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世界大文豪的文物艺术品收藏与写作
文学与文物艺术品收藏自古以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圣人老子,人们只知道他是道家的领袖和伟大的哲学家。其实《道德经》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是一部文学作品。在世界畅销书排行榜上,《道德经》已经超越《圣经》的销量,无论从语言的精练、人性的剖析、哲学的思想、治世的指导意义等都是出类拔萃的。由于老子与收藏牵连甚深,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此后,中国的许多文人与文物艺术品收藏牵扯在一起,并成为一种象征高贵情操的标志。远的不说,就宋代而言,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自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也算是收藏大家了。著名宋代词家李清照夫妇的收藏与金石研究,更是备受历代文人敬仰。可以说,历朝历代的文人收藏家层出不穷。
外国的文人收藏家,我们先从19世纪的几位大文豪谈起。巴尔扎克不仅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还是一位著名收藏家,他这样深刻地解剖了现实当中的收藏生态。其实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收藏生态大致都一样。巴尔扎克写到:“在那儿,你常能撞见一个衣着破烂的邦斯或艾利·马格斯。他们似乎对什么都不关心,也不尊重任何东西。他们既不关注女人,也不关注商店的橱窗展示。他们像沉浸在自己的梦中那样地匆匆走过,口袋空空,目光呆滞。人们就要纳闷这其实是一些什么样的巴黎人了。这些人是(精神上的)百万富翁。他们是收藏家,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激情的人。”
即便是今天,我们身边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不得不叹服巴尔扎克的观察能力。当我们真正走近收藏领域的核心,我们才会真正了解各类人性的特质,才会发现自己有多自私和危险。收藏领域是人精、文人、富人、官人、商人、愚人、穷人、君子、小人、狂人、仿人、贩人、奸人、病人等各类群体混杂的集中营,尤其他们把人性的善良、痴情、激情、极恶、贪婪、狡诈、虚伪、无耻、疯狂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要想了解人性,就来“深刻搞收藏”,最好是豁出去的那种收藏历练。如果要用到官场和生意场上洞察人性百态,简直是如虎添翼,起码可以当一个超级阴谋政客和玩转全盘的商人。所以,收藏一旦缺失文化和道德的约束,将会把人推向邪恶和灾难。何谈休闲和快乐?你就是玩邮票也不行,起码你得奢望大清龙票和整版猴票。无论大与小的收藏,都有各个领域的高、中、低、伪之分和价值之别。除非关门孤芳自赏,自娱自乐,但谁能耐住这样的寂寞呢?这就是一个收藏家真正的藏性。
巴尔扎克还曾说:“收藏家们拥有一个瞬间,或许是生活中最快乐的片刻。”巴尔扎克为收藏家树立了丰碑,但他也是很不浪漫地来对待收藏家形象的。当然,他对小说人物性格准确、入骨的剖析,源于他通过在收藏经历中深刻了解人性的真实与虚伪。所以才有《邦斯舅舅》为此付出一生的收藏清单。邦斯舅舅的“玩物丧志”不是别的,正是当今中国最时尚的古玩收藏。当年“政府把西尔伐·邦斯送往罗马,想教他成为一个大音乐家,他却在那儿养成了爱古物爱美术的痴病。凡是手和头脑产生的杰作,近来的俗话统称为骨董的,他都十分内行”。留学期间,邦斯花光了父母亲留下的遗产,在意大利各地漫游了几年,1810年回到巴黎时,“变成了贪得无厌的收藏家,带回许多油画、小人像、画框、象牙的和木头的雕刻、五彩的珐琅、磁器等”。经过40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加上高超的艺术鉴赏力,以及从不拍卖的怪癖,邦斯的藏品目录编号已达1907号,说它们价值连城大约不是夸张。邦斯不是古玩商,而是收藏家。他是个善良的音乐家,因其面貌奇丑,从年青时起,就没有姑娘爱过他,一生未婚,无子女,于是就把他全部的爱倾注在收藏的艺术品上。他从不涉足拍卖行,像许多收藏家一样,偶尔和别的同行交换藏品。巴尔扎克在描写邦斯舅舅一次与庭长太太和小姐的一番对话中,道出了收藏家不为人知的秘密。作家活灵活现地描绘了邦斯是如何狡黠地用极低价格,三文不当两文,从骨董商手里盘下一把精美的象牙扇子,扇面由18世纪法国最著名的画家华多绘制,是路易十五定做的,收藏的原物主为大名鼎鼎的篷巴杜夫人。巴尔扎克写邦斯舅舅“捡漏”后的心情也有代表性:“他提到略施小技把没有知识的骨董商骗过了的时候,那种眉飞色舞的表情,老艺术家的兴致,大可给荷兰画家作个模特儿。”作品中表现邦斯舅舅不仅是精明的艺术品鉴赏家,同时也具备古玩商无比精明的特质:“他决不买一百法郎以上的东西,而要他肯花五十法郎,那东西非值三千不可。他认为世上值到三百法郎的神品久已绝迹”,当然这并不影响邦斯能够弄到天下无双的孤品。书中说这得益于他的勤快、有闲功夫和犹太人的耐性,但最重要的是识货,他有广博的知识和非凡的眼力。邦斯有一番话颇为令人玩味:“现在造不出某些嵌木细工,某些磁器,正像画不出拉斐尔、提香、累姆勃朗特、梵·伊克、克拉拿赫……便是那么聪明那么灵巧的中国人,如今晚儿也在仿制康熙窑、乾隆窑……一对大尺寸的属于康熙、乾隆的花瓶,值到六千、七千、一万法郎,现代仿古的只值两百法郎!”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巴尔扎克对中国瓷器的收藏的熟悉程度。
