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述的“吴哥古迹国际保护行动”,是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拯救柬埔寨吴哥古迹的国际合作。它正式开始于1993年,即将走进第25个年头。中国政府虽然派代表参加了1993年的东京会议,但实际的文物修复援助工程是从1998年开始的,即将在2018年迎来20周年。

在这20年里,一方面,在保护吴哥古迹的大舞台上,国际援助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得到拓展,从中展现出来的多国合作模式和跨学科综合性的保护和发展方法,已使其成为全球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典范。另一方面,我国文物保护修复的对外援助事业,也以吴哥为起点,实现了从无到有,并逐渐多点开花,渐入佳境。

在柬埔寨暹粒,我们即将完成援助吴哥的二期工程—位于大吴哥城东门外的茶胶寺工地已经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与此同时,来自中国文化遗产院的团队正在王宫遗址进行初期的工程勘探,我们希望能在这里与柬方合作开展新项目。从2014年开始,中国政府还被选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助柏威夏寺保护国际委员会的双主席国之一(另一主席国是印度)。毫无疑问,这不仅是中国影响力和日益密切的中柬关系的积极反映,而且也是对20年来中国在吴哥工作态度和能力的充分肯定。

中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也是无可争议的文化遗产大国。但在吴哥古迹保护修复的国际舞台,我们是后到的学习者。在柬埔寨,我们首先注意的,是学习柬埔寨的历史文化,了解柬埔寨政府和人民的需求;其次,我们还要注意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吴哥古迹保护的整体设计和要求,要广泛了解其他国际援助队伍以及吴哥学术界的前沿动态;最重要的是培养对属于全人类的吴哥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热爱,培养使命感与责任感,把中国的文物保护技术、理念与吴哥古迹保护的实际相融合,利用吴哥这个国际舞台,培养、锻炼我们的队伍和专家,提升我们的理念、技术、能力,展示中国文物工作者的素质、水平,为增进中柬两国人民的友谊、密切两国关系,做出积极贡献。

本书缘起于王毅副研究员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工作期间所承担的“吴哥国际保护合作历史与现状研究”课题。当初设计这个课题,主要目的是试图通过全盘通检国际社会的援柬工作,进一步看清中国队在其中的位置,认识我们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长期在柬工作以及开展其他外援工作提供参照。王毅非常努力和用心,不仅在国内广泛收集和研究相关资料,而且还亲赴暹粒考察各国工地的现场,并与一些重要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的材料,基本厘清了吴哥古迹国际保护行动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各国工作队参加吴哥保护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我记得,这个课题在院里结项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课题完成后不久,王毅就因为个人原因调回了他的家乡杭州。告别之际,我曾经对王毅说了不少鼓励的话,其中比较集中的一个话题,是希望他继续保持对吴哥古迹国际行动的关注,争取早日正式出版专著。我要感谢王毅的言而有信,他一直未放弃对于吴哥工作的关注,继续搜集和研究了大量资料,为本书的最终完成奠定了基础。

袁濛茜是后来加入本书的编著的,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年轻一代,她不仅具有主动学习的热情,而且还拥有长期在暹粒工作的地利。作为中国政府援助吴哥古迹保护工作队的一员,她对吴哥国际保护行动最新进展敏锐和感性的观察与思考,是王毅和读者都需要的。

前不久,吴哥与暹粒地区保护与管理局局长索曼博士来华访问。我在和他的会晤中提到了这本即将问世的著作,引起了索曼博士极大的兴趣。他告诉我,这是吴哥国际行动25年来第一次有人对这个行动本身进行综合性的回顾和研究。如果出版发行,将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推动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以及开展柏威夏寺保护国际行动,起到很好的作用。他表示,不仅吴哥管理局非常期待,而且各国工作队也都会期待这本书的早日问世。我完全同意他的判断,而且我还坚信,这本书还能为国内大型文化遗产,特别是都市遗产的保护管理,为城市管理者、遗产研究者和从业者,以及我国今后参加或主持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提供积极的参考。

是为序。

2017年10月29日于北京西山永定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