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 孙通海译注
- 3513字
- 2021-03-03 17:27:49
养生主
所谓“养生主”即为“养生的宗旨”,是讲养生之道的。庄子所讲的养生不是养形(生理)而是养神(精神),把保养精神看作入道的一种体现。庄子认为,只有因其自然,循乎天理,行于中虚,才能使精神不被外物所伤害,从而达到尽享天年的目的。
全篇可分四段来赏析。首段开门见山,以寥寥数语揭示养生的宗旨,并形象而凝炼地总结出“缘督以为经”这一养生法则,并通过以下三个寓言故事,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阐明这一理念。每则寓言故事可以视为一个段落。
第二段即叙述“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这一故事。作者以出神入化的笔触描绘出庖丁出神入化的解牛技艺,并巧妙地强调了超越技艺水平的心得体会,从而落脚到养生上。从解牛技艺中悟出的,诸如“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等等认识,不正是养生之奥义吗?“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因其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带有普遍性的思想提炼和抽象化的语言运用、丰富的多层次的内涵,早已突破了原创者所赋予的内容和旨意。
第三段写“公文轩见右师”的自问自答,探讨右师招祸断足的根本原因,强调世间的善恶、福祸、寿夭、健残皆根于天然。如果依乎天理,葆养天真就能得到福寿健,反之就要招灾惹祸,表面出于人事,实质还是违背自然法则。这则寓言之后,还有一个譬喻性的小结,假借饮食短缺的野鸡宁肯在泽地里觅食糊口,也不愿进笼中享受口福,阐明养生的根本在于葆养源于自然本真的自由自在的精神。此段小结也可以看作独立的一则寓言。
第四段写“秦失吊老聃”,意在说明人生在世应当“安时处顺”,把生死当做来去一样的平淡自然,这样才能达到“哀乐不入”的境界。最后写道:“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这一警言性的结语,既照应了第四段所表达的生死观,也用“薪尽火传”之喻照应了全文的深刻旨意。
一
吾生也有涯(1),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2)!已而为知者(3),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4),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5),可以尽年。
【注释】
(1)涯:涯际,界限。
(2)殆:危险。已:通“矣”。
(3)已:既,如此。
(4)缘:循,顺应。督:督脉。人身前的中脉为任脉,人身后的中脉为督脉,任、督二脉为人体奇经八脉的主脉,主呼吸之息。
(5)亲:指真君,即精神。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陷入困顿之中!既然已经困顿不堪,还要从事求知的活动,那就更加危险了!做了善事不图名声,做了坏事不遭刑害,像气循任、督二脉周流不息一样,遵循中正自然之路,就可以保护身体,可以保全生命,可以养护精神,可以享尽天年。
二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响然(3),奏刀然(4),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5),乃中《经首》之会(6)。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7)?”
庖丁释刀对曰(8):“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9),官知止而神欲行(10)。依乎天理(11),批大卻(12),导大窾(13),因其固然。枝经肯綮之未尝(14),而况大乎(15)!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16),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17)。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18)。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19),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0),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21),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22),善刀而藏之(23)。”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释】
(1)庖丁:名叫丁的厨师。一说掌厨的丁役。文惠君:旧注说是梁惠王,疑为附会,可视为虚拟人物。
(2)踦(yǐ):屈跪一膝,顶住牛体。
(3)砉(huā)然响然:皆为形容解牛时发出的声音。一说砉然为骨肉分离之声,响然为刀砍骨肉之声。
(4)(huō)然:进刀之声。
(5)《桑林》之舞:传说殷商时代的乐舞曲。
(6)《经首》:传说殷商时代的乐曲。会:节奏,旋律。
(7)盖:通“盍”,何。
(8)释:放。
(9)神遇:心神感触。
(10)官知止:感官的认知作用停止了。
(11)天理:自然的纹理结构。
(12)批:击,劈。卻:通“隙”,指筋骨间的缝隙。
(13)导:引刀而入。大窾(kuǎn):指骨节间的较大空隙。
