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书写技能形成的生理过程[3]

鉴定客体(也可以称作鉴定对象)之所以能够进行鉴定,且在法律上予以承认,关键因素在于鉴定客体的属性能够被人们正确地认识,反映鉴定客体的各个因素及其对鉴定客体属性构成影响的程度能够被人们准确地确定和度量。也就是说,确定鉴定客体属性的所有依据以及确定鉴定客体的方法和技术问题均因此得到解决。

目前,人的书写习惯的原理主要是从人的生理机能的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有其科学性。一般认为,书写习惯形成的生理过程为:以大脑的物质构造为前提,经过生理条件反射形成相应的大脑机能、大脑与人体运动器官之间形成动力定型,从而形成了书写技能与书写习惯。人的神经系统相对于其功能与机制,基本上是个未知的世界。因此,书写习惯的生理过程非常复杂,具体的生理机制和过程究竟如何,在目前的科学技术状况下还不能完全解释。

一、书写习惯形成的相关神经中枢

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形成经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是早期阶段(主要在出生之前),该阶段不需要生活体验;第二个为后期阶段,人出生后大脑细胞之间在外界条件刺激下相互连接,形成大脑回应系统,即神经中枢,是人的各种能力形成的必要条件。

人的大脑中与书写习惯紧密相关的神经中枢主要有运动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和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为说话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具有调节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别人的语言的机能,视觉性语言中枢具有阅读的机能,书写中枢具有书写的机能。上述神经中枢的机能并非生来就具有,而是在后天的语言文字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大脑具有上述功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大脑物质的存在。大脑物质是形成机能区的物质基础。之所以每个人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某一机能的存在位置总在大脑相应的部位,就是因为该部位具有特殊的物质,易于形成相应的机能区。大脑物质的存在使机能有了产生的可能。二是长期的生活实践的结果,生活实践的结果使得大脑机能产生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是机能产生的必要条件。例如,文盲是没有阅读和书写的能力。

二、条件反射的作用

(一)条件反射

上述有关书写活动的大脑中枢机能形成的第二个条件——长期的生活实践,是由一系列条件反射组成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来完成的,是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下,有机体对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做出的反应。

反射活动是在神经结构里进行的,这个神经结构称作为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接受刺激,将信号由传入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对信号进行整合处理后发出指令,由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产生反应。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形成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个体为适应外界环境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又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的刺激物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词语作为刺激物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正是由于有了第二信号系统,人的心理才产生了质的飞跃,形成了人所特有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的心理活动才能够相对地脱离客观事物的直接制约。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语言是人类产生的标志。

(二)书写活动的条件反射

书写活动是由有关语言的听觉、视觉、内部思想活动和运动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

1.关于听觉过程:语音信号由声波传经耳郭,被收集进入外耳道,震动鼓膜引起听小骨机械运动,增强信息传导的能量,并传向前庭窗推动耳蜗内的淋巴液振动,基底膜发生振动引起毛细血管冲击盖膜并产生冲动,将冲动传向大脑颞横回、颞上回听觉性语言中枢并进行理解。

2.关于视觉过程:光线照在字体上经过光线反射进入眼睛的折光系统,到达视网膜形成物象,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冲动,沿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枕叶的视觉中枢。

3.关于运动感觉过程:肌肉、肌腱、关节中的运动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沿传入神经到达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区的运动感觉中枢。

涉及书写活动的各生理机制往往是联合作用的。例如,人听到语音联想到字的结构,在大脑中发生神经联系。神经联系过程大致为听觉中枢—感觉性语言中枢—视觉联合区。人在学习书写进行描摹、临写时,在大脑中发生大致如下的神经过程:视觉器官辨别字的形态结构,产生冲动传入到大脑视觉中枢,由视觉中枢到达书写运动中枢,由书写运动中枢对刺激进行感知发生冲动,经传出神经传导到书写运动器官,产生书写动作,书写文字符号的形态。视觉器官再将文字符号反馈到大脑视觉中枢,再到达书写运动中枢,由书写运动中枢重新调整书写动作,纠正错误的书写形式。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书写,在相关的神经细胞间形成稳固的联系,由此逐渐形成固定的书写形式。

