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obe创意大学Premiere Pro CS5 影视剪辑师标准实训教材
- 何清超 纪春光 张志坚
- 9409字
- 2020-08-29 18:29:54
知识储备
知识点1 Adobe Premiere Pro CS5的系统要求
Adobe Premiere Pro CS5是美国Adobe公司针对Windows系统和Mac系统开发的一款视频非线性编辑软件,广泛用于电视台、广告公司以及电影剪辑等领域。
1.Windows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XP(带有Service Pack 2,推荐Service Pack 3),或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Business、Ultimate,或Enterprise(带有Service Pack 1,通过64位Windows XP以及64位Windows 7和64位Windows Vista认证)。
●DV需要2GHz或更快的处理器,HDV需要3.4GHz处理器,HD需要双核2.8GHz处理器。
●2GB内存。
●10GB可用硬盘空间用于安装,安装过程中需要额外的可用空间(无法安装在基于闪存的设备上)。
●1280×900屏幕,OpenGL 2.0兼容图形卡。
●DV和HDV编辑需要专用的7200转硬盘驱动器;HD需要条带磁盘阵列存储(RAID 0),首选SCSI磁盘子系统。
●SD/HD工作流程需要经Adobe认证的卡捕获并导出到磁带。
●需要OHCI兼容型IEEE 1394端口进行DV和HDV捕获,导出到磁带并传输到DV设备。
●DVD-ROM驱动器(创建DVD需要DVD+-R刻录机)。
●创建蓝光盘需要蓝光刻录机。
●Microsoft Windows Driver Model兼容或ASIO兼容声卡。
●使用QuickTime功能需要QuickTime 7.4.5软件。
●在线服务需要宽带Internet连接。
2.Mac OS系统
●多核Intel处理器。
●Mac OS X 10.4.11-10.5.4版本。
●2GB内存。
●10GB可用硬盘空间用于安装,安装过程中需要额外的可用空间(无法安装在使用区分大小写的文件系统的卷或基于闪存的设备上)。
●1280×900屏幕,OpenGL 2.0兼容图形卡。
●DV和HDV编辑需要专用的7200转硬盘驱动器;HD需要条带磁盘阵列存储(RAID 0),首选SCSI磁盘子系统。
●DVD-ROM驱动器(DVD刻录需要SuperDrive)。
●创建蓝光盘需要蓝光刻录机。
●Core Audio兼容声卡。
●使用QuickTime功能需要QuickTime 7.4.5软件。
●在线服务需要与宽带Internet连接。
知识点2 节目制作相关知识
1.光与色
(1)光波长与彩色的关系
物理学研究表明,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以3×108m/s的速度,以波动的形式,从许多自然的和人工的光源放射出来。人眼能感觉到的,称为可见光;而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是人眼感觉不到的。可见光的电磁波频率很高,波长很短,为380nm~780nm。随光的波长不同,人眼感觉到的颜色也不同,波长从短到长(频率从高到低)呈现的颜色按紫、蓝、青、绿、黄、橙、红的顺序排列,如图1-1所示。
图1-1 光波长与彩色
人眼所能看到的这个可见光谱是一个整体,如果发光物体(光源)发出各种波长的光波能量相等,则呈现为白色光,称为等能白光。例如太阳光近乎白光,它是包含有各种波长光的混合光。人的眼睛把范围相当广的发光体发出的光线,都会当作是白光。人眼是可以欺骗的,因为人眼能适应;但摄像机是不能适应的,因此,在拍摄时,摄像机需要经常调整白平衡。相关白平衡的知识将在后面的章节详细介绍。
本身发光的物体射出的彩色光取决于所发射光波的光谱分布情况,而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彩色取决于照明条件和该物体对不同光波的吸收与反射特性。
(2)滤色镜
对于射入的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波,能够选择某段波长的光波通过的透镜称为滤色镜。它分为染料滤色镜和干涉滤色镜两大类,如图1-2所示。
图1-2 滤色镜的滤色原理
①染料滤色镜
染料滤色镜通常由有色玻璃制成,主要特性是除了透过某一部分色光外,其余的光波全部被有色玻璃吸收。因此,染料滤色镜可以用来滤掉除有用光以外的干扰,拍摄时常用于影视画面色彩的调整控制。
②干涉滤色镜
干涉滤色镜是把多层折射率不同的物质蒸镀在玻璃上制成的,可把透过光以外的光线全部反射出来。利用这种干涉滤色镜,可以把任何一种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基色光分量。干涉滤色镜是摄像机中分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彩色光三元素