《邦斯舅舅》写的是1844年10月到1845年2月的事儿,当时的中国正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二十五年(1845),鸦片战争爆发第五年,大量的外国人进入中国做生意顺便淘宝。那个时候,西方人对清代早期的瓷器非常热衷,市场上赝品早已流行。由此也可以说,距今170年前的巴黎古玩市场上,就有来自中国的仿制康熙窑和乾隆窑,连巴尔扎克也对此了如指掌。如果巴尔扎克对于巴黎当时的古玩收藏和拍卖行的内幕不了解,是绝对写不出这些细节的。他通过人物对话和现场描述,把收藏家的各个群体人性和本质描写得入木三分,只有真正处于收藏江湖旋涡之中,才能体会巴尔扎克在收藏过程中经历了多少痛苦和受到的教训。
晚年的巴尔扎克,对艺术品收藏也很痴迷。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雨果的《巴尔扎克之死》中描述说:“巴尔扎克在巴黎博永区福蒂内林荫大道14号买下德·博永先生的公馆的残留部分,这座低矮住宅的主要部分出于偶然才避免拆毁。他把这些破房子用家具布置得富丽堂皇,使之变成一幢迷人的小小公馆,大门面临福蒂内林荫大道,一个狭长的院子当作小花园,小径这里那里切割开花坛。走进底层的客厅,在壁炉对面的一个托座上,放着大卫(1748~1825)等法国画家和雕塑家的作品,作品还有《被暗杀的马拉》《加冕大典》《分发鹰徽》等。”巴尔扎克临死的时候对他的妻子喊道:“尤其要让雨果看看我所有(收藏)的画。”可见,伟大的同时代作家雨果也是一位不同凡响的艺术品收藏家,并且道行不浅。巴尔扎克的辞世,让巴黎震惊、法国震惊、举世震惊,在人们的悲痛中,1850年8月20日,当巴尔扎克的遗体在拉雪兹神甫公墓下葬时,雨果则冒着大雨对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巴尔扎克在文物艺术品收藏上虽然业余,但文学上的成功,与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事业成功后所接触的上流社会普遍喜好收藏的群体有着巨大的关系。1799年5月20日,巴尔扎克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却完全失败。而后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曾一度弃文从商经营企业,出版名著丛书等,最后均告失败。商业和出版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甚至一度经济窘迫,巴尔扎克在大他7岁的贵族妇女德·韩斯迦夫人的帮助下,重新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并与德·韩斯迦夫人结婚。182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2472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残酷的现实。
当然,还有一位伟大的作家的经历以及对收藏人物性格的描写,相比巴尔扎克也毫不逊色。他就是世界文学领域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歌德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自然科学、博物学和文物艺术品收藏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他一生收藏艺术品2万多件,各种画8000幅左右,矿物标本2.1万件之多,可谓是非常成功的收藏大家了。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美因河畔,他涉及领域广泛,不仅仅是作家,还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博物馆学家。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被称为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不只是小说,他的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都具有非凡的成就,世人评价他是德国最伟大的作家和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则实至名归。歌德1773年创作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歌德自幼受母亲的影响,很早就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4岁时,他就想要参加一个田园诗协会。同时,他也喜欢戏剧,在法国占领期间成为法国剧院的常客,1763年他在一场音乐会上见到了当时年仅7岁的音乐神童莫扎特。