三、书写动力定型的形成

(一)书写动力定型的建立

在人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心理活动并非是单一的条件反射,而是由一系列条件反射所构成的条件反射系统。人在学习某种知识和技能时,一系列的条件刺激按照先后的次序和强弱程度作用于有机体而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系统,暂时的神经联系系统经过反复的相同条件刺激,逐渐形成了稳固的神经联系系统,或条件反射的锁链系统,称为动力定型。如打球、体操、生活习惯的养成、个性品质的形成等,都是动力定型的外在表现。巴甫洛夫经过试验证明:条件反射的形成是大脑皮层上神经联系的接通。如果两个刺激物同时或按次序发生作用,在大脑皮层引起两个兴奋中心,一个强兴奋中心和一个弱兴奋中心,弱的兴奋中心沿着大脑两半球进行扩散,强的兴奋中心吸引弱的兴奋中心,该过程经多次反复发生,在这两个兴奋中心建立了神经联系。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也是如此,人在学习书写技能时,条件反射的刺激是由一系列的视觉、听觉、运动觉刺激等刺激条件组成的。人通过听觉辨别字音,理解词义,通过视觉辨别字形与字的结构,通过运动觉调整书写的动作。这样一系列的条件刺激按照一定的次序和强弱程度作用于有机体而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在人大脑的听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和书写中枢之间形成了暂时的神经联系,经过多次强化,也即经过人们反复的练习活动,这种中枢间的联系得到强化,并且对这些刺激物的种类、强弱、发生次序、空间关系等进行精细的分析综合,并通过反馈机制进行调节,使人们改变不合规范的书写活动,强化规范的书写动作,这样在相关的大脑皮层之间形成了复杂稳固的机能结构,从而使书写文字符号的一系列动作环节能得到准确的反映,这样就形成了书写活动的动力定型。动力定型一旦形成,人们在有关刺激物的作用下,有机体就能自动地出现相应的条件反射锁链系统所决定的一系列书写动作。如人们一听到字音,看到字形就能够自动地进行书写,所以又称为自动化锁链系统。

(二)书写动力定型的发展过程

人的书写动力定型的形成也是书写技能同时包含书写习惯在内的形成过程,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开始学习书写到能够熟练地进行书写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的过程:仿照学习阶段、练习强化阶段和运用稳定阶段。

1.仿照学习阶段

该阶段是一个人开始识字学写的阶段。人们在学习书写时,对文字的音、形、含义进行识别记忆,依照他人的字样依样描摹书写,注意力高度集中,努力控制自己的书写动作,使书写形式尽可能与被仿照的字符样字相似。与书写活动有关的视觉运动中枢、听觉运动中枢和书写运动中枢接受各种刺激后,产生的条件反射系统刚刚建立联系,但这些联系并未稳定下来,再加上由于各种条件刺激信息复杂多样,如文字符号数量众多,书写规范繁多,由此导致书写形式因个人情况而异化,为日后书写习惯的个性化形成提供了可能性。

由于每一种书写形式包括若干书写动作,每一书写动作都需要在大脑各相关中枢中形成联系,这样使得一个人的书写体系包含数量庞大的书写动作,以及书写动作所形成的书写形式,需要在大脑中建立起庞大的中枢联系体系。由于书写形式间相互干扰且难以区分和掌握,这样要建立这个庞大体系的条件反射系统,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练习时期。在书写形式上就表现为同一笔画、同一单字重复书写呈现无规律的多样性,书写动作运笔滞涩,笔划间照应关系差,常出现文字结构不合理,多笔画或少笔画的错字。该阶段书写技能尚未形成,更无书写习惯的表现形式。该阶段书写的笔迹属于不稳定笔迹。

该阶段的笔迹呈现以下特点:(1)从生理机能来讲,书写动力定型尚未建立;(2)从对书写动作的注意程度来讲,注意程度极高;(3)从技能方面来讲,尚未形成书写技能,更不存在书写习惯;(4)从笔迹的表现来讲,笔迹不反映个人的书写个性特点;(5)从该阶段的持续时间来讲,是一个很长的时期,大约两到五年时间;(6)对于习字人来讲,是刚会写字的阶段,该阶段所写的字不具有稳定性,书写活动较困难,需要给予较高程度的注意力。

