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宋真天子:一代仁君赵匡胤
- 江南提学
- 13829字
- 2024-12-21 03:24:22
第一章
浊世烽烟
谶语漫天飞
公元9世纪末叶,神州大地,狼烟四起,江河失色,斗转星移,各路军阀,争权夺地,逐鹿叼羊的戏剧又在华夏神州全篇幅公开上映了。
随着李唐王朝统治的土崩瓦解,天下谣言纷起,谁将是未来世界的真正主宰,一时间云里雾里,迷得人眼花缭乱,志紊心疑。就在这样的时候,却从一个江南疯和尚的嘴里,说出了一句类似童谣的谶语:“狼虫虎豹遍地起,东海鲤鱼飞上天。”说是尽管出了那么多地方武装势力,像豺狼虎豹一样,各有盘踞之地,互相间杀来打去,但是最后得到天下的,却是东海里的一条鲤鱼,它一跃而起,跳过了龙门,变成一条巨龙,主宰了华夏神州的所有区域。
真命天子要下凡了!
一时间,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以为这个谶语中说的即将横空出世的真命天子就是自己。这样的人当时还真不少,像建立了前蜀的王建,建立了“大”燕的刘守光,还有控制着陕甘地区的李茂贞,以及两广、湖湘、荆楚、两浙、江东、八闽地区等等的那些割据军阀们。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跟东海没有关系,但他们还是觉得自己就是那条能够跳过龙门的鲤鱼,都想侥幸试试,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飞到天上去。把个禹夏九州,闹了个天天征战,日日流血,乌烟瘴气,人喊马嘶。个中较有代表性的,比如说李昪,就是窃据了江南地区,建立了齐国,后来又改称为南唐的那个角儿。
要说李昪这个人,还真够不容易的。原本连姓氏都没有,后来为了哄骗大众,硬说自己姓李,是李唐王朝的宗族后裔。有关这一点,谁也不知道真正的底细。别说别人不知道,这事儿在他自己的心里,一直都还是个谜。
李昪原本是个孤儿,六岁的时候就被人拐骗到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这个拐骗他的人贩子,据说还是他的亲叔叔。到了濠州以后,这位叔叔就把自己的侄儿扔在了开元寺里,于是他就成了一名小沙弥。后来被淮南节度使、南吴政权的创立者杨行密在战斗中掠获。杨行密喜欢他的样貌,小孩儿长得俊,挺招人稀罕,杨行密就收他做了养子。但是杨行密的几个儿子,却像一群动物崽子一样,为了争夺父母的宠爱,把他看做天敌,联合起来欺辱他。杨行密制止不了,又转手把他送给了自己的重臣徐温。徐温就成了李昪的第二任干爹,还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徐知诰。后来杨行密死了,儿子杨隆演继位,徐温开始专权。杨隆演死后,儿子杨溥继位,徐温也死了,朝政大权就落在了这位虽然不知道自己的亲爹究竟是谁,但却同时拥有两个干爹的徐知诰的手里。徐知诰不久逼迫杨溥让位,窃夺了南吴所占据的江南佳丽地,秦淮美妙都。
为了美化新政权,徐知诰首先创立了自己原本是唐朝宗室后裔的“科学假说”。紧接着,又说要恢复本来的姓氏,不能再叫徐知诰了。他给自己取了个新的名字,叫做李昪,昪的意思就是光亮盛大的样子。很多古代的皇帝,都给自己取了个上面带扁日的名字。意思是说自己就是红太阳。整个神州大地离开他的照耀,就会没了光亮,同时也没了温暖。就连朱温那副死出儿,不也给自己取个名字叫“晃”吗?不过他没有照亮别人,倒是把自己晃得晕头转向了。
既然说自己是唐朝的后裔,所以新建的政权也就顺势叫唐,因为主要占据江南一带,所以在历史上就被称做南唐。其实他究竟是谁家的崽,连历史都说不清楚。由于记载他出身来路的史书,是他当了皇帝以后,手下的大臣们写的,于是,就有鼻子有眼儿的,说他是李唐王朝宗室的后代了。
徐知诰不仅编造了自己是李唐宗族的瞎话,而且还把自己的出生描绘得神乎其神。好像这样就能证明他当皇帝,完全是君权神授,符合上天的旨意。
李昪是这样编辑这段故事的:说他家的院子里,长有一棵大梨树。有一年,结下一个比篮球还要大出好几圈的梨子,还不是转基因。邻居们想把这个梨子剖开一起吃,却从里面钻出一条大蛇来。这下可真是大家一起分梨(分离)了,一时间被惊得四散奔逃,择地躲避。但是这条蛇没有理睬这些人,却爬到李昪家的屋里,躲在了他母亲的床下。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再爬到他老娘的床上去,就这样有了他。
李昪导演这出话剧,本来是想把自己装扮成龙崽,可是一不小心,却把自己描绘成了蛇蛋。
后来李昪死了,把位置传给了他的儿子李璟,这位,被后来的历史称为南唐中主。李璟接位以后,又有新的谶语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咱也不知道这个谶语原本是几句,反正传到宋初,就只剩下三句了:“有一真人在冀州,开口张弓向左边,子子孙孙万万年。”
这句谶语到底是什么意思?
