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

地层 固原市辖境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陕甘宁盆地分区,出露长城系、蓟县系、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第四系很发育,红黄土为主。

元古界 长城系,仅出露于原州区糜家沟。属浅海相碎屑沉积。厚70米,岩性属褐红色含铁质石英和夹硅质页岩。

蓟县系,零星出露于原州区炭山、云雾山及其以东;彭阳县罗洼、小岔各大沟谷中。属浅海、半浅海相碎屑沉积,厚744米。下部为黄渠口组石英砂岩、硅质页岩、硅质灰岩组成;上部为王合口组灰岩、灰白色白云岩、白云质岩及灰岩组成。前震旦系变质岩零散分布于西吉县月亮山至火石寨一线分水岭。裂隙发育,单块面积1~2平方千米,以绿色石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为主。

古生界 寒武系,出露于原州区双井以东北湾、吴家渠、阴子渠、马家石沟等地沟谷;彭阳县罗洼寨科村、银洞沟等沟道底部;泾源县峡口。

下统毛庄组,厚58米,岩性下部为紫红色石英砂岩;上部为灰紫色白云质细砂岩。

中统毛庄组,厚89米,岩性为紫红色、黄绿色页岩夹灰质岩;底部为砾岩及含磷砾岩。徐庄组,厚112米,为杂色页岩夹薄层透镜状灰岩及竹页状灰岩。张夏组,厚152米,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夹鱼面状灰岩和竹叶状灰岩、白云岩,上覆下奥陶系三通沟组,假整合接触。

上统组,厚152米,岩性为白云岩、类白云岩。

奥陶系,出露于原州区北湾、吴家渠;彭阳县川口、沟口、交岔、罗洼;泾源县的三关口、峡口及秋千架。发育为下、中两组。

下统水泉岭组,厚285米,岩性为灰色、灰红色、灰紫色、黄绿色、深灰色厚层致密岩为主。

中统三道沟组,厚435米,岩性为深灰色灰岩和夹硅质灰岩及泥质灰岩。中统平凉组,厚100米,以灰绿色、浅棕色页岩为主。

中生界 侏罗系,出露于原州区炭山及彭阳银洞沟一带。

下统延安组在炭山发育较好,炭洞沟、石岩沟亦有出露,厚704米。属河湖沼泽相含煤沉积。岩性为灰色、灰白色中细粗砂岩,砂质页岩夹煤质页岩、菱铁矿结核及煤层组成。彭阳银洞沟一带厚150~210米,以灰紫、紫红色及黑色黏土岩、泥岩沙泥质岩为主,次为浅灰色、灰白色中组砂岩互层,含煤层厚75.83~392.85米。

中统直罗组,厚558米,以浅灰色及灰白色厚层粗砂岩砾岩为主,次为细中砂岩及中厚层砾岩。

上统安定组,厚253米。上部为巨厚层灰白、灰黄与灰紫色粗砂岩,中部为厚层紫红色与灰紫色砂岩,下部为紫红色厚层岩和灰白、灰黄、紫红色含砾粗砂岩。

白垩系,境内分布最广,组成六盘山、黄峁山及支脉、月亮山等山脉基体。为早白垩统六盘山群一整套内陆湖相沉积。六盘山主体为沉集中心,形成厚约500米内陆红色构造,从老到新,由粗到细,为一完整的沉积旋回,分乃家河组、马东山组、和尚铺组、李洼峡组、三桥组。但隆德县未见三桥组和乃家河组出露。

三桥组,出露于六盘山及原州区石井子、石砚子;彭阳县黄峁山区;西吉县月亮山、火石寨、鸡窝崖分水岭一带;泾源县沿家子、峡口等地。厚度78~850米,由灰色、紫灰色砾岩、角砾岩组成,含有丰富的鱼类、叶肢介、植物、昆虫化石。

和尚铺组,出露于六盘山原州区石砚子;彭阳县黄峁山区;西吉县武家庄、红湾里、艾蒿湾到扫帚岭一带;隆德县黄家峡、罗家峡、大营顶、贺家峡、黄草沟一带;泾源县大西山至石娃娃山一带。厚1004米。

岩性变化较大,以灰紫色、暗红色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秋千架泥质粉砂岩含磷;三关口附近为钙质泥岩。

李洼峡组,出露于六盘山、黄峁山及西吉九道沟、五道沟到羊圈沟、上罗庄一带;泾源美高山至大雪山一带。厚853米。有灰绿色、紫红色相间的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砂岩、泥灰岩及页岩构成,底部偶夹砂岩及砂砾岩。

马东山组,出露于六盘山原州区马东山,彭阳县东部;西吉县踏板沟、水泉沟、柴沟渠至大灌区;隆德马家店至崇安一带;泾源龙潭至马家新庄,花崖子至沙南一带。厚度34~1431米不等。为蓝灰间黄色泥岩、页岩、泥灰岩互层,并夹有灰岩、鲕状灰岩、油页岩及少量石膏。三关口附近为灰色、黄灰色、黑灰色、灰绿色钙质泥岩与鲕状灰岩互层及少量石膏。

乃家河组,出露于黄峁山,西吉东沟垧及土桥子一带;泾源大嘴渠至大园子一带。厚度200米,为灰绿色紫红色相间泥岩夹少量鲕状灰岩互层及少量石膏。

新生界 第三系,始新统寺口子组,呈带状分布于六盘山东西两侧狭长地带及西吉偏城一带。厚度变化大,在60~320米之间。下部为砖红色钙质胶岩,以石英岩为主;次为变质岩、酸性火山岩及灰岩;向上逐渐以砂岩为主,由砖红色砂岩夹泥岩组成。

渐新统清水营组,分布于六盘山东西两侧,小关山以东;彭阳县黄峁山东麓的川口、古城、新集;西吉县白崖、沙沟、偏城;泾源县暖水至花崖沟一线。厚205~992米。岩性以红色砂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砂质泥岩及石膏层。按岩性分上下两层,下部红色细砂岩,含灰色白钙质结核;上部淡红色、橘红色含砂泥岩、泥岩夹蓝灰色泥岩、石膏质泥岩及石膏层。

中新统红柳沟组,主要分布在六盘山两侧,厚272~359米。属红色碎屑构建,下部为橘红色、砖红色中粗石英砂岩,并夹细粒沙岩;上部为浅红色、橘红色砂泥岩并夹中粗细石英砂岩。

上新统甘河沟组,主要分布在原州区西部和北部、隆德县几条河河沟中,属红色碎屑建造,厚752米,岩性为橙黄色、土红色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

第四系,以西吉县辖境发育最全,而泾源县第四系不发育。第四系占全境的84%。

下更新统,分布在丘陵区各沟谷之中,厚度5~10米,为泥质胶结半胶结砾岩。

中更新统,分布三级阶地前缘陡坡或浅井中,厚度小于30米,为橙红色黏砂土及砂砾石层。

上更新统马兰组,属境大面积分布,厚5~50米。呈灰黄、浅褐黄色粉砂质黄土。疏松易碎,无层理。具大孔隙、管状孔隙,垂直节理发育。

全新统,分布较广,成因类型多样,厚6~50米,主要有沼泽沉积物,其岩性为粉砂、黏土、淤泥泥炭;冲积物,见于各大河谷,上游为砂砾石层,下游为亚砂土、亚黏土,厚5~20米;其他冲积物构成河床、河漫滩和一、二阶堆积。为砂砾石,黏质砂土,部分地段夹黑色淤泥,厚10~15米。


构造 辖境分属昆仑秦岭地带槽褶皱区走廊过渡带和中朝地台鄂尔多斯拗带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和燕山运动形成断裂构造,六盘山隆起导致新构造。

清水河—六盘山断褶带 属贺兰褶带,以清水河西侧和六盘山麓断裂为其西界,包括窑山以南清水河和六盘山地区,由清水河新断陷和六盘山复式向斜组成。

清水河新断陷为新生代断陷洼地,据头营附近钻孔资料揭露,第三系厚达1500米,白垩系1600米尚未钻透。物探表明,具有一系列由第三系和白垩系组成的短轴背斜和隆起构造,有头营、三营、黑城子和李旺等隐伏背斜和隆起,其构造高点深度在43米~80米之间。由于受陇西系影响,轴向呈北西340°偏转。断裂均见于西突,呈弧形弯曲;其北端转北北西向与陇西系崾岘子—石峡子主干断裂相接;其南端顺延至六盘山地区,与小关山西麓断裂组成南北断裂带。

六盘山复式向斜位于六盘山地区(包括大、小关山),为中生代断陷盆地广泛发育中,新生代内陆河湖相碎屑建造,厚6000米以上。第三纪后形成一系列北北西向褶皱和冲断,褶皱由白垩—第三系组成,小关山地区多属短轴宽缓褶皱。大关山地区褶皱规模较大,褶皱轴呈舒缓波状,因受陇西系影响,轴向北略偏西,西翼呈西缓东陡,部分地段见地层倒转,其褶皱呈北北西向雁行排列,具有顺时针扭动特征。南北向主干断裂发育,规模较大,因受陇西系复合利用,其走向北略偏西,呈反“S”形伏状弯曲展布,具顺时针斜冲特征。

罗山—云雾山隆起带 其范围包括罗山、青龙山、青山、窑山、云雾山及罗洼—彭阳地区。东西两侧分别以桌子山东麓—平凉东侧断裂带和青山—窑山—黑马泉—小关山东麓断裂带为界,为蓟县系、寒武—奥陶系及石炭—二迭系等组成的复式褶皱带。它后期总体表现为隆起,部分相对凹陷地区又接受了中、新生代陆相沉积。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罗山背斜、青龙山背斜、韦州向斜、青山—窑山隆起、云雾山隆起和罗洼—彭阳隆起等六个四级构造成分。

云雾山隆起包括预旺以东、蟠龙坡、云雾山以及古城—新集等地区,东西两侧分别以蟠龙坡—贺家川断裂和罗山西麓—小关山东麓为界,它于早生古生代和以前为一槽地,发育海相碎屑—碳酸盐建造;奥陶纪后上升为陆;由中石炭世、晚石炭世开始至三叠纪,又重新凹陷接受沉积。但中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等地层,由下马关往南至平凉地区逐渐超覆的现象分析,平凉地区直至晚二叠世前仍保留着陆梁状态,地层褶皱发育的枢纽呈舒缓波状。云雾山一带为最高隆起,于古城—新集为重力低带。反映为基地凹陷,其上覆白垩系,厚度大于600米。该带于侏罗纪以来隆起,控制其东西两侧白垩系与新生代沉积,与褶皱平行的冲断裂发育。如:红糜子湾—黑马泉断裂走向北北东,往南与小关山东麓断裂相接;蟠龙坡—贺家川断裂南至甘肃境内,往北与下马关一带新断裂相连。

罗洼—彭阳隆起,包括罗洼—草庙—彭阳地区,东西两侧分别以基底断裂为界,早古生界及蓟县系零星出露,大部分为中新生界覆盖,为重力低带,反映隆起自北而南逐渐倾伏,店洼以东地区由奥陶系组成的背斜构造,轴向近南北向,南北向冲断及东西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常见,于侏罗—白垩系中常见,其南北向展布的短轴背斜和小型隐伏隆起,总体呈现为西缓东陡,但侏罗系的褶皱倾角大于30°,白垩系褶皱虽与侏罗系褶皱一致,而一般形成倾角为3°~5°的宽缓褶皱,不整合于侏罗系之上,在区域南北向隐伏基底断裂通过部位,其上覆白垩系中断发育,或为较密集的节理带显示,其断距性质多具张性或扭性,断裂相差较大,反映了基底断裂多期性活动和新老构造的继承性。

贺兰山经向构造带 贺兰山经向构造带,大体范围为东经105°~107°,北起桌子山,经贺兰山、青龙山、大小罗山,南延至甘肃平凉太统山地区,长达50余万米。贺兰山西侧—六盘山东麓断裂带的西部边界。它的北段为巴音浩特隐伏断裂;中段由元山子—柳木高—牛首山东麓的隐伏和表露的断裂所组成。控制了自寒武纪以来的沉积建造和海陆分异,沿着断裂带,具有加里东晚期的基性、超基性岩侵入,其生成时间较早。

桌子山东麓—平凉东断裂为凹陷地带的东部边界。北起桌子山东麓,南经马家滩、萌城、冯庄、城阳,直至平凉东部,为舒缓波状的隐伏基底断裂。勘探资料表明,它为区域磁场明显的分区界线,重力密集梯度带,已切断陕甘宁盆地的太古界基底。控制了震旦亚代及中石炭世的海陆边界,其生成时期早,后因脊柱的重接复合,使两侧中、新生代盆地发育具有明显的差异。

月亮山闪长岩带 岩浆岩,出露于南华山—月亮山花岗闪长岩带,包括南华山、西华山、月亮山,向西延至崛吴山,呈北西走向弧形展布,北以南、西华山北麓断裂为界,南至崛吴山—月亮山东麓断裂。

岩带由十多个零星出露的加里东中期花岗闪长岩株和岩瘤组成,规模均不大。岩体矿物成分以斜长石为主,石英、黑云母次之。


矿产 主要矿产有煤;次要矿产有石灰岩、石英砂、石膏;远景矿产有岩盐、芒硝、铜、铅锌、油页岩、铀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煤、泥灰岩、石英砂和石膏。煤、石英砂有较大资源潜力。

能源矿产 煤。保有资源储量84788万吨。主要产地有彭阳县王洼矿区和原州区炭山矿区。另外在炭山矿区东侧、王洼矿区的东侧(草庙)和南侧尚有大面积潜在的巨大(数亿至数十亿吨)的煤炭远景资源储量。王洼矿区保有资源储量64970万吨;炭山矿区保有储量19848万吨。煤层均属侏罗系地层。含煤地层出露面积小,大部分含煤层被白垩系和新生界覆盖。煤层特征与宁东侏罗系煤层相似,但可采煤层仅2~3层。王洼矿区煤种以长焰煤为主;炭山矿区煤种以不黏煤、长焰煤为主,煤质较优。王洼煤矿资源已开采利用,矿区外围尚有远景资源待查,但埋藏深度较大。炭山矿区受开采条件和需要水平所限,开采量不大。2008年6月,开始炭山煤矿外围普查。可采煤层3~6层,煤层深埋169.54~401.27米,煤层单层厚0.93~3.68米。彭阳草庙煤炭普查可开采层2~5层,总厚约21米,资源储量21亿吨。

