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光圈、快门与曝光

影响曝光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光圈与快门。光圈与快门的不同组合形式决定了曝光正确与否,也成就了摄影作品的千姿百态。正确的曝光意味着合适的光圈与快门组合。充分了解光圈与快门的关系,对于提升拍摄技巧,形成拍摄风格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一节 光圈及设定

一、光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器的光量大小的装置,通常位于镜头内。我们不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来控制光量进入的多少,但是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的或者圆形的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作光圈。光圈由是位于镜头内部的小叶片互相重叠构成的光孔,虽然体积非常小,但在决定照片的最终效果方面却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光圈值以字母F表示。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光圈的直径。从这个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光圈的档位设计是相邻的两档的数值约为1.4倍(2的平方根1.414的近似值)。相邻的两档之间,透光孔直径约为根号2倍,透光孔的面积相差1倍,底片上形成的影像的亮度相差1倍,维持相同曝光量所需要的时间相差1倍。光圈F值越小,通光孔径越大,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好是下一级的2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1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F5.6的通光量是F8的两倍。同理,F2是F8通光量的16倍,从F8调整到F2,光圈开大了四级。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F11。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F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F数值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比较暗(见图3-1)。

图3-1 光圈叶片状态

二、光圈作用

光圈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能调节进入镜头里面的光线的多少

镜头内置的光圈开闭程度能调整图像感应器的受光量。如光圈打开,则使大量光线通过;如光圈缩小,则可限制通光量。在拍照时,光线强烈,就要缩小光圈;光线暗淡,就要开大光圈。也就是说F值越小的镜头(其他参数不变),越有利于光照不足或夜景拍摄。

图3-2 合焦范围缩小,背景有效虚化(F1.8,1/1000秒)

2.光圈是决定景深大小最重要的因素,在调整光量的同时可对背景虚化进行控制

光圈大(光圈值小),景深小;光圈小(光圈值大),景深大。光圈不仅起到调节光量的作用,而且具有调整合焦范围的功能。受光圈和镜头结构的影响,当光圈开得较大时仅合焦于主被摄体,当光圈开得较小时可对更广范围合焦。在拍摄照片时,光圈总是以一定的形式影响照片的效果。相机内置的多种场景模式就利用了光圈的该特性,人像模式下自动采用大光圈以使背景虚化,而风光模式则缩小光圈以对画面整体合焦(见图3-2、图3-3)。如果掌握了光圈的使用方法,照片的质量会得到飞跃性的提高。这充分证明了光圈所具备功能的重要性。

图3-3 小光圈拍摄,合焦范围广(F11,1/320秒)

光圈设置的不同,可能会影响画质。当光圈过小时会出现衍射现象,这是由于光线在光圈叶片的周围出现了漫反射,即因光圈过小使光线通道出口狭小而产生的现象。通常当拍摄风景等希望对大范围进行合焦并清晰成像时,一般用F8-F11的光圈比较合适(见图3-4a、图3-4b)。

图3-4a光圈F8时的画质

图3-4b光圈F22时的画质

三、镜头的最大光圈

图3-5 最大光圈的标注

镜头的最大光圈是由镜头有效口径及镜头焦距所决定的。但通常用于表示光圈全开时的最大光圈,其数值越小则越有利于在昏暗场所的拍摄。另外,大多数变焦镜头的最大光圈随焦距的变化而变。当光圈为F3.5时,如镜头上表示为“1∶3.5”,意味着该镜头的最大光圈为F3.5;如变焦镜头上表示为“1∶3.5—5.6”的话,则意味着其广角端的最大光圈为F3.5,而其远摄端的最大光圈为F5.6(见图3-5)。

四、光圈优先

图3-6 常用拍摄模式

数码单反相机除了提供全自动(Auto)模式,通常还会有光圈优先(Aperture Priority)拍摄模式,让你在某些场合可以先手动设定光圈值,决定光圈F值后,相机测光系统依当时光线的情形,自动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予以配合。设有曝光模式转盘的数码相机,通常都会在转盘上刻上“Av”代表光圈优先模式(见图3-6)。光圈优先模式适合于重视景深效果的摄影。

第二节 快门与设定

一、快门

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装置,是照相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形式及功能是衡量照相机档次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快门速度单位是“秒”。专业相机的最高快门速度可达到1/16000秒。常见的快门速度有: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1/2000秒等。相邻两级的快门速度的曝光量相差一倍,我们常说相差一级。如1/60秒比1/125秒的曝光量多一倍,即1/60秒比1/125秒速度慢一级或低一级。

