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人类进化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没有语言和文字的原始时代,人类就已经有了艺术的活动和记载。史前的洞窟和岩壁上,留下了2万年前的绘画;先民在扛木头劳动时,就有了“嗨哟嗨哟”的音乐节奏雏形;新石器时代彩陶盆上的三组人物携手并肩、轻盈起舞的彩绘,则似乎与19世纪末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四小天鹅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之于人类,是精神的启迪,是思想的升华。艺术之于大学,是宝贵的精神传承。

在浙江大学的历史上从不缺乏歌声,即使是在艰苦卓绝的西迁路上,学子们也经常用嘹亮的歌声自我鼓舞、勇敢奋进。尤其是在宜山时期,由著名国学家马一浮先生作词、著名音乐家应尚能先生作曲的《浙江大学校歌》问世,以歌曲的形式阐述了浙大精神并传唱至今,见证了校园歌曲在大学办学育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尽管浙大校歌笔起文言,生涩难懂,但仔细品味,言约义丰,大气磅礴。浙大校歌在诞生70多年后被评为“中国最美校歌”,这是浙江大学的骄傲。天下浙大人,无论身居何处,当一同唱起校歌时,无不热血沸腾。一首歌,串联起集体的记忆,凝结着共同的情感。

浙江大学有着良好的校园歌曲创作演唱传统。早在1922年,当年的浙江省甲种农业学校(后为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的学生就在建校十周年之际用《农校十周年纪念歌》抒发了他们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岁月荏苒,师生校友们习惯于用烙着深深的浙大印记的歌作,歌唱自己的校园生活,歌唱母校的一草一木、一师一友。20世纪末,学校专门出版了《求是颂》一书,以歌曲集的形式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校园歌曲资料。这些“浙大原声”,虽不见得名震四方,但情真意切,朴素感人。

如今,在迎庆建校一百二十周年之际,学校多个部门又联合发起了面向师生校友的“爱你·一起——浙江大学校园歌曲征创唱系列活动”。师生校友们踊跃参与,征创活动共收到投稿作品百余部。为飨读者,现将经过专家遴选、内容充实、曲韵动听的60余首歌曲结集出版。大致按照歌曲诞生的时间主轴和类型主题划分篇章,配有各篇及有关歌曲必要的说明,以反映作者身份、创作背景、传唱情况等基本信息。歌曲曲谱以简谱形式展现。除了《浙江大学校歌》和一部浙大毕业生为母校创作的交响曲外,书中收录的歌曲作品包括颇具历史价值的“岁月长歌”作品,精选自百年校庆《求是颂》歌本历久弥新的“求是颂歌”作品,饱含拳拳校友深情的“思忆恋歌”作品,以及师生校友们刻画新貌、迸发新声的“青春靓歌”作品。同时,我们将出版发行一套《浙大原声——师生校友原创歌曲专辑》CD光盘,还将举办“浙大原声——师生校友原创歌曲音乐会”等一系列活动。

在征集校园“老歌”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程家安、许高渝等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歌曲的编辑整理过程中,我们从我校退休教师雷道炎老师编著的《浙江大学音乐生活60年》《解放前后浙江大学艺术社团活动回忆录》等几本书中查找到了重要的史料。责编樊晓燕老师发挥音乐特长,还帮助完成了多部作品的译谱工作。在此,我们对提供帮助的诸位老师,以及对此书的出版提出过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的众多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浙江大学校歌》歌词中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们努力梳理百廿浙大的原创歌曲成果,择其精华,取其局部,奉献一本可看可读、可听可感的“有声文本”。希望以浙大人众多原创歌曲中非常有限的这一部分的“露出”,点燃师生校友们更大的创作热情,产生更多更好的音歌作品,歌以咏志,文以载道。

囿于编者水平,书中可能存在不尽完美乃至错误之处,恳请歌曲作者及读者理解,并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我们将不胜感激。

编者

2017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