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
-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编
- 6261字
- 2020-08-27 21:37:03
1.2 中国互联网应用服务发展概况
1.2.1 移动互联网
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设备总数稳定在10亿台以上,从2017年1月的10.24亿台增长至12月的10.85亿台,增速进一步放缓,同比增长率也呈逐月递减的趋势,智能手机在全社会的渗透率趋近饱和,设备生命周期不断延长,行业增长疲软。
在移动用户黏性方面,2017年移动用户人均单日上网时长为236.8分钟,即约3.95小时,稳中微升;在移动用户地域分布方面,一线城市用户占比最高,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网民共占 49.2%,二三线城市网民分布均衡,占比分别为 20.4%和 20.1%;在移动用户消费偏好方面,以拥有中高及中等消费能力的轻奢一族为主,占比为60.2%,其中拥有中高消费能力的人群占比为27.5%,中等消费能力的人群占比为 32.7%,拥有高消费能力的人群占比最低,仅为6.3%。
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速降至48.8%,总量为82298.8亿元;移动购物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份额高达73.7%,依然保持绝对优势;移动旅游市场和移动出行市场进入成熟期,市场规模增幅放缓,导致移动生活服务份额降低2.8个百分点,占比仅为14.8%。受 4G网络建设和提速降费等政策影响,流量费在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占比下滑至6.7%。
在移动应用方面,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上的APP数量已超过406万款。12月,中国第三方应用商店与苹果应用商店中新上架18.2万款移动应用,新增数量较11月减少6.5万款。截至12月底,中国本土第三方应用商店移动应用数量超过236万款,苹果商店(中国区)移动应用数量超过172万款。其中,第三方应用商店分发数量超过9300亿次。从用户使用频次来看,排名前35的APP已经能满足近80%移动网民的全部需求。社交、购物、音乐、新闻和视频等热门行业,排名前三的APP应用的用户覆盖率均在50%以上,移动社交领域尤为突出,微信、QQ和微博是中国最大的社交产品,它们的使用时长总体占比高达96.2%。
2017年,互联网巨头聚焦“平台+生态”竞争,进一步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布局。移动互联网主流应用市场份额基本被BAT占据,各“独角兽”为进一步强化其领先地位,其产品均向平台化方向发展。在移动应用活跃用户渗透率TOP20中,腾讯占11席,阿里占4席,百度占3席,BAT合计共占18席,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头条)和上海连尚网络科技(WiFi万能钥匙)各占一席。2017年12月各热门行业APP用户使用时长集中度如图1.8所示。
图1.8 2017年12月各热门行业APP用户使用时长集中度
1.2.2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性支撑点,成为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是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力支撑。
2016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百余家单位发起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联盟成员分别来自工业、信息通信业及互联网产业等多个领域。目前会员数量已突破400家,设立了“8+8”组织架构,分别从产业需求、技术标准、应用推广、安全保障、国际合作等方面务实开展工作,发布了多项研究成果,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实践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7年11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形成,支持建设10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建成一批支撑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级平台。培育 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推动30万家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业务,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初步显现。到2025年,重点工业行业实现网络化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完善,形成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百万个工业APP,实现百万家企业上云,形成建平台和用平台双向迭代、互促共进的制造业新生态。
2017年出现了多种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如航天云网—INDICS,已累计接入各类工业设备超过5万台,已汇聚近200家各类企业的300多款APP应用,涉及32个专项领域,累计下载总次数100余万次。用户已达128万人,基于平台发布金额接近3500亿元,整体成交额超过1400亿元。三一重工的树根互联的根云平台已经接入设备40余万台,赋能42个细分行业,连接资产数千亿元,服务45个国家和地区。海尔的COSMOplat平台已在全球建立9大互联工厂样板,这些样板复制到建陶、家居、农业、服装等12个行业,服务全球3.2亿用户和390万家企业,实现交易额3133亿元,产品不入库率达69%,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50%。
1.2.3 电子商务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有所放缓(见图1.9)。其中,商品类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6.87万亿元,同比增长21%,较2016年提升8.7个百分点;服务类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96万亿元,同比增长35.1%,较2016年提升13.2个百分点。
图1.9 2011—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及增速
在“六大消费工程”“十大扩消费行动”等政策措施的协调推动下,我国居民消费持续扩大升级,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7.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2%;全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5.33亿人,较2016年增长14.3%;全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4250万人。
2017年,中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达1.24万亿元,同比增长39.1%;农村网店达985.6万家,较2016年增加169.3万家,同比增长20.7%;农村实物类产品网络零售额达7826.6亿元,同比增长35.1%,占农村网络零售总额的62.9%。
