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后汉书》代表研究著作简介

《后汉书》研究,清人与近今人在考据校勘上做了大量工作。

正如前述,李贤注疏于史实考辨,又成于众人之手,匆匆成书,错讹疏谬之处在所难免;刘昭注史料价值极高,惜乏精要之说。因而入清以后,惠栋作《后汉书补注》,以正李、刘二注之失,又引《后汉纪》和东观诸史以订补《后汉书》,颇有创见。王先谦在惠氏《补注》的基础上,综合清人数十家之成说,作《后汉书集解》,颇有益于学者。但王氏撰作此书已近晚年,精力不及,所以该书远不及《汉书补注》精当。何况大作未毕,王氏先亡,于是由门人黄山代为总校,延请柳从辰、马与龙、李祖楙等人以助其役,始成完书。黄山等别作《校补》,附于各卷之后,其说时有可取,然终不赅博,缺乏创见。因此除重点参考《集解》外,还应参考下列诸书:

[宋]刘攽《东汉书刊误》,《宸翰楼丛书》影宋本。

[清]沈钦韩《后汉书疏证》(以考订地理部分为主。浙江局本较为通行,但脱误较多。有条件可用上海图书馆所藏稿本)。

[清]李慈铭《后汉书札记》,北京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1929年铅印本。

[清]沈家本《后汉书琐言》、《续汉志琐言》,《沈寄簃先生遗书》本。

近人杨树达《读后汉书札记》,载中华书局1962年版《积微居读书记》中。

近人刘盼遂《后汉书校笺》,《国学论丛》第2卷第1期,1929年版。

近人张森楷《十七史校勘记》有关部分(稿藏南京图书馆)。

今人施之勉《后汉书集解补》(订补王先谦《集解》,颇有见地),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印行,共四册,1982年出版。

《后汉书》志、表都不全,清人及近今人有一批补作颇可取。如《艺文志》,清钱大昭《补续汉书艺文志》、侯康《补后汉书艺文志》、姚振宗《后汉艺文志》、顾攘三《补后汉艺文志》、曾朴《补后汉艺文志并考》,各有所长。又如《食货志》,今人苏诚鉴《后汉食货志长编》(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较为可用。补表中较为突出的有清万斯同《历代史表》中的《诸王世表》、《外戚侯表》、《云台功臣侯表》、《宦者侯表》、《将相大臣年表》等。又钱大昭《后汉书补表》也较全面精审。该批志、表主要分见《二十五史补编》第二册(开明书局1936至1937年出版)和《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

东汉散亡史籍佚文的辑佚之作,最早是清姚之骃的《后汉书补逸》,但质量较差,传本亦罕。此后孙志祖曾作《谢氏后汉书补佚》、王谟《谢承后汉书钞》和《汉唐地理书钞》,均对姚氏有不少订补。

章宗源在撰《隋书经籍志考证》时,曾以极大的精力从事汉晋遗书的辑佚工作,可惜书稿大半毁于火,所余寄交章学诚或存孙星衍处,或归之叶云素。清末民初黄奭曾作《汉学堂丛书》,后经改订成《黄氏逸书考》,其中就有东汉佚史。他的一部印数极罕的《知足斋丛书》,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丛书综录》未加登录,观其中所辑东汉佚史与《逸书考》不同,疑为章氏所作。

清人辑本中当以汪文台《七家后汉书》最精,最值得参考。

而今人吴树平《东观汉记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和周天游《八家后汉书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是在前人基础上的总结之作,利用起来更为可靠与方便,收罗佚文也最称完备。

有关《后汉书》的工具书,主要是哈佛燕京学社编印的《后汉书及注释综合引得》,以及中华书局出版的《后汉书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