某些照相机上或许还有一或两挡附加的设置——T门和B门。这些设置能够获得比刻度盘上任何预置速度都要长的曝光,利用它们可以获得长达几秒、几分钟甚至几小时的曝光。使用T门时,按下快门释放按钮,快门打开,而且快门是持续打开着的,直至再次按下按钮时,快门才闭合;使用B门时,按下按钮快门开启,而且只要按住按钮,快门就会持续开启,当松开按钮时,快门才闭合。很显然无论使用T或B门拍摄何种照片,都需要把照相机固定在稳定的三脚架上。

二、快门的类型

快门主要有两种类型:镜间快门和焦平面快门(见图3-7、图3-8)。镜间快门由一系列薄钢叶片组成,放置在镜头的单元之间。快门释放按钮触发一根弹簧,使叶片在曝光期间先开启,然后闭合。这种类型的快门又叫作叶片快门。焦平面快门位于照相机里,正好在胶片的前面。由于它就在焦点平面,也就是胶片位置的前面,因此得名焦平面快门。其有两个优点:首先,因为焦平面快门是装在照相机里面,而不是装在镜头里,所以其可互换的镜头往往并不是太昂贵。但对于叶片快门来说,因为快门就是镜头的一部分,因此镜头相对比较昂贵。其次,焦平面快门能够具有更快的曝光速度。

图3-7 镜间快门

图3-8 焦平面快门

焦平面快门的运转有些像一对卷轴式的窗帘。首先,第一副帘拉起,快门打开并允许光线照射胶片。然后,当预定的若干分之一秒结束之后,第二副帘跟随第一副帘运动并阻挡住光线。这就是焦平面快门工作时幕帘越过胶片的速度具有上限的原因。在大多数SLR照相机上,这一限度大约是1/60秒或1/125秒。如果幕帘不能在更快于1/60秒或1/125秒的时间里使整个画面完全曝光的话,那么SLR照相机上怎么可能会标有1/500秒、1/1000秒或更快的曝光速度呢?假设速度为1/250秒时,“狭缝”的宽度是画面宽度的1/4。怎样才能使曝光速度更快呢?使狭缝变窄。如果我们很快启动第二幕帘,狭缝就会只有画面宽度的1/8,那么曝光时间就变成了1/500秒;如果我们再快些启动第二幕帘,两副幕帘之间的狭缝就会只有画面宽度的1/16,那么曝光时间就变成了1/1000秒,依此类推。这就是焦平面快门可以获得令人难以置信速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幕帘移动得快,而是因为通过两副运动幕帘之间的窄长狭缝提供曝光。有些快门是横向运动的,有些快门是纵向运动的(见图3-9)。

图3-9 焦平面快门工作演示

三、掌握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表示光线通过快门单元照射图像感应器的时间长短,相当于曝光时间变化,由此可自由表现被摄体的动与静。数码单反相机所采用的快门形式为焦平面快门。在成像方面,当快门速度提高时,可以将高速运动的被摄体定格于画面。被摄体运动之所以能够定格于画面,是因为在图像感应器曝光时,快门速度比被摄体的运动速度更快。而当快门速度降低时,将产生被摄体抖动的现象。被摄体抖动是因快门速度相对于被摄体的运动速度过低。快门速度在影响被摄体动作的表现形态的同时,还通过控制图像感应器受光时间长短来精确控制曝光量。当图像感应器表面受光一定,即曝光相同时,如果快门的开放时间延长了,需要相应缩小光圈;相反,当采用高速快门时,应打开光圈以便获得更多光量。快门速度与光圈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快门速度对照片的最终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快门的主要应用范围是拍摄运动中的物体及场合,而想拍摄得恰当则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比如,在拍摄行走或者快速移动时,快门速度设置在1/250秒左右合适,这样可以得到相对清晰并没有抖动的画面;要拍摄更快的自由落体或飞驰的物体,则需要将快门速度提高到1/400秒左右(见图3-10);而要拍摄极快速飞行,则要1/800秒以上了。相反,如果想拍摄刀光剑影等相对模糊且另有意境的照片时,相对降低快门会得到更佳的效果,比如使用1秒、1/2秒等(见图3-11)。

图3-10 高速快门定格运动员的动作和飞起的沙石颗粒(F5.6,1/400秒)

图3-11 低速快门拍摄,汽车的大灯和尾灯延长为流动的光束(F8,2秒)

1.快门速度对照片效果的影响

采用不同的快门速度拍摄同一被摄体,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拍摄瀑布时,采用高速快门拍摄的照片富有活力,而采用低速快门拍摄的照片则充分表现出水的流动感,创造出了宁静的气氛(见图3-12a、图3-12b)。由此可见,快门速度不同会导致照片的最终效果有很大区别。