1776年,年仅27岁的歌德作为枢密公使馆参赞,开始为萨克森-魏玛-埃森纳赫公国(魏玛共和国)服务,并获得了更多参与政治的机会。此后他在大公送给他带花园的房子(歌德屋)中住了6年,并按照公园的规格亲自设计和建设了房子周围的花园。他也在图林根的伊姆河边的自然风景公园的设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希望上帝使我成为园丁或实验员,这样我该多幸福啊。”这也透露出歌德对政治生活的厌倦、却无法摆脱衣食无忧生活的无奈。也许那个时候的作家大都处在生活困惑和窘迫的境况,既需要感情的抚慰,也需要经济方面的支持,歌德也不例外,他和巴尔扎克一样同样认识了一位贵族妇女夏洛特·冯·施泰因,他们保持了一段10年之久的亲密情人关系。
歌德极其活跃的天性以及强盛的求知欲,使他对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都抱有一颗探索的心,因此,他运用所有方法认识外部世界,也成就了他在不同领域中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很多人并不知道,歌德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画家,他在绘画艺术上一直饱含热情地进行实践,创作作品达2700幅。1786年6月,歌德赴意大利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陆续完成了《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哀格蒙特》等画作及《塔索》和《浮士德》两部著作的部分章节。从1813年10月起,歌德把兴趣集中到了中国。他在图书馆借阅了10多种有关中国的书籍,其中有中国游记和中国哲学方面的著作。他通过英文、法文译本阅读了一些中国的小说和诗歌,如《好逑传》《玉娇梨》《花笺记》《今古奇观》等。此后,他一直想把《好逑传》改写成一部长诗;也想将《赵氏孤儿》写成一部戏剧。1827年至1829年间,他写了14首抒情诗,名为《中德四季晨昏吟咏》,抒发了他对东方古国的憧憬。歌德说:“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更合乎道德……”1794年之后,欧洲民主、民族运动高涨,社会主义思想迅速传播,歌德的思想和创作随之出现了新的飞跃,《浮士德》正是其思想转变的见证。歌德曾与爱克曼谈到《浮士德》的创作,他一方面承认其中“没有哪一行诗不带着仔细深入研究世界与生活的明确标志”,另一方面他又说“我如果不先凭预感把世界放在内心里,我就会视而不见,……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他所说的“预感”以及眼里的“光和颜色”,是指作家能动地感应和预测生活的心理条件,或者说是创作主体所应具备的一种宏阔、灵劲、富有张力的心理形式。
这个时候,40多岁的歌德因长期积劳成疾,身体变得僵硬和难以行动,严重的椎间盘损伤和多根胸椎变形使他苦不堪言。歌德后期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称得上是一座里程碑,曾给予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以直接而有力的推动。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显然受到歌德文艺思想的深刻影响。这种思想的形成和转变,与他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博物学的研究、艺术品的收藏和研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歌德写的《收藏家及其亲友》——歌德题解:本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对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可能有的各种爱好和倾向进行了分类和剖析。
