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止戈为武,兵之大道

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为了解决彼此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终结你死我活的冲突,达成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之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最高、同时也是最后的斗争形式。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它一方面,以最暴烈、最恐怖的手段,残酷地涂炭着生灵,吞噬着财富,毁灭着文明;然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另一方面,它又以其特殊的方式与巨大的能量,荡涤旧有的秩序,孕育蓬勃的生机,在废墟上建造起新的世界、新的文明,促成社会的变革,推动历史的发展。

这个具有野蛮与文明的双重性格,身兼丰功伟绩与深重罪孽的庞然怪物,从它诞生伊始,就在人们的诅咒和颂扬、痛苦与欢乐之中,我行我素,徜徉向前,从原始社会末期一直走到了今天。而且,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管大家是否乐意,它还将继续伴随着人类走下去,直到有一天,它最终给自己来一个彻底的终结。可是,那一天,实在太遥远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这当然是可以成立的结论;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世界战争历史长河中,中国又是一个深受战神“偏爱”的国度,据瑞士计算中心用电子计算机进行85万次运算后得出的结果,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800年的5000年时间里,世界上一共发生过14513次战争,而在大体上同一时间里,中国大地上,发生过有文字记载的战争,为3500余次,约占该时期世界战争总数的四分之一,可谓独领风骚,傲视天下。一部中华文明史,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称作中华战争史。因此,“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事活动,理所当然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两大核心内涵之一;而“以战去战,虽战可也”,止戈为武,也成为人们选择和平、走向安宁的必由之路。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我们所听到的,是对战争惨痛后果的愤慨控诉;“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凭君莫问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我们所看到的,是对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丑恶行径的尖锐抨击。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等诗句,领略人们面对战争的热血沸腾、壮怀激烈;通过“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等诗句,浸染人们执着于建功立业、治平天下的那分渴望、那分追求。这里有“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的酸楚无奈,也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愤懑怨怼,更有“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的悲天悯人。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正是由于战争在中国历史上次数如此频繁,场面如此惨烈,作用如此显著,地位如此重要,影响如此深远,因此,我们在今天,有必要认真回顾这段历史,重视这份遗产。

道理非常简单,“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当今世界上,引发战争的深层因素还存在,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并没有消除,要想防止战争乃至最终消灭战争,就必须研究战争的规律,掌握指导战争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战争一旦到来之时,能够从容应对,举重若轻,把握主动,“致人而不致于人”,立于不败之地,稳操胜券,“自保而全胜”。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基本的保证来自于走近历史,认识历史,借鉴历史,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应该说,中国历史上频繁激烈、规模宏大、空间广阔、形式多样、奇谋迭出、韬略超凡的战争,所蕴涵的智慧与韬略、经验与教训,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可以为我们所从事的防止和赢得战争提供极大的帮助。

当然,我们今天重温中国古代战争历史的意义,不能局限于此。如果从更高的层次考察,我们认为,这么做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其特殊的氛围和机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爱国热忱,激发人们的勇敢尚武精神,培育人们的智慧与才能。我们的先人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奋不顾身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非凡的聪明才智,在我们今天的和平建设事业中也是亟待继承和弘扬的。这是一种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提升民族自信心,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用这样的爱国热情和聪明才智去从事经济建设、振兴科技教育、光大文化传统、进行经营管理、开拓外交事业、建设精神文明,我们必将所向披靡、无往不胜。所以,积极开发和利用这笔宝贵精神财富,克服怯懦、战胜文弱,重振汉唐雄风,锐意进取,再铸辉煌,实在是理有固宜,势所必然!

中国历史上高明卓绝、脍炙人口的经典战例灿若繁星、举不胜举,我们这本小书不可能、也无必要面面俱到、包罗万象,我们只是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战争史中选取了24个典型战例,进行介绍和点评,编撰成这本小书,以飨广大的历史与军事爱好者。

希望读者朋友通过这本小册子,纵览中华千古烽烟,神游当年万里沙场,以此为契机,进而敬慕尚武精神,钟爱兵学文化!

是为序。

黄朴民
2015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