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父子

周瑜这一觉睡得十分香甜,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方醒。

就着铜镜梳洗完毕,在侍女的服侍下穿好衣冠,周瑜再次变成了那个剑眉星目,气度从容,英姿逼人的少年郎,当然,只是气色有些不太好。

举步出了内宅,就有仆人来报,说老爹周异在书房,让他醒了就去书房,有事相商。

周瑜穿过回廊,按照记忆中的方向向前厅走去。周家是江东大户,家资颇丰。在庐城舒县老家,就有不下数十间大宅。未来雒阳前,因周父在雒阳为官,周母也随之去了雒阳,所以舒县家内外大小事几乎都由周瑜做主。

周瑜与孙策相识后,周瑜便将路南的大宅让给了孙策一家住。周瑜也曾入孙家内宅,拜见过孙策的母亲吴夫人。说起吴夫人,就周瑜的眼光来看,这可是位了不得的人物,想想看,就孙家那两位,都被史书评了个“轻佻果躁”,脾气一个比一个火爆,一个二话不说砍了南阳太守张咨,一个一言不合灭了庐江太守陆康,但能把这两位治的服服帖帖的,估计整个三国史上也只有吴夫人一人了。

入了书房,周异正在品茗,周瑜忙上前一步行礼,周异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面无表情的点点头。“看来气色不错,昨晚休息得如何?”

“好多了,不知阿翁唤瑜前来,有何事嘱托?”周瑜恭恭敬敬地回道。

两人相向跪坐,周异皱着眉头,口中斥道:“说吧,你这逆子,谁让你来雒阳的?”

周瑜对自己父亲想来有些惧怕,闻言缩了缩脖子,口中说道:“是伯符那家伙撺掇着去鲁阳找乌程侯的,没想到刚走到宛城就遇到了黄巾……”

“竟然是孙伯符那小子,他人憨胆子大,你向来聪慧,怎么也跟着他胡闹?”

虽然前几日已从家将口中知晓了事情的经过,但如今从周瑜嘴里听到这话,周异还是忍不住心头怒火,气得眉头直跳,恨不得把指头戳到周瑜脑门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憨者……自己这个聪明儿子不会被那个傻小子给带傻了吧?

“伯符说路上没事的。”周瑜低声反驳。

周异一听这话,气得袖子一甩,没好气的说道:“罢了罢了,不说这事了。你可知道,是谁袭击的你们?”

“不知道,”周瑜摇了摇头,神情疑惑。“那群刺客从出现到撤退什么话都没说。”

“唉,”周异叹道,“我本想派人去宛城走一趟,看看有无线索,如今确是不能。关东诸侯讨董,董相国令雒阳四方城门紧闭,没有相国手谕,任何人不得出入。”周异对于如今雒阳的状况也是十分头疼。

诸侯讨董?周瑜顿时来了兴趣。“阿翁,怎么回事?”

周异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军事上是个奇才,见他对此有兴趣,说道:“在我看来,无非关东关西之争罢了。昨日董公得报,言及曹孟德等诸侯于酸枣会盟,推袁本初为盟主,誓师讨董,今已起马步军数十万往雒阳而来。”

“敢问阿翁,哪几路诸侯?”

“这并不是什么机密事,没什么不敢说的。酸枣会盟者共十一路诸侯,分别为骁骑校尉曹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对了,伯符之父孙长沙为袁公路部将,不算一路诸侯。”

周异想了想,说道。

“如此说来,为讨董前驱者,必为乌程侯。”

“哦,此话何解?”周异饶有兴趣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父亲您看,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氏二子,袁本初为盟主,关东联军不可能让盟主去当先锋打头阵;

袁公路为袁家嫡子,他当先锋,若出了事,这几路诸侯谁人担得起这个责任,自不必说。

袁遗、张邈、孔伷、王匡四人,士人领袖,满腹经义,区区空谈客尔,怎知排兵布阵?