2.练习强化阶段

该阶段是从人的有关书写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建立至条件反射系统趋向稳定之前。习字人在已经掌握了字的音、形、含义之后,在书写时对于每种书写形式的书写动作付出的注意力较强,在这种条件下反复练习,意在达到熟练书写、掌握书写技能的目的。在此目的的支配下,反复接受书写条件刺激,从而使得在视觉运动中枢、听觉运动中枢和书写运动中枢建立起的神经联系得到加强并逐渐稳固下来。这也是个较长的阶段。原因在于书写形式繁多,人的书写体系内包含数量庞大的书写形式,在大脑的相关中枢之间建立庞大的神经联系体系。由于这些联系相互干扰,在开始阶段处于不稳定状态,使得这个庞大的书写联系体系不可能在短时期内稳固下来。在书写形式上就表现为同一笔画、同一单字重复书写不再呈现无规律的多样性,而是具备了一定的稳定性,但每次书写的书写形式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区别:书写速度较快,运笔已较准确,但在程度上还不够高;笔画间的照应关系较为合理,字的形态结构正常。

该阶段书写技能已经形成,并能反映出某些书写习惯。该阶段书写的笔迹属于相对稳定的笔迹,呈现以下特点:(1)从生理机能上讲,书写动力定型在一定的程度上已建立,但稳定程度不高;(2)从对书写动作的注意程度上讲,在书写运动中对书写活动的注意程度已大大降低;(3)从书写技能上讲,书写人已具备了书写技能,但技能不高,书写习惯已能被反映;(4)从笔迹的稳定性来讲,笔迹已反映出相对稳定的书写个性特点,具有一定程度的鉴定价值;(5)从该阶段的时间上讲,是一个较长的时期,对习字人来讲是能够脱稿书写的阶段。在书写时,人的意识对书写动作的注意程度较前一阶段低得多。

该阶段的书写动力定型呈现由极弱到稍强的多态性分布。处于该书写水平阶段的人的书写水平不一,笔迹的鉴定价值水平也高低不平。

3.运用稳定阶段

该阶段是人的书写条件反射系统从相对稳定到全部稳定的阶段。习字人已掌握了各常用文字的音、形、义,并能够自动书写。在此种情况下,习字人已由单纯的习文学字转为进一步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或在以后的生活中经常书写,使得文字书写的练习程度进一步加深。长期反复接受书写条件的刺激,从而使得在视觉运动中枢、听觉运动中枢和书写运动中枢之间建立起来的动力定型进一步得到稳固和加强。由于书写条件反射系统数量庞大,表现复杂,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稳固下来。在书写形式上表现出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同一笔画、同一单字的书写形式呈现出规律的稳定性,每次书写形式之间的区别较小,书写流利快速,运笔准确,笔画间的照应关系合理,字的形态结构合理。总之,书写熟练程度很高。该阶段书写技能已具有较高的水平,并能稳定地反映书写习惯。

处于该阶段的人书写的笔迹属于稳定的笔迹,呈现以下特点:(1)从生理机能上讲,书写动力定型呈现稳固状态;(2)从对书写活动的注意程度上讲,注意程度已很弱,书写的过程处于相对无意识状态;(3)从技能上讲,书写人具有较高的书写技能,能较好地反映书写习惯;(4)从笔迹来讲,书写人在书写时,引起书写活动条件反射的一系列刺激因素依照长期书写练习的固定发生次序依次产生作用,从而使书写动作自动产生,且是处于无意识状态下。同样,与前一阶段相比,该阶段具有较好的书写稳定性,只是在书写速度和技能水平上有些差异。

对于个人来讲,在此阶段他所具有的书写形式的稳定状态也有差异,有时会在某些书写形式上没有形成稳定的书写形式。一般来讲,对于经常书写的字,如书写人本人的名字具有很高的书写稳定形式。

书写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是书写动作协调和完善的过程,参与书写的大脑皮层的有关中枢与书写动作器官建立高度稳定的联系,书写条件反射系统由开始建立到完全巩固,参与书写活动的各器官的机能高度协调配合,使得书写动作自动化锁链系统形成,人在书写时受意识的控制减弱,书写形式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能随意改变。但是,书写动力定型达到稳固的阶段之后并没有停滞下来,随着以后时间的推移,人们书写活动的持续情况对书写动力定型的状况有影响。若在日后坚持书写活动,那么动力定型会更加稳固,否则稳定的程度将有所下降。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书写练习之后,降低了的稳定程度会很快恢复到以前的程度。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在较长时间内没有书写活动的情况下,一旦书写会感到有困难的原因。

(三)书写动力定型形成的标志

书写动力定型是人内在的生理机制,它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书写动作的一系列有序的、无意识控制的自然过渡的状态,从书写动作的这些状态中可以判断书写动力定型的状况,它是书写动力定型的状况在书写动作上的表现。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书写动作体系有无建立