图3-12a 快门速度1/400秒

图3-12b 快门速度0.5秒

2.连拍模式结合高速快门

高速快门擅长于拍摄高速运动的被摄体。图3-13示例是在采用高速快门的同时,使用连拍模式拍摄完成的。利用连续照片来表现出跃动感,在高速快门捕捉游艇动作的同时,水花的飞溅也具有连续性,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见图3-13)。

图3-13 高速连拍

四、快门优先

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一般以“S”或者“Tv”显示。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在拍摄运动物体时若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手动设定快门值后,相机测光系统计算出曝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

第三节 曝光

一、曝光

曝光,是指被摄影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通过照相机镜头投射到感光片上,使之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产生显影的过程。曝光由快门与光圈的相互关系确定,将决定照片的亮度。曝光是决定照片最终效果的关键因素,想要拍出好照片先要熟练掌握曝光。

曝光是由光圈和快门速度决定的照片亮度,是用于表示照片整体亮度的术语。照片的亮度基本是由图像感应器所接收到的光的总量决定的,而光圈和快门就像调节阀,起到了调整光量的作用。快门的单位是秒,相当于光线之门打开的时间,而光圈则表示光量调节阀打开的大小,可分别通过对两者进行调节来控制光线通过量。为了获得合适的亮度,需要对两者进行联动调节,可采用高速快门配合大光圈以得到一定亮度,同样也可采用低速快门配合小光圈来获得同样的亮度。就如图3-14所示,要装满一杯水(正常曝光),可以打开水龙头(光圈)以较短的时间(快门)装满,也可以拧小水龙头以较长的时间装满。

图3-14 光圈和快门的关系

EV

EV是英语Exposure Values的缩写,是反映曝光多少的一个量,其最初定义为:当感光度为ISO 100、光圈系数为F1、曝光时间为1秒时,曝光量定义为0,曝光量减少一挡(快门时间减少一半或者光圈缩小一挡), EV-1;曝光量增一挡(快门时间增加一倍或者光圈增加一挡), EV+1。

常见曝光组合所对应的EV值如表3-1所示(感光度为ISO 100)。如感光度为ISO 100时,用F11的光圈和1/125秒的快门时间组合,曝光量正好时,其EV值就是14(7+7)。当EV值不变时,可以使用不同的光圈和快门时间进行组合。比如EV14可以是F8和1/250秒,也可以是F16和1/60秒。

表3-1 EV值表

可以这样计算EV值:

EV值=快门指数+光圈指数(在ISO为100的情况下)

比如:通过测光系统测得实际EV值为15,可以选择快门使用1/30秒(EV值为5)加上光圈为F32(EV值10),或者使用快门1/125秒(EV值为7)加上光圈为F16(EV值为8),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效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曝光量是通过不同快门和光圈的组合,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它们所适合的拍摄环境及拍摄出的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在充足的阳光下使用1/125秒快门和F11的光圈,其获得的曝光量与快门和光圈分别为1/250秒、F8是相同的。

二、倒易律

“倒易律”亦称“互易律”。感光时的曝光量由一定的照度和照射时间决定,两者结合为曝光总量。如拍摄某一景物时,采用F11光圈、1/125秒恰好曝光准确,而采用F8光圈、1/250秒或采用F16光圈、1/60秒快门速度,同样也可达到曝光准确。改变光圈大小对曝光的影响可利用改变快门速度做补偿,尽管曝光组合不同,但曝光总量不变,变换曝光组合后仍然能得到准确的曝光,这就是倒易律。

三、正确的曝光与曝光补偿

简单地说,看上去赏心悦目的亮度就是照片的恰当曝光。通常所说的恰当曝光是指采用合适的光量进行拍摄,获得视觉效果良好的亮度。恰当曝光的标准比较模糊,哪种亮度最好,实际上与拍摄者的拍摄意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是在拍摄者并未有意识地使画面较明亮(或较暗)的情况下,恰当曝光通常会自然而然地落在一定亮度范围内。亮度大幅超出该范围时被称为“曝光过度(过曝、过亮)”,相反的情况被称为“曝光不足(欠曝、过暗)”(见图3-15)。即使处于恰当曝光范围内,有时候部分图像会因非常明亮而失去层次,这种现象被称为“高光溢出”,如果部分图像变为全黑则被称为“暗部缺失”(见图3-16、图3-17)。当整体曝光发生偏差时更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所以在拍摄时应始终采用合适的曝光。在理解了恰当曝光的基础上,可再尝试有意识地使画面更亮(高调)或更暗(低调)的表现手法。

