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计划概述

一、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指为组织未来的活动设定目标,为完成目标拟订策略,并建立相关机制以协调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包括工作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等,它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计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计划仅指制订计划的活动过程。广义的计划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评价计划的综合过程。计划工作是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新的任务制订方案,并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最终实现目标,是创造性、科学性很强的管理活动。

二、计划的内容

计划的内容可以用五个“W”和一个“H”来表示,即“5 W1 H”。

(1)What(做什么),即组织需要预先决定做什么,这是明确计划活动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2)Why(为什么做),即论证为什么要做这项行动,这是明确计划的原因及目的,使计划执行者能了解、接受和主动支持这项行动。

(3)Who(何人做),即规定有哪些部门和人员负责实施计划,这需要划分各部门和组织单位的任务,包括每一阶段的责任者、协助者,各阶段交接时的鉴定、审核人员等。

(4)When(何时做),即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起始时间和完成时间,便于有效控制和调配组织资源。

(5)Where(何地做),即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或场所,以便了解实施计划需要的环境条件和制约因素,合理安排计划的空间。

(6)How(如何做),即制定实现计划的手段、措施和相应的政策、规则,以便合理使用各种资源,平衡组织的各种能力与辅助计划。

三、计划的类型

(一)按作用时间分类

1.长期计划

长期计划又称长远规划,一般指5年以上的计划。长期计划要建立在对未来发展趋势充分预测、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步骤进行。通常由高层管理者制订,具有战略性,涉及重大的方针、政策、策略,内容不要求详细具体,主要以问题和发展为中心,不确定因素较多。如某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达标计划。

2.中期计划

中期计划指2~4年的计划。一般由中层管理者制订,要求根据组织的总体目标,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以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具有战役性、时间跨度较长、内容较详细、以时间为中心等特点。如创建三级甲等医院达标计划中的人员配备、护理队伍建设规划中的人才培养计划。

3.短期计划

短期计划一般指1年或1年以下的计划。由基层管理者制订,是对未来较短时间内的具体工作的安排及布置,具有战术性、时间短、内容详细、以任务为中心、执行后见效快等特点。如病房护理的年度计划、月计划、病房护理人员新知识新技术学习计划。

(二)按计划的规模分类

1.战略性计划

战略性计划指决定整个组织的基本目标和发展方向的计划。通常是长期计划,包括目标及达到目标的基本方法、资源的分配等,一旦确定,则不易更改。如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医院护理队伍建设规划。

2.战术性计划

战术性计划是指针对具体工作问题,在较小范围和较短时间内实施的计划,具有灵活性的特征,是某些战略性计划的一部分,是执行战略性计划的具体保证。如护士排班计划、病房护理人员专业发展计划、设备的维护计划。

(三)按计划覆盖面分类

1.综合计划

综合计划指对组织或系统一切工作的整体安排。如某医院的三年整体发展计划。

2.专项计划

专项计划又称专题计划或项目计划,是指为完成某种特定任务而制订的计划,是综合计划的具体化,它必须以综合计划为指导,应避免同综合计划脱节。如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四)按计划的约束程度分类

1.指令性计划

指令性计划是指由主管部门制订,用指令的形式向执行部门传达,规定了计划的方法和步骤,要求严格遵照执行,是具有强制性的计划。如政策、法规。

2.指导性计划

指导性计划是指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给各执行单位,需要以宣传教育以及经济调节等手段来引导其执行的计划。一般只规定完成任务的方向、目标及指标,对完成任务的方法不做强制性规定。如医院后勤科室业务学习计划。

(五)按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分类

1.宗旨

宗旨是组织对其信仰和价值观的表述,回答组织是干什么、应该干什么的问题。明确组织的宗旨,是制订具体计划的前提,也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护理工作的宗旨应包括护理活动、患者、护理人员三个方面。

2.目的或任务

目的或任务是指组织的作用,是组织系统或社会赋予它的基本职能和社会任务。如WHO规定护理工作的任务是“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医院的任务是“治病救人”。

