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情绪的秘密:认识情绪,才能控制情绪

情绪产生于生命的一个古老机制,即:趋向快悦的情绪状态,逃避不快的(或痛的)情绪状态,并依此实现自体保护和生存。“趋利避害”是生物本能行为的外显表现,“趋悦避痛”是这一行为表现的内在本质和原因。其实,“趋悦避痛”是所有动物,包括从最简单的动物体到最高级的人类共有的最基本的本能和生命原则。情绪是一切生物体价值判断的依据,是生物一切行为的渊源。

心理学中的情绪认知理论

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会发现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心理状态:人们观看动物园里圈养在笼子里的动物时会兴奋地大叫、拍照,毫无恐惧之感,而在野外遇到动物时,就会心跳加速、额头冒汗、恐惧战栗;大多数人对老鼠的感受是厌恶害怕,唯恐避之不及,但迪士尼米老鼠的形象却几乎赢得全世界人的喜爱;在看到迎面走来的穿白大褂的医生时,大多数小孩子都会不由自主地躲到大人身后甚至立刻大哭起来,即使他明知道自己没有生病不会被打针;考场上,在和老师严厉的眼神对视后,有的学生心惊胆战连写字都打哆嗦,有的学生则会读出老师殷切的期盼而信心大增……

喜、怒、哀、乐、惧,情绪的变化往往让我们猝不及防。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着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活生生的动物,在动物园看到和在野外看到,对人造成的情绪体验完全不同;对于同一事物,有着不同阅历的人体验到的通常是不同的情绪;同样是风中摇曳的花儿,在心情美丽的小朋友那里被解释为“笑着的花儿”,而在忧思国家的诗人那里却被看作“哭泣的花儿”。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情绪伴随的一生。健全的情绪是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情绪大起大落不仅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还会给人的心理留下永远的伤疤,也会破坏人际关系,甚至影响一生的幸福。因此,我们每个人首先应该学习的就是如何正确认识情绪,了解情绪的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这是勇敢面对自己的情绪进而管理好自己各种情绪的前提。

心理学上通常认为,情绪的产生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环境事件、生理状况和认知过程。其中,个体自身的认知对情绪的产生起着主导作用,也就是说认知评价决定了个体会体验到哪一种具体的情绪。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时的一种信息加工活动,也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情绪。这种主张情绪产生于对刺激情境或事物的评价的理论,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情绪认知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是“情绪认知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际上,刺激情境是情绪产生的间接因素,因为刺激情境或事件出现后个体首先会对此做出评价,这种评价是具体情绪产生的直接因素。凡被认为是对自己有利的,就会做出肯定评价,从而产生积极、良好的情绪体验,比如动画片里米老鼠的可爱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就会表现出欣喜、兴奋等情绪;凡被认为对自身有害的,就会做出否定评价,伴随而来的是伤心、沮丧、恐惧的情绪,比如看到野外的老虎时联想到老虎会吃人,对自己的安全构成威胁;当刺激物的出现与自己无关时,个体不做评价,也不会有情绪上的波动。

欢欢原本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时时刻刻感受着来自家人的宠爱。然而这一切在她8岁那年,随着妹妹的到来彻底发生了改变。在家人的欢声笑语里,她常常感到自己被遗弃了:大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总是小妹妹如何如何,就连自己生病了不想吃药,妈妈都会责怪她说“你看妹妹吃药都不哭,你怎么没有个姐姐的样子啊”;自己拿着画好的画给妈妈看时,妈妈都没怎么看就说“宝贝真棒”;妈妈给妹妹买的洋娃娃有漂亮的金色头发,而给自己买的却是棕色头发……慢慢地,她变得越来越自卑、敏感、不爱说话了,她十分讨厌见到那个叫“妹妹”的小女孩,甚至都不曾主动抱过她。

小妹妹的到来使家里多了一个亲人、姐姐多了一个玩伴,原本是一件高兴的事,而在欢欢的心里却全然不是这样。她把妹妹的到来看作是对她的一个威胁,认为妹妹是爱的掠夺者,她从内心便产生了嫉妒和抵触情绪,以至于把妈妈鼓励她吃药的话看作是对自己的责怪,把妈妈送给自己和妹妹不一样的洋娃娃看作是对妹妹的偏爱。当然,小孩子之间有嫉妒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不能要求一个8岁的孩子去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情绪,但倘若父母能早点懂得情绪的产生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知识,提前做好大女儿的情绪疏导工作,防患于未然,或许欢欢的性格就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