2017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中B2C市场规模占比达60.3%,较2016年提高5.1个百分点;从增速来看,2017年B2C网络购物市场增长40.9%,远超C2C市场15.7%的增速。随着网购市场的成熟,产品品质及服务水平逐渐成为影响用户网购决策的重要原因,未来这一诉求将推动B2C市场继续高速发展,成为网购行业的主要推动力。而C2C市场具有体量大、品类齐全的特征,满足长尾市场的需求,未来规模也会持续增长。
1.2.4 互联网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业务2867.47亿笔,同比增长74.95%;支付金额达143.26万亿元,同比增长44.32%。2017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1525.8亿笔,支付金额达2491.2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485.78亿笔,支付金额2075.09万亿元;移动支付业务375.52亿笔,支付金额202.93万亿元。
2017年,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5.31亿人,较2016年增长5661万人,同比增长11.9%,使用率达68.8%;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5.27亿,较2016年增长5783万人,同比增长12.3%,使用率达70%。在用户规模增速及使用率上,移动端均优于整体发展态势。
消费金融(或消费贷、消费信贷)是指以消费为目的的信用贷款,信贷期限在1~12个月,金额一般在 20万元以下。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借助互联网进行线上申请、审核、放款及还款全流程的消费金融业务。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约为4.4万亿元,同比增长904.0%(见图1.10)。
图1.10 2012—2021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及增速
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大增,推动该增长的原因包括较低的资金成本、房贷的互联网转移、金融理念渗透与互联网消费金融场景布设。快速增长的背后,出现了过度授信、暴力催收等不合规经营方式,2017年6月以来,相继出台了有关规范校园贷、整顿“现金贷”和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等各项资质、业务监管政策,行业进入整顿期。
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对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管理,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供应链金融的主体结构不仅是融资方和借款方,它还包括产业链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如管理部门、各种金融机构和信息服务提供商等。从管理流程看,供应链金融涵盖了交易流、物流、管理流和信息流的综合组织和管理。在区块链技术搭建的多方信任机制的环境下,企业真实的交易数据就可以成为其获取融资的信用数据,该信用数据可成为企业获取融资的凭证,实现基于产业链上的数据即信用。供应链金融起到的不仅仅是承担一个债权产品的作用,其核心目标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1.2.5 网络广告
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广告经营额为896.41亿元,同比增长6.3%。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3828.7亿元,在中国广告市场中的占比超过50%(见图1.11)。受数字媒体使用时长增长、网络视听业务快速增长等因素推动,未来几年,报纸、
杂志、电视广告市场规模将继续下滑,而网络广告市场还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图1.11 2013—2020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及预测
2017年,在中国不同媒体类型中,电商、社交、门户及资讯与在线视频广告占比均比2016年有所增加,其中,受到信息流广告的带动,社交广告收入份额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1.2个百分点,门户及资讯广告收入份额增长0.6个百分点(见图1.12)。
图1.12 2013—2020年中国不同媒体类型网络广告市场份额
1.2.6 网络视频
截至2017年年底,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79亿人,占比为75%,较2016年年底增加3437万人。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49亿人,占比为72.9%,较2016年年底增加4870万人。用户付费能力明显提升,用户付费比例达42.9%,用户满意度达55.8%。2016年在线视频行业市场规模已达641.5亿元,2017年同比增长48.5%,实现超过900亿元的整体规模(见图1.13)。
图1.13 2013—2020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收入规模及预测
2017年网络视频广告市场规模达2957亿元,在前几年增速持续放缓的环境下,2017年市场增速重新攀升,同比增长达28.8%(见图1.14)。
图1.14 2010—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和增长率
2017年,短视频行业迎来成熟期,传统视频网站纷纷布局短视频,一方面,将长视频剪辑成多个短视频,适应用户碎片化的观看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引入部分短视频内容,丰富了平台的内容库。2017年,短视频用户规模达4.1亿人,短视频使用时长占移动互联网总使用时长的 5.5%。2016年短视频兴起,早期短视频平台开始进行初步的商业变现尝试;2017年短视频火热,用户规模的增长和广告主的关注带动整体市场规模提升。2017年,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达57.3亿元,同比增长达183.9%,成为各类互联网应用领域中主要增长点之一。2016—2020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如图 1.15所示。
图1.15 2016—2020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2017年,泛娱乐直播市场规模达440.6亿元,同比增长92.8%(见图1.16),其中来自用户付费的营收规模占比超过90%。
图1.16 2014—2020年中国泛娱乐直播市场规模及预测
截至2017年年底,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22亿人。其中,游戏直播用户规模达2.4亿人,真人秀直播用户规模达2.2亿人。在线体育赛事直播用户达1.6亿人,成直播行业新的增长点。
1.2.7 网络游戏
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42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7.2%。移动游戏用户规模达4.07亿人,较2016年增长5543万人,在移动网民中的用户覆盖率达54.1%。
2017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约2354.9亿元,同比增长31.6%,预计到2021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见图1.17)。
图1.17 2011—2022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及预测