3.目标

目标是在宗旨、目的或任务的指导下提出的,是整个组织活动要达到的可测量的、最终的、具体的成果。目标是计划的终点,同时也是组织、人员管理、领导和控制等活动要实现的结果。如某医院护理部制定的年度护理目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为100%,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达到98%。

4.策略

策略是为全面实现组织的长期目标而确定的整体行动过程、工作部署及资源分配的总纲。具有合理整合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以及为组织机构明确方向的重要作用。如中小型医院为了增强市场竞争优势重点开创糖尿病、椎间盘治疗特色专科,医院管理者将整个工作部署和资源配置的重点放在这些学科的建设上,以期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5.政策

政策是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制订的一种限定活动范围的计划,它为组织指明了管理的方向和界限。一般由组织的最高管理层确定,它告诉下级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以保证行动与目标协调一致,并有助于实现目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必须具有广泛性、整体性和必要的灵活性,才能使下级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决策时的判断力,做出更科学的决定。如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政策和晋升政策。

6.规程

规程又称程序,是根据时间顺序确定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具有严格的指定性。它规定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是执行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法,如护理程序、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7.规则

规则是指对在具体场合或具体情况下,是否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所做的规定。如病房内禁止吸烟。

8.规划或方案

规划或方案是指为实现组织计划所采取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资源分配等要素的复合体。一个主要规划可能需要多个辅助性规划,是一项综合性计划。它需要严格的技能、系统的思想方法和统一的行动步骤来协调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而且通常还需要有预算作为支持。如护理部制订的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两年发展规划,其中包含各层次护理人员不同类型的培训计划,如培训目标、相关政策、规定、培训方法、时间安排及经费保证等。

9.预算

预算又称数字化计划,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预算的内容包括人员、设备、经费、时间等。它可促使管理者对预算的资金流动、收入、开支等进行数据化的管理。如护理部关于专科护士培训的经费预算等。

四、计划的特点

1.首要性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管理者行使管理职能的起步和基础。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它把我们所处的此岸与我们要去的彼岸连接起来,以克服这一天堑。”可见,计划给组织提供了通向未来目标的明确道路。

2.前瞻性

它是计划工作的根本属性。管理学家法约尔曾指出,管理即意味计划着展望未来,预见是管理的一个基本因素。因此,计划必须在调查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做出安排与部署,考虑组织未来的机会或不利因素,筹划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它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组织活动起指导作用。

3.普遍性

组织内的任何管理活动都要进行计划。一般高层管理人员只负责制订战略性计划,具体的战术性计划由下级完成,并授予下级制订计划的权力,任何一个管理者都要参与计划活动,这样计划才能体现于组织内各层次、各部门。所以,计划是每个管理者都无法回避的职能工作。

4.目的性

任何组织或个人制订计划都是为了有效地实现某种目标。管理者只有在确定了目标、选定了实施方案后,才能进行管理活动。

5.效率性

效率是以目标所得到的利益,扣除制订和执行计划所需的费用与其他预计不到的损失之后的总额。计划不仅要确保实现目标,而且要在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资源配置方案,以求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率。若实现计划的过程中付出了太高的代价或者是不必要的代价,那么这个计划的效率是非常低的。所以,在制订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利益,还要考虑非经济利益的损耗。

五、计划的原则

1.预见性原则

计划就是一种科学的预见,决定做什么和如何去做,是对组织未来的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这种预见性不是主观猜测,而是需要认真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只有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才能正确进行计划的制订。

2.整体性原则

计划要从组织的整体出发,全面考虑各构成部分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的特点,把握住它们的必然联系,进行统一筹划,小局服从大局,局部服从整体。

3.目标可考核性原则

制订计划时,必须坚持以目标为导向,要求提出的目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考核的,否则制订的计划无法执行、检查及评价。如护理部的年度目标之一“本年度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为0”,此目标既有时间标准,又有结果标准,便于考核。