情绪认知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个体的认知评价作用,一件事情的发生并不会直接造成当事人情绪上的变化,个体对这件事的评价对于情绪的产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试想,如果欢欢在父母的引导下能够把妹妹的到来看作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那么结局就会截然不同了。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事件的发生做出合理的认知评价呢?首先,弄明白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利弊长短,不钻牛角尖;其次,看问题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被一时的利益得失所迷惑。在正确地认识了情绪之后,我们接下来谈一谈如何恰当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情绪产生于潜意识,是人就会有情绪

在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的综合作用下,人们每天都会产生两类情绪,一类叫正向情绪,一类是负面情绪。正向情绪包含了兴奋、快乐、想要做点什么事情的冲动。比如你偶遇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兴奋得不得了,这就是正向的情绪。负面的情绪则有低落、焦虑、难过、失望等表现。比如跟恋人吵架了,两人肯定都会陷入负面情绪里面。

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负面情绪,觉得它很讨厌,总是让人的心情高涨不起来。所以很多人想方设法逃避负面情绪,或者觉得自己能摆脱情绪的干扰。摆脱情绪,这可能吗?有可能!摆脱情绪,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换句话说就是什么都不求了。这是要死之前的人才会有的状态。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一定要激情燃烧,要燃烧充分,最后才会平静。

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教授认为,情绪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面的,都是人类一种自我保护的工具。正向情绪很好理解——我们要让自己有激情。人的所有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激情的燃烧过程。正如最开始说的,情绪是一种能量,正向的情绪会让人保持兴奋状态,这种状态是大量能量储备和燃烧的过程,它带来的往往是兴奋、激情、忘我的工作、高强度的运动、专注的注意力……这些都是正向情绪产生的。

那么负面情绪呢?会让我们低落焦虑、伤心难过的情绪有什么用?

杰罗姆教授认为,负面情绪的存在,主要是为了阻抗外界的负面影响,同时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倒出去。比如你的工作出现了纰漏,被老板责骂,肯定会觉得不高兴、不服气,或者担心上司会因此觉得自己无能。于是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你会总想着这件事,后面的事情也无心去做了,就算去做,也总是会分神,注意力不集中,脑子不再灵活。这就是大脑在阻抗外界的影响,阻抗的方式就是降低自己的智商。

越想越伤心,越想越难过,越想越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抗的状态——大脑在激烈地进行自我对话,“自”和“我”吵得不可开交,于是什么事情都听不进去、看不进去了。负面情绪让人像刺猬一样,与这个世界暂时隔绝,这就是自我保护。

有一位廖女士,名校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她在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得到了学校的重用。可是由于不愿意和男朋友两地分居,廖女士无奈放弃了游刃有余的工作,来到了男朋友所在的大都市。

她进入一家非常不错的公司就职,但一个月之后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她辞职了,下一份工作同样如此。怎么办?自己的方向在哪里?自信的她在新岗位上仅仅工作了两个月,又被否定了,人生几十年建立起来的信心就这样被消磨了。

“在这个城市真的没有我的位置吗?”她反问自己。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涯,激扬文字的教师旅途,都被沮丧、自卑、忐忑、紧张代替了。她不敢面对男朋友期待的目光,不敢接听父母问候的电话,不敢去招聘会面对那成百上千人的厮杀,不敢面对面试时考官的咄咄逼问和炯炯的眼神……她快走到崩溃的边缘了。

廖女士已深陷在负面情绪的漩涡里不能自拔,不仅察觉不出高低的情绪起伏,也分辨不了不同的情绪状态。人在无法对自己的情绪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较易产生负面的情绪,进而不能加以调适和管理,在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就处于劣势,既得不到自己的认可,也得不到他人的认可。

通常,情绪行为不是由显意识控制的,而是由潜意识控制的。所以,往往不是我们自己想要高兴就能高兴,说不生气就能不生气的,因为它受潜意识左右。因此,面对情绪问题,我们应该坦然面对,正视它的存在,然后,试着搞清楚它,把它从我们的话语禁忌和认知蒙蔽中解放出来,这才是一件有意义并充满挑战的事情。

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行为,如心跳、呼吸的生理状态,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脸红脖子粗、暴跳等肢体动作等;还可多寻找一些实例做分辨情绪的练习,如同事的一句话,是随风飘过呢,还是反复琢磨呢?一次求职或晋升的失败,是坦然接受呢,还是久久无法释怀?