图3-15 曝光过度、曝光正常与曝光不足

图3-16 白色帐篷高光溢出

图3-17 暗部缺失

四、灵活运用曝光补偿

性能再好的相机在面对复杂多样的拍摄环境时,测光值并不总是与拍摄者的构思完全一致。利用曝光补偿可以使拍摄者根据个人的喜好对由相机测光后所得到的亮度进行调节。

图3-18 自动曝光

曝光补偿是指拍摄者根据自己的构思对相机所计算的亮度进行调整。曝光是测量被摄体反射的光量得到的。因此当画面内有较多白色的被摄体时,相机会判断画面过亮而降低曝光;画面中较多黑色被摄体时,相机会判断画面过暗而增强曝光。相机自动得出的曝光与拍摄者意图不符时,可以利用曝光补偿功能进行调整。使用数码单反相机时,曝光补偿是除基本相机操作之外比较常用的功能。实际拍摄时,很多场景都需要进行曝光补偿。例如在逆光下拍摄以及拍摄穿着白色或黑色服装的人物等。如果理解了曝光补偿及其操作,摄影将变得更富乐趣,最终的照片效果也会不同。所以最好能够根据各相机的操作步骤,掌握进行补偿的方法。需注意的是曝光补偿不能在基本拍摄区模式中使用,只能在创意拍摄区模式(光圈优先或者快门优先)中使用。

自动曝光拍摄:受背景亮度的影响,拍出来的比实际观察时要暗一些,因此导致皮肤略欠光泽(见图3-18)。

正曝光补偿:+0.7 EV曝光补偿拍摄,人物的肌肤具有与实际效果相同的亮度,色调也得到了忠实还原(见图3-19)。

图3-19 正曝光补偿

自动曝光拍摄:实际拍摄对象色调较暗,所以相机自动判断选择曝光过度,图像略微偏白,丧失了被摄体本身具有的厚重感(见图3-20a)。

负曝光补偿:-0.7EV曝光补偿,使黑色变得浑厚,更符合被摄体本身质感(图3-20b)。

图3-20a 自动曝光

图3-20b 负曝光补偿

图3-21 设置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的操作方法:

按住曝光补偿按钮,旋转主拨盘进行操作。向右为正补偿,向左为负补偿,可通过取景器或液晶监视器内显示内容对补偿情况进行确认(见图3-21)。

五、多重曝光

图3-22 多重曝光

多重曝光是许多摄影师喜爱采用的摄影技巧之一,通过多重曝光拍摄方法可以获得多种独特效果的作品。多重曝光适合的题材广泛,大多用于艺术摄影,如舞台、动植物、静物、商业广告摄影、体育摄影等等(见图3-22)。

多重曝光技术的目的就是让静止的景物鲜活起来,让照片充满生命力。在同一张底片或CCD上,曝光的次数越多越影响画质(层次、细节、锐度),所以不要刻意地追求曝光的次数。影像叠加前,应有相对成熟的设想与构思,要清楚你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哪个物体是主体?哪个是陪体?主次分明而不是简单随意的影像叠加。摄影技巧中的多重曝光属于加法。在每次物体叠加前,要做到“胸有成竹”,多曝而不乱曝。画面内容要主题突出,有取有舍,力求简洁。

传统多重曝光技术的操作较简单,一般规律是:两次曝光整体减1 EV曝光量,三次曝光整体减1.5 EV曝光量,四次曝光整体减2 EV曝光量,以此类推。这种多重曝光拍摄方法的好处是:主体与陪体的融合会更简洁、真实、主次分明、色彩协调、虚实自然得体,不容易造成画面杂乱无章。另外,若想学习并掌握好多重曝光技术,一定要先有较扎实的摄影功底,再进行由浅入深的尝试。熟练掌握手中相机的各种测光模式,能够灵活运用光圈、快门速度、曝光补偿,以及用光、构图等等,这些是学习掌握多重曝光技巧的最基本的条件。而更重要也是最难的,就是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数码摄影中,我们常常借助专业后期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等软件来进行图像的叠加处理,从而达到类似多重曝光的效果。

六、测光

反射测光与入射测光

摄影用测光表基本分两大类:反射式测光表和入射式测光表。反射式测光表是用来测量物体受到光照后反射光的强弱。现代照相机中内置的测光系统,基本属于反射式测光系统。入射式测光表在测光元件前面安放一个入射光测光附件(乳白色的集光罩,有平面和球面两种)。入射式测光表用来测量光源投射光的强弱。闪光测光表也属于入射式测光表。大多数测光表都可以测反射光和入射光(见图3-23)。