油页岩。未探明资源储量。主要分布在六盘山中南段白垩纪地层,中部层位的泥沙岩、泥岩、页岩岩层中,属深湖静水有机质沉积成矿。矿层层数10层,单层厚几厘米至几十厘米,连续性差,其中南段泾原沙南地区的油页岩层分布相对集中,总厚21米,含油率3.5%~4.5%,工业可开采最低品位4%~5%。

石油。2006年4月10日,中国石油化工江汉油田分公司215队对六盘山盆地的油气资源进行地质勘探,六盘山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地面发现油气显示38处,14号井见油气显示。盆地第三次资源评估结果表明,油气资源总量在4.3亿吨至4.6亿吨。据专家评估,按全国诸盆地油气资源总量与探明储量平均比,在六盘山盆地找到上千万吨的探明储量是非常现实的。李四光、谢家荣等老一辈地质工作者认为,六盘山盆地是油气勘探最有希望的盆地之一。江汉油田分公司在六盘山盆地投资8000万元至1亿元,集中1200余名技术人员,开展地面地质、地震、重力、电法、化探、航探和钻井(1~2口)工作。此次勘探队伍驻六盘山盆地,是历史上投入规模最大、使用现金设备最多、人力物力最集中的一次大规模的地质勘探。此次勘探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六盘山—西华山逆掩断裂带南段。2006年3月,宁夏地矿区在彭阳境内第一口石油探测井打出工业油流。

非金属矿产 水泥石灰岩。探明资源储量5834万吨,保有资源储量5613万吨。产于泾源县三关口红砂石沟。矿层产于奥陶纪断块状地层中,矿石质量中等,多属二级品。1973年开采,年开采13万吨。受断层限制,远景资源量不大。

石英砂。探明资源储量117万吨,保有资源储量86万吨。产于原州区东北部高乾陵第三纪砂岩地层中,二氧化硅在90%以上,大部分属玻璃用矿砂,少量质优者可用作型砂。附近含矿地层中有同类型砂矿,分布面积和资源潜力大。

石膏。已探明资源储量2343万吨。分布于原州区的双河湾和隆德县野鸡岘两地。野鸡岘石膏矿仅做过初步调查,尚未探明资源量。产于第三纪地层中,以泥质石膏为主,质量较差。石膏及硬石膏含量一般在65%~85%之间,属二、三级品,埋藏浅。

盐硝矿。分布于原州区硝口至臭水河一带。岩盐和芒硝矿层伴生,产于白垩纪地层中,深埋数百米,有多层厚岩盐矿,厚度数十米,并有数层中薄层芒硝矿。品位大部分超过工业要求指标。由于地下水作用,地下盐硝沿断裂形成臭泉,造成环境污染。

黏土。储量丰富,各县均有,以原州区黄峁山、泾源县刘家沟、隆德县沙塘北山集中而丰富。沙塘申家沟等地曾用于烧制陶器。现各处仅用于烧制砖瓦。

金属矿产 铜。未探明储量。分布于隆德县的黄草沟、海英峡和西吉县沙岗子等地,均为小型矿化点。黄草沟和海英峡铜矿点实际上为成片分布于六盘山西南麓的沉积含铜砂页岩类型。单矿层薄而不连续,分布面广而分散,品位较低,含量为0.2%~0.6%。未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产地。沙岗子铜矿点属岩浆热液类型,地表规模很小。据地质背景调查和磁测异常推断,在白垩系地层之下存在有较大隐状花岗岩体以及与之有关的中大型斑岩铜矿床,沙岗子矿点仅仅是地表的一种指示。

铅锌矿。铅与锌共生。预测铅资源量近1万吨。分布于六盘山中段的杨岭和南段的沙南两地,均属小型矿点。杨岭矿体产于白垩系中灰岩地层的断裂和层间裂隙中,属热液充填细脉和微细侵染类型。地表矿化沿用南北向构造断续分布。南北长约数千米,单矿体厚0.5~2米。品位较低,铝含量为0.3%~0.7%,基本达到工业要求指标。锌含量为0.2%~0.5%,低于工业要求指标。深部情况不明。沙南铅锌矿体产于白垩纪地层与下伏奥陶纪地层间的接触带上下裂隙中,也属热液充填细脉和微细侵染类型。地表矿化较弱,但深部矿化明显。


地貌 固原市地处中国地质地貌南北向界线北段,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地势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转折过渡地带。境内以六盘山为南北脊柱,将全市分为东西两壁,呈南高北低之势。海拔大部分在1500~2200米之间。由于受河水切割、冲击,形成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山多川少,塬、梁、峁、壕交错的地理特征。地貌类型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即构造山地、堆积侵蚀黄土丘陵和堆积河(沟)谷地貌。按形态可分为八个亚类,即侵蚀构造中山、剥蚀构造低山、黄土残塬、黄土梁状、黄土梁峁状、山前洪积扇(带)、河谷冲积平原、沟谷川台和山间洼地地貌。主要山脉六盘山呈南北走向,主峰美高山(米缸山)海拔2942米,为全市最大、最高山脉。月亮山海拔2633米,云雾山海拔2148米。有六盘山高山丘陵地区,葫芦河西部黄土梁、峁丘陵地区,葫芦河东部黄土梁状丘陵地区,茹河流域黄土梁、塬丘陵地区,清水河中上游洪积—冲积平原区,清水河中游西侧黄土丘陵、盆、埫区,清水河中游东侧黄土丘陵山地区等类型。

六盘山山地 六盘山脉,包括两列近乎南北走向平行山脉。西列为六盘山主脉,即狭义的六盘山,又称大关山。海拔较高,山幅狭窄,由北向南延伸,经海原县、西吉县、固原县直到泾源县。包括西华山、南华山、月亮山、香炉山、六盘山等著名山峰。这一带山脊平缓,山顶浑圆,山坡陡峻,森林葱郁。六盘山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与周围黄土丘陵最大高差800~900米,年平均气温0.9℃,年平均降水量680.3毫米,是固原市低温多雨中心,植被和土壤具垂直变化,植被垂直分带具温带半湿润区山地植被组合规律,以落叶阔叶林为基本特征,区系成分以辽东栎、桦、华山松、油松、槭等华北成分为代表,但次生性明显,土壤以灰褐土为主。东列又称小关山,海拔稍低,有云雾山、黄峁山等山峰。山坡浅草平铺,植被以干草原和森林草原为主,土壤以黑垆土为主。现已在六盘山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和自治区级云雾山自然保护区。

清水河谷地 六盘山东西两列山脉之间,清水河由南向北穿流,冲积形成了阶地,组成了冲积平原。南起六盘山,北接卫宁平原,沿清水河两岸带状分布,包括原州区到海原县李旺乡的平原谷地,海拔1300~1500米,南北长约60千米,东西宽约5~7千米。由清水河Ⅳ级阶地组成,Ⅲ级阶地为平原主体。堆积物主要为黄土状黏砂土和砂黏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原州区北川有较丰富的地下水。1986年建成固海扬水灌区,引黄河水发展水浇地2.8万公顷。1995年建成的宝中铁路纵贯平原。

黄土丘陵 除六盘山地和清水河谷地,地貌为黄土丘陵。这一黄土丘陵又被六盘山和清水河分隔开来,成为四部分,即:西吉黄土丘陵、茹河流域山地丘陵、清水河东侧丘陵和清水河西侧丘陵。

西吉黄土丘陵分布在六盘山主脉以西的葫芦河流域。以葫芦河为界线,西部以梁、峁为主,海拔1900~2100米,山间有水堰,川地少坡地多,水土流失较严重。群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打坝平地,保持水土,取得一定效益。葫芦河东部,黄土梁和河谷冲积平原交错分布,梁地海拔较高,适于发展林牧业;川地海拔较低,适于发展种植业。

六盘山东侧地形以塬为主,塬面宽阔平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川地分散,但水源充足,热量条件较好,是冬小麦和玉米的主要产区。

清水河东侧位原州区北部的炭山、云雾山一带,丘陵山地多,河川盆地少,草原面积广。设云雾山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温带干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场所。

清水河西侧河流较多,地势较低。河流由西南多雨山地流向东北干旱地区,灌溉条件较好。


主要山脉

六盘山 又名陇山。古籍中曾称之为“泾谷之山”“洛畔山”“大陇山”“大关山”“岳山”“鹿盘山”等。是中国主要的南北向山脉之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地区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陕西交界地带。形成于末期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山体由下白垩统六盘山群砾岩、砂岩、泥岩、泥来岩构成。东西边界由断裂控制,走向近似南北,长110千米,宽20余千米,包括两列平行的山脉:西列称大关山,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米缸山(美高山)海拔2942米;东列称小关山,海拔2100~2400米,最高峰峁儿尖山海拔2416米。大、小关山之间是宽约5千米的新生代断陷谷地,堆积第三系红土层。是清水河、泾河发源地及其与葫芦河之分水岭。1985年5月,六盘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有老龙潭、凉殿峡、秋千架、荷花苑、长征纪念亭、西海子、北联灵湫等风景名胜。元代,成吉思汗曾避暑于六盘山,并在六盘山东麓设置开成府,建有安西王行都。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10月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时均翻越过六盘山,毛主席翻越六盘山后还写下了不朽词章《清平乐·六盘山》。

黄峁山 原名黄髦山,又名戴帽山。因山岭草丛中鸟语花香亦名花鸟山。在固原城东南8千米,南郊乡境。属六盘山系南北向长轴背斜,南北长2150米,东西宽1150米,面积170万平方米。山体由白垩系蓝灰色泥灰岩、页岩及泥岩构成。主峰海拔2165米,相对高度503米。东坡较陡,西坡较缓。阳面植被稀疏,阴面灌木丛生,有野生动物栖息。有固(原)—彭(阳)公路通过。

太白山 在固原城东4千米,南郊乡境。属六盘山系南北向长轴背斜,南北长1850米,东西宽1250米,面积225万平方米。山体表层为第四系黄土,下部为第三系红色砂岩、泥岩构成的向西北倾斜的单斜结构。主峰海拔1908米,相对高度178米,坡度为20%~29%。动植物稀少,植被覆盖率低。山顶有明清时古庙遗址。民国《固原县志》载:“太白山上有砖塔遗址,清道尹万荔门修建,末竣。”

九龙山 在固原城西南1千米处,开城镇境内。因其山形似九条青龙出香炉山,直奔固原城而来得名。九龙山是六盘山第二高峰香炉山伸向东北的九条支脉,东、西有清水河、羊坊河两水环绕。民国《固原县志》称九龙山是“六盘山之脊干”“固邑灾害护脉”,并将九龙山列为固原县风景区之一。古时山顶建有烽火墩,并建有圣母殿。1958年,寺庙被毁。1985年重建九龙山圣母庙,现有大殿、偏殿、戏楼、厢房等建筑物,占地面积0.6公顷。

香炉山 在固原城西南部,张易镇境内,属六盘山脉北段。因山顶部有一陷坑,上空常有云层覆盖,远望形似香炉而得名。山体由白垩系蓝灰色泥灰岩、页岩构成。东西长3150米,南北宽1750米,主峰海拔2825米,相对高度883米,坡度45%~60%,气候湿润,灌木丛生,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山中产有多种中草药,并有野生动物栖息。

马东山 原名马髦山,元代改名马屯山,后演变为今名。又名西凤凰山。在固原城西北部,彭堡镇境。属六盘山余脉北端的西峰岭群。为南北向延伸的背斜构造,马东山正处轴心。面积7.5万平方米,山体由白垩系紫红色间蓝灰色泥质砂岩构成。主峰海拔2179米,相对高度239米,坡度36%~70%,西部与西吉县境相邻,草场宽阔,为天然牧场。明嘉靖《固原州志》载:南北朝时,“宋元嘉五年(428),夏主昌被擒,其弟平原公定,奔平凉郡即帝位。魏兵追之,三月,败于马髦岭,即此。”民国《固原县志》载:“马髦山,在县西南海子峡北口,峻耸独尊,崚嶒斜竦,西北诸多发脉于此。与黄峁山分列西东,夹护六盘山督脉之香炉峰,而为治城之屏障焉。”

白马山 在固原城西南部,南郊、中河乡境。属六盘山系,为南北延伸背斜构造。以北坡砂土裸露远望似奔马,故名。东西长1900米,南北宽1400米,面积225万平方米。地层呈倾向北东的单斜,由白垩系蓝灰色泥岩、页岩、泥灰岩组成。主峰海拔2114米,相对高度248米,坡度48%~68%,气候湿润,灌木丛生,盛产红芍、白芍、贝母、党参、秦艽等中草药,并产蕨菜。

须弥山 古名逢义山、石门山。属清水河侧山地。位于原州区黄铎堡镇境内。以梵文“苏迷卢”转音得名。由白垩系砂岩、泥岩、泥灰岩和第三系砂岩、砂砾岩构成。南北走向,长3千米,宽1.5千米。主峰海拔2109米。古时森林茂密,有“须弥松涛”之誉。现仍散生油松,并有灌木丛及草甸植被,覆盖率为80%。清水河支流——中河绕其南,西麓建有寺口子水库。为第三系始新统寺口子组(F2S)命名地。南坡第三系砂岩中凿有高达20米的大佛座像,东坡有佛窟130多孔,属全国十大石窟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峁山尖山 位于彭阳县西南部新集乡,主峰2416米,是彭阳县的最高点。属六盘山脉东列——小关山系,是茹河、红河的发源地。山基以泥岩、页岩和砂岩构成。地处半阴湿山区,气温低寒,旧志记载“髦儿山六月积雪”。有荒山面积10万公顷,天然次生林0.11万公顷。乔木有辽东栎、白桦、山杨、山柳;灌木有虎榛子、川棒子、沙棘;其余植被为禾本科草类和蕨类植物。林木覆盖率0.2%~0.9%之间。产有毛竹、蕨菜、沙棘、中药材,栖息的野生动物有狼、狐狸及野鸡等。

