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丁六年五月甲辰日,武丁率文武百官、嫔妃子嗣、宗族亲贵,临太庙祭祀先祖,祭典由大祭司妇好主持。
此次祭典,盛况空前,用于进献的牺牲,摆满了太庙的殿堂。
武丁正焚香进献,突然,一只野鸡,飞到了鼎身上,啼叫三声,振翅而去。
百官惊愕,未明此事是何征光。武丁心中亦忐忑难安。当今之世,天下太平,国力强盛,诸侯臣服,百官勤勉,兵强马壮,国力已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代君主。难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先祖命野鸡前来啼叫示警?
由于天降异兆,这次盛况空前的祭典,便在一种沉闷的气氛中结束了。
回到王宫,武丁在勤政殿召见傅说,询问道:“傅相今日亦在太庙祭典队伍之中,亲见野鸡飞到鼎身上啼叫,依傅相之见,这是何征光?”
傅说趁机劝谏武丁:“大王勿惊,只要大王修好政事,励精图治,勤俭节约,一切不祥之兆,自会烟消云散。
臣闻大商先祖太戊继位之时,还是一个少年,未能勤于国政,整天只图享乐。在太戊继位第七年时,王宫的庭院里长了一棵桑树,此事并没有引发大家的注意,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棵桑树之下竟又长出了一棵楮树,七天的时间里就疯长了,长得硕大粗壮!
太戊非常惊恐,把这两棵共生树,看作妖魔鬼怪,整日忧心忡忡。
大臣伊陟劝道:‘臣听闻妖怪胜不过美德,或许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失德之处,所以才会出现妖怪,如能善政修德,以德治民,自会免除祸害。’
太戊觉得伊陟之言甚善,遂欣然纳谏,一改前非,勤于朝政,修德治国。不久,那两棵共生树,竟然枯萎而死!太戊以为是自己修德治国,以德胜妖的结果,就更加相信伊陟的言论了。
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是商王朝在位最长久的王,他在位期间,治国抚民,勤政修德,朝纲振作,又能任用伊陟、巫咸等贤臣掌握国政,君臣同心,国政大修,各小国纷纷归顺,商朝实现中兴,故后世称太戊为中宗。
我朝虽然北克土方定雍冀,东抚九夷震天下,但仍然强敌环伺,危难重重,大王不可不慎!”
武丁顿时省悟:“幸得傅相提点,孤已知矣。日间太庙祭典,只图盛景虚荣,祭品过盛,流于奢侈,是孤不思忧患,罔顾民生。孤今后定当克勤克俭,无怠无荒,谦恭谨慎,以率臣民。”
傅说:“大王圣明,真万民之福,大商之幸也!”
武丁:“傅相方才言,强敌环伺者,不知所指为何?”
傅说:“自我大商破土方、抚九夷,收回雍、冀、兖、青、徐五鼎,诸侯来朝,疆域拓展,天下震动。鬼方、羌龙、羌方、巴方、荆楚、淮夷,均不愿我大商坐大,均在厉兵秣马,大有逐鹿中原之势。”
武丁:“想必傅相已清楚掌握敌情?”
傅说:“鬼方者,雄踞北方,多年以来一直骚扰边境,伺机南下牧马,然大王已着沚瞂守雍州、望乘守冀州、墨胎云逸守青州,故鬼方一时不得南下。于是,鬼方势力便向羌龙、羌方渗透,在西方对我大商构成威胁。
羌方据守关中,日夜窥视中原,自沚瞂于函谷关,重创罕井牧军之后,已然胆寒,只图休养生息,一时不敢东进,而此时若得鬼方之援,便将死灰复燃。
羌龙部,据河西之地,本耕守自足,不欲东进,而今亦受鬼方之蛊惑,已有东渡黄河之势。
巴方占据梁州,江河便利,土地肥沃,天府之国。而今巴方势力已进入最强势时期,其地东至鱼复,西至棘道,北抵秦岭,南及黔涪,对我大商虎视眈眈。
荆楚之地,富庶发达,战力强悍,尤以正军和王卒最为可虑,天下皆称其为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楚师一路南征,灭随国、䴢国、卢国、罗国,南征百苗,今已奄有江汉,又向东西拓展,发展成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俨然南方霸主。荆楚势大,必然问鼎中原,怕只在旦夕之间矣。
淮夷之地,久据扬州,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富甲一方,能征惯战,据江淮之险,而窥视中原。
鬼、羌、巴、楚、淮,此皆强敌,而以鬼方、荆楚最为可虑。”
武丁:“我大商九师,已有十万之众,日夜操练,以备强敌,如此形势,可否分兵拒之?”