人眼视觉可以感知到自然界的彩色光五颜六色,明暗和浓淡各不相同。因此,可以用色调、亮度、饱和度3个参数来描述彩色光,这3个参数称为彩色光的三元素。
①色调(色别、色相)
色调是彩色的主要特征,表示彩色的种类,是由人眼感知到的彩色光光谱功率分布不同造成的。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都是表示色调的,但红、粉红、玫瑰红等则属于同一个色调——红色调。此外,还有蓝、绿、黄等色调。
②亮度(明度)
同一色调的彩色看上去深浅、明暗程度不同,这一特征即彩色的亮度。它与光照强度和物体的反光率有关。亮度反映了光对人眼的刺激程度。
③饱和度(纯度)
饱和度表示彩色的纯净程度,或浓淡的程度。一种完全纯的彩色光,是仅仅由单一波长的光或若干单波长的光复合形成的,饱和度高。当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白光混入纯色光时,纯色光会被混入的白光冲淡,饱和度降低。饱和度的高低是由纯色光混入白光的多少而确定的,未混入白光的饱和度高;混入的白光越多,饱和度越低。
(4)照度与亮度
①照度
照度是光源射出的光线到达受光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光强度,与光源的发光强度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是拍摄现场照明条件的重要指标。照度的单位是lux。常见的照度参考值如表1-1所示。
表1-1 常见的照度参考值
②亮度
亮度是指被光照射的物体表面的明亮程度,可用以表示光源表面的亮度,也可以表示被光线照明的物体表面反射光面和透光面的亮度。摄影和摄像都是按亮度曝光的。
(5)色温
物理学实验表明,将一个“绝对黑体辐射体”(如不反射、不透射入射光的封闭的碳块)加热,观察它在逐步加温时发射光的光谱分布,“绝对黑体辐射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呈红色,光谱成分与红光光谱成分一致;逐步提高温度;“绝对黑体辐射体”最终呈蓝色,光谱成分与蓝光光谱成分一致;随着温度的变化,“绝对黑体辐射体”的光谱成分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温度与光谱成分相对应。因此,用完全辐射体的温度即可表示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暖色光色温低,冷色光色温高。色温使用绝对温标(开尔文)表示,单位为K。色温是温度与光谱成分的对应关系,与实际工作温度可能完全不同。常见光源的色温如表1-2所示。
表1-2 常见光源的色温
2.三原色
(1)三原色原理
物理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证明,自然界中的任何色光都可以分解成为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分量;而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混配出自然界中的任何彩色光。这个原理称为三原色原理,而红、绿、蓝三种彩色光称为三原色。混合光的亮度为三种颜色光亮度的总和。
(2)加法混色法
加法混色法用于彩色光的混合。不同的彩色光混合时,各自在光谱中所占的部分叠加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混合色光。但是,该法所采用的原色光必须是红、绿、蓝,遵循规则:红+绿=黄,红+蓝=品红,蓝+绿=青,红+绿+蓝=白,如图1-3所示。
图1-3 加法混色
(3)减法混色法
减法混色法用于颜料的混合和物体的固有色,是颜料和物体对照射光在选择吸收过程中产生合成的彩色光效果。当颜料混合时,它们各自从入射光吸收其在光谱中所占的相应光谱部分,然后反射出某种色光的光谱。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物体吸收了可见光的大部分光谱,反射出的光谱部分就是物体的固有色光谱。减法混色法遵循规则:青+黄=绿,品红+青=蓝,品红+黄=红,品红+青+黄=黑,如图1-4所示。
图1-4 减法混色
(4)互补色
互补色指两种以上的色光或颜色混合后能产生黑、白、灰(消色的)的色彩关系。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后产生白光的色光,如红和青、绿和品红、蓝和黄等是加法混色的互为补色;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后能产生黑、灰的颜色,是减法混色的互为补色。
3.数字视频的基本知识
(1)传统电视系统的组成
电视是目前世界上利用最广泛的传播媒体,是传送声音和活动图像的传播方式,是应用电子技术对静止或活动的自然景物影像进行转换、记录、传送和重现的技术工程。电视系统主要由信号获取、记录、传送和接收重现四大部分组成,如图1-5所示。