有人觉得自己应该抛弃负面情绪。但这东西是你骨子里带的,抛弃不了。这时候你有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就是顺其自然,当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不做决定,让自己的大脑休息一会儿,在冷静理性的状态下再做决定。

第二种就是转化负面情绪。人都需要情绪,大家都只想要好情绪,不想要坏情绪,以为有负面情绪就是不好的。其实有正负面情绪的人才是正常的人,能够化解负面情绪的人,就是智慧的人。学会运用负面情绪,让负面情绪的能量也像积极情绪一样得到运用,这就是情绪管理,也是我们这本书要告诉大家的主要内容。

情绪的几种形式和状态

自从升入初中以来,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是很理想,每次考试都排在班级十名开外。他暗地里下了很多的功夫,请了家教来帮自己补习,每天都学到很晚。可是面对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他的心里仍然七上八下,总是觉得有几道数学题涂错了答题卡,语文作文好像写跑题了。他不想辜负自己的努力,更不想辜负父母的期望。如果这次再考不好,他就要伤心死了。

公布成绩的时候,小明忐忑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着同学们讨论刚刚发下的试卷分数。终于,他最担心的数学试卷发下来了,他猛地翻开试卷,看到一个“5”后,眉毛一颤,又把试卷合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打开——115。这时候老师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这次数学考试小明的进步最大,也是咱们班的第一名……”小明长舒了一口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就如同小明看到成绩前的焦虑和得知以后的惊喜一样,我们每天会处于某种或某几种情绪状态中。古人把情绪分为喜、怒、哀、乐、爱、恶、惧七种基本形式,现代心理学又把这些情绪归纳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四种基本形式,根据这些情绪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将人的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表情等几种情绪状态。

情绪的反应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几种最常见的情绪状态吧!

心境

心境是一种在一段时间内具有持续性、扩散性,而又不易觉察的情绪状态。

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有着直接且明显的影响,会给人的精神状态带来很大的影响。当人们处在某种心境中,在几乎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这种心境的影响就不自觉地扩散到人们的活动过程中,使其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从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一个人稳定的心境是由其占主导地位的情感体验所决定的。例如,当愉快的心境占主导地位时,人们总是生气勃勃、笑口常开;当忧伤的心境占主导地位时,人们则会死气沉沉、愁容满面。

激情

激情是指在较短时间内,以迅猛的速度,将身心置于强烈激动的情绪状态中。如狂喜、亢奋、盛怒、悲恸、恐惧、绝望等,都是人处于激情中的具体表现。由于人处于激情状态时,皮层下神经中枢失去了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皮层下神经中枢的活动占了优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弱,会产生“意识狭窄”现象,下意识地做出与平常行为很不相符的举动。

不同性质的激情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激情,可以激发身心的巨大潜力,对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作用,许多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就是这样产生的。消极的激情如盛怒等则会使人冲动、失去理智。经常出现消极激情,人的身心会受到极大的损害,所以,人们应当竭力避免消极激情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激情是可以控制的。比如,在情绪还没有达到激情状态时,如及时加以调节,人们就能有效地避免激情的出现。

应激

应激状态是一种典型的特殊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在遇到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时,人都会出现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比如亲人的离世、诊断的噩耗、突发的事故等,都可能引起应激状态。

应激状态有利有弊。当人处于应激状态时,身体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系统紧急调节并动员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系统,加强生理、生化过程,促进有机能量的释放,提高机体的活动效率和适应能力。但是,在应激状态下,人们意识活动的某些方面会受到抑制,可能知觉、记忆等方面会出现问题,对出乎意料的刺激产生的强烈反应,会使人的注意和知觉范围缩小。过度或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则可能导致过多的能量消耗,引起某些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对此,人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丰富的经验、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思想认知来降低应激状态对人的消极影响。

表情

表情是内在情绪的一种外在流露,如面部表情、身体表情和言语表情等,它具体表现一个人的情绪状态。

脸部的表情动作就叫面部表情。眼睛和嘴巴的形态变化,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情绪变化。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口”,它的形态变化往往直接表现出情绪的变化。哭泣时眼部肌肉收缩,愤怒时横眉张目。嘴巴也直接表现情绪的变化,悲哀时嘴角下垂,高兴时嘴角上扬。

身体表情即人的动作表情,它是人的情绪状态在身体上伴随的动作。动作表情主要体现在手和脚的动作上,而两者之中又以手的动作最为重要。手舞足蹈、手忙脚乱、手足无措、捶胸顿足、拍案而起、拍手叫绝等,都是情绪特征的特定表现。

人在说话时声音的音调、节奏、速度、强度等都会表达出一定的情绪内容,这种情绪内容就是言语表情。语言不仅用于人们的沟通交流,它还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例如,悲哀时音调低,节奏缓慢,声音高低差别很小;喜悦时音调高,速度较快,声音高低差别较大;愤怒时声音则高而尖,并且伴有颤抖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说明。