谶语本来就含糊其辞。如果谁能把谶语的意思完全说清,那就不是谶语了。谶语的发明大约是为了开发人们的想象力,你就是胡乱猜测,那也没有关系。这个谶语一出,议论也就跟着蜂起了。有人猜测说:真人,也就是真正的主宰者,要出世了!这个人可能在冀州或者跟冀州的冀字有关的平原湖泊、江海山间、田垄地头什么地方。“开口张弓向左边”,可能是这个人向西射箭,也可能这个人的名字里有个字,就像是张开口子的弓箭一样,方向朝向左边,或者还有别种可能性。反正这个人是真命天子,他的子孙将要得到万世的基业,世世代代当皇帝,永远幸福地享受下去。
于是,李璟就给自己的长子取了个名字,叫做李弘冀。
怎么取了这么个名字?“弘”就像“开口张弓向左边”说的那个字,后面是个开着的“口”,左边张着“弓”;“冀”,就是冀州的“冀”。就这么一个名字,把“有一真人在冀州,开口张弓向左边”两句都给囊括了。你看绝不绝?如果真是这样,那“子子孙孙万万年”,就是他们自己家里的事情了。
李璟父子在江南,跟冀州有什么关系?冀州不是指河北中部地区吗?唉,这您就有所不知了。冀州在古代,有时候被用来借指整个中国。既然冀州可以解释成中国,那么大凡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那时没这么大),不管你生活在哪个旮旯胡同里,都有可能就是这句谶语中说的那个地点。偌大一个天底下,雨点儿说不准落到谁的头上。可是话说回来,这个李璟呢,还算比他爹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这位真人可能不是自己,他只希望是自己的儿子。所以,他就给儿子取了上面的名字。连“弘”带“冀”,一起都装进了儿子的名字里,看这个真命天子,还能不能跑出我的手掌心!
可是他的儿子,就是这位叫做李弘冀的南唐太子,却比他的爷爷还不自量力,认定谶语中所说的真人就是自己。于是,在他成为太子之后,马上毒死了可能与自己争位,同时又掌握军权的叔叔李景遂。李弘冀的六弟李煜(没当皇帝以前叫李从嘉),一听哥哥把叔叔都杀了,差点吓尿了。心里想着:说不准哪一天,屠刀就可能落在自己头上。于是乎,赶紧躲到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作他的“云一緺,雨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去了。尽管李弘冀癞蛤蟆打立正—也还真有一小手,可是由于太过着急,十九岁上就把自己折腾死了。不仅没有成为统一天下的真人,就连南唐这个割据政权的继承人的小宝座,也都没有来得及坐上。而差点被他吓死的六弟李煜,却因为他的早死,顺畅地当上了南唐的第三任国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第三代领导人。他,就是历史上名噪天下的南唐后主。但是他们这一窝儿爷孙,作词还成,做皇帝,尤其是做真龙天子,实话实说,那可真是拎棒子叫狗—远去了!
这个“子子孙孙万万年”的谶语,也把南唐的一个邻“国”——吴越国的国君折腾得够呛。吴越国主要占据两浙一带,与占据江苏、安徽、江西,还有湖北、福建各一点儿地方的南唐是邻居。当时吴越国的国主叫钱元瓘,是吴越国的建立者钱镠的第五个儿子。
谁不想成为天下的主宰?谁不想让自己的子孙千秋万代永享安乐?于是他就把自己所有儿子的名字中,都加进了一个“弘”字。什么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之类。钱元瓘虽然张开了十几张像弓箭一样的大口,把所有儿子的名字里都吞进了一个“弘”字,采取了像现在的有些年轻人谈恋爱一样的普遍撒网、重点捕捞的策略,终究还是没有把谶语中的这位“真人”,网到自己家里。
不过还好,他的这几个儿子,虽然都没有碰巧成了这位真人,但还都当了几天的吴越国王。在他死了以后,两个稍大的儿子,一个接一个,谁都没有垄断到最后,早死的早死,被废的被废,因此也就没得到机会,把这样一小块江山传给自己的儿子。这就使得他稍小的儿子钱弘俶,就是钱俶,也有机会,当了吴越国最后一任割据政权的主宰者。或许钱弘俶死了以后,钱元瓘的儿子们还会一个接一个地前来尝试,什么钱弘A,钱弘B,还有钱弘C,或许可以排到钱弘Z。反正他有的是儿子,慢慢试着玩呗,谁知道哪块云彩有雨?毛主席不是教导我们说了嘛:“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去尝一尝。”钱氏一家怀着对实验科学的忠诚心态,本打算把这项可以获得国家专利的实验做到底,只可惜大宋朝不给他们机会。这项“科研基金”的总负责人赵匡胤和赵匡义,已经没有耐性,再让他们这样无休止地试验下去。钱家的科学实验,也就只能到钱弘俶而止。课题没有最终完成,被取消了下次接着申报的资格,还要把所费的资金、机器,尤其是用地,统统都得还回去!
