入册中的相关照片、图版及其他材料的作者、编者致以深深的感谢。

先生的学术成就汪洋恣肆,学术思想亦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后人总结、整理之处甚多。现陈先生《全集》正在由人民出版社编纂之中,有望在不长的时间内面世;先生还有一些尚未公开印行的论著,也在各方面的支持、协助下,逐步得到整理;先生的生平行状及详细的年表、年谱的辑录、编纂,有关方面也已经着手开始准备。我们也诚挚希望有关工作可以得到学界及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

同时,也希望各位学界同仁及社会各方,能够继续关心有关陈桥驿先生著述的整理工作(尤其是先生与各界长期交往过程中的大量的书信等,反映了许多先生的学术思想和见解,乃至日常交往与心路历程等。这一部分还有待学术界认真整理),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希望继续给我们提供有关材料。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理学部、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以及浙江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等的关心和支持,谨此对前述各单位和有关人士致以深切的谢意。资料收集和内容编排上,亦得到陈先生家属的帮助和指导,并惠允使用有关文字和照片,谨此亦深致谢忱。编者还要感谢陈先生的各届研究生的鼎力支持。具体编辑过程中,并得到研究生叶榕、张春阳和乔敬山等的协助,即此亦深表感谢。


谨以此书奉献于先生在天之灵。

先生学术不朽,精神永生!


古越之子,山水契阔。治学以精,终为巨擘。

稽山仰止,鉴水长流。先生之风,山川并寿!

编者谨记

2015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