在2017年的中国游戏市场细分中,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进一步上升,突破60%。随着用户移动化、碎片化娱乐需求的提升,以及移动设备性能的更新迭代,未来移动游戏的占比将会进一步上升(见图1.18)。
图1.18 2011—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细分结构
1.2.8 社交网络平台
2017年,中国社交APP月度独立设备数自1月以来保持平稳增长,于11月底达约6.24亿台,移动社交用户规模缓慢提升(见图1.19)。
图1.19 中国社交APP月度独立设备数走势
在社交平台的典型应用中,微博以在短视频和移动直播上的布局使其有较快速增长(见图 1.20)。
图1.20 典型社交APP的使用率
2017年,中国社交广告规模预计为364.2亿元,同比增速达52%。社交平台作为与用户互动性较强,更需要用户自主进行内容生产的平台,原生广告为其商业化价值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也拉动了社交广告整体的发展(见图1.21)。
图1.21 2013—2020年中国社交广告市场规模及预测
2017年,微信依然是社交应用领域的领头羊,但其用户增长及用户活跃度已经大幅放慢。在微信增速放缓的同时,微信小程序呈爆发式增长,截至 12月底,小程序用户占比微信用户总数将近50%,有近4亿微信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在自媒体平台领域,微信公众号以63.4%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1.2.9 搜索引擎
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为6.40亿人,年增长率为6.2%,使用率为82.8%;手机搜索用户达6.34亿人,年增长率为8.5%,使用率为82.0%。
2017年,搜索引擎企业营收市场规模突破1100亿元,较2016年增长超过200亿元,增速达24%(见图1.22)。
语音交互、视觉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及更广泛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水平和商业化落地能力,将成为搜索企业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
图1.22 2013—2020年中国搜索引擎企业收入及趋势
1.2.10 云计算
2017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到2019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4300亿元,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公有云服务逐步从互联网向各传统行业市场延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公有云市场规模达246亿元,比2016年增长44.8%,增速较2016年有所放缓。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04亿元(见图1.23)。
图1.23 2012—2020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
2017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426.8 亿元,相比2016 年增长23.8%,增速有所放缓。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私有云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1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950亿元。私有云主要用于金融等领域,以确保数据安全可控。
2017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启用云服务,上云企业占比达54.7%,较2016年上升了9.9%,其中只采用私有云的企业占比为13.4%,较2016年小幅度上升,企业对于私有云的接受程度进一步提高。2017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结构依然以硬件建设为主,云服务尚未起到市场主导作用。
1.2.11 大数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 358亿元,年增速达47.3%,规模已是2012年(35亿元)的10倍,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700亿元。
2017年,大数据软件市场规模约为103.0亿元,同比增长41.9%;大数据服务市场规模为60.1亿元,同比增长44.9%(见图1.24)。软件市场占比高于服务市场的原因是用户更习惯于软件许可授权的付费模式。企业逐渐认同数据作为无形资产存在的价值,并意识到大数据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图1.24 2012—2020年中国大数据软件和服务市场规模及预测
2017年,大数据市场交易需求十分旺盛,生态环境逐渐形成,交易规范和标准也在不断完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重庆大数据交易市场、华中大数据交易平台等平台纷纷提供数据交易、结算、交付、安全保障及数据资源管理等服务,大数据已经不再被视为一种新兴技术,而是被广泛应用于精准营销、金融风控、供应链管理等诸多实践领域。
1.2.12 人工智能
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研究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在多个领域有较好的发展,初步的应用场景得到实现。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正以每年近50%的增速快速发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2017年增长率达51.2%,产业规模达152.1亿元。
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共计592家,全球排名第二。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融资金额达635亿元,占据该领域全球总融资额的33.18%,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年申请数为30115项,近20年持续增长。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展开,资本投资也将趋于理性。
1.2.13 物联网
2017年,国内物联网产业抓住NB-IoT商用机遇,在政策、投资、技术和产品等各领域都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已逐渐形成全球最大的NB-IoT网络、市场和产业链。继中国电信第一家宣布商用后,中国移动宣布完成了全国346个城市的NB-IoT的连续覆盖。
在产品方面,以无人自助终端为代表的物联网应用已逐渐成熟,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不同于物联网智慧城市应用和智能家居应用,无人自助设备直接进行交易和交付,商业模式清晰,产品定义清晰,2017年不同领域、不同品类都出现大量无人自助设备,是物联网产品发展的新方向。
在技术方面,除了以 NB-IoT为代表的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给物联网应用带来规模化效应之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应用中,均呈现和物联网融合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