看来南唐的李璟和吴越国的钱元瓘,智商还真是不低,悟性也都还算可以。他们至少是比较“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谶语,认定这位真人的名字里有一个字,像一个“张”字,“弓”向左边,后面跟个开着的“口”字。
他们猜测的,或许还真有道理。因为据说这个谶语,最后应验到了赵匡胤的父亲身上。
赵匡胤的父亲叫赵弘殷,名字里本来就有一个像“开口张弓”一样的“弘”字。不过人家可不是故意取的,后来也没有改名,而且人家几代人原本就都是冀州人氏。至少从赵匡胤的高祖这一代开始,就一直生活在河北中部地区。
有关宋太祖的先人,《宋史》本纪说他的高祖赵朓,在唐朝时做过家乡附近三个县的县令;还说他的曾祖赵珽,当过藩镇的从事,后来做到御史中丞;他的祖父名字叫做赵敬,分别当过营州(河北迁西县东)、蓟州(今河北蓟县)和涿州(今河北涿州市)的刺史。这些情况,大体应该是属实的。但也有人表示怀疑,说是因为赵匡胤做了皇帝,后来人为了美化他的祖先,分别给他们编造了上面的官职。不过写宋太祖实录的时候,是在宋太宗和宋真宗的时代,距离不算太远,或许还有人知道他家的底细。乱编,让人笑话!所以,即便有美化的成分,跟事实也不会有太远的差距。何况这些官位,本来都不大,最多也只是县、市级的中、上层干部而已。没有必要为了编排杜撰,专门花费太多、太大的心思。
后梁的建立
于公元907年建立后梁王朝的那个角儿,本名叫做朱温,原本是安徽乡下的一个二流子,不安心种地生活,整日游手好闲,东蒙西骗。唐朝末年,黄巢领导农民起义,很快席卷全国各地。朱温就参加了黄巢的队伍,追随黄巢,不久成为黄巢手下的一员大将。由于长期积累的坑蒙拐骗的丰富人生经验,看到黄巢的前景不妙,灵机一动,迅速转身,背叛了黄巢,投降了唐朝,还帮助唐朝镇压了黄巢,被唐朝皇帝赐名朱全忠。就像李自成的部将郝摇旗,投降南明政权以后被赐名郝永忠一样。
其实这些“全忠”和“永忠”们,根本就没有忠心可言,他们的心中只有利益,从生下来开始,就没长出那种能够装载仁义礼智信的心脏。虽然当了皇帝以后,朱全忠给自己改了个名字,叫做朱晃,但他根本就不是太阳。因此,也就没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光亮照耀大家了。
天复元年(904)八月,朱温派遣左、右武统军朱友恭和氏叔综等,率兵入宫杀死唐昭宗。之后,又故作震惊,放声大哭,说是这两个混蛋想要嫁祸于他,让他承担杀君的千古骂名。为了掩人耳目,朱温又把朱友恭和氏叔综都给宰了。
“用我们来当替罪羊,就算能堵住天下人的嘴,鬼神能受他的欺骗吗?”朱友恭和氏叔综临刑前大喊着揭发朱温说。他们还诅咒朱温:“这样做人做事,怎么会有好的结局,注定是要断子绝孙的!”狗咬狗,咬了各自一嘴毛。
朱温为了“纪念”这种掩耳盗铃的历史丑剧的原创人,在司马昭死去六百五十年之际,把当年杀死曹髦的经典历史剧,又重新回放了一次。就在唐昭宗的灵前,朱温又把昭宗的儿子、当时的辉王李柷立为新皇帝。这位唐哀帝更加可怜,更加悲哀,只当了两年多一点的傀儡,就被朱温逼迫禅位,然后又被暗杀了。照搬司马昭父子对待曹奂的做法,没有一点创新的痕迹。
朱温杀光了唐朝的所有王爷们之后,又把魔爪伸向了唐朝的大臣们。一时间高门大户的子弟、科举出身的名士,朝廷重臣的后代,如冰释雪解一般,都融化或蒸发得无影无踪。
李唐王朝历经二百八十九年,终于走到了尽头。
朱温要当皇帝了!
当朱温恶鬼般的笑声传遍全国各地的时候,他的哥哥朱昱实在忍不住了:“朱三儿,你原来只是安徽砀山县里一个下三烂的农夫,村里人都喊你‘瘪三’。不好好在家耕田种地,却去跟着黄巢造反做贼。唐朝天子恕你无罪,还让你当上了宣武军、天平军、宣义军和护国军四镇的节度使。你还不知足,想要一下子毁掉人家三百年的江山,怎么忍得下心呢?将来杀身灭族,我们都得跟你吃瓜落儿!太不是玩意儿了,你个没良心的!”朱昱还没骂够,又跺着脚接着骂道:“再说了,就你这熊样儿,能当皇帝吗?你以为皇帝是猪仔、狗仔都能当的吗?猴头八相,偷驴盗马的,斗大字也识不了一升,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一个秃尾巴鸡,不小心飞到山梁上,还真把自己当凤凰了!”