五峰山 位于彭阳县城东南部城阳乡韩寨村。因山峰矗立,中分五指得名。主峰海拔1523米,相对高度310米,山体为石质结构,表层土质肥沃,植被为松柏、山桃等乔、灌木和禾本科草类。该山昔日为道教活动场所,原建有庙宇数十间。

灯盏山 位于彭阳县南侧,北临茹河。因山形似灯盏故名。主峰海拔1617米,相对高度136米。为土石结构,部分山坡有沉积岩石出露,山上有人工栽植的山桃、杏、榆、松、柏等。河畔至山坡有旧彭阳城遗址,现建有通信天线铁塔,半山腰建有仿古建筑凝翠阁、怡年亭,山下建有牌楼式山门、彭阳县建置沿革考碑。店洼水库南干渠绕流山麓。

七个山 位于彭阳县城东小岔乡吊岔村,此地有七个形状相似的山丘呈等距一字形排列,山顶圆似馒头,山势独特。临涧与乌云寺(已毁)、璎珞宝塔相望。璎珞宝塔属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气候分区 根据热量分布和干湿情况的差异,可以分成三类不同的气候类型。(一)北部干旱区,夏热冬寒,早凉晚冷中午热,气温变化幅度大,光热资源较丰裕,但降水少,干旱多,有“十年九旱,三年两头旱”的说法。年平均气温6℃~7℃,7月平均气温20℃~22℃,极端最高温度达36℃,1月平均气温-10℃~-8℃,极端最低气温可达-34℃。年日照时数2600~3000小时。平均无霜期120~150天。年平均雨量250~400毫米,个别地区不足250毫米,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雨量的62%。(二)中部半干旱区,主要包括原州区的中部、彭阳县全部、隆德县西部和西吉县的大部。这一区域光热资源比北部少,降水比北部多。年平均气温5℃~7℃。无霜期110~145天。年日照时数2300~2600小时,全年降水量400~600毫米。7、8、9三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降水较少,尤其春夏雨量不足,“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夏秋两季降水强度大,甚至出现洪灾。(三)南部半湿润区,也叫阴湿地区,包括泾原全县、隆德县东部、固原县西南部、西吉县东北部。海拔高,位置偏东南,气温低,热量少,无霜期较短,降水量大。春寒、夏干、秋涝。年平均气温5℃~6℃,六盘山山地仅1℃。无霜期100~130天,个别地方不足100天。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全年雨天110天左右。


影响气候的因素 因固原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冬至日和夏至日中午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不同,是造成“冬冷夏热”的基本原因。纬度相同而距海远近不同的地区,气候也有很大差异。固原市由于距海甚远,与同纬度地区不同的表现是降水少,年均气温低,温度年较差大,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

地形对气温影响明显,六盘山年平均气温只有1.2℃,而山下的隆德县和原州区年平均气温分别为5.3℃和6.4℃。由山下至山顶的温度垂直递减,六盘山西坡为0.58℃/100米,东坡为0.49℃/100米。气流越过山脉下滑时,会产生干绝热增温的焚风效应。六盘山下的隆德,处在四周环山的谷地,有利于冷空气堆积,所以霜日出现最早(9月1日),终霜日结束最迟(6月17日),无霜期仅有127天。

迎风坡地形对气流有抬升作用,有利于降水的形成。如六盘山比四周地区的降水量多,暴雨主要在山坡地区。

固原市地处中纬度。全年主要受西风环流影响,但在下半年也受夏季季风环流边缘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西风环流行经高原时,受到高原地形及其不同季节所产生的热力、动力的影响,就会发生分支、绕流的现象。冬季西风急流过高原时会分成南北两支,夏季南支急流消失,促使副热带系统夏季风的北上,从而使全市进入雨季。青藏高原还阻挡了低层冷暖空气的南北交换,使大气环流的流场、温度场、降水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促使包括固原的高原北侧更具有冬季干冷、夏季干热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二十四节气 固原市境内,气象随节气变化明显。

气象要素 固原市平均气压最小值为820百帕,在小暑(7月7日),最大值为830百帕,在霜降(10月24日)。自小暑到霜降为小波动上升,之后小波动下降。气温和地温,大寒(1月21日)时最小,大暑(7月23日)时最大。最高气温20.1℃,最低气温 -8.8℃。最高地温22.9℃,最低气温-5.4℃。气温自春分(3月21日)到立冬(11月8日)有16个节气在0℃及以上,8个节气在0℃以下。地温自惊蛰(3月6日)就在0℃以上,比气温提前一个节气。水汽压,最大值在大暑(7月23日)和立秋(8月7日)中,为15.3百帕,最小值在大寒(1月20日),为1.8百帕。相对湿度,最大相对湿度76%,在白露(9月7日至9日),最小在立夏(5月5日至5月7日),为52%;自芒种(6月5日)到立冬(11月8日)在60%以上;最小、最大值分别和春末干旱和初秋连阴雨天气较多有关。平均降水量,平均日降水量最大4.0毫米,在小暑(7月7日),最小在冬至(12月22日),为0.1毫米;还有两个次峰,在芒种(6月7日)和立秋(8月7日)。降水概率,小满(5月21日)到白露(9月8日)在35%以上,两个峰在芒种(6月5日)、处暑(8月23日),最大在处暑,为45%;小雪(11月23日)概率最小,为8%。蒸发量,立夏(5月6日)最大,大寒(1月21日),冬至(12月22日)最小。最大蒸发量7.8毫米在立夏,最小蒸发量在冬至和大寒(1.5毫米)。

气象要素扰动 在固原市,二十四节气及其前后,除了气温值有3个下降型外,气温、降水概率和相对湿度都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扰动,气温双峰型9个,单峰型7个,单谷型3个,双谷型1个,下降型4个;降水概率双峰型15个,单峰型7个,单谷型2个;相对湿度双峰型13个,单峰型5个,单谷型6个。其中,气温的扰动幅度在0.4℃~2.6℃之间,最大值在立冬、谷雨时,降水概率的扰动幅度在7%~28%之间,在谷雨和处暑时出现最大值;相对湿度的扰动幅度在2%~9%之间,最大扰动在立冬、谷雨时。二十四节气及其前后,三种气象要素出现扰动的次数比例为69/72=96%,即出现扰动变化的概率很高,而以立冬、谷雨和处暑时扰动尤其显著。扰动现象说明了绝大多数节气及其前后都可能伴随着一次或两次天气过程。

极值 二十四节气中固原市的极值,是30年同日气候平均值。大寒(1月21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气温和5厘米地温最小、同时水汽压和降水概率最小,蒸发量最小的节气;立夏(5月6日)的相对湿度最小,蒸发量最大。这时期温度高、空气干燥、地面蒸发增大;小暑(7月7日)的气压最小,降水量最大,气压小,表示整层空气密度小、幅度上升大,降水量也大;大暑(7月23日)在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气温和地温都是最高的,同时水汽压是最大的,和立秋(8月7日)的水汽压相同。这个最高温时期比太阳直射角最高时的夏至滞后1个月,太阳直射角高度与气温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水汽压最高,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最大。以上两种现象和7月下旬和8月上旬之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最偏北时,其西侧偏南暖湿气流向宁夏固原市区域输送热量和水汽有很大关系;大寒温度最低水汽最少,与从北方南下的干冷空气输入有很大关系;处暑(8月23日)的降水概率最大,其次为芒种(6月6日)。8月下旬在副高南退、水汽条件好、冷空气开始活跃时,容易使降水概率增大。6月上旬则是在北方锋区北抬、暖湿空气开始活跃时,容易使降水次数增加;白露(9月8日)的相对湿度最大,这主要与气温下降、水汽条件还不错有关;霜降(10月24日)的气压最大;小雪(11月23日)的降水概率最小;冬至(12月22日)的平均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少。


日照 年日照时数2254.9~2963.1小时,由北向南递减,原州区全年日照时数2716.6小时,泾源县2242.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0%~61%,年太阳总辐射4900~5700兆焦耳/平方米,由南向北递增,北部每年的太阳辐射量级为140千卡/平方厘米,越向南太阳辐射量越少,每向南推移10千米,年辐射量约减少1.2千卡/平方厘米。年生理辐射为61.05~67.78千卡/平方厘米。除高山地区外,大多数地方光能资源丰富。在时间分布上,春夏季多,秋冬季少,5、6月份达到最高值,11月份出现最低值。在地理分布上,北多南少,最多的是原州区北端,最少的是隆德县。


气温 年均气温6.27℃,年平均最高气温34.6℃(1976),年平均最低气温-28.1℃(1975),气温由南向北递增,温差较大,六盘山区4℃~6℃,黄土丘陵区6℃~7℃;1月份平均气温6.9℃~9.2℃,7月份平均气温16.9℃~21℃,年平均气温5.3℃~7.3℃,绝对最高气温38.5℃(原州区北端),绝对最低气温-32.0℃(西吉),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0.8℃~12.8℃,气温平均年较差24.2℃~27.0℃,年际变化不大,一般在±0.26℃~±0.39℃之间。热量资源≥0℃的积温2582.3℃~3098.3℃, ≥5℃的积温2403.8℃~2889.6℃, ≥10℃的积温1925.0℃~2392.3℃, ≥15℃的积温768.7℃~1452.1℃。


九九 节令名。从冬至算起的81天,九天为一时段,共分九段,按顺序称一九、二九……九九。一九始于冬至,九九始于惊蛰前1~2天。在固原,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7°),太阳高度角小,一九与最冷九平均气温差值<1.0℃,平均最低气温差值<1.5℃。西吉县冷在二九、三九,最低气温均为-16.1℃,隆德县最冷也在二九、三九,九九内平均最低气温 -14.8℃~-14.9℃;原州区“冷在三九”,平均最低气温-14.6℃;泾源县冷在五九,九九内平均最低气温-13.2℃。到四九气温回升,五九又达较冷(或最冷)。九九内,除了六盘山,固原最冷的地方在西吉县,为冷空气堆聚地,其次是隆德县和原州区,再次是泾源县,一九至四九六盘山最低气温-13.2℃~-13.8℃,原州区一九至四九最低气温-13.6℃~-14.6℃,隆德县为-13.2℃~-14.9℃,西吉县为-14.3℃~-16.1℃。这是由于风速较大,空气的乱流扰动比较显著,空气容易受到调节,低洼地空气与地面接触大,受四周地形的阻挡,通风不良,冷空气常下沉汇合于这些地方。


降水 年均降水量367~62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秋季。冬季降雪厚2~14厘米。年蒸发量在1226~2005毫米之间。进入21世纪,全球变暖,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加。

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的地区占80%,南部的泾源县年平均降水量620毫米,中部的原州区年平均降水量435毫米,北部的海原县年平均降水量367毫米。大部分属半干旱地区。受地形影响,降雨不匀变幅大,时空分布不均,60%~70%的雨水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冬季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2%。俗有“春寒、夏旱、秋雨多,大雨下在七八月”之说。


蒸发 年均蒸发量1472.85毫米,1957—2005年,年最大蒸发量为1960年的2005.3毫米,最小蒸发量为1992年的1326.0毫米。原州区北端年均蒸发量2174.8毫米,泾源县1480毫米,彭阳县1360.6毫米,西吉县1370.8毫米,隆德县989毫米。


固原多东南风和偏南风,年平均风速在2.1~6.2米/秒之间。“热生风,冷生雨。”全市西北靠近沙漠,易生成风暴、沙暴。冬春季大,秋季小,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受山脉走向及地形影响,随山地海拔高度升高风速增大,到山顶部受其气流影响,阻力减少而风速更大。年均大风日数为28.6天,最多出现在3—4月,最大风速29.0米/秒。气压一般在793~829百帕。年生理辐射为61.05~67.78千卡/厘米。风能资源D为241瓦/平方米,T为7394小时,E为1789千瓦时/平方米(D为全年有效风能密度,T为有效风速累计时数,E为全年平均有效风能)。属风能资源中常地区。


无霜期127~160天,平均无霜期152天,白霜期140天,绝对无霜期仅84天。最早初霜日9月13日(1959年),最晚终霜日5月1日(1993年),最晚初霜日10月15日(1973年),最早终霜日4月9日(2000年)。


多云间晴年均87天,阴天96天,阴雨天31天。总云量平均6.2,底云量平均2.8。


土地 2010年,辖境土地总面积10541.4平方千米。其中海拔在2400米以下宜农田占总面积的32.2%;海拔在2700米以下宜林地占总面积30.5%;海拔在2700米以上宜草地占14.6%。

农用地 2010年,耕地393002公顷。其中:水浇地32806公顷、菜地414.1公顷。

园地4572公顷。其中:桑园366公顷、果园4059公顷、其他果园147公顷。

林地145702公顷。其中:存林地57224.8公顷、灌木地21230公顷、疏林地3791.8公顷、未成林地61896公顷、迹地1005.7公顷、苗圃553.6公顷。

牧草地439836.9公顷。其中:天然草场422820公顷、改良草场448.3公顷、人工草场16568.6公顷。

未利用地 2000年普查,未利用地261046.4公顷。其中:荒草地17636.7公顷、盐碱沼泽沙地713.6公顷、裸土裸岩石砾地2100公顷、田坎地82743公顷、其他地157852公顷。

2005年,未利用地126459.3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1.2%,未利用地中其他地10552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0.9%。


土壤类型 土壤可划为三大类:黑垆土。这是主要土壤类型,占总面积的66.4%,分布于山地以外的广大地区,即气候上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黑垆土具有深厚、色暗、疏松的腐殖质层,为中性土壤,颗粒以粉粒为主,疏松易耕作,保水能力强,有机质含量较高。灰钙土。占总面积的14.7%,主要分布在北半部的干旱气候区。这种土壤呈碱性,颗粒较粗,保水保肥能力差,有机质含量较少。山地土。占总面积的17.8%,包括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土和山地灰褐土三个层次。它们自上而下地分布在六盘山、月亮山等高山地区。这种土壤较湿润、偏酸性、有机质含量高,但因土层薄、坡度大,易流失。山地草甸土杂丛生,是理想的草山。共有10个小类型。