图1-5 电视系统的组成
(2)电视摄像机的分类
按照信号处理和输出方式的不同,电视摄像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模拟处理摄像机,以传统的电路处理模拟电视信号,输出为模拟电视信号。由于其电视信号质量较低,正在逐渐被淘汰。
②数字处理摄像机,主要是将模拟信号经由模/数转换为数字电视信号,经数字电路处理,再经数/模转换,输出为模拟复合或模拟分量电视图像信号,与模拟录像机匹配。
③全数字摄像机,信号同样是模拟信号经模/数转换为数字电视图像信号,经数字电路处理,然后输出为符合录像机不同记录格式的数字电视图像信号,与数字录像机匹配。目前,电视广播系统正在从模拟方式向数字方式全面过渡的进程中,全数字摄像机将全面取代以上两类摄像机,成为摄像机的主流机种。
(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温度由低到高,速度由小到大,这些变化都是连续的,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持续不会中断,另一方面值的大小连续变化不会跳跃。这种连续变化的量称为模拟量。
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电压、电流或磁场强度等)的变化规律直接模拟(模仿)客观被传送的信息量(光的强弱或声的大小等)的变化规律,它的特点是:在时间上连续变化,即在每一个瞬间都有一个量值与被传送的信息量相对应;在幅度上也连续变化,即在动态变化范围之内,任何一个幅度量值上都存在一个(或几个)量值与被传送的信息相对应;如图1-6所示。
图1-6 模拟信号
在客观世界中,时间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但用来描述时间的数字钟却是每隔一秒或一分钟有规则地变换一个数字。在一分钟或一秒钟之内,数字钟的显示是没变化的。数字钟显示的就是数字量。将一秒钟分成六十份,或再细分,让数字钟显示,数字的变化就会特别快,虽然对时间的描述更接近客观时间,但超出了人眼的视感范围,因而显得没有意义。
模拟信号是随连续时间而连续变化的电平信号,变化的每一个瞬间都有信息量。若将模拟信号用0和1的编码描述每个瞬间的信号幅度,即以一个个离散的数字来表示瞬间被传送的信息量,在时间上是离散的,即只有规定间隔的时刻有量值,相邻的两个等级之间的幅度值则按舍或入的规则合并,并用数字设备处理的信号就是数字信号。
在电视系统中,利用数字信号传输是针对模拟信号的改进。模拟信号在电视系统的信号传送过程中存在着很难克服的缺陷,特别是模拟信号在多次传输或者复制后会形成噪声累积、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亮色互扰、行间闪烁及爬行等现象,导致图像质量不断下降并且不可修复。而数字信号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原始信号和混入的噪波并校正,传送中,信号的保真度得以大大提高。现在的数字电视信号指在电视信号产生后的处理、记录、传送和接收的过程中全部使用数字信号,相应的设备称为数字电视设备。利用数字信号的电视系统称为数字电视系统。
4.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
(1)线性编辑
线性编辑是传统的视频编辑方式,它是在编辑机上进行的。编辑机通常由一台放像机和一台录像机组成。放像机选择一段合适的素材进行播放,并由录像机记录有关内容,然后由特技机、调音台和字幕机来完成相应的特技、配音和字幕叠加,最终合成影片。由于这种编辑方式的储存介质是由录像机通过机械运动将磁头25帧/秒的视频信号依次记录在磁带上,在编辑时也必须按照顺序寻找所需要的视频画面。用传统的线性编辑方法在插入与原画面时间不等的画面,或删除节目中某些片段时都需要重编,而且每重编一次视频质量都要有所下降。
(2)非线性编辑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把输入的各种视频、音频信号进行模/数转换,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存入计算机硬盘中。非线性编辑没有采用磁带而是用硬盘作为存储介质,记录数字化的视音频信号,由于硬盘可以满足在1/25s内任意一帧画面的随机读取和存储,从而实现视频、音频编辑的非线性。如Premiere视频编辑软件就属于非线性编辑。
(3)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比较
线性编辑的设备运用到的很多,整套系统需要录像机、编辑机、字幕机、特技机、调音台等多台机器,而非线性编辑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实现。