像朱昱这样,好歹还能在太阳底下站着,总归是个人哪!不过朱温是不管这一套的,只要有利可图,就是天王老子,他也敢当。保不准哪一天,还要向玉皇大帝和释迦牟尼的头上拉屎撒尿。
利欲的魔鬼一旦附体夺魂,人就会变得狗胆包天,没什么不敢做的了。
朱温当时气急败坏,本想杀掉朱昱。可是想到当年自己带着另一个弟弟朱存一起出去做贼,家里的老娘全靠人家朱昱独自赡养了。要不是朱昱带着老娘藏来躲去的,他那可怜的老娘早就被唐朝的地方官员杀死了。造反,那是要祸灭九族的!想到这里,朱温忍住了,没有下手。还算有那么一丁点儿良心。
既然朱温不听,朱昱也没有办法。一气之下,回到老家种田谋生去了。他不想接受朱温的赏赐,也不想享用这份因为造孽暂时偷来的所谓“幸福”。干啥不活人哪?种地咋的?脸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儿,吃自己劳动换来的粗粮淡饭,不丧良心,不坏肚子。为啥非得做贼?为啥非得当强盗?咱他妈这辈子:不图荣华富贵,就图心安理得!
当上皇帝以后,朱温想着要扫平天下了。
当时号称晋王的山西军阀李克用,显然是朱温头号的死对头。
李克用本来是沙陀人,沙陀原本就是突厥。后来突厥内部分裂,分成了东西两部,每一部又分成很多别部。沙陀,就是西突厥别部中的一支。李克用的父亲本来复姓朱邪,双名赤心。因为给唐朝效命,被唐朝赐姓为李,名国昌。朱邪赤心的儿子李克用为镇压黄巢起义立了大功,被唐朝封为河东节度使。不久,李克用又逼迫唐朝封他作了晋王。
这个河东,在晚唐、五代时期,简直就是个“特别行政区”。该区以太原为中心,包括今天山西省的中部地区,还有和它临近的河北和陕西各一点点地方。河东在战国时是所谓的三晋之地,就是韩、赵、魏三国的领地。后来韩、赵、魏三家掌权的大夫,瓜分了春秋时期原属晋国的土地,所以这一带就被称为“三晋之地”了。李克用自称晋王,就是因为他占据了三晋之地上的河东地区。这个河东地区,自打李唐末世起,直到五代晚期,一直都是粮草丰厚,军卒强悍,马匹优良的所在。李克用就这样成了唐朝末年最有实力的割据藩镇之一。李克用不想让朱温独吞平灭黄巢的功劳,更不想屈膝给这样一个瘪三下跪,于是就与朱温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殊死搏斗。
就在朱温当上皇帝的第二年,李克用病死了。李克用死后,他的儿子李存勖承袭了晋王的爵位。
但是这个李存勖,比他爹更不含糊。朱温以为李克用一死,山西军阀可以一鼓荡平。马上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攻势,包围了李存勖管辖的重镇潞州,也就是今天山西的长治。结果久攻不下,一时懈怠,被李存勖钻了空子,突然亲自带兵增援,把朱温的部队打了个稀里哗啦。李存勖乳名李亚子,朱温感慨地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有这样的儿子,人家李克用就等于没死,他有好后代,有好传承人哪!您再看看我的这些儿子,个个都是些猪狗!”朱温这话还真没说错,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只会打洞。老百姓的话语有时还是蛮有道理的。用现代科学的术语说,那就叫什么样的基因,造就什么样的娃崽呀!
朱温的这些儿子,打李存勖肯定不行,但是打爹骂娘却是以一当百。不久之后,朱温就死在了自己儿子的手上。朱友珪用一柄长剑,狠狠地,捅穿了朱温的胸膛。就像往墙上钉牲口皮一样,把朱温牢牢地钉在了床上。然后秘不发丧,又矫诏干掉了被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的哥哥朱友文。高高兴兴地杀死了亲爹和兄长之后,朱友珪快快乐乐地当上了皇帝。可是“不到半年,本儿就回来了”!朱友珪又死在了他的弟弟朱友贞的手上。这个朱友贞也没能撑持多久,又被李存勖攻灭。朱温一家,就这样被连根铲尽了。
在乱世里攀爬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年轻时就在镇州军阀王镕的手下,从大兵开始,做到下级军官。镇州本来就是古代冀州的地面,统辖地区大约就在今天河北的正定县和石家庄市附近,恰好就是河北的中部地区。赵弘殷当兵的时候,正是五代初期。
赶上朱温和李存勖正在进行殊死拼斗,双方都想找些帮手。李存勖请求镇州节度使王镕出兵协助,王镕就派遣赵弘殷率领五百名精兵,去给李存勖帮忙。赵弘殷奉命前往,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微立小功,被李存勖看中了,让他留在身边听用。就这样,赵弘殷带去的五百人,被改编成了李存勖的部队。赵弘殷也因此成了李存勖身边的一名亲兵校尉。
一次,赵弘殷带队行军,经过安喜县一个很小的地方,叫做杜家庄。天上飘下鹅毛大雪来了,赵弘殷带领士兵在庄户房檐下避雪。庄户见他状貌魁伟,就告诉了庄主。庄主让庄丁赐食给赵弘殷。来往交接之际,庄主感到赵弘殷这个人非常和善,还谦恭谨慎,以礼待人,不像一个蛮横无理的武夫。于是,就把自己的第四个女儿嫁给了他,招他作了上门女婿。给他房子住不说,还可以无偿使用杜家的一切生活用品和设施。这种上门女婿,古代叫做“入赘”。
赵弘殷就在杜庄主家里,跟这位杜四小姐拜堂成亲了。
不久之后,这位杜四娘就给赵弘殷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叫赵匡胤;一个叫赵匡义。据说这个村庄前面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水坑,这个小水坑儿还有一个挺吓人的名字,叫做“双龙池”。大家原本都不知道,就这么个小水坑儿,怎么会叫这么牛的一个名字?直到赵匡胤和赵匡义先后当了皇帝,人们才如梦方醒:“啊,原来应在这儿了!”