亚高山草甸土 分布于六盘山主脉香炉山及南部米缸山(美高山)一带,海拔2500~2600米以上,地形比较平缓。由于地势高,气温低,雨雪较多,生长中湿生草甸植被。

山地灰褐土 是森林植被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于六盘山、西华山和月亮山等山地,海拔1800~2700米,上接亚高山草甸土(六盘山),下连黑垆土。有5个亚类,即灰褐土、淋溶灰褐土、石灰性灰褐土、草甸灰褐土和暗灰褐土。

黑垆土 是黄土母质在干草原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分布在海拔1350~2200米之间的丘陵及平原地区。大部分垦为农田,是境内主要的耕种土壤之一。本地黑垆土有黑垆土和浅黑垆土两个亚类。

石质土 为岩性土,基本为半风化状态的岩石碎屑,下部一般为基层岩。仅在六盘山阳坡有分布,地形陡峻,青沙露面,基本无植被。

粗骨土 为岩性土,无明显发育特征,为半分化状态的岩石碎屑细土混合物。砾石含量大于30%。主要分布于石质山地阳坡和近山丘陵的陡坡,植被稀疏,侵蚀(或堆积)严重。仅钙质粗骨土一个亚类。

黄绵土 广泛分布于黄土丘陵区,与黑垆土插花分布。成土母质为黄土(或次生黄土),是境内的主要耕地土壤之一。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坡地黄绵土土壤侵蚀重。仅黄绵土一个亚类。

红黏土 多为裸露的第三纪红土层,部分为侵蚀搬运后的次生红土。分布于原州区、泾源县、西吉县、隆德县侵蚀严重的地区。土壤无明显发育,部分红黏土已垦为农田。仅红黏土一个亚类。

新积土 主要是在水力与重力迁移堆积物上形成的。多分布在丘陵低洼处、山前洪积扇与河流两侧。剖面中土层变化大,无明显发育特征。仅新积土一个亚类。

潮土 分布于原州区、西吉县、泾源县、隆德县的河滩及低洼湖滩地边缘,地形低平,地下水位高,主要为荒地和林地,以生长草甸植被为主。有3个亚类,即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

盐土 一部分分布于西吉县和原州区的河、湖滩及其他低洼积水地的边缘,地形低平,地下水浅;另一部分分布于海原县兴仁镇北部的缓坡丘陵地带,地形较高,地下水位深,土体中残存盐分多。生长盐生或耐盐植物。有3个亚类,即草甸盐土、沼泽盐土和残余盐土。


土壤肥力 黑黏土水灌地,有机质1.51%,全氮0.1002%,碱解氮64.7毫克/千克,速效磷16.45毫克/千克。坡地,有机质1.1161%,全氮0.0628%,碱解氮9.18毫克/千克,全磷0.035%,速效磷11.6985毫克/千克。黄绵土质山坡,有机质0.89%,全氮0.065%,全磷0.027%,水解氮51.6毫克/千克,速效磷4.9毫克/千克。


地表水 地表水资源具有量少、质差、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变率大的特点。由于降水时间和农作物生长期不相吻合,造成全固原市干旱缺水。河流含沙量除六盘山区较少外,其余地区都较大,清水河中下游及其支流年平均含沙量一般在400千克/立方米以上。地表水径流南部多于北部,主要集中在六盘山区。年径流深,六盘山区为100~300毫米,北至李旺减为10毫米。地表水资源总量中,固原市占全自治区的77.8%,泾源县就占1/5;泾河与葫芦河共5.18亿立方米,占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58.3%。地表水径流在年内多集中在7—9月,形成汛期,8月径流量最大,11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1月径流量最小。在水能资源中,泾河水能资源较多,泾源县被列为全国小水电试点县之一。

地表水主要以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祖厉河、颉河、乃河、红河、茹河几大河流为主,其他以泉水、湫池形式存在。

固原市地表水径流量约7亿立方米,其中淡水资源约5.3亿立方米,矿化度2~5克/升的咸水约1.3亿立方米,其余为高矿化度苦水。人均占有地表水373立方米,耕地亩均占72立方米,分别占全国平均数的14.2%和4.0%。其中,西吉县0.75亿立方米,原州区1.75亿立方米,隆德县1.07亿立方米,泾源县1.83亿立方米,彭阳县1.0亿立方米。清水河水系1.82亿立方米,葫芦河水系1.65亿立方米,泾河水系3.42亿立方米,祖厉河水系0.11亿立方米。

南北以六盘山为分水岭,六盘山以东水流入泾河,六盘山以西水流入葫芦河转而入渭河。东西以开城梁为分水岭,开城梁以南水流转而向东入泾河,开城梁以北清水河水入黄河。

清水河 是宁夏境内黄河最长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原州区开城乡黑刺沟,向北流经同心县,在中宁县的泉眼山附近汇入黄河,境内流程180千米,流域面积8499.6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1.65亿立方米。清水河水量小、水质差、矿化度高、含沙量大、流量变化明显,具有干旱区半干旱区的河流特征。受流域内地质地层条件的影响,河水的矿化度越到下游矿化度越高,下游高于5克/升,难于饮用和灌溉。泥沙含量年平均为229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约4940万吨。

葫芦河 发源于月亮山及六盘山,流经西吉、隆德二县后入甘肃静宁。是黄河的二级支流、渭河的一级支流。葫芦河境内流程120千米,流域面积3281平方千米。支流主要有9条。8条支流分布在六盘山脉的西麓,有马莲川、唐家河、什字路河、好水河、渝河等。这些支流水量丰富,水质好、泥沙少。葫芦河西侧的支流滥泥河,水量小、水质差、泥沙多。葫芦河年平均径流量约1.69亿立方米,含沙量87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1470万吨。

泾河 是黄河的二级支流、渭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泾源县西南部的二龙河、老龙潭一带,向东在甘肃省注入渭河。流经泾源县、彭阳县和原州区东南部,面积955平方千米。境内河长39千米。是固原市水量最大、水资源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主要支流有彭阳县境内的茹河、红河,原州区南部的颉河等。年平均径流量为3.49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2170万吨。泾河流经降水丰富、草木茂盛的阴湿地区,水量大、水质好、矿化度低、含沙量少。入渭时“泾渭分明”。


泉水 分可饮用泉和臭泉。楼房沟泉、龙王泉为可饮用水。

楼房沟泉 在泾源县黄花乡楼房沟村。出露于六盘山群李洼峡组构成的向斜中部。为含硫化氢硫酸钠型低温医疗矿泉。涌水量163.4吨/日。水温23.7℃。硫化物总量(以H2S气体含量计)4.01毫克/升。含锂、锶、碘、硼等17种微量元素。矿化度1.9克/升左右。总硬度14.51~15.01毫克/升。pH值9.2。

龙王泉 又名龙王池。在隆德县县城东莲花塬下。向斜构造自流泉。涌水量500吨/日。水温8.5℃。矿化度0.6克/升。pH值7.7。味甘甜。

重碳酸盐类钙组Ⅱ型水。隆德县城关镇居民主要生活水源和原隆德县酒厂“龙泉大曲”酿造用水。

硝口泉 宁夏矿化度最高的泉。在原州区中河乡硝口村,位于六盘山北端,清水河支流冬至河上游。断层上升泉。出露于下白垩统六盘山群马东山组。有多个泉眼,分布面积400平方米。总涌水量1920吨/日。水温25℃。矿化度134克/升。pH值9.1。硫酸盐类钠组Ⅱ型水。具浓烈硫化氢味和黄白色硫华、硅灰华、朱砂、硫酸钙及其他黑色硫化物沉淀。产芒硝。

臭水河泉 在西吉县沙沟乡,中河支流臭水河右岸。断层上升泉。出露与下白垩统六盘山群马东山组。有多个泉眼,分布面积数百平方米。总涌水量4580吨/日,水量稳定。水温14℃~15℃。矿化度58克/升。具浓烈硫化氢味和黄白色粉末状硫化物沉淀。严重污染河水及下游寺口子水库。


堰池 湫池为天然水,堰水为地震形成。

水堰 1920年12月,海原大地震,山体滑坡堵塞沟道,形成较大天然水堰40处,西吉境内现保存30处,控制流域面积250.3平方千米,总堰容3196.7万立方米,蓄水量1995.08万立方米,水面积375.67万平方米。其水的矿化度和生物适应性未得到鉴定。天然水堰分布葫芦河流域5处,滥泥河流域19处,祖厉河流域6处,分别属吉强、震湖、马建、兴平等乡(镇)。其中党家岔震湖最大,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湫池 境内湫池有3个。东海子,古称东朝那湫。在原州区开城镇海子村,“宽五里,阔一里”。一度曾干涸,故称干海子。现蓄水约1万立方米。西海子,在原州区红庄。民国《固原县志》载“即西朝那湫,一曰湫谷,在县西四十里,广三里,阔一里,深邃莫测,流波为海子河”。“明正德十年,由总兵官赵文、兵备副使景佐开凿之,导入城泮池”。民国33年(1944)驻军先后两次修渠。湫水面积约2公顷,蓄水约1.84万立方米。北乱池,古称北朝那湫、湫渊、北联灵湫。在隆德境内观庄乡前庄东山顶,是大庄河发源地。《隆德县志》载,秦投诅楚文其中。因湫又称龙池、雷池,湫渊,当是伏羲出生之处。水面约2公顷,水深27.6米,蓄水约2.71万立方米。


水域面积 固原市截至2012年底,有水域面积0.533万公顷左右,宜渔水面0.33万公顷。其中:西吉县0.15万公顷、隆德县0.12万公顷、彭阳县0.024万公顷、原州区0.022万公顷、泾源县0.01万公顷,分别占全市宜渔水面的46.9%、36.2%、7.4%、6.7%和2.8%。


地下水 固原市地下水资源总量少,资源型、水质型缺水并存。有限的淡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六盘山、月亮山、清水河上游和“南北古脊梁”南部地区。

分布 按宁夏地下水天然资源分区,地下水分布:宁夏南黄土丘陵及河谷平原区、宁南山地区的西吉盆地地下水系统,海原盆地地下水系统,清水河河谷平原地下水系统,牛首山、罗山及山间盆地地下水系统,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碳酸岩地下水系统,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西缘地下水系统,宁中北山及山涧平原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含水岩组,第三系上新统上部泥质岩含水组,下白垩统下部砂岩、砂砾岩含水组,元古界变质岩含水岩系,元古界古生界灰岩含水岩系。宁夏南黄土丘陵及河谷平原区矿化度小于1克/升资源分布0.4719亿立方米/年,矿化度1~3克/升资源分布0.7934亿立方米/年,矿化度3~5克/升资源分布0.2703亿立方米/年;总资源分布1.5356亿立方米/年,面积分布13551.15平方千米。宁南山地,矿化度小于1克/升资源分布2.0269亿立方米/年,矿化度1~3克/升资源分布0.0843亿立方米/年;总资源分布2.1112亿立方米/年,分布区3221.7平方千米。

资源量 固原市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3.2亿立方米/年,占宁夏总量的10%。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1.1亿立方米/年,占宁夏总量的5%。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中,矿化度小于1克/升2.3亿立方米/年,占72%;矿化度1~3克/升0.7亿立方米/年,占22%;矿化度3~5克升0.2亿立方米/年,占6%。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中,矿化度小于1克/升0.5亿立方米/年,占45%;矿化度1~3克/升0.5亿立方米/年,占45%;矿化度3~5克/升0.2亿立方米/年,占10%。

原州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1.36亿立方米/年,其中矿化度小于1克/升1.08亿立方米/年,占79%;矿化度1~3克/升0.19亿立方米/年,占14%;矿化度3~5克/升0.09亿立方米/年,占7%。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0.53亿立方米/年,其中矿化度小于1克/升0.22亿立方米/年,占42%;矿化度1~3克/升0.19亿立方米/年,占36%;矿化度3~5克/升0.12亿立方米/年,占22%。

西吉县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0.39亿立方米/年,其中矿化度小于1克/升0.31亿立方米/年,占63%;矿化度3~5克/升0.03亿立方米/年,占8%。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0.10亿立方米/年,其中矿化度小于1克/升0.06亿立方米/年,占60%;矿化度1~3克/升0.04亿立方米/年,占40%。

隆德县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0.32亿立方米/年,其中矿化度小于1克/升0.05亿立方米/年,占93%;矿化度1~3克/升0.004亿立方米/年,占7%。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0.054立方米/年,其中矿化度小于1克/升0.05亿立方米/年,占93%;矿化度1~3克/升0.04亿立方米/年,占7%。

泾源县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0.59亿立方米/年,矿化度全部小于1克/升。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0.01亿立方米/年。

彭阳县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0.51亿立方米/年,其中矿化度小于1克/升0.31亿立方米/年,占61%;矿化度1~3克/升0.19亿立方米/年,占37%;矿化度3~5克/升0.01亿立方米/年,占2%。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0.41亿立方米年,其中矿化度小于1克/升0.21亿立方米/年,占51%;矿化度1~3克/升0.20亿立方米/年,占49%。

地下水开采 固原市矿化度小于3克/升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0.99亿立方米/年,开采量0.55亿立方米/年,尚剩余0.44亿立方米/年,剩余量占总资源量的44.4%。除彭阳县、泾源县尚有较大潜力开发外,其他县潜力均不大。西吉县地下水剩余量已为负值,严重超采;原州区剩余量0.1529亿立方米/年,占37%;西吉县-0.0635亿立方米/年,负值;隆德县0.0151亿立方米/年,占27%;泾源县0.0081亿立方米/年,占57%;彭阳县0.3293亿立方米/年,占80%。

固原市需水量约为0.45亿立方米/年(不包括农业需水量),实际用于人畜生活饮用开采量0.12亿立方米/年,供需差值0.25亿立方米/年,平均保证程度44%。

原州区需水量1456.52万立方米/年,供需差值96.63万立方米/年,保证程度92%;隆德县需水量1027.09万立方米/年,差值1623.94万立方米/年,保证程度0.3%;泾源县需水量253.15万立方米/年,差值192.25万立方米/年,保证程度24%;彭阳县需水量553.72万立方米/年,差值77.79万立方米/年,保证程度86%。