(14)枝:枝脉。经:经脉。肯:带骨肉。綮(qìnɡ):筋肉盘结处。
(15)(ɡū):大骨。
(16)族:众。这里指一般人。
(17)硎(xínɡ):磨刀石。
(18)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19)族:盘结交错处。
(20)怵(chù)然:警惕的样子。
(21)(huò)然:散开的样子。
(22)踌躇满志:愉悦安适,从容自得的样子。
(23)善刀:拭刀。
【译文】
庖丁为文惠君宰牛,手抓肩顶,脚踩膝抵,各种动作无不精确利索。此时牛体被肢解发出哗啦哗啦的或重或轻的响声,庖丁进刀发出的阵阵唰唰声,都无不符合音乐的节奏,合乎《桑林》舞曲的节拍,同于《经首》乐章的韵律。
文惠君说:“啊,太好了!你的技术怎么会达到这般地步?”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过技术了。我刚开始从事宰牛时,眼前所见无非是一个完整的牛;三年之后,就再也不去观看整牛了。到了现在,我再宰牛时,全凭心神去运作,而不需用眼睛来观察,感官的认知作用早已停止了,而只是心神的活动罢了。依据牛体的天然纹理劈开筋骨间的空隙,把刀引入骨节之间的空隙,完全是顺着牛体的自然结构来操作。像那些经络交错、筋骨盘结的地方都不曾有什么妨碍,何况对付大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砍骨头。如今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牛的数量也有几千头了,而刀口还像是刚从磨刀石磨过的一样锋利。因为那牛骨节是有间隙的,而这刀刃却薄得犹如没有厚度,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间隙的骨节,这其中宽宽绰绰的,当然会游刃有余了。所以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是像新磨的一样。尽管这样,每次碰到筋骨聚集的地方,我知道其中的难度,便小心警惕,眼神专注,动作缓慢,操刀轻微,‘哗啦’一声,牛体已解,如同泥土散落一地。此时我提刀站立,环顾四周,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子揩净收好。”
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养生的道理了。”
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1):“是何人也?恶乎介也(2)?天与?其人与(3)?”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4),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5)。神虽王(6),不善也。
【注释】
(1)公文轩:姓公文,名轩,宋国人。右师:官名。此以官职称人。
(2)介:独脚。
(3)其:抑或。
(4)与:赋予。
(5)蕲(qí):求。樊:笼。
(6)王:通“旺”,旺盛。
【译文】
公文轩看到右师不禁惊奇地说:“这是什么人呢?为什么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就该如此呢?还是由于人祸而造成的呢?”想了想自语道:“看来这是天意,并非人为。天生此人使他因祸而断足,因为人的形貌是上天赋予的,所以知道他的断足之祸来自上天的处罚,而不是人为的结果。”
沼泽中的野鸡走出十步才啄到一口食,走出百步才饮到一口水,但它并不祈求被养在笼子里。在笼中精神虽然旺盛,但并不自由。
四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3),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4),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5)。适来,夫子时也(6);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7)。”
指穷于为薪(8),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注释】
(1)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守藏室的史官。
(2)秦失:又作“秦佚”,虚拟人物。
(3)向:刚才。
(4)遁:失,逃避。倍:通“背”,违背。
(5)刑:规范,道理。
(6)适来:正当来世。夫子:指老聃。时:时运。
(7)帝:天帝。县(xuán):倒悬。
(8)指:此处通“脂”,指烛薪上的油脂。穷:指燃尽。
【译文】
老聃死了,秦失前往吊唁,仅仅哭了三声就出来了。
弟子问秦失说:“他不是您的朋友吗?”
秦失答道:“是的。”
弟子问道:“那么这样的吊唁是待朋友之礼吗?”
秦失答道:“是的。开始我以为他是个俗人,而现在不这样认为了。刚才我进去吊唁,看见有老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孩子;有少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父母。众人来此一起吊唁老聃,必定有老聃不期望他们称赞而称赞的话,必定有老聃不期望他们哭泣而哭泣的人。这是逃避天意,违背实情,忘记了人之生死寿夭皆禀受于自然,古时候称之为逃避自然的规范。正当该他来时,老聃应运而生;正当该他去时,老聃顺势而死。安心时运,顺变不惊,哀乐的情绪就不会侵入胸中,古时候把这种解脱称为天帝解人于倒悬。”
脂膏作为烛薪有燃尽的时候,火种却流传下去,没有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