图3-23 入射测光+反射测光 测光表

反射式测光表用来测量物体表面的反射光。因为它的测光读数是按照反光率为18%的中灰色调而校准的,所以使用反射式测光表测光时,一般是靠近被摄物的主体对其亮部和暗部分别测光,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决定曝光量。更准确的一种方法是,使用18%的灰板并对其测光。

入射式测光表实际是代替被摄物体测量照度,所以不受被摄物表面反光系数的左右,忠实地按反光率为18%的中灰色调指示标准曝光数据。按照这个数据曝光,被摄景物中反光率不同的各个明暗层次都会较真实地反映在底片上。

在使用入射式测光表时应注意两种不同光源环境中的不同使用方法:在室内环境中,无论自然光还是人造光源,都应该将测光表置于被摄体的位置,集光罩对着机位方向测光;而在室外自然光条件下,只需要在机位上,使测光表处于与被摄物体相对于照相机的一致方向测光就可以。这是因为,即使机位离被摄物体10米、20米乃至更远,在没有其他物体干扰光线的情况下,照度是基本一致的。

如果没有外置测光表,那么就尽量利用好相机内的测光系统。许多相机内测光系统已具备了很多种测光方式。但是在遇到复杂的光线环境时,比如明暗反差很大的场景、高亮度或黑暗的背景等情况,还会出现错误的曝光指示。所以,想得到准确的曝光还是准备一块18%灰卡为好。

七、灰卡

灰卡是精确检测曝光量的基准(见图3-24)。层次丰富、色彩饱和的照片来自精准的曝光。如果拍摄场景的光线过亮或过暗,就可能导致曝光出现偏差。灰卡能将复杂光线的场景一律平衡为18%的中性灰,通过测光表将灰卡的反射光记录下来,就能获得精确的曝光数值。

图3-24 灰卡

使用灰卡时尽量把卡放近主体,避免卡面向着相机反光。对于平面的主体(例如翻拍时),应将灰卡与主体平行,最好直接放在主体上面。拍摄立体物体时将灰卡面向主光与相机的中间角度,避免卡面向着相机反光。沿镜头光轴方向指向灰卡测量反射光,如果主体非常浅色,依测得的曝光读数再减1 EV。如果主体非常深色,依测得的曝光读数再加1 EV。

使用灰板的几点要求:

第一,保证照射到灰板上的光线与照射到被摄体上的光线基本相同。两者应该具有同样强度。例如,当被摄对象站在一棵树的树荫下时,不要对暴露于阳光下的灰板测光。如果被摄对象位于树荫下,就要对位于同样树荫下的灰板进行测光。

第二,灰板的大小只要能在拍摄时可以近距离测光便足矣。因此只需要一小块适合放入摄影包的灰卡即可,不需要太大。

第三,也可以采用照相机中的内测光来读取灰板,效果是一样的。

第四,如果照相机提供了锁定曝光读数的能力,那么可以进行如下操作:首先,近距离读取灰板数据,并按下曝光锁。然后,将这一曝光量锁定在适当位置的同时,把照相机对准想要拍摄的场景并拍摄下画面。如果照亮场景的光线与从灰板上读取的光线相同,那么曝光就是正确的。

八、常用测光模式及TTL测光

测光模式是测定被摄体亮度的功能。测光模式根据其测光范围不同,具有多种特征。为了获得正确的曝光,需要了解其各自的特征,进行区分使用。

根据测光范围大小不同分为多种模式。测光模式根据其种类不同,测光范围和适应性也有所区别。几乎可应用于所有拍摄场景的是默认设置的“评价测光”模式,以自动对焦时所用的自动对焦点为中心,注重合焦被摄体的同时考虑到画面整体平衡进行测光,根据其测光值采用高级算法计算,转换得到曝光值。测光范围最狭窄的是“点测光”模式,只对中央的部分亮度有反应。一般情况下用评价测光模式能得到较好效果,但在逆光等特定场景下要获得正确曝光时,可以使用点测光。

1.评价测光

评价测光是测光模式的默认设置,广泛用于风景拍摄、抓拍等多种场景。评价测光模式是以合焦位置为中心,考虑整体亮度平衡进行测光的。如图3-25、图3-26所示,在极强的逆光等状态下,有时可能无法正确测光。