在直接表达情绪、情感方面起主要作用的是面部表情和言语表情,面部表情直观,言语表情准确。动作只是表达情绪、情感的一种辅助手段。由于单独从动作本身出发,难以准确推断出具体的情绪内容,因此要准确认知一个人的情绪状态,需要从面部表情、身体表情、言语表情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通过对情绪状态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然后更加准确地掌握情绪,这也是提高情商的必修课。

你所不知道的情绪力量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伴随这些事情所产生的情绪,或喜或怒或哀或惧,都拥有着巨大的力量,它可能让你沉溺在悲伤中无法自拔,也可能让你在绝望中峰回路转,因此,了解和掌控情绪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10年前的理查德只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普通修理工,却有着远大的理想。一天,他偶然发现,休斯敦一家大型公司正在面向全国进行人才招聘,便决定去试一试。面试前一天他思考自己的人生,感觉理想与现实就如同隔了一条鸿沟一般,相距如此之远。

与四个比自己境况要好的朋友相比,他自认为论聪明才智并不输任何人,但他却总是受制于情绪。想到这里,他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最大的缺点:遇事不够冷静,过于冲动,有时候甚至还会莫名地自卑。

一整晚,他都对自己进行检讨。他发现,一直以来,自己都是个得过且过的人。于是他下定决心:从此以后,再也不妄自菲薄,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塑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第二天,他以良好的心态和出色的表现顺利通过了公司的面试。十年过去了,理查德一直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塑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为目标。他在所属的组织与行业里声名远播,并且成了公司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理查德认识到了情绪的力量,他并没有沉溺在自怨自艾的负面情绪中,而是通过正视缺陷、控制情绪来不断完善自身,最终取得了成功。

当你被强烈的负面情绪占据时,你需要明确的是,你不可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但是你也不能任凭情绪摆布,更不能继续停留在糟糕的情境中,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热忱与勇气去改变命运。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是“情绪决定未来说”的提出者与倡导者,在他看来,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他的这一主张成了“情绪时代”的理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锻炼情商、提高情绪控制能力的风潮。

丹尼尔教授认为,也许你正经历的各种感受并不会像你所期望的那样强烈,但是,一旦你进一步培养出了个人的情绪控制能力,意外的发生以及惊喜的降临都不会再让你不知所措,因为情绪的力量将会指引和改变你的思维和行动。

情绪平衡的时候,你将会充满力量

若你处于情绪平衡期,不管身处于何种情境下,你都会充满能量,你不仅知足,更会以平常心去面对一切,整个人表现得积极而又热忱。这一时期的你坦然面对过去,乐观憧憬未来,因为你在平和的情绪中感受到了最宁静的人生,心中充盈着爱与平静。

这便是情绪的正面力量:让你感恩人生、相信自己、憧憬未来。同时,你会要求自己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你的心中将充满着各种正面而积极的想法。

情绪失衡时,你会否定一切

当你处于情绪失衡状态时,你会将个人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生活的消极面上。你会认为命运对待自己不公,人生也总是苦涩而艰辛,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你的个人情绪变化,总是使你去留意生活中的负面信息,你甚至会为了一点小事而大发雷霆。

在这一时期中,你会感受到过大的压力、过度的恐惧,负面情绪、负面想法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让你体会到生而为人的痛苦与悲哀。

情绪引导思维,思维决定行为

思维、感受与行为三者之间会呈现出相互影响的局面,其中力量最强的就是我们的情绪:当个人行动与思维方式被个人的强烈情绪所触动时,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会完全按照此类情绪的引导而不断改变。若你处于快乐的情绪下,你会将一切事情向着好的一面思考,并采取积极的行动;若你处于悲伤的情绪下,你会对一切事情产生消极的看法,并屈服于命运的摆布。

不同的情境下,需要不同的情绪主宰

人生不同的境遇中,需要有不同的情绪来表达自我:当你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中,你需要拥有强烈的决心与信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当你处于私人空间时,你需要放松身心、完全摒弃利益争夺的欲望,让自己获得内心的宁静;当你与爱人、朋友相处时,你需要竭诚相待,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与关爱。

当你认清了自己必须要根据环境的转换来进行情绪变化时,你便能够根据环境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使你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得更加得体。

情绪的力量可以帮助你进行自我激励,帮助你克服最严重的创伤,但是,它也可以让你因为小小的挫折而一蹶不振。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掌控,让它来引导我们塑造一种自己渴望的人生,从而使自己的命运得到改变。

认识情绪掩饰下的矛盾自我

人性的复杂与多变,是所有哲学家与道德家都无法描述的。孩童时期,我们处于人性最简单、最纯洁的阶段,随着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加,身体与心理不断得到发展,我们便很难再给自己的性格一个完整的界定了。