歌德说:“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只要你告诉我,你交的是些什么样的人,我就能说出,你是什么人。”收藏人的缺点不能纠正,错误得不到补救,入什么样的藏圈,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藏品,就知道什么样的水平。真可谓: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歌德还说:“收藏家是最快乐的人。”如果歌德在今天的收藏界,我想他会说什么呢?后来发现歌德还说过:“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这位前辈收藏家快乐的事真多啊!其实,真正收藏家是非常孤独的人,快乐的事莫过于捡漏或者发现一个学问上的新线索。但时不时的一些打眼和被欺骗,总会让许多历练中的收藏家们痛不欲生。不过,西方传统的收藏环境再复杂,也没有歌德所处时代的中国这样复杂。其实,当时中国人普遍存在的投机取巧和奴性思想,是这些远在欧洲的文学家所不深知的。
除了巴尔扎克和歌德之外,另一位与收藏相关的文学巨匠是19世纪英国文学家狄更斯,人们耳熟能详的狄更斯语录和享誉世界的名著《双城记》《老古玩店》等都是不得不提及的伟大作品。狄更斯著名的语录如: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他的这些具有现实色彩的语言,尤其在今天的中国,总是频繁地引用和传颂。一些伟大的文学语言之所以厉害,不管是曾经、现在还是将来,随时都会像一把锋利的剃刀,剃着老人、大人或小孩的慌乱“头发”。
狄更斯的名作《老古玩店》写于1840年初,是一部三四十万字、连载了8个月的长篇小说。他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敏锐的观察力,对当时古玩这个行当以及古玩业主进行了细致描写,足见他对古玩行当的熟悉和了解。以此为背景,作品中主人公小耐儿,是狄更斯创造的众多鲜明艺术形象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作者以动人的笔触在她身上倾注了深厚的同情和强烈的爱。因而,她的悲惨命运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美国的读者等候在纽约港码头,等待邮船将刊载《老古玩店》最后一部分的杂志运来。邮船一靠岸,他们就争相探问:“小耐儿还活着吗?”小耐儿最后命运的处理,曾痛苦地折磨过狄更斯。连载快要结束前,他每天收到几十封读者来信,恳求他“发发慈悲”,“不要将小耐儿弄死”。许多读者来到老古玩店前,乞求新的店主开恩,饶小耐儿一命。他们明知小耐儿不在店里,仍扒着窗子探视,为垂死的小耐儿而哭泣。这便是文学力量。
《老古玩店》描写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小资产者的悲惨命运。这一时期,作者在揭露社会矛盾方面不断深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尖锐。作者为这部小说取名“老古玩店”,是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衰败老朽的“老古玩店”正是已经日暮途穷的封建社会的缩影,它自然经不起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的冲击。而美丽少女小耐儿的死亡,则是狄更斯对英国资本主义社会黑暗势力的强有力的控诉和对下层小人物的同情。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出生于朴次茅斯市郊,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享年58岁,创作成熟期戛然而止。狄更斯通过对英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遭遇的细致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复杂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今天,他的作品依然盛行。狄更斯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他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实中讲述人间真相,可谓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也是一位幽默大师。狄更斯艺术上的成熟与幽默,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分析以及将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在英国文坛中绝无仅有。