植被 自然植被由南向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植被、荒草原植被和人工植被三个植被带。其中以荒草原植被面积最大,占65.3%。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具有植被地理成分性质明显、植被区域成分及群落结构简单、植被分布规律明显等特点。此外,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植被破坏,森林减少,草场退化,植被次生化严重。

森林植被 森林区划,在全国属温暖带阔叶林带,天然森林植被形成类型多样,覆盖差异大。在历史上主要有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森林草原等类型。由于历代“屯兵军垦”“占地永业”,人口繁衍,垦荒成田,伐木建屋,以及战火天灾,天然森林面积逐渐减少。清末民初,六盘山林区天然林线退缩20千米,面积减少2万公顷。民国时期,“业农之暇伐薪烧炭”,“起屋制具,砍树刈竹”,乃至20世纪60、70年代肆意破坏,天然原始森林逐渐演替为多代萌生残败次森林。进入80年代,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被逐渐恢复。主要分布在六盘山地的二龙河、王化南、老龙潭、西峡、红峡、秋千架、峰台、苏台、卧羊川、和尚铺、东山坡及彭阳的黄峁山,西吉的月亮山、扫帚岭等处。

草原植被 由植物生态适应性形成天然草场,可分为干草原类、荒漠草原类、山地草甸类、草甸草原类、低湿地草甸类、灌丛草甸类、干荒漠类,灌丛草原类等8类24组88个草场型。1978年总面积68.18万公顷(包括海原县)。分布在山地阳坡草原,草地的自然界线随山梁、沟壑分割,沿林线沟滩,缓坡呈间隔、隔离及零散分布,植被覆盖度80%~95%;森林外围灌丛草甸,坡度多在26°~40°;植被覆盖度85%~95%;山地沟壑型,大多山顶是草场,半坡是农田,低洼阴坡沟滩是低湿地草甸类,植被覆盖率60%~70%;干荒漠型,覆盖度20%~40%。植被度一般在30%~60%,株高20~30厘米,常见10厘米左右。

人工植被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对植树种草不断有新的认识。“草木殖成,国之富也”,“山林居什一,足以供其利”,“草木覆山,江山其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固原地区于20世纪50年代平整造林地,修筑带子田,挖水平沟,做鱼鳞沟,栽树种草。60年代零星植树133.48万株,覆盖面积2.9万公顷。70年代零星树木覆盖面积3.17万公顷。80年代种树种草,兴农促牧,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植树覆盖面积24.3万公顷。进入21世纪,采用灌水、整地、补植、封闭等措施改良草地,在防护林工程内,人工在荒山陡坡修反坡带子田,机械整修反坡梯田,种树种草,改良草场448.3公顷,人工草场16569公顷,覆盖度10%。


植物 境内木本植物37科67属217种。草本植物65科217属361种。药用植物91科498种。

白花丹科 小蓝雪花。

百合科 天蓝韭、短齿韭、葱、薤白、多叶韭、青甘韭、野韭、高山韭、韭、茖葱、攀缘天门冬、羊齿天门冬、七筋姑、铃兰、黄绿贝母、三花顶冰花、白萱草、山丹、舞鹤草、宽叶重楼、北重楼、卷叶黄精、细根茎黄精、大苞黄精、玉竹、管花鹿药、合瓣鹿药、防己叶菝葜、鞘柄菝葜、藜芦、黄录贝母、宽叶楼、卷叶黄精、细叶百合、卷叶黄精。

败酱科 宽叶缬草、异叶败酱、宽叶败酱。

报春花科 直立点地梅、西藏点地梅、苞芽粉报春、胭脂花、狼尾花。

续断科 续断、华北蓝盆花、川续断。

唇形科 筋骨草、水刺针、灯笼草、白花枝子花、岷山毛建草、毛建草、甘青青兰、香薷、蜜花香薷、红穗香薷、鼬瓣花、活血丹、夏至草、野芝麻、宝盖草、硬毛野芝麻、益母草、薄荷、大花荆芥、蒙古糙苏、糙苏、蓝萼香茶菜、黏毛鼠尾草、阴生鼠尾草、莸状黄芩、并头黄芩、甘露子、百里香。

酢浆草科 山酢浆草。

大戟科 乳浆大戟、泽漆、钩腺大戟。

灯芯草科 小花灯芯草、小灯芯草、单枝丝灯芯草。

豆科 直立黄芪、地八角、弯齿黄芪、金翼黄芪、草木樨状黄芪、边向花黄芪、黄芪、多枝黄芪、黑紫花黄芪、杭子稍、鬼箭锦鸡儿、甘青锦鸡儿、小米口袋、铁扫帚、小兰柴、茳芒山藜豆、牧地山藜豆、山藜豆、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野苜蓿、天蓝苜蓿、苜蓿、黄花草木樨、二色棘豆、米口袋状棘豆、六盘山棘豆、黄毛棘豆、洮河棘豆、云南棘豆、豌豆、洋槐、白刺花、披针叶黄花、山野豌豆、三齿野豌豆、草藤、蚕豆、歪头菜、太白野豌豆。

防己科 蝙蝠葛。

凤仙花科 凤仙花、水金凤、西固凤仙。

怪柳科 水柏枝。

禾本科 华西箭竹、羊茅、草地早熟禾、雀麦、无芒雀麦、发草、狗尾草、赖草、虉草、佛子茅、闵草、栗草、西伯利亚三毛草、披碱草、肃草。

胡桃科 胡桃、野胡桃。

胡颓子科 牛奶子、沙棘。

葫芦科 黄瓜、南瓜、西葫芦、赤瓠。

花葱科 花葱。

桦木科 红桦、白桦、糙皮桦、鹅耳枥、榛、川榛、毛榛、虎榛子。

桔梗科 细叶沙参、秦岭沙参、泡沙参、长柱沙参、紫斑风铃草、党参、毛连菜、盘果菊、祁州漏芦、紫苞凤毛菊、翼茎凤毛菊、羽叶凤毛菊、大耳凤毛菊、笔管草、额河千里光、狗舍草、红轮千里光、蕴苞麻花头、苦苣菜、蒲公英、无芒雀麦、雀麦、拂子茅、假苇拂子茅、发草、疏穗野青茅、披碱草、肥披碱草、垂穗披碱草、紫芒披碱草、老芒麦、麦薲草、毛披碱草、大画眉草、日本羊茅、素羊茅、羊茅、紫羊茅、高艺燕麦、光芒异燕麦、毛鞘茅香、大麦、箈草、短茫箈草、小野臭草、甘肃臭草、臭草、栗草、虉草、芦苇、细叶早熟禾、蒙古早熟禾、贫叶早熟禾、蜜花早熟禾、少花早熟禾、多叶早熟禾、草地早熟禾、扁秆早熟禾、细长早熟禾、四花早熟禾、长芒鹅观草、光叶鹅观草、紫穗鹅观草、肃草、白花山鹅观草、黑麦、金色狗尾草、狗尾草、狼针茅、长芒草、西北针茅、西伯利亚三毛草、小麦、玉米、药用植物党参。

菊科 牛蒡、艾蒿、款冬、苍耳。

蕨科 问荆、木贼、节节草、蕨、肾盖铁线蕨、掌叶铁线蕨、普通凤丫蕨、黑鳞短肠蕨、中华蹄盖蕨、冷蕨、膜叶冷蕨、东亚羽节蕨、峨眉蕨、陕西峨眉蕨、二角叶假冷蕨、北京铁角蕨、粗茎鳞毛蕨、华北磷毛蕨、中华耳蕨、淀粉植物蕨、中华胡蕨、珠芽蓼、圆穗蓼、鬼灯檠、鹅绒委陵菜、狼毒。

藜科 藜、菊叶香藜、杂配藜、猪毛菜、菠菜。

蓼科 荞麦、苦荞麦、头状蓼、萹蓄、卷叶蓼、酸模叶蓼、绵毛酸模叶蓼、圆穗蓼、毛蓼、支柱蓼、细叶蓼、珠芽蓼、华北大黄、鸡爪大黄、酸模、皱叶酸模、东北酸模。

列当科 平车前、大车前、列当。

柳杨科 青杨、银白杨、山杨、小青杨、黄花柳、中华柳、密齿柳、筐柳、杯腺柳、小叶柳、康定柳、川滇柳、中国黄花柳、皂柳、玉皇柳。

柳叶菜科 柳兰、高山露珠草、光华柳叶菜、长籽柳叶菜、单宁植物柳兰。

龙胆科 腺鳞草、达乌里龙胆、秦艽、假水胜龙胆、鳞叶龙胆、条纹龙胆、湿生扁蕾、椭圆叶花锚、肋桂花、红直獐芽菜。

竹灵消、朱砂藤。

马钱科 醉鱼草。

牻牛儿苗科 牻牛儿苗、粗根老鹳草、毛蕊老鹳草、鼠掌老鹳草、单宁植物牻牛儿苗。

毛茛科 铁棒锤、西伯利亚乌头、高乌头、松潘乌头、鞘柄乌头、类叶升麻、疏齿银莲花、草玉梅、小花草玉梅、打火草、无距耧斗菜、甘肃耧斗菜、耧斗菜、驴蹄菜、升麻、单穗升麻、粗齿铁线莲、短尾铁线莲、棉团铁线莲、大瓣铁线莲、绣球藤、毛果铁线莲、甘青铁线莲、蓝翠雀花、疏花翠雀花、细须翠雀花、水葫芦苗、铁筷子、芍药、草芍药、单花赤芍、牡丹、茴茴蒜、毛茛、美丽毛茛、扬子毛茛、高原毛茛、贝加尔唐松草、长喙唐松草、东亚唐松草、瓣蕊唐松草、长柄唐松草、小檗、毛叶小檗、秦岭小檗、蜜花小檗、黄花刺、黄檗刺、红毛七、山荷叶、淫羊藿、桃儿七、绣球藤、乌头、付毛铁棒锤、铁筷子、升麻。

木兰科 五味子。

木樨科 小叶丁香、白蜡树、连翘。

漆树科 盐肤木、青麸杨、漆树。

荨麻科 艾麻、透茎冷水花、焮米、宽叶荨麻。

茜草科 猪殃殃、四叶葎、麦红珠、篷子菜、钟花茜草、茜草。

蔷薇科 龙芽草、假升麻、灰栒子、毛灰栒子、散枝栒子、细枝栒子、水栒子、红花栒子、毛叶栒子、西北栒子、甘肃山楂、毛山楂、东方草莓、水杨梅、羽叶水杨梅、柔毛水杨梅、棣棠、假稠李、山荆子、甘肃海棠、苹果、中华绣线梅、鹅绒委陵菜、高二裂委陵菜、委陵菜、狼牙委陵菜、银露梅、华西银露梅、多茎委陵菜、小叶金露梅、绢毛细蔓委陵菜、等齿委陵菜、西山委陵菜、朝天委陵菜、菊叶委陵菜、杏、山桃、盘腺樱桃、稠李、毛稠李、桃、李、刺毛山樱桃、毛樱桃、白梨、木梨、刺蔷薇、山刺玫、峨眉蔷薇、翅刺峨眉蔷薇、玫瑰、钝叶蔷薇、单瓣黄刺玫、美丽悬钩子、喜荫悬钩子、茅梅、腺花茅梅、菰帽悬钩子、针刺悬钩子、地榆、光叶珍珠海、北京花揪、湖北花揪、陕甘花揪、毛果绣球绣线菊、蒙古绣线菊、柔毛绣线菊、南川绣线菊、三裂绣线菊。

忍冬科 种子被子植物南方六道木、伞花六道木、金花忍冬、蓝果忍冬、葱皮忍冬、刚毛忍冬、短梗忍冬、红脉忍冬、北京忍冬、岩生忍冬、红花忍冬、五台忍冬、毛蕊忍冬、冠果忍冬、陇塞忍冬、盘叶忍冬、华西忍冬、血满草、莛子藨、桦叶荚蒾、香荚蒾、球花荚蒾、蒙古荚蒾、鸡树条荚蒾。

瑞香科 黄瑞香、甘肃瑞香、狼毒、湖北荛花。

伞形科 白芷、秦岭当归、俄参、北柴胡、北京柴胡、紫花大叶柴胡、黑柴胡、田贡、贡蒿、多裂独活、香芹、辽藁本、辽藁本之一种、宽叶羌活、疏叶香根菜、毛白花前胡、菱形茴芹、短柱茴芹、鸡冠棱子芹、松潘棱子芹、条叶囊瓣芹、首阳变豆菜、城口东俄芹、小窃衣。

寄生科 檞寄生。

桑科 大麻、华忽布花。

莎草科 华扁穗草、团集苔草、千生苔草、毛状苔草、芒尖苔草、箭叶苔草、华北苔草、膨囊苔草、岩地苔草、云雾苔草、白穗苔草、疏穗苔草、无脉疏穗苔草、硬苔草、书带草、川康苔草、大理苔草、长芒苔草、糙喙苔草。

山茱萸科 红端木、沙梾、红椋子。

省沽油科 膀胱果。

十字花科 毛南芥、垂果南芥、粉绿垂果南芥、油菜、莲花白、白菜、荠菜、弹裂碎米荠、白花碎米荠、紫花碎米荠、离子草、葶苈、光果葶苈、芝麻菜、小花糖荠、腺茎独行菜、离蕊芥、风花菜、遏兰菜。

石竹科 蚕缀、簇生卷耳、狗筋蔓、石竹、瞿麦、薄蒴草、小辫女娄菜、女娄菜、紫萼女娄菜、孩儿参、麦瓶草、叶蝇子草、蝇子草、毛萼麦瓶草、异色繁缕、繁缕、王不留行、蔓假繁缕、花卉植物石竹。

