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构:数字化转型的逻辑
- 安筱鹏
- 1001字
- 2020-08-28 00:56:16
序三
冷静思考复杂环境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
在当前的环境下,研究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很多企业找到了方向和路径,成绩很显著,但从总体来看,前景困难重重,不容乐观,道阻且长;另一方面,全球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产权纠纷更加突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环境复杂而艰难。过去30年,我一直重点关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为此我认为,要特别重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审视我国制造业的真实状况。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成就体现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上,我们已经是世界公认的制造大国。但是,同时要承认,我们不是制造强国,甚至仍处于全球制造业的第三梯队。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与先进国家比仍显落后。正如本书披露的,2016年,数字经济在全球发达国家GDP的比重达50%左右,而中国刚过30%。制造业是根本,很遗憾我们在前些年某种程度地偏离了这个根本,现在纠偏的意义重大,时机刻不容缓。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要取什么方向,走什么路径。本书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详尽的蓝图,主要经历体系重构、动力变革、范式迁移的蜕变与涅槃;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精准动态思维取代传统制造的冗余思维;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实现传统制造的转型升级;再从智能制造阶段迈入工业互联网阶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仔细研读本书。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前进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近年来,中美关于贸易规则、知识产权、产业竞争等纠纷不断,背后潜藏着更深层矛盾,如何走出困境,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与耐性。相比于外部关系,内部关系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制造业的地位、制造业与虚拟产业的关系、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国企的改革与民企的未来、产权的保护和法治的建设、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改革开放的稳定预期等,如果不能理顺,如果没有“一百年不变”的魄力和决心,就难以开创下一个辉煌的历程。如果有预期、有决心,困难算什么?改革开放40年不就是从困难中走过来的吗?
让我感到振奋的是,这三个问题,本书都有很好的探讨,而且很多探讨是可以直接付诸实践的。在当前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是什么,作者对这个重要议题的表达,全面准确、逻辑严密、直击本质,值得我们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
陈春花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
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
2018年12月于朗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