线性编辑是依赖磁带、胶片的拍摄,因此在采集的过程中视频、音频会有一定损失,并且线性编辑在处理时因为磁带、胶片的反复使用,加大录像带和磁鼓之间的磨损,同时在制作过程中,视频信号经过特技台、字幕机等设备后,信号质量有一定的衰减,均会导致图像质量下降。非线性编辑的素材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存放到计算机硬盘中的,采集时一般用分量采入,信号基本没有衰减,而且在压缩过程中可以控制压缩的比例,从而达到控制图像质量的目的。
模拟的线性编辑的编辑方式,它依赖大量昂贵的设备,而且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操作起来也不是很方便。而非线性编辑的功能往往集录制、编辑、特技、字幕、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而且可以不按照时间顺序编辑,它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素材进行预览、查找、定位,设置出点、入点,具有丰富的特技功能,可以充分发挥编辑人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编辑节目的精度高,可以做到正负0帧,便于节目内容的交换与交流。任何一台计算机中可以运用多种格式的文件,这些格式文件都可以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调出使用。一般非线性编辑系统都提供复合、YUV分量、S-VHS、DV、QSDE、CSDE、SDI数字输入输出接口,可以兼容各种视频、音频设备,也便于输出录制成各种格式的资料。
5.彩色电视图像基础知识
我国的电视制式是PAL制。PAL制每秒有25帧画面,画面尺寸为720×576,画面比例为5∶4,像素比为1∶1.067。
(1)彩色电视机的制式
所谓的电视制式,就是电视系统的各个部分共同实行的一种处理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技术标准。只有技术标准一致,才能实现制作的节目在电视机上接收重现时信号正常。
彩色电视机的制式一般只有三种,即NTSC(正交平衡调幅制,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PAL(正交平衡调幅逐行倒相制,Phase-Alternative Line)、SECAM(行轮换调频制,Séquential Couleur Avec Mémoire)三种。
①NTSC制,采用这种制式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
②PAL制,中国、德国、英国和其他一些西北欧国家多采用这种制式。
③SECAM制,采用这种制式的有法国、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
(2)扫描
由于人眼的视觉具有暂留的特点,电视显像管中的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顺序激活荧光屏上第一组到最后一组像素,仅需1/25s(或1/30s),这段时间内被激活的所有像素构成的影像还都暂留于人眼的视觉印象中,因此就构成了一帧完整的图像。按一定规律,在规定时间内,顺序激活满屏的所有像素称为扫描。
扫描是指按一定规律拾取(光—电转换)或组合(电—光转换)像素的过程,即按顺序将电视屏幕上的像素重现为光图像的过程。电视的活动图像是一个三维函数,行(H)、场(V)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而在电视系统中只能传送一维时间函数的电信号。扫描的作用是将行、场、时间三维函数的电视图像信号变成一维时间函数的电信号。电视扫描的方法:从左到右为行,从上到下为场,首先把二维空间变量转换为按时间先后出现的时间变量,而场与场之间的信息变化,则通过多次重复扫描来传送。
按现行的广播电视传输标准,标准清晰度(SD)PAL制电视图像的每一幅画面(一帧图像)由625扫描行组成,NTSC制的一帧电视图像由525扫描行组成。扫描时先扫奇数行,再倒回去扫偶数行,称为隔行扫描。每隔行扫描一次称为一场,每场扫描时间为1/50s(PAL制)或为1/60s(NTSC制)。由两场叠加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称为一帧,每帧扫描时间为1/25s(PAL制)或1/29.97s(NTSC制),即PAL制电视每秒扫描完成25帧图像,NTSC制电视每秒扫描完成约30帧图像,如图1-7所示。
图1-7 一帧图像的扫描示意图
如图1-7所示为彩色电视机对一帧图像的扫描方式。在A图(奇数场扫描)中,电子束从荧光屏左上角a点开始到b点进行水平扫描,到达b点后,很快地回扫到c点;之后从c点开始到d点进行下一点的水平扫描,再从d点回扫到e点;接着从e点到f点再扫描一行,这样一行一行地进行水平扫描,直到荧光屏下边中央的点为止,奇数场即扫描完毕。