鼠李科 鼠李、黑桦树、糙叶鼠李、冻绿。

薯蓣科 穿龙薯蓣。

苔藓科 紫背苔、细牛毛藓、疏叶石毛藓、山毛藓、裂瓣大帽藓、陕西大帽藓、短叶扭口藓、小石藓、亮叶紫萼藓、葫芦藓、丛生真藓、平肋提灯藓、钝叶提灯藓、直叶珠藓、白齿藓、波叶平藓、截叶拟平藓、万年藓、疣茎麻羽藓、细植羽藓、毛尖羽藓、细湿藓、粗枝细湿藓、牛角藓、山地水灰藓、齿边青藓、羽枝青藓、青藓、褶叶青藓、毛尖藓、尖叶青藓、美喙藓、鼠尾藓、深绿褶叶藓、墙生长喙藓、鳞叶绢藓、纤枝绢藓、绢藓、直蒴绢藓、棉藓、垂枝藓、船叶塔藓。

檀香科 长叶百蕊草。

藤黄科 黄海棠、突脉金丝桃、黄海棠。

天南星科 象南星、一把伞南星、隐序南星。

卫矛科 南蛇藤、卫矛、纤细卫矛、小卫矛、栓翅卫矛、紫花卫矛、石枣子、中华瘤枝卫矛。

小檗科 黄檗科、毛叶小檗、小檗、红毛七、窝儿七、桃儿七。

玄参科 短腺小米草、肉果草、山萝花、四川沟酸浆、阿拉善马先蒿、中国马先蒿、美观马先蒿、甘肃马先蒿、藓生马先蒿、穗花马先蒿、红纹马先蒿、轮叶马先蒿、松蒿、北水苦荬、二裂婆婆纳、细叶婆婆纳、光果婆婆纳、唐古拉婆婆纳、草木威灵仙。

旋花科 打碗花、日本打碗花、田旋花、大菟丝子、金灯藤。

榆科 小叶朴、刺榆、春榆、榆。

无患子科 文冠果。

远志科 西伯利亚远志。

芸香科 白藓、臭檀、臭椿、毛叶花椒。

樟科 大叶钓樟。

紫草科 多苞斑种草、疏刺琉璃草、蓝刺鹤虱、卵盘鹤虱、紫草、长夜微孔草、钝叶附地菜、大花附地菜。

紫葳科 黄金树。


清河植物园 位于九龙山清河公园内,占地面积3.4公顷,于2007年3月15日开工建设。全园由迎春园、芳香园、佳木园、观果园、长青园、蔷薇园六大园区组成,引种了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22科46属138种木本及草本植物,包括乔木11科20属50种,灌木11科25属65种,木质藤本4科4种,草本19种,其中花果艳丽,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灌木60余种。较有价值的有华山松、油松、华北落叶松、青海云杉、侧柏、刺柏、杜松、山杨、青杨、新疆杨、小叶柳、红皮柳、旱柳、金丝柳、垂柳、白桦、红桦、辽东栎、椿榆、旱榆、榆、五尖槭、茶条槭、青榨槭、桦叶四蕊槭、复叶槭、山荆子、苹果、甘肃海棠、木梨、稠李、紫夜稠李、李子、红碧桃、糙皮桦、杏、山楂、北京花楸、盘腺樱桃、少脉椴、华椴、箭竹、白蜡树、水曲柳、龙爪柳、黄花丁香、暴马丁香、黄花楤木、臭檀、花椒、葱皮忍冬、金银忍冬、金花忍冬、陇塞忍冬、华西忍冬、鸡树条荚蒾、岩生忍冬、球花荚蒾、香荚蒾、桦叶荚蒾、假稠李、糙叶鼠李、鼠李、黄柳、蒙古荚蒾、南方六道木、红王子绵带、红花绵带、毛山楂、甘肃山楂、刺毛樱桃、西南樱桃、美人梅、榆叶梅、银露梅、水栒子、灰栒子、毛叶水栒子、三裂绣线菊、土庄绣线菊、柔毛乡线菊、中华绣线梅、珍珠梅、黄刺玫、单瓣黄刺玫、翅刺峨眉蔷薇、美蔷薇、华北紫丁香、小叶丁香、白丁香、连翘、卫矛、栓翅卫矛、建德山梅花、黄脉八仙花、冰川花蔍子、毛梾、梾木、钓樟、藤五加、牛奶子、沙棘、毛棒、康定小檗、秦岭小檗、首阳小檗、怪柳、黄芦木、三春水柏枝、胡枝子、盘叶忍冬、绣球藤、甘青铁线莲、少毛复叶葡萄、北五味子、铁筷子、芍药、野芍药、木贼、北柴胡、银柴胡、马蔺、鸡爪大黄、六盘贝母、山丹、华北鳞毛蕨、假升麻、黄芪、大黄橐整吾、地黄、川草、大黄、冬花。


动物 除家饲动物外,各类脊椎动物24目57科213种,其中鱼类6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4种、鸟类147种、哺乳类38种。金钱豹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林麝、金鹏、红腹锦鸡属三类保护动物。列为中日候鸟保护鸟类34种。林跳鼠、苦恶鸟、勺鸟等32个种类为宁夏新发现种类。昆虫种类繁多,10目64科438种。比较珍贵的有金斑蛾、褐纹蛾、十二羽蛾、黑凤蝶等。

脊椎动物 鳅科:背斑高原鳅、达里湖高原鳅、泥鳅;鲤科:马口鱼、草鱼、拉化鱼罗、互化维罗鱼、白鲢、鲦鱼、麦穗鱼、棒花鱼、鲤、鲫;鲇科:鲇;塘鳢科:黄鱼幼鱼;鰕虎鱼科:波氏栉鰕虎鱼;锄足蟾科:六盘齿突蟾;蟾蜍科:岷山大蟾蜍、花背蟾蜍;蛙科:中国林蛙、青蛙;石龙子科:黄纹石龙子、秦岭滑蜥;蜥蜴科:丽斑麻蜥;游蛇科:双斑锦蛇、虎斑游蛇、黄脊游蛇、花条蛇;蝰科:高原蝮、中介蝮、蝮蛇;䴙䴘科:小䴙䴘;鹭科:草鹭;鸭科:豆雁、绿翅鸭、青头潜鸭、赤麻鸭、翘鼻麻鸭、针尾鸭、罗纹鸭、绿头鸭、斑嘴鸭、赤颈鸭、白眉鸭、红嘴潜鸭、普通秋沙鸭;鹰科:鸢、大、玉带海雕、草原雕、秃鹫、白尾海雕、金雕、兀鹫、雀鹰、白尾鹞;隼科:燕隼、红脚隼、红隼;鸨科:大鸨;雉科:山石鸡、大石鸡、斑翅山鹑、鹌鹑、勺鸡、雉鸡、红腹锦鸡;秧鸡科:白胸苦恶鸟;鸨科:大鸨;雉科:山石鸡、大石鸡、斑翅山鹑、鹌鹑、勺鸡、雉鸡、红腹锦鸡、秧鸡科、白胸苦恶鸟;鸻科:剑鸻、金眶鸻、蒙古沙鸻、环颈鸻;鹬科:林鹬、草鹬、矶鹬、丘鹬、长趾滨鹬、乌脚滨鹬、针尾沙雉;反嘴鹬科:鹮嘴鹬;鸠鸽科:岩鸽、原鸽、珠颈斑鸠、山斑鸠、火斑鸠、灰斑鸠;杜鹃科:大杜鹃;鸱鸮科:红角鸮、小鸮、雕鸮、纵纹腹小鸮;夜鹰科:夜鹰;雨燕科:白腰雨燕、楼燕;翠鸟科:蓝翡翠、翠鸟、冠鱼狗;戴胜科:戴胜;啄木鸟科:蚁鴷、绿啄木鸟、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八色鸫科:绿胸八色鸫;百灵科:短趾沙百灵、细嘴沙百灵、小沙百灵、凤头百灵、角百灵、蒙古百灵、小云雀;燕科:家燕、金腰燕、毛脚燕;鹡鸰科:山鹡鸰、黄鹡鸰、灰鹡鸰、白鹡鸰、田鹨、平原鹨、树鹨、草地鹨、粉红胸鹨、水鹨;山椒鸟科:长尾山椒鸟;伯劳科:牛头伯劳、红尾伯劳、灰背伯劳、长尾灰伯劳;黄鹂科:黑枕黄鹂;卷尾科:黑卷尾;椋鸟科:灰椋鸟、北椋鸟、紫翅椋鸟;鸦科:松鸦、星鸦、红嘴蓝鹊、灰喜鹊、喜鹊、褐背拟地鸦、红嘴山鸦、达乌里寒鸦、小嘴乌鸦;岩鹨科:棕眉山岩鹨;河鸟科:褐河鸟;鹪鹩科:鹪鹩;鹤科:灰鹤;鹟科:贺兰山红尾鸲、蓝额红尾鸲、蓝歌鸲、赭尾红鸲、黑喉红尾鸲、白喉红尾鸲、北红尾鸲、红尾水鸲、短翅鸲、黑背燕尾、黑喉石䳭、白顶䳭、䳭沙、漠䳭、白顶溪鸲、白背矶鸫、蓝矶鸫、紫啸鸫、虎斑山地鸫、灰头鸫、赤颈鸫、斑鸫、红喉姬鹟、山噪鹛、橙翅噪鹛、褐头雀鹛、山鹛、白眶鸦雀、极北柳莺、黄腹柳莺、大苇莺、棕腹柳莺、褐柳莺、棕眉柳莺、黄眉柳莺、黄腰柳莺、乌嘴柳莺、暗绿柳莺、冠纹柳莺、金眶莺、红喉姬鹟、灰蓝姬鹟、寿带;山雀科:大山雀、绿背山雀、黄腹山雀、褐头山雀、银喉长尾山雀、银脸长尾山雀;攀雀科:攀雀、火冠雀;文鸟科:树麻雀、山麻雀、石雀;雀科:金翅雀、黄嘴朱顶雀、酒红朱雀、红眉朱雀、白眉朱雀、普通朱雀、赤胸灰雀、锡嘴雀、黄喉鹀、灰头鹀、赤胸鹀、灰眉岩鹀、小鹀、三道眉草鹀;猬科:刺猬;鼹科:麝鼹;鼩鼱科:背纹鼩鼱、水鼩鼱。蝙蝠科:蝙蝠;鼠兔科:达乌尔鼠兔;兔科:蒙古兔;松鼠科:豹鼠;仓鼠科:甘肃鼢鼠、斯氏鼢鼠、根田鼠、长爪沙鼠、子午沙鼠、小毛足鼠、黑线仓鼠、长尾仓鼠、灰仓鼠、大仓鼠、黑线姬鼠、中华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小家鼠;松鼠科:岩松鼠、花鼠、社鼠;跳鼠科:五趾跳鼠、三趾跳鼠;林跳鼠科:林跳鼠;犬科:狼、赤狐、沙狐、豺、狐狸;鼬科:虎鼬、狗獾、香鼬、艾鼬、黄鼬、猪獾、艾虎;灵猫科:花面狸;猫科:金钱豹、豹猫、兔狲、猞猁;猪科:野猪;鹿科:鹿巴、林麝、狍。