纵观19世纪英国向现代社会迈进的历程,英国率先实现了雄踞世界霸主地位的强国之梦,但同时也深陷“要环境还是要发展”的两难困局。英国与工业化形影相随的城市化历程,一度造成了对文物古迹损毁的“迈达斯灾难”。面对这一威胁,英国有识之士敏锐地意识到:人类不仅被赋予对大自然的使用权,同时也负有保护包括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在内的公共遗产的历史责任。人类生存的真正意义最终体现在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追求之上。正如英国工艺美术家莫利斯在19世纪70年代指出的那样:“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成为铸造一个民族进步与希望的神圣纪念碑。”在推动历史文物保护的人士中就包括学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如狄更斯、麦考莱、贝克特等具有代表性的人士。他们对保护文物古迹的呼吁,形成了英吉利民族对历史文脉的认知和文化归属感,民众也逐渐养成了保护文物的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正是英国率先标识了作为现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文化特质和基本素养。凡此种种,对日后英吉利民族精神的重塑、对社会文化生态的持续发展均起到重要的作用。国外的这些文豪们,涉及收藏和对收藏很有研究的还有许多。但他们通过对收藏领域各种人物性格的深刻了解,对他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刻画都起到巨大作用。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自古古玩行领域,都是个极其“繁杂”的地方,也是作家们集中透析社会和彻底了解人性特质的一个突破口。
再回顾近代中国文学领域与文物艺术品有关联的作家,首先要说的是清代大文豪曹雪芹,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对当时中国现实社会的揭露与控诉,毫无疑问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部伟大著作。作品除了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和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作者对建筑艺术、陈设装饰艺术、文物艺术品的了解之深,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曹雪芹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约1715年出生,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14岁时迁居北京。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后因牵连朝廷党权之争导致抄家,家族的衰败让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10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不得志和贫病交加的生活,使曹雪芹于1763年前后不到50岁便辞世,留有《石头记》前八十回本,且原稿遗失。乾隆后期,苏州人程伟元在京城做幕僚时,花费数年时间搜罗曹雪芹《石头记》相关残稿遗篇,邀请好友高鹗在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基础上,共同承担“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的编务,整理(或续写)了后四十回本,共一百二十回本,定名《红楼梦》流传至今。此外,还有程甲本《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舒序本《石头记(红楼梦)》、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红楼梦)》,这些版本成为红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曹雪芹幼年生长在钟鸣鼎食之家,不仅从小对家中陈列的各种古董、珍贵瓷器比较熟悉,并且后来和喜好古玩的八旗子弟们也打得火热。从《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古玩器物,有些虽然与真正精深的古玩行家有差距,但也足见曹雪芹在古玩方面所下的功夫之深。《红楼梦》里涉及许多铜器和各种工艺品,如青绿古铜鼎、錾金彝、玻璃盒、文王鼎匙箸香盒、墨烟冻石鼎、白玉比目磬、翡翠盘、鎏金珐琅大火盆、龙文鼎、蜡油冻佛手,以及第七十二回中所写的两个暂押四百两银子的金项圈等。
《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第一次进荣国府中写到:黛玉便知这方是正内室。进入堂屋,抬头迎面先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三个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多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錾金彝,一边是玻璃盆……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錾金彝等先不必细说,就“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来说,假如曹雪芹不精通古玩行当,是写不出这个名称的。
