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与文化浙江建设: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 浙江省港口协会
- 730字
- 2020-06-28 09:29:32
三、学习形式的转变与开发
博物鉴史课程,为期一个学期,这种具有较长持续性的课程,在宁波博物馆以往的教育活动中少有先例,对博物馆而言,如何让课程具有连贯性,如何合理安排知识点,如何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等在课程设计中都必须进行考量。此外,一个学期、18个课时、固定的学生群体,这些特点也让博物馆能够尝试一种深层次、渐进式的教育方式。
宁波博物馆所展示的历史文化,就知识辐射而言,是非常庞大的,单次的参观或者活动可能只能让参与者接触到某一个点,而持续性的课程能将点连成线,更全面、准确地传递博物馆语言。有着一定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的高中生也十分适合参与持续性课程,他们有着较好的理解力和较高的专注力,对较为抽象和复杂的知识也能够较好地接受。
在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的实践,将学校传统教育与以下两种教育模式结合在一起。
一是实践体验式。“实践体验学习和认知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学习形式。实践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体验、学习感性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博物馆空间进行实现,在课程初期的展览参观,让学生们直观地观赏文物,并将所学知识与文物互相对照。另一个受到学生热烈反响的体验,则是陶瓷器等制作体验内容,将抽象的知识通过感性的互动学习进行强化,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二是小组合作学习式。由于本课程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其表现方式和学习轨迹与普通学校教育有很大差别,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程中的很多环节,如讲解实践、任务单等均需要小组共同完成。另外,我们还发现,小组合作也补充了我们的教学资源,学生们会以团队的模式,自发寻找学习资料,增加学习内容,利用多种媒体来进行拓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