昆虫 以六盘山区系为代表,组成较为复杂,以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右翅目种类最为丰富。成灾性害虫不多,仅落叶松球芽、杨枝天牛等较为严重。稀有种较多、广布种较少,食肉性昆虫较多。弹尾目:圆跳虫科(绿圆跳虫);直翅目:菱黄科(隆背菱黄、日本菱黄)、蝗科(黑翅雏蝗、褐色雏蝗、中华雏蝗、东方雏蝗、北京棒角蝗、中华蝗、岩石束颈蝗、李氏大足蝗、白边雏蝗、毛足橙角蝗);半翅目:网蝽科(广布网蝽)、水黾科(赤背水黾)、花蝽科(西伯利亚原花蝽、小花蝽)、盲蝽科(黑点食虫盲蝽、艾绿盲蝽、绿盲蝽、艾黑异盲蝽)、姬猎蝽科(泛希姬蝽、普姬蝽)、猎蝽科(双环真猎蝽)、长蝽科(拟红长蝽、红长蝽)、缘蝽科(波原缘蝽、刺腹颗缘蝽、粟缘蝽、亚姬红缘蝽、异角缘蝽)、土蝽科(短点边土蝽)、蝽科(北方辉蝽、凹肩辉蝽、紫刺果蝽、扁盾蝽、狩蝽、褐真蝽、黑捉蝽、横纹花蝽、绒盾蝽、艾绒蝽、腹缘点碧蝽、红足真蝽、稻绿蝽、舌蝽、二星蝽)、同蝽科(紫匙同蝽、板同蝽、似剪板同蝽)、跷蝽科(凸肩跷蝽)、异蝽科(宽腹华异蝽、黄脊壮异蝽、短壮异蝽、柳娇异蝽、赤腹壮异蝽)、螳蝽科(川西螳蝽、中国螳蝽)、龟蝽科(西蜀龟蝽);同翅目:球蚜科(落叶松球蚜)、斑蚜科(桦绵斑蚜)、叶蝉科(大青叶蝉);脉翅目:草蛉科(巨草蛉、中华草蛉、多斑草蛉、丽草蛉)、褐蛉科(全北褐蛉)、粉蛉科(宁夏重粉蛉);长翅目:毛翅目:石蛾科(花翅大石蛾);鳞翅目:蝠蛾科(金翅红蝠蛾、金斑红蝠蛾)、长角蛾科(黄大长角蛾)、木蠹蛾科(榆木蠹蛾、梨豹蠹蛾)、草蛾科(密云草蛾)、巢蛾科(茅巢蛾)、斑蛾科(黑毛斑蛾、梨叶斑蛾)、细卷蛾科(鼠李镰翅细卷蛾)、卷蛾科(环铅卷蛾)、十二羽蛾科(十二羽蛾)、螟蛾科(四斑黑螟、黑缘银螟、八斑黑螟,菱纹螟、豆野螟、红缘透翅螟、黑织叶螟)、枯叶蛾科(白杨枯叶蛾、杨枯叶蛾、黄斑波纹枯叶蛾、天幕毛虫、秦岭小毛虫、苹果枯叶蛾、银紫枯叶蛾、波纹杂毛虫、李枯叶蛾、黄绿枯叶蛾)、天蛾科(葡萄缺角大天蛾、内红黄脉天蛾、女贞天蛾、红天蛾、盾天蛾、杨目天蛾、蓝目天蛾、黄脉天蛾、拟天蛾、椴六点天蛾、黑长喙天蛾、甘薯天蛾、雀天蛾,中国天蛾、榆绿天蛾)、蚕蛾科(黄波花蚕蛾、点似蚕蛾)、天蚕蛾科(绿尾天蚕蛾、丁目天蚕蛾、黄目天蚕蛾、黄弧目天蚕蛾,蒙古天蚕蛾、六盘黄豹蚕蛾)、水蜡蛾科(波水蜡蛾)、带蛾科(带蛾)、尺蛾科(醋栗尺蛾、黄裳黑尺蛾、桦尺蛾、双云尺蛾、绣纹尺蛾、网纹尺蛾、钩翅尺蛾、透斑黄尺蛾、直纹绿尺蛾、齿翅灰尺蛾、茶用克尺蛾、尺蛾、黑斑白尺蛾、小白尾尺蛾、三线银尺蛾、二斑黄尺蛾、五条尺蛾、黄星尺蛾、淡纹白尺蛾、黑缘尺蛾、黄缘斑尺蛾、橙斑尺蛾、四目绿尺蛾、小白带绿尺蛾、一点褐尺蛾、直脉青尺蛾、碟青尺蛾、缘齿绿尺蛾、中国巨青尺蛾、黄斑纹尺蛾、波尾尺蛾、褐波纹尺蛾、细纹黄尺蛾、双条银尺蛾、锯齿绿尺蛾、红小尺蛾、柿星尺蛾、弗乃尺蛾、粉红边尺蛾、黑带尺蛾、皱白尺蛾、褐带尺蛾、黑星白尺蛾、黑网纹小尺蛾、缘点尺蛾、葡萄回纹尺蛾、双斜线尺蛾、双白带尺蛾、四星尺蛾、波纹白尺蛾、尘尺蛾、四川尾尺蛾、枯叶尺蛾、白纵带尺蛾、北京尺蛾、尺蛾、绿尺蛾、条纹黄尺蛾、桑尺蛾、淡色绿尺蛾、贡尺蛾)、锚纹蛾科(黄斑锚纹蛾)、舟蛾科(白颈淡角舟蛾、白颈异齿舟蛾、木纹舟蛾、锯纹舟蛾、青翅舟蛾、角扇舟蛾、小舟蛾、中条舟蛾、桦色舟蛾、赤基灰舟蛾、圆纹舟蛾、白剑舟蛾、杨剑舟蛾、朝鲜切舟蛾、羽翅舟蛾、桑山舟蛾、短扇舟蛾、冠舟蛾、榆白边舟蛾、舟蛾、腰带二尾舟蛾、杨小舟蛾、榆黄斑舟蛾、淡黄舟蛾、烟灰舟蛾、黑背舟蛾、仿齿舟蛾、窦舟蛾、杨谷舟蛾、灰舟蛾)、钩蛾科(赤杨镰钩蛾、接骨木钩蛾、珊瑚树钩蛾、荞麦钩蛾)、波纹蛾科(阔浩波纹蛾、褐太波纹蛾、黄斑波纹蛾)、毒蛾科(刻茸毒蛾、拟黄脉毒蛾、舞毒蛾、雪毒蛾、褐带古毒蛾)、夜蛾科(剑纹夜蛾、八字蛾、北菖蒲夜蛾、大绿夜蛾、角纹夜蛾、绿斑夜蛾、三条绿夜蛾、筱客来夜蛾、山赤夜蛾、白点黄夜蛾、宽胫夜蛾、栎刺裳夜蛾、二带赤夜蛾、歌梦尼夜蛾、大斑金翅夜蛾、连纹夜蛾、靴斑金翅夜蛾、剑银纹夜蛾、银杏金翅夜蛾、小地虎、甘蓝夜蛾、苹梢鹰夜蛾、孔雀夜蛾、紫裳夜蛾、椴裳夜蛾、舟日明夜蛾、角纹黄裳夜蛾、莴苣冬夜蛾、木纹褐夜蛾、白边地虎、黄地虎、白肾夜蛾、苹刺裳夜蛾、菊银纹夜蛾、稻金翅夜蛾、黑缘红裳夜蛾、甜菜细翅夜蛾、白银纹夜蛾、瓢斑金翅夜蛾、棉铃虫、橙袁剑夜蛾、蔷薇扁夜蛾、灰纹黄裳夜蛾、牛蒡尖翅夜蛾、黏虫、曲纹黄裳夜蛾、紫点黄夜蛾、大黑颈夜蛾、鸽光裳夜蛾、毛翅夜蛾、李黄裳夜蛾、曲纹金翅夜蛾、豹斑夜蛾、黑颈白边地虎、黑点银纹夜蛾、紫银纹夜蛾、白翅银纹夜蛾)、虎蛾科(独西虎蛾)、灯蛾科(黑条白灯蛾、星白灯蛾、黑带污灯蛾、黑须污灯蛾、黄褐污灯蛾、星灯蛾、排点灯蛾、斑灯蛾、亚麻灯蛾、二条灯蛾、黑灯蛾、白星灯蛾、豹灯蛾、车前灯蛾、淡黄污灯蛾)、苔蛾科(头橙华苔蛾、灰土苔蛾、玫痣苔蛾)、弄蝶科(黑缘橙弄蝶、直纹稻弄蝶、赭弄蝶、大稻弄蝶、花弄蝶、连珠弄蝶、豹弄蝶)、凤蝶科(黑凤蝶、黄凤蝶、橘凤蝶、丝带凤蝶)、绢蝶科(白绢蝶、红珠绢蝶)、粉蝶科(红襟粉蝶、酪色苹粉蝶、、深山粉蝶、黄粉蝶、橙粉蝶、尖翅山黄蝶、突角小粉蝶、鼠李粉蝶、树粉蝶、窄翅异粉蝶、普通黄粉蝶)、眼蝶科(黑链眼蝶、西藏带云眼蝶、白带眼蝶、云眼蝶、黑带云眼蝶、白点艳眼蝶、黑化白眼蝶、阿穆尔链纹眼蝶、珍眼蝶、赭带眼蝶、斗眼蝶、星斗眼蝶、白眼蝶、红眶眼蝶、黑斗眼蝶、矍眼蝶)、蛱蝶科(中华线蛱蝶、单环蛱蝶、榆蛱蝶、黄条蛱蝶、荨麻蛱蝶、老豹蛱蝶、柳闪紫蛱蝶、小豹蛱蝶、灿豹蛱蝶、白纹大黑蛱蝶、折线蛱蝶、孔雀蛱蝶、重环蛱蝶、黄环蛱蝶、柳朱蛱蝶、暗线蛱蝶、大赤蛱蝶、赤蛱蝶、褐脉蛱蝶、杨蛱蝶、线蛱蝶、豹蛱蝶、蟾豹蛱蝶、捷豹蛱蝶、珠蛱蝶、网蛱蝶、白钩蛱蝶、六盘蛱蝶、福豹蛱蝶、黑闪紫蛱蝶、绿豹蛱蝶、眉蛱蝶、纹蛱蝶)、灰蝶科(绿灰蝶、燕灰蝶、线灰蝶、艳灰蝶、酢浆小灰蝶、乌灰碟、黄灰蝶、淡橙乌灰蝶、黑灰蝶、橙灰蝶);鞘翅目:龙虱科(薄翅灰龙虱)、葬甲科(亚洲葬甲、花葬甲、四红斑葬甲)、郭公虫科(红斑郭公虫)、龟甲科(蓟龟甲、黄斑黑龟甲)、金龟科(臭蜣螂)、粪金龟科(粪金龟)、鳃金龟科(华北大黑鳃金龟、斑鳃金龟、弟兄鳃金龟、小云斑金龟、褐足绿鳃金龟、褐斑鳃金龟、黄绿鳃金龟、棕色金龟、大栗鳃金龟、长须斑绒金龟、长须绒金龟子、小褐金龟、福婆金龟)、蜉金龟科(直蜉金龟)、天牛科(家茸天牛、白腰小天牛、锯天牛、杨枝天牛、日本筒天牛、杨黄星天牛)、肖叶甲科(丽隐头叶甲、艾隐头叶甲、斑额隐头叶甲、青海隐头叶甲、绿蓝隐头叶甲、黑条隐头叶甲、黑毛翅隐头叶甲、艾蓝隐头叶甲、异色红斑隐头叶甲、六点膝斑隐头叶甲、六点柳隐头叶甲、花斑大隐头叶甲、银纹毛叶甲、甘肃隐头叶甲、黑背黄隐头叶甲、红顶黑隐头叶甲、柳隐头叶甲、隐头叶甲、红足隐头叶甲)、铁甲科(二斑龟铁甲)、瓢科(异色瓢、八卦瓢、奇变瓢、二星瓢、七星瓢、角异瓢、孪斑瓢、红点唇瓢、十六斑黄菌瓢、十二斑菌瓢)、芜菁科(赤带芜菁、蓝黑大腹芜菁、黑蓝地胆、膜翅耳)、茧蜂科(尺蛾白绒茧蜂、赤腹苗蜂)、树蜂科(泰加大树蜂);双翅目:蚜蝇科(长须蚜蝇、弯纹蚜蝇、直带蚜蝇、巨斑边蚜蝇、梯斑蚜蝇、红腹蚜蝇、月斑蚜蝇、狭带蚜蝇、黑带蚜蝇、蚜蝇)。


自然保护区 固原全境自然保护区4个,分属森林、草原、丹霞地貌、湿地类型。

国家级六盘山森林自然保护区 位于312国道以南六盘山脉南段,包括泾源、隆德县的全部和固原市原州区南部的部分乡村。境内有六盘山主峰——美高山,海拔2931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2万公顷。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13科382属788种,其中,种子植物86科337属729科,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48科150种,国家保护植物胡桃、黄芪、桃儿七、水曲柳4种,特有植物紫穗鹅冠草、四花早熟禾、六盘山棘豆3种,党参、贝母、黄芪、窝儿七、红毛七、五味子、六叶三七、六黄、鹿蹄草等贵重药用植物39种。栖居的脊椎动物24目57科21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林麝、红腹锦鸡、勺鸡、金雕等14种,在“中日候鸟协定”中受到保护的鸟类有草鹭、绿翅鸭、青头潜鸭、白尾鹞、大杜鹃、白腰雨燕、金腰燕等34种。昆虫17目123科905种,属珍贵的有金蝠蛾、丝带凤蝶、黑凤蝶、波纹水蜡蛾、褐纹十二羽蛾等。苔藓植物有20科31属41种。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六盘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盘山林区有天然林和人工林共40920公顷的水源涵养林基地,森林覆盖率由1980年的33.8%上升到2008年的74.2%,林木总蓄积量达218万立方米,价值7.2亿元,随着涵养林木面积的增长,林区形成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观,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绿岛”“湿岛”和“天然植物园”。据推算,保护区一次可调蓄降水8700万吨,相当于一个8000多万立方米的水库,给附近地区蓄水、供水,再加上防洪、减少泥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作用,其维持生态平衡的效益更大。保护区周边6个县18个乡93个自然村,居住着20万农民,林区每年为群众提供烧柴4000万公斤,价值100万元以上,农民从林区采集野草、野果、药材,割箭竹等的收入达130多万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级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 地处固原市原州区东北48千米处的寨科乡,是一座绿草如茵的山峰,因山顶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主峰海拔2148米,草原自然保护区面积4000多公顷,年均气温4℃~6℃,年降水量350~400毫米,无霜期89~110天,属中温带半干旱黄土丘陵山区,山基由白云岩、红色黑垆土构成。云雾山是中国长芒草群系统保留较完整的干草原草场,植被主要以干草为主体,其中,以长芒草为种群的群丛15个。有植物50科134属182种,其中草本植物151种,饲用植物120种;动物40科78属80种,其中脊椎动物31种;昆虫115种;益虫14科28种;蜘蛛5科7种。1982年原固原县在云雾山建立的第一个黄土高原自然保护区,1985年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级火石寨丹霞地貌景观

自然保护区 2002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建立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西吉火石寨的“丹霞”地貌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是由红色砂砾岩发育而成,广泛分布在长江以南。在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上,像火石寨这样大面积成片的以岩峰陡峭为主的“丹霞”地貌地质构造是极为少见的。这种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从属于岩石地貌分类系统,因其出露地层为白垩系和第三系红色陆相碎屑岩,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集中发育形成,新构造运动以间歇性上升为主,辅以地震,使地块上升、崩塌、滑坡并受风化、雨蚀、重力以及寒冻等外力作用,便形成了丹崖、丹峰、怪石等奇特景观。又具有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区内天然林面积达0.2万公顷。板石窑是保护区的中心区域,天然林面积达19300余亩,植被茂盛,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54科148属216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6种,裸子植物1科3属3种,被子植物48科140属207种。这里的天然林面积为西吉之最,覆盖率达80%左右。同时具有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功能和生态旅游功能,其内的云台山石窟、禅佛寺石窟等人文景观历史悠久。

宁夏回族自治区级党家岔湿地自然保护区 2002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建立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党家岔(震湖)湿地内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分布有大量的鸟类、水禽、涉禽、水生动植物、湿地植物及半干旱草原植被。有脊椎动物5纲24目49科116种,其中鸟类14目28科69种。由于考察期间(10月)适逢秋冬季节,有些植物已枯萎无法辨认,但已查明的植物有22科44属62种;水生浮游植物6门19科31属(种);水生底栖无脊椎动物7种。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3种,二级保护动物11种;中日候鸟保护协会规定的保护种类27种;中澳候鸟保护协会规定的保护种类6种;自治区规定重点保护的种类20种;形成了较为适宜的候鸟驿站和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综合体。

党家岔(震湖)湿地具有其独特性和典型性,具有生物多样性和调节区域小气候的功能。湖水清澈碧透,四周青山环抱,构成了山水交融的动人画面,以它独具魅力的姿色吸引着众多游人观光。


