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依赖及酒精相关障碍
- 陈志恩 吴绍长
- 1862字
- 2020-06-24 18:16:48
第一节 精神活性物质及相关概念
一、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指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得到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material)、成瘾物质(addictive substances)或药物(drug)。在本文中,除“药物”名称外(为避免与以后章节中的治疗药物相混淆),其他名称概念可以互换。成瘾(addiction)指由于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所引起的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具有以下特征:①强迫性用药,并且会不择手段地获取该药;②有加大剂量的趋势;③产生精神依赖(psychiatric dependence)或心理依赖(psychological dependence),一般都会产生躯体依赖(physical dependence)或生理依赖(physiological dependence); ④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危害。
二、有害使用
有害使用(harmful use)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如不能完成重要的工作和学业,损害了躯体、心理健康,导致法律上的问题等。这里有害使用强调的是不良后果,使用者并没有明显的耐受性变化或戒断症状,否则就是依赖状态。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第4版(简称为DSM-Ⅳ)中称其为滥用(abuse)。有些依赖者存在多物质滥用(multiple substance abuse),其定义为在12个月内同时至少滥用3种以上的成瘾物质,其中不包括咖啡因(caffeine)和尼古丁(nicotine,也称烟碱),它不是以其中一种为主,更不是对其中某种特定物质的依赖。“滥用”一词,由于概念过于模糊和潜在的负性含义,近几年使用的频率逐渐减少,在最新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简称为DSM-Ⅴ)中已被取消,改为有害使用,与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第10版(简称为ICD-10)保持一致。
三、耐受性
耐受性(tolerance)是大多数精神活性物质反复使用后的一种状态,指使用原来的剂量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必须通过增加使用剂量方能满足物质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否则“过不了瘾”。
“药瘾越发越重”就是这个道理,改变物质使用的途径也是耐受性的表现,如刚开始吸食毒品一般是放在香烟里吸,以后逐渐改成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物质的耐受性是可逆的,停止用药后,耐受性将逐渐消失,机体对物质的反应又恢复到原来的敏感程度。耐受性可分为代谢耐受(metabolic tolerance)和细胞耐受(cellular tolerance)两种。前者主要通过增加肝脏代谢酶活性,使物质代谢分解加速,又称为物质分布性耐受(drug disposition tolerance)。细胞耐受,又称为药效学耐受(pharmacodynamic tolerance),在依赖中更为重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离体组织和细胞中,所形成的细胞耐受表现在两种水平:一是在受体水平,表现为细胞膜受体减少(如受体内化)或受体与G蛋白偶联(G protein-coupled)减弱等;二是在细胞、突触(synapse)和神经网络水平,表现为由于长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使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 CNS)功能与结构发生改变,以保持机体的正常功能。这种机制与神经元(neuron)和突触的适应过程有关,涉及神经可塑性(neural plasticity)改变。
四、依赖
依赖(dependence)与人们通常所说的“成瘾”基本同义。但在精神病学中,成瘾已被专业名词“依赖”所取代。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发生改变的症状群,明知使用有害,但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迫性觅药行为。强迫性觅药行为(compulsive drug seeking behavior)是指使用者冲动性使用药物,不顾一切后果,是自我失去控制的表现,不一定是人们常常理解的意志薄弱、道德败坏的问题。依赖可分为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躯体依赖也称生理依赖,它是由于反复使用物质所造成的一种病理性适应状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精神依赖又称心理依赖,它使物质使用者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或欣快的感觉,驱使使用者为寻求这种感觉而反复使用成瘾物质,表现为所谓的渴求(craving)状态。
五、戒断状态
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指停止使用物质、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使用成瘾物质后突然停用引起的适应性反跳(adaptive inverse jump)。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与所用物质和剂量有关,再次使用可缓解症状。不同物质所致的戒断症状因其药理特性不同而不同,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物质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例如,酒精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其戒断后出现的是兴奋、不眠,甚至癫痫样发作等症状群。
六、强化
精神活性物质的强化(reinforcement)作用,可以分为正性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负性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其中,正性强化作用表现为增加正性情绪的作用,如“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吸毒后的快感以及社会性强化作用等;负性强化作用表现为对抗负性情绪的作用,如“一醉解千愁”等,特别是在形成依赖后,由于戒断症状的出现,使用者不能自拔,必须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才能解除戒断症状,这是最为强烈的负性强化。
(陈志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