从a到b、c到d等由实线表示的扫描线组成的整个画面,称为正程扫描线。从b到c、d到e等由虚线表示的扫描线表示扫描电子束被消隐,不出现图像,称为回扫线;这段回扫时间称水平消隐期。图A中到达l点的电子束,是要快速返回到荧光屏上边的中央(称为垂直回扫线,这期间电子束也是被消隐的)开始扫描的。如B图(偶数场扫描)所示,从l点到m点,从m点到n点……直到从w点到x点,完成另一场扫描。应该注意到奇数场和偶数场的扫描起点和终点是不一样的。
将A图和B图叠加在一起就组成了C图。可以看出A图的一行扫描线正好在B图的两行扫描线正中间,这种由A图和B图共同组成一幅图像的扫描方式称为隔行扫描。
A图和B图为了示意都只画出了5.5条扫描线,但实际画面是奇、偶场扫描线都各有312.5行,加起来是625行。
扫描是完成按一定顺序拾取和传送每个像素电平信号的具体方法。接收端扫描与发送端扫描的规律、方式和速度完全相同,但其作用与发送端相反,是用于把一维时间函数的电信号在荧光屏上重新还原为行、场、时间三维函数的活动图像。
视频标准中最基本的参数是扫描格式,主要包括图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取样参数,即每行的像素数、每帧的行数、每秒的帧数以及隔行(Interlace)扫描或逐行(Progressive)扫描。扫描格式主要有525/59.94和625/50两大类,前者是每帧的行数,后者是每秒的场数。PAL制的场频是50Hz,行频是15625Hz。NTSC制的场频是59.94Hz,行频是15734.266Hz。
在数字领域,经常用垂直、水平像素数和帧频来表示扫描格式,如704×480×30,1920×1080×30等。常规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扫描格式为704×480×F和640×480×F,帧频F可以是23.976、24、29.97、30、59.94和60Hz。高清晰度电视(HDTV, 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扫描格式1920×1080×F,帧频F可以是23.976、24、25、29.97、30逐行及50、59.94、60Hz隔行的多格式记录和播放。
(3)像素
像素通常被理解为图像最小的完整采样单位,也就是图像显示的基本单位;译自英文pixel。pix是英语单词picture的常用简写,加上英语单词element(元素),就得到pixel,故“像素”表示“图像元素”之意,有时亦被称为pel(picture element)。每个像素可有各自的颜色值,电视行业采用三原色显示,分成红、绿、蓝三种子像素(RGB色域)。
一个像素所能表达的不同颜色数取决于比特每像素(BPP, bit per pixel)。这个最大数可以通过取2的色彩深度次幂得到。常见的取值有如下几个。
①8bpp:256色,亦称8位色。
②16bpp:216=65,536色,高彩色,亦称16位色。
③24bpp:224=16,777,216色,真彩色,亦称24位色。
④32bpp:在24位色的基础上增加了8位(28=256)的灰度(亦称“灰阶”),色彩最大数与24位色是相同的,同样也称为真彩色。
⑤48bpp:248=281,474,976,710,656色,一般在专业扫描仪中才会用到。
目前,电视系统中信号的传送与接收依然受硬件的限制,普通家庭所使用的液晶电视机色彩数为16.7M,即24位真彩色。
因为制作需要,电视节目制作中除了对红、绿、蓝三种子像素的每个子像素要求的颜色饱和度是28,另外需要8位的灰度信息记录,用于alpha通道(透明通道)。也就是说,在制作中,对于素材的要求一般都需要32位真彩色。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为了尽可能保证图像可以还原,方便软件识别信号,减少制作中的损耗(如抠像素材等),根据实际情况,对于素材的BPP要求会更高。
(4)像素比
像素比是指图像中像素的宽度与高度之比。
通常,电视的像素成矩形,像素比为1∶1.0940,而计算机的像素成正方形,像素比为1∶1。因此,在计算机显示器上看起来合适的图像在电视屏幕上会变形,显示球形图像时尤为明显。
在Premiere新建自定义视频格式的时候,对于使用者通常都有一个疑问,Frame Size(帧尺寸)的纵横比和Pixel Aspect Ratio(像素纵横比)的关系是什么。例如在定义帧(也就是整个影片画面的尺寸)的horizontal(宽)和vertical(高)为720*576时,如果把“像素纵横比”设置为“D1/DV PAL(1.0940)”,那么屏幕的纵横比(黄色箭头所指)为4∶3;如果将“像素纵横比”设置为“Square Pixels(方形像素)”,屏幕的纵横比就变成了5∶4,如图1-8所示。
图1-8 电视像素比与计算机像素纵横比示意图
所以,当“像素纵横比”设置为“D1/DV PAL(1.0940)”时,这里的720是指电视机的实际画面比例宽度768。以标准清晰度PAL制为例,画面尺寸比为720∶576=5∶4,而实际的电视画面比例为768∶576=4∶3,为了让实际播出时画面大小满足画面比例的要求,像素需要调整比例大小来适应整体画面的比例大小。所以采用折中的方法即4∶3 / 5∶4≈1.067,这就是电视像素实际被拉伸的像素比1∶1.067。