赵弘殷眼见着朱温的后梁、李存勖的后唐,还有石敬瑭的后晋,昙花一现般地陨落,接着又是刘知远的后汉了。而自己却始终是一名侍卫亲军的低级将领,一直没有得到升迁,只是随着时代的沉浮而沉浮。天还是天,地还是地,人家还是人家,自己还是自己,只是多过了二十几个冬夏春秋。
后汉隐帝时,陕西凤翔节度使王景崇造反,投降了占据四川的后蜀。赵弘殷奉朝廷之命,跟随主将郭威前往征讨。尽管有后蜀两万多部队的增援,但是王景崇还是没能顶住,最后被后汉军队平灭了。在这次战斗中,赵弘殷表现异常勇敢,虽被射瞎了左眼,但他还是像《三国演义》中的夏侯惇那样,依然奋力击杀敌兵,立了很大功劳。赵弘殷因为军功,被提升为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可是这时,已经是公元949年了。
千里送京娘
就在赵弘殷刚刚升任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的第二年末,后汉大将军郭威带兵进京,抢夺后汉政权,建立了后周。赵弘殷顺势被留下,成了后周的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病逝,遗命养子柴荣继位,这位就是五代时期最有名的明君圣主周世宗。
公元956年和957年,也就是后周的显德三年和四年,后周世宗柴荣为了统一全国,三次亲征盘踞在淮河流域和长江以南最富裕繁华地区的南唐,赵弘殷都参加了战斗。可是尽管他依然很努力,在正阳与李重进、韩令坤共同击溃了后唐援军,但这次却没有自己的儿子所立的功劳大。他的儿子赵匡胤,斩杀、生擒敌军大将若干员,占领了滁州(今安徽滁县)、六和(今江苏六和县)等重要州县,击溃了敌军二十万众。
就在这次战斗刚刚结束的一天夜里,赵弘殷领兵来到赵匡胤驻扎的江苏六和县。赵匡胤却没有放他进城,说是父子虽亲,君命如山。害得这位老父亲硬是在城外的野地里露宿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天亮,才被放进城里。因为这件事,赵弘殷更加相信自己的这个儿子将来一定能成大器。他满怀信心地跟随周世宗回驾还京,可是就在回京的路上,赵弘殷病死了。这个在乱世里浮沉了差不多整个一生的可怜武夫,只要再活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就能看到自己的儿子登上金銮宝殿。可是,他却没有这个福分了。赵匡胤呢,也因为那天没有陪父亲共同度过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夜晚而伤心了很久,很久。
赵匡胤何时参加了后周的军队,怎么又和父亲在征讨南唐的战斗中通力合作,各显神通了呢?
这话要是说起来,就得稍费点时间了。
赵匡胤从小就不是一个温顺听话的孩子,跟他的弟弟赵匡义根本就是两类人。赵匡义从小就很听话,能说会道,讨人喜欢,读书也比较认真;而赵匡胤却像一位豪侠一样,读书只观大意,喜欢练习弓马,还经常四处游荡,伺机打抱不平。历史上盛传的“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就是发生在赵匡胤年轻时候的一件事情。
这则故事说的是蒲州解梁县小祥村的一个十七岁的少女,叫做赵京娘,因为随父亲到北岳恒山烧香还愿,路上遭遇两个土匪:一个叫满天飞张广儿;一个叫着地滚周进。两个土匪把京娘掠入一个道观,准备再抢一个来,捉对成亲,各得压寨夫人。
京娘的哭声引来了赵匡胤,赵匡胤救出了京娘。
但这可怜的女子已经身处家乡千里之外,独自一人,怎能回到家乡?赵匡胤救人救到底,只身亲自送京娘回家。一对孤男寡女,夜住晓行,赵匡胤目不斜视,心不歪想,与京娘相伴而行,兄妹相称。一路上免不了翻山越岭,涉涧过溪。赵匡胤在路上还除掉了追赶上来的张广儿和周进。把个京娘喜的,感激涕零啊!