旱灾 固原历史上就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区。自公元前71年到公元111年的182年中,出现特大旱灾3次,平均60年一遇。明朝的276年间,发生各种自然灾害的就有210个年份。明万历时巡察御史李素在巡视固原州后,创作的五言律诗《巡边写怀》中说:“四年三度旱,十室九家贫。”清朝267年间,域内发生各种自然灾害的就有248个年份。民谣说:三年两头旱,中间风沙愁;人畜勤劳苦,十种九不收;糜谷不上场,糠菜半年粮。民国时期,最为严重的是1928—1929年,旱灾严重,灾民遍地,饿殍盈积,尸骨暴露,出现了“人相食,易子而食者,人民或露鸠形,十室九空,妻离子散,倾家荡产者比比皆是,哀鸿遍野,积尸盈道,狗狼结群聚食死尸”的惨象。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也承认:“甘肃省连续三年不雨,造成全省特大旱灾,七十八个县,受灾者五十七个县,灾民达四百五十七万余人。海原、固原、隆德三县灾情亦十分严重,灾民近二十万人,以海原县最为严重,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象。(十九年)本年甘肃省旱灾灾情继续扩大,从去年的五十七个受灾县,发展到六十个县,灾民则从去年的四百五十七万人,减至三百一十一万人,即死亡人数达二百万。固原、隆德、海原三县的灾民,亦由去年的二十万人,减至十三万人,即死亡人数达七万人。该地区全户、全族、全村死绝者,比比皆是,惨不忍睹,可谓人间罕见之浩劫”。(《甘灾纪略》)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1990年的41年间,每年受旱灾100万亩以上的年份有13年(次),平均3年一次。尤以1953年、1962年、1973年、1987年为重。与民谣说的“三年两头旱,五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相吻合。其中1973年旱灾最重,受灾面积为309266.7公顷,占粮食作物的72%,当年粮食总产量只有1.06亿公斤。

20世纪90年代,平均受灾面积514069.3公顷,成灾面积464281.6公顷,造成经济损失达37414.1万元。

21世纪以来至2013年,累计受灾影响面积为317890.4公顷,成灾面积为191917.8公顷,造成经济损失达18141.3万元。


水灾 民国及民国以前历代史有记载水灾107次,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1990年水灾21次。1992年8月1—20日,泾源县相继遭受4次暴雨袭击,降雨量达156.7毫米;暴雨过后,又持续阴雨20天,降雨量达246.5毫米。全县2个镇6个乡72个行政村均遭洪涝灾害。

1992年8月9—10日,连续10小时的暴雨侵袭了固原地区,驻固部队、武警官兵、铁路职工及广大干部群众参加抗洪抢险。海原县李俊乡水管站青年干部马彦君在抗洪抢险的战斗中光荣献身。

1993年8月2日,泾源县东峡乡、白面镇一带突降暴雨,冲走耕牛17头、驴1头、羊93只,20公顷地中割倒的小麦捆被冲走。

1995年6月5日,西吉县火石寨乡武家庄一带发生特大暴雨洪水灾害,洪水冲走2名儿童和1头牛、7只羊,冲毁农田26公顷。

1997年7月30日凌晨1时,固原、彭阳、海原三个县的局部地区遭暴雨洪水袭击,持续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固原县官厅乡一小时降雨80多毫米。这次暴雨洪水使三县的9个乡26个村114个村民小组的4013户20120人受灾。

2004年6月28日,原州区彭堡镇遭受了3小时40分钟的暴雨袭击,地面上顷刻之间就聚起了1米多深的水,淹没了没有收割的农田和正在建设的菌草示范园区。仅菌草示范园区就有30座菌棚的顶子彻底坍塌,直接经济损失38万元。


雹灾 冰雹是固原地区仅次于干旱的主要气象灾害,年年都有发生,虽然降雹是局部性的,但对农牧业生产有毁坏性打击,若遇强雹,造成大片农田颗粒无收。降雹时间3~10月份,4~8月份为多发时段,而成灾在6~8月份。冰雹移动主要路径有三条:一是从海原华山向东南,越过西峰岭进入原州区北部,经云雾山分成两支,一支向东经彭阳出境,另一支向南经原州区出境。二是南华山下沿西峰岭西侧到六盘山北端后分两支,沿六盘山脊的东西两侧分别进入原州区南部和泾源及隆德境内。三是从南华山到月亮山后南下折向西经西吉出境。

1966年夏末秋初,全地区连续遭受冰雹4次,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6万公顷。

1995年8月5日,西吉县火石寨、新营等13个乡镇65个行政村遭受暴雨袭击,0.4万公顷农田受灾,其中0.2万公顷绝产。

1996年5月26日中午,西吉县的城关、城郊、西滩等乡镇出现雹灾,降雹时间长达13分钟,冰雹最大直径1.5厘米。

1996年6月24日下午,隆德县观堡乡阳洼村至大庄乡红堡村一线、联财乡张时村等地出现冰雹天气,降雹时间长达1小时,最大的冰雹有核桃大,受灾面积有7个村18个组的农田620公顷。

1996年6月25日下午4时20分,彭阳县小岔、石岔、川口、红河等10个乡镇先后两次遭受冰雹、暴雨侵袭,损失惨重。

1996年7月11日,泾源县的4个乡发生雹灾,受灾面积0.33万公顷。

1996年7月14日下午4时30分,固原县官厅、头营等5个乡17个行政村的0.41万公顷农田遭受罕见的特大雹灾。官厅乡冰雹持续时间长达40分钟,冰雹最大直径为20毫米,地面积雹平均厚度达20厘米。农作物严重受灾或绝产。

1997年5月6日,西吉县西南平峰一带和东北偏城、沙沟一带有10个乡的3.65万亩农作物遭受冰雹袭击,降雹持续时间在10~30分钟之间。

2000年6月23—24日,固原地区部分乡镇相继遭受强雷阵雨和冰雹天气的袭击,降雹时间长达30分钟左右,最大冰雹直径为15~30毫米,积雹厚度3~6厘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2003年7月22日,原州区、彭阳县、海原县共有7个乡镇、24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4287户的1万公顷农作物遭受雹灾,其中0.6万公顷绝产。


冻灾 固原地区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霜冻和寒流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生,寒流从10月上旬到来年4月底止,但也有特殊情况发生,30年气象资料表明,个别年份到5月底还有冷空气活动,概率约13.8%。入侵最早的年份9月份就会出现寒流,概率为28%。

1995年5月4—5日,泾源县两次大面积遭受严重霜冻,致使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0.8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2.2%,受灾农户10549户47421人,占总人口的47.1%。

1997年5月30日,彭阳县、泾源县的17个乡镇发生霜冻,两县共有1.2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成灾面积6.4万亩,受灾群众7.5万人。

2004年4月30日—5月3日,固原市普降雨夹雪,泾源县降水量超过20毫米,泾河源达到27.6毫米,隆德县在16毫米以上,原州区7.7毫米,彭阳县9.5毫米,西吉县4.2毫米。


风灾 固原市春季常有大风和沙尘暴,以海原县和原州区北部风沙危害最为严重。20世纪90年代大风和沙尘暴天气年均4.4次。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大风和沙尘暴天气分别为8次、19次和7次。

大风、沙尘暴多发与干旱及生态环境恶化有关。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的影响,降水少,蒸发量大,大面积地表土层干燥、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加剧了沙尘天气的发生。

固原地区春季3—4月间,常有大风和沙暴危害,以海原、固原两个县北部最为严重。据1961—1970年10年资料记载,8级以上大风固原共发生159次,海原县发生119次,较大沙尘暴发生26次,海原发生24次。风沙天气,天昏地暗,不但淹没农田,甚至吹走羊只,树木拦腰折断,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干热风是危害固原市小麦灌浆期的主要灾害。一般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出现。据统计分析,干热风灾害平均每两年一遇。1996年4月下旬,固原地区有5.3万公顷冬小麦程度不同地受到“灰飞虱”的侵袭,有的地方冬小麦大面积死亡。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是固原县什字路镇和大湾、蒿店等乡,隆德县联财、神林、城郊等乡及泾源县黄花、惠台两乡。


虫害 明崇祯年至民国38年(1949)有虫害记载26年,1950年至2005年55年间虫害12年。崇祯三年(1630)、十年、十三年蝗虫遍地,禾苗一空。宣统三年(1911)虫害,禾被噬无叶。民国37年,蝗虫遮日。1953年、1964年、1975年、1986年、1991年、1999年行军虫(黏虫、黑头蛆)迁飞而来,5月至境,6—7月出现二代幼虫,玉米、胡麻等作物危害严重,穗、叶、被吞食一空。1951年、1961年、1963年、1964年、1976年、1984年、1995年发生小麦蚜虫。6月上、中旬小麦抽穗灌浆期危害尤烈,籽粒汁液被吸,造成减产。1979年、1981年、1989年发生玉米螟(钻心虫)害,葫芦河、渝河流域尤为严重,1990年得到控制。

1964年引种冬小麦后,连续数年地块出现地下虫害,咬食作物根系,造成缺苗断垄。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种蝇、金针虫等。

危害青菜虫害主要有菜青虫,2001年大棚蔬菜有发生。

1984年、1990年发生贮仓害虫。主要有麦蝇、玉米象、蛛甲,每千克活虫36个。

1998年6月,全地区发生了俗称“无烟森林火灾”的落叶松叶蜂虫害,仅20多天六盘山林业局所属11个林场,就蔓延约1.3万公顷,严重成灾0.8万公顷。

2002年,森林病害影响面积为15176.1公顷。主要病种有毛白杨锈、杨树烂皮、杏疔病等。

2002年,森林虫害影响面积为22458.4公顷。主要害虫是天牛、白杨透翅蛾、落叶松球蚜、落叶松叶蜂、柠条豆象、桃蚜等。

2002年,森林鼠害影响面积57505.6公顷。主要鼠害是中华鼢鼠、甘肃鼢鼠等。


病害 民国17年(1928)、22年、36年,发生小麦、莜麦“灰穗”病,兰州派人勘查防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推广赛力散拌种,灰穗病得到控制。1962年复发。1992年冬小麦亦发现腥黑穗病。1950年、1957年、1961年、1965年、1996年发生小麦条锈病。1961年大规模流行,碧码麦颗粒无收。2002年,局部地区有发生,喷洒防锈灵挽回损失。

1980年以后,实行家庭承包制,农户小麦密植,水肥条件好,小麦白粉病开始发生。1983年、1989年、1996年为流行年份。

小麦病毒病,干旱年份发生,麦苗成片死亡。感毒麦株极易受霜冻,曾被误认为冻死。1992年、1995年局部有发生。

1987年、1993年发生黄矮病,小麦受灾损失二成以上。

1959年、1961年、1973年、1976年、1989年、1993年发生洋芋(马铃薯)晚疫病和环腐病。进入21世纪,洋芋成为支柱产业,选育推广抗病品种,大面积推广芽栽、整薯播种、复种留种、有性繁殖技术,发病减少。


地震 固原市处于中国大陆自西向东呈阶梯式下降的陡坎部位。其西南为青藏地块,西北为刚性的阿拉善地块,东为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由于这三个不同地质属性的地块长期相对运动,从早古生代到第四纪都有强烈而明显的反映。青藏地块向北东方向推挤,受到鄂尔多斯地块阿拉善地块的强大阻挡,产生西南方向的挤压力,在它们之间的接触带上发生相对挤压和扭错,形成一系列弧形断裂和褶皱。弧形呈北西—北西西—北北西走向,形似帚状,朝北散开,在六盘山一带收敛。区内之六盘山、南华山、月亮山等均为上升的断块山,山之周围发育有活动性十分强烈的断裂构造。它们控制着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因此,地震频度高,强度大,一般称为六盘山地震带,是中国近代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自13世纪以来,发生中强地震8次。1957—1982年的26年中,由地震仪器记录到的3.5级以上地震共26次。最为严重的是1920年12月16日(民国9年11月7日)晚8时06分09秒发生的海原8.5级地震,震源深度29千米,震中裂度高达12度。造成山崩地裂,河流壅塞,交通受阻,邮电断绝,房屋倒塌,使23.4万人死亡。据不完全统计,仅固原市死亡13.5万余人,受伤1.7万余人,压死牲畜36.2万余头(匹)。

1999年3月21日16时11分22秒,在固原偏西(北纬36°04′,东经106° 10′)发生一次ML3.2级地震,固原县城部分人有震感;25日07时27分53.0秒,在固原东南(北纬35°58′,东经106° 21′)发生一次ML2.9级地震,固原县城部分人有震感;29日06时28分12.7秒,在固原县城偏西(北纬35°58′,东经106°00′)发生一次ML3.1级地震,固原县硝口感觉强烈。

1999年4月20日零时12分24.6秒,在固原县彭堡附近(北纬36°05′,东经106°08′)发生一次ML4.0级地震,彭堡及固原县城感觉强烈。


民国《隆德县志》震兆六端 一、井水本湛静无波,倏忽混如墨汁,泥渣上浮,势必地震。二、池沼之水,风吹成荇交萦,无端泡沫上腾,若沸水煎茶,势必地震。三、海面遇风,波浪高涌,奔腾泙汹,此常情。若风日晴和,台飓不作,海水忽然绕起,汹涌异常,势必地震。四、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光异日中,势必地震。五、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六、时值盛夏,酷热蒸腾,挥汗如雨,蓦觉清凉,如受冰雪,冷气袭人,肌为之栗,势必地震。

滑坡 1996年7月26日,彭阳县普降特大暴雨,两天最大降雨量达208毫米。27日4时许,红河乡黑牛沟村庙湾一带发生严重山体滑坡,滑坡面积达1平方千米,最大滑动高差30米左右,被毁房屋平面移动最远200米以上,涉及农户11户74人,其中有6户26人被埋入土内。这次滑坡造成23人死亡,7人受伤,11户群众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周围4个自然村的200户农舍地基山体发生裂缝。

2004年3月29日下午2时左右,西吉县新营乡上岔村盘龙湾出现山体滑坡。滑坡面宽为8米,高40米,底长40米,顶长35米,裂缝最宽处为0.7米,长约7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