关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得分开解释。待漏,即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此处应为刻漏。刻漏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已出土的文物中最古老的刻漏是西汉遗物。清宫内设有“王公宗室奏事待漏所”。随朝即上朝,综合起来理解,“待漏随朝”就是古时大臣在五更前到朝房等待上朝的时刻。紫禁城中的太和殿,皇帝宝座上方是雕着口衔宝珠的蟠龙,再联系到“墨龙大画”指巨龙在云雾海潮中隐现的大幅水墨画,如此以墨龙大画来喻为早朝所见之景象,隐喻朝见君王之意。这也是当时地位高的权臣,才可以悬挂的绘画。
再比如《红楼梦》里的“錾金彝”,彝是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商朝时盛行。《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应为青铜錾金彝,不作礼器用,而是荣国府收藏的古玩陈列品。不过所称“金蜼彝”有多种版本,有的写作“金雌彝”,有的写作“錾金彝”。
还有《红楼梦》里的“文王鼎匙箸香盒”,专业术语是“瓶炉三事”。指的是焚香用具:一个香炉,一个香盒,一个小瓶(或称箸瓶、铲瓶)。瓶中插香箸、香铲。显然这个鼎是焚香用的炉,香盒用来放燃烧的香料,匙箸用来拨灰。宋元明时期,雅士文人焚香成风,“炉瓶三事”显得异常重要,清时仅紫禁城内外的北京人能够知晓其中意味,延至民国,国事糜烂,闲坐窗前听夜雨的闲散已风流云散,“炉瓶三事”更是日渐消弭,成为以讹传讹的佛教用品。
《红楼梦》里涉及的古玩瓷器有很多。曹雪芹写了许多瓷器的窑口和名称,如汝窑的盘子和花囊、大观窑的大盘、成窑五彩小盖钟、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宣窑瓷盒等。以其中成窑五彩小盖钟为例:成窑是明代成化年间官窑所出的瓷器,瓷质精细,制法奇巧,以五彩小件为独胜,当时就极为贵重。钟,同“盅”。小盖钟是有盖的小茶杯。因成窑杯极珍贵,清代康雍年间多仿制。书中写刘姥姥用了,妙玉嫌脏不要,后来又听了宝玉的话干脆送给了刘姥姥。因此也有研究者怀疑这是一件“假的珍贵古董”,在20世纪60年代初,文物学家沈从文先生与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通信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涉及许多字画。比如写到的字画有: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第五回),秦观的对联(第五回),米襄阳的《烟雨图》(第四十回),颜鲁公的墨迹对联(第四十回),各种名人法帖(第四十回),仇十洲的《双艳图》(第五十回)等。不仅从鉴赏的角度给读者很深的提示,并且对书画的造假也有非常专业的门道。
根据曹雪芹的野史传说,曹雪芹不仅好古玩,而且多才多艺,绘画和书法上自然都有一定建树,只不过作品没有留存下来,未免遗憾。另外,曹雪芹对雕像、盆景、鉴别古画也有一定造诣,据说他还会复制(仿制)古画。当年家财万贯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损招儿,家道败落后,先前的修养被用来糊口了。他还把自己的绝招儿教给穷朋友,有不少人学会这种“特种工艺”,还掌握了曹雪芹传授的要领:描益真,贵在精,捉神韵,细收拾。传说他每次复制前,先鉴定原件是否是真品,然后用心揣摩,尺寸大小安排停当,就认真地进行临摹。当一幅古画复制完后,他就向穷朋友拿出绝招儿来了,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积存雨水,怎样往画的四周喷洒,怎样再把画包好卷好,怎样放在土坯热炕的炕箱里熏旧,怎样把熏旧的画放进笼屉里蒸。他告诉朋友,技术全在这一“蒸”上,“蒸”的火候小了不起作用,蒸的火候大了,各种雨痕又漂掉了,等于白熏。所以,曹雪芹总是“蒸”得不早不晚,恰到好处。经过这一步处理过的画,就可以配轴裱糊了。其实,作为一个合格的收藏家或鉴赏家,仿古做旧是一门必须钻研的课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当然刀没有罪,只有拿刀杀人才会有罪。曹雪芹拿没拿这把“刀”去杀人,就不得而知了。在那样一个极其封建的社会,曹雪芹能突破封建观念,写出《红楼梦》这样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品,不得不说与他的遭遇和经历有关。