当京娘试图以身相谢时,赵匡胤却说出了如下一番话语:“贤妹差矣!俺与你萍水相逢,出手相救,只是同情你的遭遇,不是贪恋你的美色。不要乱说,惹人笑话。”京娘说:“我不是水性杨花的人,我真的是个好女孩儿!幸蒙英雄舍命相救,小女子实在无以报答,不求为妻匹配,只愿做个小妾,您就拿我当个丫鬟使,让我给您铺床叠被,在身边服侍您,就是我三生的造化,死也瞑目了。”赵匡胤听罢,厉声呵斥道:“赵某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一生正直,不生邪念,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一个施恩图报的小人?一个借着行善而心中藏着企图的坏蛋?你赶紧收起这个念头,要不然我就会把你放在半路,立马走人!”
京娘听罢,拜服于地,既感慨又惋惜,只得请求赵匡胤原谅自己,并说自己今生不能报答重生之恩,来世愿意“衔环结草”,就是变成畜生,也要报答大恩。
赵匡胤身上没几个钱,一路护送京娘,逢店只能吃点土豆丝。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考证说:“千里送京娘,靠的就是土豆丝。”
就这样,太祖一直把京娘送回家中。
女儿失而复得,家人异常高兴。京娘的父亲打算把京娘许配赵匡胤,说这样也免得人家说三道四。毕竟是孤男寡女,在这样的乱世里,结伴同行了一月有余,谁知道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赵匡胤听罢勃然大怒:“真是狗眼看人低呀!”痛骂两声,愤然离去。家里人怀疑京娘路上可能与赵匡胤确实已经有了瓜葛,准备马上把她嫁人,也免得乡里乡亲们胡乱猜疑。京娘为了还赵匡胤一个清白,也表明自己的操节,慨然悬梁,上吊自杀了。这个可怜的美妙女子,虽然有过跟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一路同行的际遇,但却就这么稀里糊涂的香消玉殒了。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是赵匡胤救死了京娘,其实是京娘的父母兄弟爱死了京娘。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奇怪,有些时候,爱是足以害死人的!当你被父母或者其他亲人过分呵护和怜爱的时候,你就一定要小心了!
据说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还特地派人来到这个小祥村,看望京娘,那毕竟是他流落天涯时的义妹呀!看来咱们这位太祖还真是位重情重义的人哪!
当赵匡胤得知这位曾经跟历史伟人擦肩而过的薄命女子,已经魂归黄泉了以后,欷歔感叹了良久。紧接着,就命人在小祥村给京娘立了一块贞节牌坊,以表达纪念之情。
漂泊不定
离开京娘家以后,赵匡胤一路胡乱行进,世道这样黑暗,人生又没有目标,到哪里去才好,干点什么才对呢?咳,管那么多干啥,骑毛驴看账簿,边走边瞧吧!
一路来到复州(今湖北云梦)地界,干脆去找父亲的朋友王彦超,看能不能谋个差事做做。这位王彦超,当时正在复州当节度使,安排个把人在身边,那还不是小事儿一桩!
但是王彦超没有留用赵匡胤,只是还算客气,给了他几百块钱,充作川资。若干年后,赵匡胤当了皇帝,王彦超时任陕西凤翔节度使。太祖设宴款待各路军官,也顺便让他们前来表报战功、勋劳。王彦超荣幸地受到了伟大领袖宋太祖的接见,但却无劳可表,无功可报。太祖问王彦超,当年我东游西逛,想找个差事安身,你为什么不收留我?王彦超吓得屁滚尿流,不敢仰视:“我那里的一小池子水,只能容个马蹄子,怎么能养得了神龙?”说吧,他偷看了一眼太祖,发现太祖面容亲切,才又壮着胆子说:“如果当年我收留了您,您可能就没有今天了。”太祖很高兴,让他继续担任凤翔节度使。王彦超就这样回到陕西,躲在被窝里偷笑去了。
从王彦超那里出来,赵匡胤又陷入了不知何去何从的境地。只得继续胡乱行进,身上的钱也用光了。怎么办?咱们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竟然走进了赌场!简直是奇了怪了,那些惯赌们,竟然不是赵匡胤的对手,一个个很快就掏空了自己的腰包。赌徒们愤怒了,群起攻之,夺回了赌资,赵匡胤还被扁了个鼻青脸肿。赌徒们差点没扒光他的衣服。如果那些赌徒们当时下手再狠点儿,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宋太祖了。
这回O了!带着受伤的心,拖着伤损的身体,漫无边际地行走在天地之间。赵匡胤满怀疲惫,眼里噙满酸楚的泪。
翻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江又一江。一路上,赵匡胤看到无数的马队,耀武扬威地从身边飞驰而去。当滚滚的尘埃落定了之后,一具具尸体,就像马蹄踏碎的泥草一样,横躺竖卧地撂在了地上。惊悸、怜悯和慨叹交织在一起,无论谁胜谁负,还不都得平民百姓去流血牺牲?赵匡胤根本说不清心里究竟是什么滋味。在那样的乱世里,人命真是比土还贱,谁会把这些可怜的生灵真正放在心上!