傅说:“大动干戈,劳师远征,必劳民伤财,耗尽国力;冒然出兵,一旦陷入胶着,恐动摇国本。”
武丁:“依傅相之见,以何为上策?”
傅说:“自古上兵伐谋,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臣最为担忧者,便是鬼、楚联盟,鬼、楚若联,南北夹击,则大商危殆。
而今鬼、楚不能逾越雍、冀、兖、青各州联络,则必走羌方一途。
去岁,微臣得困顿、赤奋若之报,鬼方斛律部一支小队,护送公主斛律问雁南下,由萧关入羌。后又得敦牂、协洽之报,楚王重怀与鬼方公主斛律问雁大婚。鬼楚联姻,同盟已成。
故我用兵之重点,当在羌方,若能将羌方、羌龙收服,将关中、陇右、河西连成一线,则可切断鬼、楚联盟之通道。
臣已探得,甘盘自离大商,便入淮夷,近日又由淮入楚,臣料甘盘之计划,必是促成淮、楚联盟,再将巴方拉入,如此便可形成横贯东西的长江防线,阻我大商南下,并寻机挥师北上,吞食我大商国土。”
武丁颇有悔意:“唉,孤顾念师恩,本是一番好意,盼甘盘能迷途知返,熟料竟养虎为患,孤之过矣。”
傅说:“大王无需自责,夫人君者,应当以仁治国,宽容天下。彼一意孤行,屡行不义,必自食其果,追悔莫及。
沚侯夺下函谷关,羌方不能西进,但彼据守桃林塞,我军突入羌方,亦是险阻重重,所幸摄提格已夺下大散关,对羌方已造成巨大压力,若能再取桃林塞,然后从东西两侧用兵,则关中可得。
既得关中,便合关中陇右之兵西向,助单阏攻取洪池岭,挥师进入河西之境,则羌龙可破,河东河西尽归大商,鬼方与荆楚便无法联合。
巴方、荆楚、淮夷若成联合之势,为祸不浅,大王当遣使前往,采取怀柔政策,与其中一方或两方结成联盟,如此,便能互相响应,互相牵制,强似我大商孤军奋战。”
武丁略一沉吟,已有对策,“傅相深谋远虑,所言甚是。孤明日便让王后率侯告、仓虎二将,轻装简行,密往桃林塞,打探虚实,见机行事。
孤王有一妹,名子玥,年方二八,容貌出众,尚未婚配,若能与楚、淮、巴任何一方联姻,我大商便有了外援助力,对江淮战线则可攻可守。然究竟与哪一方联姻,孤却颇费踌躇,不知傅相可有高见?”
傅说喜形于色:
“大王此议,高瞻远瞩,尽显我大国气度。
微臣愚议,莫若比武招亲,大王可令一使者前往淮、楚、巴三方,递交请函,请三国之王公显贵、青年才俊,来我大商应征,我大商在北蒙摆下擂台,三国王公显贵讲武论剑,胜出者,便与大商公主子玥订亲;淘汰者,大王亦给予重金嘉奖,如此一来,我大商便能与各国交好,此举益处良多,不胜枚举!”
武丁:“便遣象雀前往,先入淮,再入楚,后入巴,约于八月甲子日,北蒙比武订亲。象雀此行,一来,递交请函,二来,可打探虚实,掌握各国动向。”
傅说:“象雀其人能言善辩,七窍玲珑,最宜此任,大王不愧知人善任。”
五月乙巳日,受商王之命,妇好、侯告、仓虎出北蒙,密往桃林塞。三人刚出城门,却见风南、英湄劲装而立,似已守候多时了。风南英湄来至近前,向王后妇好请缨:“王后在上,我二人自归大商,寸功未立,有愧于国家俸禄,乞允我二人随行,于阵前杀敌立功!”