同时,也和他涉及古玩这个行当有一定关系,因为形形色色的人,只有涉足古玩这个江湖,才能把自己平时隐秘的性格和贪婪,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在曹雪芹之后较有影响力的作家当中,比如鲁迅、沈从文等人,都很爱好古玩收藏和研究。这些经历,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对文学的创作和对人性的细微描写。鲁迅喜爱收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在绍兴工作期间,他就对收集古砖产生了兴趣,1912年来到北京工作后,他又陆续收集了20多块古砖,同时对古籍善本、书画、文玩杂项、瓷器和当代木刻等艺术品都有涉及。鲁迅的收藏有国画、西洋画、书法、碑帖、古砖、汉画像,版画、笺纸、木刻、古陶瓷等,另外,鲁迅在碑铭、砖刻、瓦当、钱币等方面也有收藏和研究。
齐寿山(1881~1965),是当时鲁迅在教育部时交往最密切的同事之一,常常和鲁迅一起逛小市购买一些古玩。鲁迅需要养活一大家人,经济时断时续,但只要兜里有点闲钱,基本上都购买了收藏品。鲁迅对金石学方面也很下功夫,从日记里可知,他对古砖和拓片极为重视,曾经得到一块“君子馆砖”而爱不释手,虽然这块砖有缺角,但是不损字,在金石学上价值很大。在得到此砖的当天,他亲自制作了一些拓片,并分赠好友。他分别在1924年9月18日夜和9月21日夜整理所藏的古砖拓片,编辑成《俟堂专文杂集》一书,其目录中列有两种“君子馆砖”。其中一种两张拓片就是清代方朔撰写的《汉河间献王君子馆砖文跋》一文中所提到的“君子馆砖”的拓片,所附的第二种“君子馆砖”,即鲁迅通过齐寿山购买的这块“君子馆砖”。尽管后来有专门研究金石的专家指出一些归类问题,但从他的收藏热情当中,也足见钻研的程度。上面讲了,古玩领域各类人混杂其中,逛过北京琉璃厂古玩街的鲁迅,对各类人性的了解和观察估计也是多来源于此。
古玩收藏,有人说可以毫无顾忌地结交三教九流;有人说弄不好玩物丧志、毁人毁业;有人说可以保护民族血脉、与历史古人对话、传承文化艺术而修身养性;还有人说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反思历史与现实的能力;更有人说让你可以充满激情地玩着、获得巨大满足感,玩腻了还可以保值和升值,甚至还能发大财。总的来看,古玩收藏,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可以让自己慢下来思考人生一些问题,由于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无论是谁只要涉入其中,都会抹去原有身份,根据各自的性格和悟性,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真就是真,假就是假,几乎没有隐藏的余地。这也许就是许多文人和艺术家欲罢不能的原因所在。虽然说成就文学梦想不一定非要喜欢文物艺术品收藏,但作为一个有思想和深度的文人和艺术家,熟悉和了解古玩是有巨大好处的,起码在历史问题、文化问题和人性问题上有着诸多帮助。
最后要说的是,作为一个初入古玩收藏领域的新人,将来是否能成为伟大的作家先且不论。但是,当你准备涉入收藏领域的时候,一定要想好:无论你是政治人物或者超级富翁,还是工商领袖人物,当你踏入收藏领域的那一天,你就什么都不是了,甚至还不如一介草民有身份。那些有点眼力经验的江湖小贩也有资格教训你和嘲笑你,甚至玩你根本没有商量。这行的规则是愿赌服输、多交学费、头破血流、自认倒霉、深刻反省、务实精进。如果你还保留一丝过去的虚伪和狂妄,以及身份和姿态,那你就一定会走向另一条道路——收藏邪道阵营。这种邪道阵营是意淫的天堂,相互奉承不学无术的人群不求真假,只求最多;不求务实,只求革命口号;不求价值变现,只求坑蒙拐骗。或者不求社会认可,只求自己喜欢就好;不求藏有所为,只求死后爱谁谁扔掉。如果走到这样的天地,是不是自己在玩自己呢?
收藏能抹平任何人的身份和地位,收藏能改变任何人的人性和心态,我们应该认识到收藏这个超级玩项不是谁都随随便便可以驾驭的,即使是驾驭一匹烈马也需要付出超常的代价,更何况收藏包含了如此庞杂的文化知识和独特的技术经验。我这里并非故意将收藏神秘化,它原本就很神秘并且特殊,否则那些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们何故宁可丢掉江山、丢掉美人都要魂不守舍地爱藏不悔、精藏不渝呢?所以,要认真对待收藏,历练社会人性,锻炼火眼金睛,磨炼坚强意志,加强文化艺术修养,否则最好别玩,收藏界玩傻、玩疯、玩病、玩完的比比皆是。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收藏理念是苦苦哀求老师(高人指点)换来的,收藏悟性是教训换来的,收藏眼力是血泪换来的,收藏捡漏是机遇换来的,收藏成功是失败换来的。除此而外,除非有钱雇用经纪人直接去大拍场举拍,剩下的没有捷径可走。当然当你真正走到一定高度,正如歌德说过的:“收藏家是最快乐的人。”因为这种快乐,是经历许多痛苦和磨难之后的文化精神和物质价值的双重快乐,你既穿越了久远的历史文化,又可以穿越遥远的未来,你连同收藏品一同被历史永远铭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