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本书献给所有正在吸烟但希望戒烟的人。

戒?还是不戒?这是一个困扰无数烟民的问题。

作为一个烟龄长达20年的前烟民,我理解烟民们内心的纠结:想戒烟,但不知道该怎样戒?

作为一个已成功戒烟近十年的前烟民,每当在公共场所看见有烟民偷偷摸出香烟,做贼似的吸着烟,周围人对他露出鄙夷、厌恶的神情时;每当看见从事着重体力工作的建筑工人,嘴里衔着烟,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烟草燃烧产生的灰色烟雾熏得他连眼睛都无法睁开时;每当看见一群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嘴里叼着香烟招摇过市的时候;每当在电梯里看见那个咳嗽不停、肤色灰暗、嘴里散发出难闻烟味的老烟客的时候……我总会不由生起悲悯之心,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催促着我:“去告诉他们关于吸烟的真相,去帮助他们脱离烟瘾的陷阱!”

正是对烟民的同理心和悲悯促使我编写了这本关于戒烟的书。

在总结自己成功戒烟的经验基础上,我进一步了解了与戒烟相关的知识,在震惊于吸烟危害之巨的同时,也洞察了吸烟的本质和真相:

——人们之所以吸烟是因为无知造成的。

——烟瘾是烟碱的强致瘾作用导致的。

——烟碱成瘾后,烟民身体会对烟碱持续产生渴求,当某些欲望出现时便会吸烟,以获得暂时的平静,这就是吸烟习惯的形成机制。

——戒烟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愿景和信仰。

——只要掌握要领,在吸烟欲望出现时,顿起觉照,以观照代替吸烟,戒烟其实很简单。

吸烟的最终结果就是使烟民提早死亡。而在痛苦死亡之前,烟民还将遭受烟碱数十年的“奴役”,并为购买香烟付出经济上的巨大代价。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测算,我国有3亿烟民和高达7.4亿的二手烟受害者。在各种死亡的可控危险因素中,烟草是最可避免的死因之一,却每年造成大约120万中国人死亡。尽管吸烟后果如此严重,许多烟民仍然没有将戒烟真正付诸行动,因为烟民感觉戒烟很难。一些烟民也曾经尝试过各种戒烟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这又进一步强化了烟民对戒烟难的感受。

但这只是一种错觉。事实上,认为戒烟难与认为吸烟有助于舒缓神经紧张、减轻压力都是烟民错误的认知。而基于错误认知的行为,其结果可想而知。犯错虽然是人的共性,但如果人一生中不断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就是极端愚蠢的行为。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烟民需要认清吸烟陷阱的各种真相,需要知道如何才能逃出吸烟陷阱并亲身去实践,需要知道戒烟后怎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这就是我编写本书的目的。

本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吸烟的危害”,从医学的角度让读者了解吸烟对身体造成的巨大伤害,激发烟民戒烟的愿望。

第二部分“烟瘾的真相”,从药理学、脑神经科学、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揭示烟碱致瘾的真相,并让读者了解吸烟习惯的形成机制,帮助烟民认清烟瘾的真相,强化戒烟的决心。针对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对于戒烟问题的一些错误认知,逐一予以批驳,揭示问题真相,避免烟民被误导。

第三部分“观照戒烟法”,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戒烟方法。这种基于佛教内观原理的戒烟方法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作者对于各种心瘾实相的领悟和对习惯形成机制的深入理解,其中蕴藏的道理极为深刻。善用此方法,将帮助烟民彻底戒掉烟瘾。

第四部分“戒烟日志”,是本书提供给读者实践戒烟新法的重要工具,能帮助烟民在21天的脱瘾关键期里,不断强化戒烟愿景,集每日戒烟成功之跬步,达到最终戒烟成功的目标。需要指出的是,这部分并不只是提供给读者阅读,而是提供给读者使用的,是对本书知识的学以致用。

第五部分“戒烟后的注意事项”,针对烟民戒烟后可能出现的心理松懈,作专门的提醒,避免烟民在脱瘾后复吸致使前功尽弃。

为了帮助读者认识佛教内观的原理和方法,本书还提供了一些知识链接,如著名佛学导师关于内观问题的开示,以及佛教关于空性的著名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请不要排斥这些属于心灵层面的智慧,因为戒烟的过程实质正是我们认识空性的过程,读者如能从中有所领悟,其在思想上的收获甚至远大于戒烟成功本身。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感谢我的妻子在整理资料时的辛勤付出;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金凤强先生对出版本书的大力支持;感谢暨南大学EMBA联合会、暨南大学E慈善会、暨南大学EMBA2011(1)班同学们为本书提供的助力。

文峰

2014年5月31日(第27个世界无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