人最初学习书写时,尚无建立书写条件反射系统,人的书写行为表现为单个的书写活动。随着书写活动的重复进行,参与书写活动的各中枢神经联系得以稳固定型,书写活动不再是单个的书写活动,而是由参与书写活动的各器官、各系统、各部位自动化进行的一系列书写动作。于是,建立起了人的书写动作体系,在笔迹上表现为书写文字符号呈现特征明显的个人书写体系。

2.书写动作准确协调的程度如何

由于参与书写活动的人的大脑中枢之间的联系在长期反复的书写练习中不断得到强化,逐渐由不稳定状态过渡到稳定状态,每一种书写形式均能被熟练地掌握并形成稳定的书写形式。同时上一个书写动作与下一个书写动作之间的过渡已形成自动化的操作过程,一个书写动作连着下一个书写动作出现,书写中最初阶段常见的错误动作、反常动作、无规律动作极少出现或消失。在笔迹上表现为书写熟练程度较高、书写速度较快、笔画的形态、交叉状态、字的结构准确稳定。

3.视觉控制作用的强度减弱,动觉控制作用增强

人在最初练习书写技能时,是在视觉中枢、书写中枢和书写运动器官之间建立联系,经过反复书写练习,常用文字符号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了视觉表象。在视觉控制下经过反复书写练习,使书写动作在大脑中形成了动觉表象。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在视觉中枢和书写中枢之间建立了联系,经过长期的书写练习,这种练习得到加强和稳固,在相应的神经细胞之间形成了稳固的神经连接。因此,在书写时,动觉控制书写活动的作用逐渐加强,视觉控制书写的作用逐渐减弱,表现为在没有视觉控制的作用下也能书写,这时的书写单靠书写感觉运动中枢神经调节书写器官进行书写,而没有必要先回想文字符号的视觉形象。同时,这也是书写自动化的主要表现之一。

4.对书写动作的有意注意作用减弱,无意注意增强

“注意”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受人的意志的自觉调节和支配。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的产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对习惯化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只对新异的刺激发生反应。人在开始练习书写活动时,处于有意注意的状态,书写人的书写技能还不熟练,而掌握技能的学习过程是比较单调的,他必须通过意志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把注意力集中到书写上。特别是在易于产生错误的地方,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加以注意。这时的活动处于紧张状态,人对文字符号刺激的感受性增高,知觉清晰,在书写时不断对书写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经过反复的书写练习,书写活动在书写中枢和书写活动器官之间建立稳固的联系。此时,书写人便摆脱了紧张的有意注意下的书写活动,代之以无意注意下的书写活动。书写活动便摆脱了意识的控制,成为处于无意注意状态下的书写活动,呈自动化的书写状态。这时书写人的意识活动主要集中在组织书写内容和监督书写方法的效果上,而对书写活动的具体动作并不考虑。在这种情况下的书写活动受意识的监控作用最小。由于人的书写动作体系是庞大复杂的,需要在有关书写活动中枢中建立复杂的神经联系,并使这些联系稳固下来,这些无意注意下的书写活动也是复杂多样的,因而在一定的时期内,固定化的书写动作体系不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即书写人有意较大程度地改变书写活动体系是不可能的。

5.书写动作系统的适用扩大化

书写动作系统的适用扩大化,是指人的书写动作是在大脑中形成的稳固的自动化的活动,它的固有的书写形式可以适应不同的书写环境和条件,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例如,书写人可在不同的环境里坐着书写、站着书写、在黑暗中书写等,书写人可运用不同的书写工具,如笔、手指、木棍等书写,也可以用不同的书写材料书写,还可以将固有的书写形式运用到所遇到的生字的书写活动中,等等。

四、书写技能的形成过程

书写技能的形成过程也是书写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是人从习字开始经过仿照学习、练习强化、运用稳定三个阶段,从没有书写技能开始学习,到逐渐掌握书写技能,再到具有较高的书写技能水平,所经历的这三个阶段与动力定型的初步建立发展过程是一一对应的。在动力定型形成的第一阶段,人还不具有书写技能,只是刚刚开始了学习这项技能。在动力定型形成的第二个阶段,人已掌握了书写技能,但尚未能熟练应用。在动力定型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人已达到了较高的书写技能,书写技能是书写动力定型的外在表现,而动力定型是书写技能的内部生理机制。

书写技能的获得与书写动力定型的形成是同一个过程,两者的状态是通过笔迹的表现状态来推断的,两者的形成条件和过程是一样的,在笔迹现象的表现形态上是一样的。实质上,两者是同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是表现与被表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