图3-25 评价测光

图3-26 采用评价测光模式拍摄效果主体偏暗

2.局部测光

局部测光测量灰色圆形部分的光亮,测光范围相对较窄,可用于拍摄人像特写(见图3-27)。

图3-27 局部测光

3.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类似局部测光模式,但对周围的光线也做出一定反应。注重画面中央部分亮度,同时平衡整体画面亮度(见图3-28)。

图3-28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4.点测光

点测光仅对灰色圆形内的亮度进行测量,可用于强烈逆光等希望仅对人物面部亮度进行测量时(见图3-29、图3-30)。

图3-29 点测光

图3-30 采用点测光模式拍摄出的效果

5.TTL测光

TTL测光的英文全文是Through The Lens,意思是通过镜头。TTL测光是一种通过相机镜头测量光线的方法。在TTL测光技术发明前,外出拍摄时测光都需要携带测光表,先测光之后再设定相机的光圈值以及快门值,随后进行拍摄,整个过程比较烦琐。TTL测光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在拍摄时,半按快门相机启动TTL测光功能,入射光线通过相机的镜头以及反光镜折射,进入机身内置的测光感应器,这块测光感应器和CCD或者COMS的工作原理类似,将光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再传递给相机的处理器运算,得到一个合适的光圈值和快门值。用户完全按下快门,相机按照处理器给出的光圈值和快门值自动拍摄。TTL测光最大的优势是得到的通光量就是标准底片的曝光参数,如果相机前面加装了滤镜,TTL测光得出的测光数值和不加滤镜时是不同的,用户不需要根据相机加装的滤镜重新调节曝光补偿,只需要直接按下快门拍照即可,大大提高了拍摄效率和正常曝光的概率。

九、ISO感光度与曝光

曝光量由光圈与快门速度的组合决定。大多数情况下,调整光圈和快门能应付拍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配合ISO使用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拍摄。使用高ISO感光度时曝光量减少,从而可以使用更快的快门和更小的光圈;使用低ISO感光度时曝光量增加,从而可以使用更慢的快门和更大的光圈(见表3-2)。

表3-2 ISO感光度与曝光的关系

几种需要使用高感光度的情况:

(1)拍摄快速移动物体。

在拍摄运动会、汽车、动物时,目标对象可能移动得非常快,就算配合大光圈镜头,当时环境的光线也未必能够用上高速快门(可能需要用上1/8000秒的快门),这时提升感光度就是最方便的方法。将感光度的值调高可以使光圈不用开到最大,这样不但可以保证一定的景深,还可以提高照片质量(见图3-31)。

图3-31 使用ISO 3200可以把快门速度提升到1/2500秒来拍摄飞鸟

(2)黑暗环境中需要手持拍摄时。

黑暗环境下需要手持拍摄时,如果不想“糊片”,快门最好高于“安全快门(镜头焦距倒数)”,这时提升感光度就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3)拍摄星空。

夜晚拍摄星空时,很多人会认为在使用三脚架后,光圈不但可以收小,ISO也可以设定为最低,让快门长时间曝光就可以了。这样拍摄静态照片时当然可以,但在星野摄影中,如果快门打开的时间过长,拍出来的就是星轨,而不是繁星点点的星空了。因此快门速度不宜过长,这时不但需要使用大光圈镜头,还要提升ISO,有时甚至要用上ISO 3200才能使银河更突出。

(4)使用长焦镜头时。

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只有快门足够快才能保证拍摄的照片清楚,而提高感光度可以有效增加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因此在使用长焦镜头时,根据环境有时甚至会用上ISO 800、ISO 1600的感光度值。

十、手动模式拍摄

手动曝光模式M,是由拍摄者根据自身判断确定快门速度和光圈的拍摄模式,在使用闪光灯对光线进行调整的摄影棚及不希望受相机本身测光影响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常用于夜景和运动拍摄以及需要特别效果的拍摄场合,所以常把手动曝光模式称为创意拍摄模式(见图3-32)。

图3-32 手动曝光模式

实训项目3:光圈快门感光度与综合训练

一、实训目的

1.了解光圈的作用。

2.了解快门的作用。

3.掌握常用的测光模式。

4.了解ISO感光度对于曝光的影响。

二、实训内容及要求

1.光圈优先模式(Av)拍摄。

具体要求:

(1)选择光圈优先模式拍摄人物。

(2)分别调节光圈至最大光圈与最小光圈,以相同视角拍摄同一人物。

(3)观察所拍两张照片的区别。

2.快门优先模式(Tv)拍摄。

具体要求:

(1)选择快门优先模式拍摄流动的水(高脚杯倒水)。

(2)分别调节快门为1/15秒和1/500秒(注意保持相机稳定,使用三脚架)。

(3)比较两张照片的拍摄效果并分析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

3.不同测光模式的练习。

具体要求:

(1)使用评价测光拍摄某物体。

(2)使用局部测光拍摄某物体。

(3)使用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拍摄某物体。

(4)使用点测光拍摄某物体。

4.ISO感光度对曝光的影响。

具体要求:

(1)使用低感光度100拍摄某物体。

(2)使用高感光度1000拍摄同一物体。

(3)观察并分析两张照片的不同。

四、实训结果分析学生填写

学生分析本次实训成败之处,或者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对知识点进一步的理解等。

五、指导教师评价

指导教师对学生拍摄的画面进行点评,分析优缺点,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分析。

六、讨论与思考

1.大光圈适合拍人和物,小光圈适合拍风景的原因。

2.曝光补偿对于拍摄的意义。

3.灰卡在拍摄中的作用。

4.入射测光与反射测光的区别。

附一:如何更稳定地拍摄出清晰的照片

摄影的基本原则:

一般情况下,无论想要拍摄什么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东西,我们总是希望尽可能得到一幅清晰的影像。如果影像是模糊的,那么即使再具有创造性,其结果也是失败的。为什么一幅影像会模糊?可能有下面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疏于精确地聚焦;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照相机的震动。照相机震动是模糊照片中最常见的原因,这种问题可能是由于按动快门按钮的方法不正确而产生的。不均匀的手指压力、过大的压力以及猛然按动快门按钮都可能引起照相机震动。这些都是不能原谅的错误,因为它很容易避免。正确的方法是:准备拍摄时,将手指直接放在释放按钮中心轴的上面,然后缓慢、逐渐地施加压力,直至快门机构动作。拍摄完成以后,不要立刻松开手指。此外,站立拍摄时,应该让双脚稍微分开。很多摄影者用一只手托举在照相机的下面,这比从照相机的两侧握住它要更稳妥。托举法尤其适合于支撑装有远摄镜头或变焦镜头的照相机。对于更高的清晰度要求,还应该重视由呼吸所引起的身体移动。以较慢的快门速度,比如1/30秒拍摄时,这一点特别重要。当环境需要以较低的快门速度手持照相机拍摄时,很多摄影者都是在轻轻地吸气或憋气时进行拍照的。如果是以坐姿或跪姿拍摄的话,可以用膝盖支住手臂或肘部。躺在地上拍摄时,可以让地面支住肘部。另外采用下面两项简单防范措施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避免照相机的震动。第一,以足够高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就能够消除任何明显的照相机震动结果。第二,只要条件许可,就使用三脚架。对于任何一位专业摄影者来说,三脚架都是一件必不可少的装备。如果希望拍摄到顶级质量的照片,三脚架是绝对有必要的,而且只要可能就尽量使用它。当然,有时的确不能使用三脚架,或者它的确不适用时必须稳固地手持照相机进行拍摄。

怎样选择三脚架:

理想的三脚架应该足够轻,以便于四处携带;但也不能太轻,以至于无法稳固地支撑照相机。三脚架的用途是为照相机提供一个稳定的安放平台,而且有分量才能产生稳定性。因此,购买三脚架时要找到轻型三脚架的方便性与重型三脚架的稳定性之间的平衡。有些三脚架可能0.5千克重,有些则可能10千克重。作为一个摄影者,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如果作为一个以此谋生的职业摄影者,那么就没有必要两次购买同一设备。事实上,三脚架可以使用很长时间,不如一开始就购置一个重型三脚架。当然,如果只是一个偶尔拍拍照的业余爱好者,那么购置一个中型三脚架或许更为合适。合适的三脚架是一个利用率很高的三脚架。

挑选要点:

对于大多数用途来说,好的三脚架应该便于携带和足够结实,并且具有下列特性:

1.云台可以旋转360°,可以直上直下地倾斜照相机。

2.所有的紧固部件均应该提供绝对的锁定,不能有滑动现象。

3.管状结构的三脚架,其主支腿部分的直径应该至少为25毫米。

4.支腿底部应该装有防滑的橡皮头,室内拍摄时可以避免划伤地板。

5.位于中央的升降圆柱既可以是套管式的也可以是齿轮齿条结构的。无论哪种类型的设计,都完全适用于小型照相机。但是,对于摄影室类型的大型照相机来说,齿条中心柱的三脚架更为可取。