随着身体的发育,我们的大脑也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着,从前那些偏激的想法开始变得全面起来,之前的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转变——这些量变会不断地带领我们走向新的思维领域。

美国心理学家哈尔·道农曾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接待了一位渴望得到帮助的流浪汉。当流浪汉对生活绝望正想自杀时,看到了哈尔所写的一本自我激励的书,这给了他继续活下去的力量。他认为,只要自己能够得到作者的帮助,就一定能够再度站起来。

在流浪汉诉说自己的不幸时,哈尔对他进行了从头到脚的打量:对方茫然的眼神、满脸的皱纹、多天未刮的胡须与紧张的神态,都在向哈尔证明,这是一个无药可救的人。但是,哈尔不忍心打击他。

将流浪汉的故事全部听完以后,哈尔没有说话,而是将他带到自己平日里进行心理试验的工作室,并让他看向屋子里一面高大的镜子。

哈尔指着镜子中的流浪汉说:“只有他,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他,没有人能使你东山再起,在你没有真正认清他之前,不管是对你还是对这个世界,你都是一个无用的废物。”

流浪汉仔细地端详镜子里邋遢落魄的自己。几分钟后,他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当他离开时,哈尔发现,他的脚步已经变得轻松有力。

几天后,哈尔外出时在街头又遇到了他。流浪汉说,他已经找到了工作,并打算重新开始。

就像这个流浪汉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对自我进行评价、分析的时刻。但是,当我们准备为自己下一个具体的定义时,我们却多多少少有些迷惑:不错,你可能是一个勤劳的人,但是,难道你就从来没有过一丝想要偷懒的想法吗?也许大多数时候,你都表现得极具决断能力,可你也肯定曾经遇到过犹豫不决的时候。

事实上,人性本身就是由很多这种无法完全清晰界定的“两极”概念组成的。忽视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我们都会形成人际交往中的“非黑即白”。特别是当我们的身上拥有某些自己并不喜欢的特质时,我们便会对它进行刻意的压制,而这种压制最终会使我们的生活受到限制。

全面认识自我并不仅仅代表我们需要简单地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摆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让自己明确,到底如何正确处理那些自己并不乐于接受的个性特质。

对自己厌恶的一面进行全面观察

当你想要真正地了解最真实的自己时,你需要明确,哪些是自己所厌恶的,其原因又是什么,是否是因为自己身上同样拥有这种自己极不喜欢的特质。这种方法操作起来非常简单,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对此并不熟悉,于是便会使自我审视受到极大的阻碍。

当你将这些原本被自己忽视的特质重新纳入自我评价体系中时,你需要格外注意人性中的丑陋面,如贪婪、嫉妒等;但对于那些单纯处于被局限的情感部分,如敏感、善良等,你却可以充分地发挥,因为它们的存在能够让我们凸显出自身优势,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的个体。

清楚地认识自己

1.在对自己的阴暗面进行观察的同时,将那些阻碍认清自我的“反感面”找出来,并认真地思考造成自己对这些特质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发现在社会生存的过程中,这一特质无法得到公众认同,还是因为自己某次受挫后的感受,又或者只是单纯的脾性使然?

无论这个寻找的过程多么艰难,你都必须尽量去改变对某些方面的反感,这是对自我矛盾体进行整合与认识的前提,更是走向更好自我的开端。

2.将投射于外界的情绪收回。在进行情绪投射的时候,这些情绪往往会被我们认定是他人的缺点,比如,当我们反感他人的懒惰时,其实也是在对自我潜意识中的懒惰进行质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才能让这种情绪及时得到抑制。

3.承认矛盾的自我。想要完成对矛盾自我的整合,我们便要首先承认自己的矛盾性,承认自己身上存在的优缺点以及有时候会将自己不肯接纳的情绪归罪于他人的情况。

进行恰当的心理调适

在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外界的强力干预,也可以通过自我内心认识慢慢发生改变,而整合自我矛盾更倾向于后者。在这个整合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矛盾,并承认它们的存在,是最有效、最积极的治疗。

无法对自我进行认知的人是病态的,而那些只愿意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却不愿意认识到自己丑陋一面的人更是偏激的。作为一个复杂的人类个体,若我们无法做到兼顾两面的话,便难免会使自己的生命有所欠缺,而那些隐藏于自我潜意识中的阴暗面则会对个人情绪的控制形成巨大的威胁。

了解个人情感晴雨表

在年少时,我们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的心情会毫无由来地变差,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而且这种情绪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并导致自己一直处于不良的境况中。其实,就如同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一样,人的情绪也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情绪周期”是指个人的情绪高潮与低潮交替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它反映出的是人体内部呈现出来的周期性张弛规律,这种规律也被称为“情绪生物节律”。