妇好却有些好奇,微笑问道:“你们怎知我三人要出城公干?”
风南、英湄脸色一红,用眼角余光偷窥侯告、仓虎。妇好心中了然,这两个丫头,早已芳心暗许,整日里盯着侯告、仓虎的行止,侯告、仓虎出城,二人便尾随而来了。妇好暗自高兴,自古英雄配侠女,总有道不尽的传奇佳话。
妇好欣然道:“便许你二人随行,沿途照应,免得寂寞。”
风南、英湄欢呼雀跃:“多谢王后,多谢王后!”
于是五人并辔而行。
同日,象雀持旄节,怀国书,前往淮夷。
远古时期,最后一次冰川期消退后,人类的食物来源极其丰富,生活轻松,居住安全。
一群长发披肩、青色纹身的原始男女,经历长途跋涉,来到淮河之畔,他们被这里的景象震惊:海洋冲积成平原,季候风带来丰沛雨量,河湖宽阔,芦苇茂盛,鱼虾成群,水鸟翱翔,水草丰美。
他们在这里定居、劳作、耕种、捕猎,生儿育女,生息繁衍。
淮河之畔的部落,即为淮夷部落,淮夷是东夷的分支,淮夷人发明弓箭,擅长射箭。
在部落与族群战争中,强敌环伺,纷争四起。华夏部落强盛,便四方出击,淮夷这个饱受苦难、筚路褴褛的部落群体,虽居东南一隅,却屡遭劫难。淮夷人捕猎野兽、耕种田园,纺纱织布,生儿育女。勤劳、勇敢、创造、进取,淮夷人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
茂密森林里,野兽成群,男人们赤裸脊梁,从背上取下弯弓,搭箭射去,一路追逐,黄羊、野猪、竹鼠、豺狼……满载而归。
一个个村庄形成了:房舍、炉灶、畜棚、水槽、地窖、谷仓、鱼塘……火耕水耨,稻饭鱼羹,牛羊吃草,鸡鸭奔跑,麦穗飘香,稻谷成浪。
淮夷人的习俗,以日出东方为作,日落西山为息,尊者面日而坐,尚赤,尚东,尚左。赤日、凤凰,成为部落的图腾。
淮夷先祖,一代战神蚩尤,身在九黎部落,在卑微中挣扎,屈辱中成长,困兽般抗争。为保族人,惩恶人,洗刷冤屈和耻辱,一路刀光剑影,率八十一个兄弟举兵,与黄帝在涿鹿展开激战,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虽被黄帝所杀,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虽死而犹生。
经历无数次血战,无数次劫难,淮夷部落,依旧存在。杀出重围的族群,站立着,集结着,扶老携幼,拄杖负箧,女人长发,男人胡须,在风中飘动。
古淮夷,栉蛮风,沐越雨,事君有义,使下有礼,贵贱相亲,若兄若弟。忠于国家,上下得体,居处则思义,语言则谋谟。动作则事,居国则富,处军则克,临难据事,虽死不悔。近君为拂,远君为辅,义以与交,廉以与处。以精勤耕战立国,以善思乃聪自强,独特创新,果敢无畏;包容华夏,抚有蛮夷;青铜戈矛,所向无敌;博采众长,仁威天下。
夏氏部落首领大禹,战洪水,平四方,定天下,分封九州,这里便划在扬州之域。至夏桀之朝,淮夷据有了整个扬州,并拥有了扬州之鼎。
至商王武丁时期,淮夷形成三大部落,吕氏、华氏、摇氏各统一支,吕氏首领吕胜,华氏首领华延,摇氏首领摇靡。三大部落结成联盟,以吕胜为夷尊。
象雀受商王之命,出使淮夷,于州黎城面见吕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