(5)高清晰电视工作格式
现在,HDTV高清电视概念广泛传播,高清电视画面的比例是16∶9。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高清标准制式有很多种,在中国的高清电视制式中,目前经常接触的有三种,分别是720/30p(1280×720p,每秒30帧逐行扫描)、1080/50i(1920×1080i,每秒50场隔行扫描)、1080/25p(1920×1080p,每秒25帧逐行扫描)。国家广电总局所规定的高清数字信号广播电视播放标准为第二种。
三种常用高清制式与标清制式相比,不难发现,目前在高清的制式中有逐行扫描的格式。为了区分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后缀会加上p或者i。其中,p指的是逐行扫描,i指的是隔行扫描。
6.影视制作的基本流程
在今天,影视的制作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制作流程大致分为前期准备、拍摄、数字制作和后期四个部分。
(1)前期准备
当创意部门完全确认方案并获准进入实际制作阶段后,创意部门会将创意的文案、画面说明以及故事版全部呈递给制作部门。制作部门将在创意部门的帮助下,区分拍摄部分与数字制作部分,并对镜头脚本、导演阐述、灯光影调、音乐样本、布景方案、演员造型、道具及服装等一切有关拍摄的所有细节进行全方位的准备工作。
(2)拍摄
依照前期准备的拍摄计划,由摄制组进行拍摄工作。根据一般的作业习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往往会将机位、景深相似的镜头一起拍摄,而并非按照镜头脚本的顺序进行。并且,为了保证拍摄的镜头足够用于剪辑,每个镜头都会尽量拍摄不止一遍。
(3)数字制作
有些创意内容是实际拍摄工作无法实现的,比如卡通角色的融合等。数字制作组会根据创意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这些内容的制作工作,为后期制作提供足够的素材。
(4)后期制作
初剪:也叫粗剪。一般会按照最初的故事版中的顺序将拍摄素材与数字素材一并顺接起来,进行简单的视觉修正,形成一个没有视觉特效、没有配音和配乐的版本。
(5)特效合成
依照脚本的描述,将需要的特效部分合成到影片中。
(6)正式剪辑
在确认初剪之后,进入正式的剪辑阶段,这个阶段也叫做精剪。精剪过程中要对影视作品进行最后的修正。
(7)配音和配乐
录制对白、旁白和音乐,并配上相应的音效。
(8)整合输出
影视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制作好的视频和音频元素精确地合成在一起,并输出到电视播出带或其他配体介质。
知识点3 Adobe Premiere Pro CS5的基本工作原理
Adobe Premiere Pro CS5为视频与音频的编辑提供了统一并可自由定义的工作界面布局。Adobe Premiere Pro CS5默认的工作界面布局如图1-9所示。
图1-9 Adobe Premiere Pro CS5默认的工作界面布局
1.项目窗口
项目窗口是素材文件的管理器,需要进行剪辑的素材都会导入其中,进行统一的管理操作。素材在项目窗口中会显示名称、类型、长度及大小等信息,并且在项目窗口上方会显示素材的缩略图以及基本信息。
2.监视器窗口
监视器窗口是用来播放素材与节目内容的窗口,左右两个监视器分别是素材源监视器和节目监视器。监视器窗口不仅可以播放与预览,还能进行一些基本编辑。
3.时间线窗口
时间线窗口是剪辑节目的制作场所,素材片段按照播放时间的先后顺序以及合成的前后层顺序在时间线上进行从左到右、由上到下的排列,并且使用各种编辑工具在时间线上对素材进行编辑操作。
4.信息窗口
信息窗口显示选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如果是素材片段,则显示其持续时间、出入点等信息。信息显示的内容与方式完全取决于媒体类型及当前窗口等要素,对于编辑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5.工具箱窗口
工具箱窗口包含了常用的在时间线窗口中进行编辑操作的工具。例如可以进行选择、切割、缩放等。一旦选中某种工具,鼠标在时间线上便会显示此种工具的外形,并具有其相应的编辑功能。关于各个工具的具体功能,会在后面的章节中逐一介绍。
使用Adobe Premiere Pro CS5进行后期制作时,无论最终的视频用于电视播放、网络播放还是刻录光盘,其制作流程与整个后期制作的流程息息相关,都应大致遵循后期制作的流程:新建或打开项目,采集或导入素材,整合并剪辑序列,添加字幕,添加转场和特效,添加音频和音效,整合输出。后面的章节中会按照这个大致的流程,详细讲述Adobe Premiere Pro CS5在实际的后期制作环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