哈佛大学心理实验室的一项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情绪周期平均为5个星期,即由兴奋降至沮丧,再回到高兴,往往需要5个星期的时间。每个人的情绪周期不同,有些人的周期较长,有些人的周期则较短。周期的前一半为情绪高潮期,后一半时间则为情绪低潮期。情绪由高潮向低潮过渡或者由低潮向高潮过渡的这一段时间,往往被称为“临界期”,一般为2~3天。在临界期到来时,情绪会变得格外不稳定,机体各个方面的协调能力变差,容易产生各类负面情绪。

一个人处于情绪周期中的高潮阶段,便会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活力,对人和蔼可亲,感情丰富,做事认真,容易听取他人的意见,接受他人的规劝。反之,则容易心情急躁,对他人的建议容易产生反抗情绪,总是喜怒无常,时常会有孤独寂寞之感。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的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到中国北京大学进行访问时,讲述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有一段时间,她对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并厌倦了总是坐在办公桌前处理文件的生活。这一天,她终于下定决心,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并告诉家人:不要问我去了哪里,每个星期我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

处理好一切之后,她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中,趁着假期,去尝试过起了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在那里,她做了各式各样的工作——去给饭店刷盘子,到农场给别人打零工。她会与工友们一起坐在田间地头偷懒聊天,也会背着老板躲在角落里面抽烟。这一切都让她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

某天,她在一家餐厅负责刷盘子,4个小时后,老板便将她叫了出来,给她结了账。饭店老板对她说:“可怜的太太,你刷盘子的速度太慢了,我不得不解雇你。”于是,这个“可怜的太太”重新回到了哈佛校长室。

再次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以后,她感觉工作不再无聊,以往熟悉的一切都变得新鲜起来。过去3个月的时间如同孩子调皮的恶作剧,新鲜而刺激,在拥有了这样的经历以后,她的眼里,一切就如同孩童眼中的世界一样,充满了乐趣。

每一个人都会存在情绪周期,不管你是哈佛校长还是普通人。情绪周期所反映的正是个人情感变化的晴雨表,这种晴雨表不会发生变化,而且不受任何后天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长时间处于紧张工作与不规律的生活中,会使情绪变得压抑,若无法进行及时宣泄的话,这种情绪在到达极限以后,便会不自觉地转化为烦闷与急躁。

除此之外,人们之所以会间歇性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在与周围的世界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总是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一旦这种“情绪”达到一定程度,就很容易出现身心失衡的情况;

2.当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超出了身心所能承受的范围,情绪也会发出反抗;

3.天象也会影响情绪周期,最明显的是“潮汐”,月亮的盈亏也会令个人的情绪出现明显的起伏;

4.特殊的性格、不同的环境、一些突发事件也往往会为心理异常埋下“伏笔”。

因此,当我们了解了心理异常情况产生的原因之后,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自己情绪的高潮期与低潮期,对此,可以按以下方法来进行:以一年中的7月为例,将纵坐标标为日期,从1日排至30日,将横坐标标为不同的情绪指数,其中细分为:兴高采烈、快乐、感觉还行、平常、感觉不佳、伤心、沮丧、焦虑。

每天晚上,你都可以花一些时间去细细回味一下当天的情绪,并在这种情绪相符合的一栏做标记,过些日子以后,再将这些标记连接起来。不久以后,你将会发现一个规律,而这一规律便是你的情绪韵律,这一测试通常都会非常准确。

如果你可以将这个小实验持续几个月的话,你便会惊讶地发现,什么时候是你的情绪高潮期,哪几天是你的情绪低潮期。在了解了自我情绪周期变化以后,你就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变化进行预测,同时对自我行为进行相应的调整。

当处于情绪高潮期时,你要注意让自己三思而后行,遇事不可过于兴奋,更不能随意进行承诺。在这一时期,你要多为自己安排一些难度较大、较为复杂的任务,使多余的精力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当处于情绪低潮期时,你要多鼓励自己这样的情况马上会过去,让自己打起精神来面对生活;多出去走走,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地放松自己,放松心情;多进行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多向朋友、家人倾诉,寻找心理上的安慰与支持,顺利地度过情绪的低潮期。