鲍信、刘岱、桥瑁三人,兵少将微,怎挡得了董卓西凉虎狼;

至于冀州牧韩馥,传言其与袁绍有隙,怎可自请为先锋,保存实力,防袁绍吞并方为万全之策。”

顿了顿,周瑜继续说道。

“再说骁骑校尉曹孟德,刺董是他所为,矫诏是他所发,会盟是他所提,若他再领先锋一职,岂不显得在座诸公,皆为庸碌无为,逡巡不前之辈?是故曹孟德有杀董之心,但先锋之位必不为其所得。”

“乌程侯则不然,虽无诸侯之名,却有诸侯之实。乌程侯十余年来,南随朱儁破黄巾于宛城,西从张温讨边章而名立,历经大小百余战,勇烈绝伦,又兼兵强将勇,锐不可当。

联军诸公以军略论,无人可比拟乌程侯。乌程侯忠心为国,天地可鉴,若被推举为先锋,必不推辞,亦不敢推辞。”

说到这里,周瑜嘴角闪过一丝冷笑。哼哼,孙坚为寒门子弟,世家驱使岂敢不从,若事有不谐,致兵败身殉,自可收其部众,夺其州郡,袁家倒是好算计。

周异望着眼前侃侃而谈的儿子,眼神越来越亮,最后扬声大笑起来。“好,好,好,夫人给乃翁生了个好儿子,哈哈哈……”

看着原本在自己印象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父亲突然变成这样,饶是机智过人如周瑜此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父亲,您……”

周异摆了摆手,笑着说道:“瑜儿,你不必惶恐,为父这是高兴的。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周瑜闻言,忙离席一揖到地。“不敢当父亲如此谬赞。”

周异将周瑜拉起,重新按回到座位上,又上下打量了一番,笑眯眯的说道:“谬赞不谬赞的,你说了不算,乃翁我说了算。至少你这一番分析,整个朝堂之上,能说出来的不过十指之数。”他顿了顿,又说道:“如今局势纷乱,荀、陈、郭、辛诸家都已有所动作,我周家亦应不落于人后。”

“父亲的意思是?”周瑜不解。

“我周家出身庐江,紧邻江东,天生与江东世家亲近;但你堂祖父周景及其子周忠皆为汉室太尉,因此我周家与江东顾陆朱张四姓有所不同。江东历来为中原士人所鄙,被称作‘楚蛮’,故江东四姓虽为大族,心慕中原,但却心卑而行怯,只愿固守江东这一亩三分地。我周家虽与其为邻,但,”

说到这里,周异的声音渐渐激昂,双眼熠熠生辉。“但我周家不愿苟且于江东,我周家愿举数代之力,成一国之大族,做一国之大姓!我周家,当与荀、陈、杨、袁诸姓齐名,此我周家之大愿!”

的确,在东汉,这些家族都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就拿荀家来说,荀姓为黄帝分封十二姓之一,起源尊贵。荀氏传承至东汉,后裔中以战国时的荀况最为出名,没错,就是那个儒家出身,却教出了韩非、李斯两位法家大拿的荀子。

现任荀家的家主荀爽,字慈明,被世人尊称为慈明公,位列司空;荀爽兄弟八人皆有才名,被称为“荀氏八龙”,荀爽虽在八龙中排第六,若论才学,则为第一,故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荀爽之父荀淑,是汉桓帝时郎陵候的国相,品行高洁,博学多识,知名当世,有“神君”之称,党人领袖李固李子坚、李膺李元礼皆为其座下客。

如今荀家的子侄辈中,也是人才济济,荀彧荀文若,被南阳名士何颙何伯求称之为“王佐才也”;其兄荀衍荀休若,荀谌荀友若,其侄荀攸荀公达,皆为一时之才。

让周家与荀家等齐名,这个还是有些挑战的。周瑜嘬了嘬牙花子,不过,不力压同代英杰,怎显我周瑜本事?这活计,我周瑜接下了!

“黄巾虽平,余波犹在,不过六七载,大将军没于十常侍之手,董仲颖擅废汉帝,各州牧私起刀兵,汉室虽存,余威渐失,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汉失九鼎……”周异摇摇头,神色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