6.所有调节装置的旋钮和手柄也都应该体现出精良的设计。

7.当支腿伸展开时,重量主要集中在三脚架的中心,它应该承受得住所施加的压力。最后,用挑剔的眼光检查整个三脚架的质量和做工。

有关三脚架的提示:

1.很多三脚架都具有“快速装卡”机构,这是一种非常方便的装置,能够瞬间就将照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并且还可以快速地从三脚架上取下照相机。首先,要将快速装卡机构中的转接部件拧到照相机底部的螺孔内。然后,每次想将照相机安装到三脚架上时,只需简单地“咔嗒”一下把转接部件按进三脚架云台的槽中即可。快速分离二者时,通常扳动一个控制杆即可从三脚架上取下照相机。当然,也有很多类型的照相机并不需要快速装卡式的云台。如果确实需要这种快速装卡的功能,可以在照相器材商店为三脚架配一个快速装卡的附件。

建议:三脚架一定要买个好的。因为确实需要我们才使用它,而照相机和三脚架之间的任何附件都可能会成为不稳定因素的来源。

2.有些三脚架具有可互换的云台,其中有的云台可以安装在中心柱的底端,供低角度拍摄时使用。

附二:认识摄影直方图

我们可以将一张图片理解为一个棋盘,比如说一张像素是10×10的图就是一个10×10的棋盘,每一个格子就是一个像素点。每个格子(像素)由三个通道组成,分别是为R(红)通道、G(绿)通道、B(蓝)通道。每个通道由0~255的数字组成,比方说R通道的数值指的是这个像素颜色中红色光的强度。RGB值意味着红绿蓝以各种比例混合所形成的光色效果。

直方图(Histogram)又称柱状图、质量分布图,是一种统计报告图,由一系列高度不等的纵向条纹或线段表示数据分布的情况。一般用横轴表示数据类型,纵轴表示分布情况。

在一张图片的直方图中,横轴代表的是图像中的亮度,由左向右从全黑逐渐过渡到全白;纵轴代表的则是图像中处于这个亮度范围的像素的相对数量。在这样一张二维的坐标系上,我们便可以对一张图片的明暗程度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如附二图1所示,横坐标是数据类型,左边是0,右边是255;纵坐标就是分布情况(频数),柱子的高低就是这个数据的重复频数。

附二图1 直方图像素

附二图2是绿色通道的直方图截图,选中的位置为横坐标第12格,纵坐标读数9,大致含义就是G通道数值为11的像素格子有9个。(纵坐标1格不一定代表1,也许代表了10,这个取决于图像像素。观察时不是依据绝对数值而是依据大致比例。)总的来说,观察一张照片的曝光是通过亮度直方图或者通过RGB直方图来观察的。

附二图2 直方图绿色通道

如果曲线全部集中在画面的某一个地方则说明图像反差小。

如果曲线分散,在最左边和最右边比较高耸则说明图像反差大。

如果曲线部分全靠左方而且最左边像素的柱子高耸则说明欠曝,黑场溢出。

如果曲线部分全靠右方而且最右边像素的柱子高耸则说明过曝,白场溢出。

直方图的观看规则就是“左黑右白”,左边代表暗部,右边代表亮部,而中间则代表中间调。纵向上的高度代表像素密集程度,越高,代表分布在这个亮度上的像素越多(见附二图3a)。

附二图3a 正确曝光照片

这张照片的直方图信息的显示:照片的最左侧有高度,但是很少。这说明这张照片有阴影,但不多。最右边也有高度,说明有高光,同样很少。这就是一张最正常不过的照片了,它的直方图就是这样的,可以称之为“对比度正常的中间调”(见附二图3b)。

附二图3b 正常的直方图

有些时候,照片的直方图会变得不正常,如附二图4a所示。

附二图4a 过曝的照片的直方图

从直方图可以看出,这张照片几乎没有阴影,因为最左侧是没有高度的。不仅如此,这张照片甚至连中间调都没有多少。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最右边像素直接顶到了最高处,这说明这张照片里有着大量的高光,由此可以判断,这张直方图对应的应该是高调照片,或者是过曝了(见附二图4b)。

附二图4b 过曝的照片

如附二图5a、附二图5b所示,和高调正好相反,它有大量的阴影而高光很少。应该注意到的是这些照片的对比度都很正常,对比度在直方图上的体现就是高光和阴影部分都有像素。它可以很少,但是必须有。

附二图5a 欠曝照片的直方图

附二图5b 欠曝的照片

如附二图6a、附二图6b所示,这个直方图就是比较典型的低对比了,一般出现这样的直方图,说明照片没有反差。

附二图6a 低对比照片的直方图

附二图6b 低对比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