赵匡胤又是一路山高水低,辗转来到了湖北随州,投靠了父亲的老朋友董宗本。董宗本当时任职后汉,担任随州刺史,掌管着一州的军政。赵匡胤总算暂时得到了安定。
赵匡胤从小就是孩子头儿,这种经历不仅证实了他的领袖才能,同时也激发了他做领袖的欲望。很快的,同僚们就认可并喜欢上了赵匡胤,赵匡胤又成了这个新圈圈里的核心人物。赵匡胤得宠于众人,却惹恼了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在赵匡胤到来之前,董遵诲在这里的人望一直很高,而且是武将出身,能挽一手强弓,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链槊棍、鞭锏锤,外带戈和耙,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本领非同寻常。赵匡胤来到这里以后,董遵诲奇怪地发现,自己身边的这些人,怎么忽然间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都跑到赵匡胤那里去了。打错针了,还是吃错药了?其实董遵诲虽然姓董,但是其实他真的不懂。这叫魅力,这是赵匡胤身上天生就有的魅力。这种魅力在杰出的人物身上,那真叫天生如此,而且还无法抗拒!失落,深深的失落严重地刺激了董遵诲的自尊,他开始嫉妒,开始厌烦,开始憎恨,开始找茬,闲着没事儿就拿话儿磕打赵匡胤。
一次,董遵诲奚落赵匡胤说:“自打你来到这里,我就经常看见城头上紫气环绕不散。就在刚才,你站在城墙上的时候,我就像做梦一样,看见城墙的高台上有一条黑蛇飞腾上天,变成了一条巨龙。”董遵诲的意思是说:“你以为你是谁呀?皇帝呀?”赵匡胤虽然没有直接反击,但却不想再待下去。这里毕竟是人家董氏父子的天下,自己跟着搅和什么?干脆走吧,赵匡胤就这样离开了随州。
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召见董遵诲,问他还记不记得当年“紫云、黑龙”的事儿?董遵诲羞惭恐惧,叩头请死。赵匡胤微微笑了笑说:“卿有本领,为我守西疆。”赵匡胤授予董遵诲一个官职,叫做通远军使,管辖当时的通远县,还包括周围的马渠、木波和石昌三个不小的市镇。大约就在今天甘肃的环县,还包括甘肃镇原县、宁夏固原的彭阳县的一些地方,相当于一个小州的军政长官。这个地方处在大宋朝西北面的少数部族与中原中央政权的中间地带,经常有少数部族通过这里侵扰中原。
董遵诲不辱使命,刚刚上任,马上把居住在附近的各个部族的酋长召集起来,热情款待,厚加犒赏。酋长们非常感激。感激归感激,没过几天,又来烧杀抢掠了。董遵诲亲自率兵,深入重地,把这些小酋长们,一个个打得抱头鼠窜。之后,董遵诲再请各位前来饮宴,以安抚为主,征伐为辅。将太祖的仁心仁德,像撒符水一样,布施到了各个酋长和部落之间。此后十四年间,这些小的部族,一直没再骚扰边疆。而且这些小酋长和小部落之间,也都因为受到董遵诲的教化,相安无事,不再互相征伐。西北边疆的民众,又重新获得了安定的生活。
一次董遵诲入朝面见太祖,太祖问起他母亲的情况,董遵诲说被北汉掠走好多年了。太祖赶紧派重臣花重金把董遵诲的母亲赎回来,交给董遵诲。直到这时,董遵诲千恩万谢,叩头如同捣蒜一般。《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有时候还不止这样,祸,就是福;福,反而是祸。人的这一生,究竟什么是福,什么是祸?谁能说得清楚!
赵匡胤既能大度容人,也有高超的识人本领。他与董遵诲相处半年多,虽然很不愉快,但却通过这种不愉快的交往,了解了董遵诲的为人和本领。知道他能干什么,相信他能安顿好边疆的事情。董遵诲也确有这种本领,加上太祖捐弃前嫌的无私信任,他能不尽心尽力,去努力效命吗?因为某个人损害或者招惹了你,你就由此认定这个人一无是处,怀着这种心理,带着这种偏见,你就看不清人,也看不懂事儿。如果不努力克服自己的这种心态,不管是谁,要是能做成大事,那就怪了。
神异传说
离开随州以后,赵匡胤又是一路风餐露宿,饿得实在挺不住了。路上刚好见到一位奶孩子的中年妇女,赵匡胤几乎就想上前说:“大嫂,给咱也来两口儿吧,实在饿得不行了。”转念一想,这像什么话!于是又打消了这个念头。终于看见前面出现一片菜地,这位后来的大宋朝开国皇帝,跐溜一下钻进了菜地,不管不顾地吃起了白菜。原来这是一家寺院的菜地,看菜园子的僧人正在做白日梦:梦见一条金龙降临到自己种的菜地里,瞬间就吃没了好几垄白菜。睁眼一看,好家伙!一条大汉正蹲在自己的菜地里狼吞虎咽,再看白菜,早已被吃没了一大片。
吃饱了,赵匡胤来到寺院里面。本来就已经疲惫不堪,又加上刚刚吃饱,靠在寺院的墙壁上,睡着了!