情绪反应的性别差异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或许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一对情侣吵架,女孩哭得撕心裂肺、大喊大叫,而男孩面露怒色却往往闷不作声;电影院里播放着感人肺腑的影片,女生们随之哽咽、啜泣甚至哭得稀里哗啦,而男生则一般是神情凝重、淡然以对;小男孩刚学走路不小心摔倒了,年轻的妈妈大多会这样轻声安慰,“你是个小男子汉哟,要坚强一点”“男子汉有泪不轻弹”……似乎在我们心中普遍形成了这样一种固定印象:女性情感细腻、温柔体贴,情绪表达丰富,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比男性更情绪化;而男性则情绪不太外露,情感大多稳定沉着,比女性更加坚强等。

女性的情绪变化程度的确明显高于男性,尤其是在负面情绪中,女性对来自外界的唤醒负面情绪的信息,关注度明显高于男性。我们通常根据面部表情来推测他人的情绪,这并非毫无根据。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人类面部的皱眉肌区域对负面情绪事件以及令人沮丧的刺激非常敏感,而颧骨肌区域对积极事件和令人兴奋的刺激更敏感,并且无论有无外界刺激,女性的面部肌肉运动都比男性的面部肌肉运动要多。这似乎可以说明男性的情感体验少于女性的情感体验。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项心理学实验结果显示:外显的情绪反应和内心的情绪体验并不一致,虽然男性和女性外在的情绪反应差异很大,但是他们内在的情绪体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男性对情绪的体验强度更大。换句话说,在面对同一刺激事件时,实际上男性有着和女性类似的或更强烈的情绪感受,只不过在外在情绪的表露上,男性较女性更加隐蔽,尤其是负面情绪,他们很少明显地表露出来。

2016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发生重大爆炸事故,至少6名遇难消防员为家中独子,庞题就是其中一位。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父亲庞方国在悲痛之余还颤声问道:“庞题没丢人吧?”母亲几乎是整日沉浸在对儿子的思念中,以泪洗面,不吃不喝。为了让妻子好起来,庞方国没收了她的手机,删除了手机上儿子的照片,家里所有关于儿子的物品都被藏了起来。

2016年11月3日,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山东籍女学生江歌,被无辜杀害。失去爱女的单亲妈妈江秋莲,悲痛欲绝,曾一度怀抱女儿的骨灰盒入睡,她在微博上回忆着自己和爱女生前的点点滴滴,其中连吵架拌嘴都是甜蜜的回忆,她写道,“歌儿,你回来吧,我们拌嘴好不好”。每次出现在媒体采访的画面中,江秋莲眼睛都是红肿的,几度哽咽,精神几近崩溃的边缘。

在失去孩子之后,母亲们的情绪难以自控并且持续时间比较长,情感细腻的她们不由自主地去怀念过往的美好时光,并时刻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从其外显的面部表情就能体会其内心的苦楚和丧子(女)之痛;而父亲的表现则更显理性,他掩藏起了内心的伤痛,因为他深知自己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倒下、不可以倒下,家里还有亲人要照顾,还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

情绪反应性别差异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讲与社会、文化因素有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一直延续着“女主内男主外”的生活模式。女性擅长表达情绪、关心他人情绪,而男性则情绪稳定、沉着。在这种固有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不同性别的情绪反应就抱有不同的期待,期待女性是温柔体贴的、情感细腻的,期待男性具有阳刚之气、英雄气概,勇敢坚强有责任心。这种期待体现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并一直影响着男性和女性在成年后的情绪变化。

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女性多愁善感往往易于被人们接受,而男性则应遵守“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社会规范,要学会抑制自己外在的情绪反应。但事实上这样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因为任何人都有情绪,并且情绪需要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一味地压制它,尤其是负面情绪,必然会损害身心健康。

有研究推测,如果一个人的外在情绪长期受到阻碍不能正常表达出来的话,就会造成人体内在的压力增大从而引发某些疾病,例如,临床资料显示男性的心脏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可见,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应该认识到个人情绪的特点,关注自己的情绪健康。在此我们给出几点建议:

男性要学会疏导情绪

负面情绪要及时疏导,即便你自认为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不要轻易选择沉默。人在消极的时候总会联想到很多不好的事情,陷入恶性循环。在面对低落情绪时,找个适当的时机和家人倾心诉说,或是约三五好友促膝长谈,甚至是寻个安静的角落大哭一场,都可能让负面情绪得到缓解,让难解的心结豁然开朗。在释放情绪上,男性需要表现得更勇敢一点。

女性要学会调节情绪

“一哭二闹三上吊”确实是不少女性爱做的傻事,她们误将宣泄情绪当成解决问题的方式,结果反倒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所以,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要学会把控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冲动替代思考,遇到问题时,不妨大而化之地搁置它。