4.重点性原则

制订计划时,要全面考虑各相关方面,同时还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关键点,着力解决好影响全局的问题,而不是同等对待,眉毛胡子一把抓。

5.弹性原则

执行计划时难免会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意外情况,因此,制订计划应当保持一定弹性,留有余地。预留弹性的大小应视具体的计划和相关因素而定,对于预测经验较多、较精确、未来不确定因素较少的情况,预留计划的弹性可小些;反之,则应多留弹性,以确保实现计划目标。

六、计划的步骤

计划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步骤都是相似的。一般包括以下8个步骤。

1.分析、估量形势

对组织现存形势的分析和估量是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在制订计划之前就应着手进行的工作。这需要管理人员广泛搜集信息,分析、整理资料后,掌握组织的现状以及获取未来发展的背景材料。调查分析的内容包括:①社会需求、社会对组织的影响因素;②组织内部的实力、现状、政策,包括人力资源的利用;③组织的资源情况;④服务对象的需求。如医院护理部门计划开设家庭护理服务项目,应估量以下内容:医院所处社区对家庭护理的需求、医院的地理位置、开展家庭护理服务的人力、物力资源及其他医院开展家庭护理的有关信息资料等。

2.确立目标

在分析形势的基础上为组织或个人制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第二步。通常在确定组织的总目标后,组织中的各所属部门要按照总目标来拟定各部门的分目标,各部门的分目标又分解成其基层单位的子目标,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如此层层控制,可有效统一整个组织共同的行动方向。制定目标要有时间安排,内容要清晰准确、操作性强。如“本年度特级护理合格率为98%”。

3.评估资源

评估资源就是确定有利于计划实施的前提条件和期望环境。前提条件了解得越细致透彻,制订的计划可行性就越强。组织的前提条件包括外部前提条件和内部前提条件。外部前提条件包括整个社会的政策、法令、经济、人口、技术、设备等;内部前提条件包括组织内部的政策、人力、物资、经费、技术力量等。也可以归纳为SWOT分析,其中,S指组织内部的优势,W指组织内部的劣势,O指来源于组织外部可能存在的机遇,T指来源于组织外部可能的威胁或不利影响。

4.拟订方案

管理者根据调查和资源评估,可提出实现组织目标的备选方案。一个计划常常同时有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从备选方案中能选择出最有成功希望的方案越多,对最终选定方案的相对满意程度就越高。拟订备选方案应考虑以下情况:①方案与组织目标的相关程度;②可预测的投入与效益之比;③公众的接受程度;④下属的接受程度;⑤时间因素。如护理部的目标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可行的备选方案是聘请护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招聘一定数量大学毕业的护理人员、加强护理人员在职培训等。

5.比较方案

比较方案是找出几个备选方案的优点、缺点,再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包括计划的可靠性、科学性、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效益的显著性等。比较的目的是从中选择最优计划方案。如某医院的在职护士培养计划,方案1:将护士送到本省三级甲等医院学习进修,其优点是易联系、路程近、费用低、学费少等,缺点是学习效果比外地差。方案2:将护士送到北京三级甲等医院学习进修,其优点是学习效果好,缺点是不易联系、路程远、费用高、学费多等。

6.选定方案

这是制订计划的关键。方案的选择是按上述步骤对各种方案权衡利弊后,选择确定出最优的或最满意的方案。选定的最优方案应该是可行性和满意度高、投入少、产出高的方案。

7.制订扶持计划

扶持计划也称辅助计划。扶持计划是保证总计划能按时有效执行并达到预期目标的必要措施。选定最优方案后,还要制订一些扶持计划来辅助该方案的落实。扶持计划是总计划下的分计划,是主计划的基础,只有先完成了扶持计划,主计划的完成才有保证。如建立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总计划中就有培训家庭护理专业人才计划、设备添置计划、资金使用计划等扶持计划。

8.计划预算

计划预算是指以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其实质是资源的数量分配计划,包括人员、设备、经费、时间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计划预算,组织对各类计划进行汇总和综合平衡,控制计划的完成进度和程度,从而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