藏经院里的一个老和尚刚好打这儿经过,不知是因为年纪大了老眼昏花看走了眼,还是他后来故意编造的神话来讨皇帝老子的欢心,反正他说当时他看见一条红色的长蛇,不断地在这个熟睡的旅人的鼻孔里进进出出。老僧感到非常惊异,就一直在旁边等候。直到赵匡胤睡醒,老和尚才走上前去,和他搭讪,问他要到哪里去。赵匡胤哪里知道自己要向何处去!老和尚就告诉他说,不如向北走,去投靠一个叫做柴荣的人。说这个人是现在的后周皇帝郭威的养子,其人宏才大略,胆识过人,才智超群,前景无量。到他那里去,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赵匡胤说我已经身无分文了,怎么去呀。老和尚给了他一些钱,还送他一匹驴子,好骑着上路。
赵匡胤这才知道,天下已经不再姓刘,又改姓郭了。这些年,政权更迭、朝代变换得简直让人目不暇接。咳,管他姓张姓李,还不是这片天,还不是这块土地?先去谋个差事,活命要紧。
就这样,赵匡胤转身向北,一路又朝山西走来。
满目疮痍的大地,一群接着一群逃荒避乱的人们,就像电影《1942》的镜头一样,不断在赵匡胤的眼前闪过。赵匡胤看着看着,忽然升起一种念头:我要是有了权力,一定要重整河山,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赵匡胤再次来到山西的时候,正赶上后周刚刚建立,为了战争的需要,太祖郭威正在买马招兵。赵匡胤就这样加入了郭威的队伍,因为精明能干,不久就成了一名亲军小校。郭威派他到镇州办事,认识了刺史柴荣。柴荣原本是郭威的妻侄,郭威收柴荣做了养子。柴荣喜欢赵匡胤,就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后来就在这个位置上,赵匡胤不断攀升,最后成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
说起赵匡胤当皇帝,传说真是很多很多,而且从他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赵匡胤于公元927年农历二月十六日,出生在当时后唐都城洛阳的一座军营里。这个军营当时叫做夹马营。据说红光满室,异香经宿不散。还有说赵匡胤出生前,他的母亲,就是后来的杜太后,梦见太阳钻到自己的肚子里面去了。其实这都是后来的人们,为了增添赵匡胤成为皇帝的神秘性,编出来的神异故事。这样的故事,只能听,不能信。
赵匡胤的出生地,就在当时后唐明宗的皇宫边上。赵匡胤的母亲要敢说太阳钻到自己的肚子里了,那不就等于率领全家当场自杀嘛!如果赵匡胤出生时真的红光满室,同样会走漏消息,惹来灭门之祸。异香经宿不散,也许可能,八成真有小孩子生出来时带着香味的。不过这件事后来越传越玄,把经“宿”不散,传成了经“月”不散了。这座夹马营,也因为这个传说,后来被改叫了“香孩儿院”。
这样的传说,在皇帝宝位朝不保夕的五代时期,罪行是不可饶恕的。谁家传出,谁家毁灭。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曾经说过这样一回事情:“当年周世宗做皇帝,见到大耳朵的人就杀。”当时的很多人,就是因为耳朵长得大了一些,就稀里糊涂地成了刀下的冤鬼。假使猪八戒当时在周世宗身边,吴承恩后来恐怕就写不成《西游记》了。连耳朵长大了一点都会被杀,何况太阳入怀、红光满室?
有关赵匡胤是真命天子下凡的传说还有很多,不过有一种说法,或许还算巧合。就是刚才说到的那位后唐明宗,他的名字叫李嗣源。李嗣源当了十来年的后唐皇帝,是五代时期一位小有作为的君主。他统治的那段时期,被后世的历史评价为“粗成小康”。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出身少数部族。他经常说自己是一个胡人,因为战乱被部下推戴,侥幸当了皇帝。他说他自己并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他要祈祷上天,希望能为人间降下一位真命天子来,好拯救天下的百姓,让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就在他向上天祈祷的时候,赵匡胤真的出生了!这一年的年号叫做天成二年,也就是公元927年。
不知是上天成就了李嗣源的梦想,还是上天借助李嗣源的祈祷,成就了赵匡胤成为皇帝的事实。
在赵匡胤和弟弟赵匡义的整个童年时期里,国家一直处在军阀纷争的战火之中,生灵涂炭,流离失所。据说在一次躲避战乱的时候,赵匡胤的母亲把兄弟俩前后各一地装在筐里,挑在肩上。不小心被华山道士陈抟看到了。这位能掐会算的未来预测学专家,当时连吟唱带咧咧地说:“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上担挑。”
很显然,这也是后来的好事者编造出来的神话。您想啊,赵匡胤比赵匡义大十二岁,就算赵匡义只有一岁,赵匡胤也已经十三岁了。担子的平衡问题,咱先忽略不计。哪有十三岁的大男孩儿,还让母亲放在担子里挑着走的?就算有,那也是白痴啥样他啥样。这样的孩子,能担当起开基建国、创业垂统的历史重任吗?
来到柴荣的军中,赵匡胤如鱼得水,从此走上了另外一条人生的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