尊重个体情绪差异

每个人的个性不同,表达情绪的方式也不同:女性较随性,遇到事情会毫不保留地释放情绪;男性较内敛,面对突发状况会克制情感,力求理智。这样的差异再正常不过,没有任何优劣之分。正视个体的情绪差异,男性和女性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让自己热情而不失理智,冷静而不冷漠。

“思想”是情绪的雕塑师

爱默生曾指出:“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样。”也就是说,只要知道你想些什么,就能够判断出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因为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创造而成,每个人的命运也完全决定于他的心理状态。思想就像是一个雕塑家,它可以把你塑造成你想成为的那个人,或是你最不想成为的那个人。

一个女人在她年轻的时候就发过誓,说她以后绝对不嫁姓史密斯的男人,也绝对不嫁年纪比她小的男人,更不会去从事洗盘子的工作。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她不但嫁给了姓史密斯的男人,她的丈夫比她还要小上几岁。

这个女人曾经信誓旦旦地对自己说,绝对不会去从事洗盘子的工作,然而面对柴米油盐的家庭生活,她也难免与锅碗瓢盆为伍。这三件她曾经强烈拒绝的事情,她却一件不差地全都做了。

也许你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你特别希望发生或者特别不希望发生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你也许会很奇怪,觉得冥冥之中仿佛有某种看不到的力量在左右着你的生活,但是你却不知道它是什么。所以有人说:“只要你的愿望足够强烈,那么世界是可以听到你的声音的。”真的是世界听到了你的声音吗?或者听到你声音的其实是你自己?没错,其实真正左右你生活的那个神秘力量就是你的思想。

人的思想有种神秘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作用下,你想得越多的事情,对你的吸引力就越大。你常常去想某件事,就会促使它实现。即使你想的是不希望这件事成为事实,它还是会实实在在地发生。这是因为人的心灵只能被诱导去做某件事,却不能接受诱导不去做某件事。

就如古希腊神话中埃庇米修斯告诫他的妻子潘多拉“不要去动那个盒子”一样,她最后一定会去动它,尽管她知道那样做是不对的,可是她还是必须去打开盒子。因为人的思想和心灵是根据画面运作的。当她自言自语“我不要去动那个盒子”时,脑海里其实出现的是一幅她正在动那个盒子的画面。尽管她口中说着不要,脑海中打开盒子的画面却萦绕不去,结果她就真的动了那个盒子。

你是不是也经常试着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忘掉这件事。”可是结果呢?你对“这件事”的记忆只会越来越牢固。虽然,你一直在说服自己去忽略、去遗忘,但实际上,那件事只会在你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你怎么也忘不掉。因为那件事的画面会一直在你的脑中闪现,它的效果甚至比你说“我要记住那件事”还要显著。

你的思想会指导你的身体按照它所提供的画面和方向去采取行动。你也许认为这很神奇,其实这是你的身体听从思想的结果。你不想做的事情也是一样的,因为你正在做某件事的画面,让你的心灵只懂得接受“去做”的直观信号。现在你了解了思想运作的模式,那么,你就可以正确地利用它帮助你达成自己想要达成的愿望。

比如,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很吵,你应该对他说“请安静”,而不是“不要叫”,多使用正面的语言,吵闹的情况就会改善,这就是给他灌输积极心灵画面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你是一个新人,你上班第一天就犯了许多愚蠢的错误,当时你头脑中的想法肯定是“我千万别做错”,可是很遗憾,你却一错再错,那么,正确的做法是告诉自己“我必须认真一点”。又例如,我曾经在马路上碰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一个年轻人推着婴儿车,在人行道旁不断地说着“不要急,不要急,我们马上就可以过去了”。对于这个年轻人哄孩子的态度,我作为一个过来人是十分钦佩的。过后,我和他交谈才知道,其实他并不是在哄婴儿车中的宝宝,而是在劝自己不要着急。因为他自己是一个急性子,做事经常出错,所以在过马路的时候,不断地告诉自己要有耐心。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你需要做的是给自己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这样你的心里出现的才会是正确的画面,你才可能按照画面的指示去作出反应。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其实本身是情商对行为的调整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不会立刻就产生效果,而是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才能显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对自己作出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发挥其对身心健康的正向影响。

思想就是这样不可思议,但是它又不是无迹可寻的。高情商的人之所以做什么事情都那么顺利,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恰当地运用思想,尽管他们也许并不知道思想的准确运作模式,可是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却有意无意巧妙地遵循了这种正确的思维运行模式,所以他们很容易就使自己的人生达到理想的境界。而现在的你已经了解了思想的真相,即使你的情商本身并不高,那么是不是也应该学会去运用这条定律呢?你会发现思想是情绪的雕塑师,只要改变思想,就能塑造生活,只要改变思想,就能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