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春秋》佚著研究
- 黄觉弘
- 3164字
- 2021-03-31 22:05:08
二
欲了解历代《春秋》著述源流,郑樵《通志·艺文略》、朱睦㮮《授经图义例》和朱彝尊《经义考》值得特别重视。
郑樵(1104—1162),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郑樵不应科举,励志苦读,博古通今,学究天人。《宋史》卷四三六有传。《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九曾云:“南北宋间记诵之富,考证之勤,实未有过于樵者。”生平著述八十余种,今存《通志》二百卷、《夹漈遗稿》三卷、《尔雅注》三卷等。《通志·艺文略》在分类上一变旧规,大胆创新,先分十二大类,大类下再分小类,小类中再分种,分别著录各种文献。经类为一大类,下分《易》、《书》、《诗》、《春秋》、《春秋外传国语》、《孝经》、《论语》、《尔雅》、《经解》九小类。就《春秋》学文献而言,包括《春秋》和《春秋外传国语》两小类,其中《春秋》小类分为十三种:(一)经,8部60卷。(二)五家传注,23部451卷。(三)三传义疏,15部339卷。(四)传论,104部936卷。(五)序,8部10卷。(六)条例,24部235卷。(七)图,6部29卷。(八)文辞,4部20卷。(九)地理,5部6卷。(十)世谱,17部135卷。(十一)卦繇,2部3卷。(十二)音,13部42卷。(十三)谶纬,6部67卷。《春秋》小类凡13种246部2333卷。《春秋外传国语》小类又分为四种:(一)注解,5部104卷。(二)章句,1部22卷。(三)非驳,1部2卷。(四)音,2部4卷。《春秋外传国语》小类凡4种9部132卷。综计二者,凡255部2465卷。郑樵曾在《编次必谨类例论》说:“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又说:“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兼之“广古今而无遗也”的著录原则,所以《通志·艺文略》这种细分类目,不仅条理清晰,详尽博赡,且能剖析派别,彰明学术源流,给后世以很大启发。
朱睦㮮(1517—1586),字灌甫,号西亭,明周定王朱橚六世孙。覃精经学,尤邃于《易》、《春秋》。著有《授经图义例》二十卷、《经序录》五卷、《五经稽疑》六卷、《韵谱》五卷、《异林》十六卷、《陂上集》二十卷等。《明史》卷一一六有传。朱睦㮮受到《崇文总目》所载《授经图》和章如愚《考索图》之启发,鉴于“盖自东汉而下诸儒授受鲜有的派”,遂别创新格,编成《授经图义例》一书,其《授经图义例序》云:
余于是稽之本传,参之诸说,以尝请业及家学者,各为之图,以一二传而止者,亦录之以备咨考。旧图俱无传,图后或录经论数条,而诸儒行履弗具,使览者不知其为何如人也。余既为图,复捃摭其要而作传,无关经学、无裨世教者,皆略焉。传成,以诸儒著述及历代经解附之,厘为四卷,藏之家塾,以俟同好,庶斯道之不坠也。
《授经图义例》又经黄虞稷和龚蘅圃“重为厘正”,多有增易改定。黄虞稷《授经图义例序》表彰此书之功用,云:“授经诸图见于章氏《考索》,明西亭宗正复加厘定,并采诸儒言行列为小传,由是师友渊源,灿如指掌。自汉以后,晨星相望,专家虽不逮汉儒,而亦多有缵承,惜其未暇补入。然传注、义疏、序解、辨问条,犁然各具于图之左方,览者因目以求其书,则得矣。”《四库全书总目》卷八五对《授经图义例》评价亦较高,云:“是编所述,经学源流也。……然朱彝尊《经义考》未出以前,能条析诸经之源流,此书实为之嚆矢,正不以有所点窜,并其原书而废之矣。”
今《授经图义例》卷一三至卷一六是《春秋》卷,卷一三著凡例,卷一四为授经之图,卷一五为诸儒传略,卷一六为诸儒著述附历代《春秋》传注。《授经图义例》将历代《春秋》著述分为十六类,在类目上明显受到了《通志·艺文略》的启发,即:(一)古经,1部12篇。(二)石经,10部109卷。(三)章句,6部158卷。(四)传,29部448卷,其中1部阙卷。(五)注,47部699卷。(六)集注,33部677卷。(七)义疏,75部1203卷。(八)论说,235部2589卷,其中2部阙卷。(九)序解,8部9卷。(十)类例,42部370卷。(十一)图,19部70卷。(十二)谱,33部247卷。(十三)考正,31部219卷。(十四)音,25部110卷。(十五)谶纬,8部74卷。(十六)国语, 16部242卷。综计凡618部6881卷又355篇,其中3部阙卷。
这是继郑樵《通志·艺文略》之后,再次对历代《春秋》著述细分类目分别著录者,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也都是前所未有的。继朱睦㮮之后,更益转精,集大成者乃是朱彝尊《经义考》。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秀水(今浙江嘉兴)人。自幼好学,肆力经史。康熙四十四年(1705)特赐“研经博物”匾额。《清史稿》卷四八四本传云:“当时王士祯工诗,汪琬工文,毛奇龄工考据,独彝尊兼有众长。”彝尊又工书善画,淹博精深,一代大家,为世所称。著有《经义考》三百卷、《日下旧闻》四十二卷、《曝书亭集》八十卷,编有《明诗综》一百卷、《词综》二十六卷等。
《经义考》是朱彝尊辞官后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至三十八年(1699)间撰成的,原名《经义存亡考》,康熙四十四年(1705)开始刊行,当时仅及半部。乾隆十八年(1753)卢见曾于淮南朱彝尊之孙朱稻孙处获睹《经义考》未刻部分的原稿,始重新编纂校勘,增加凡例,于乾隆二十年(1755)补刻完成,改名为《经义考》。朱彝尊受到朱睦㮮《授经图义例》、《经序录》以及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之启发,别加变造,详考历代经学文献存佚情形,创为一书,集经学目录之大成。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三三《寄礼部韩尚书书》云:
彝尊……见近日谭经者,局守一家之言,先儒遗编,失传者十九,因仿鄱阳马氏《经籍考》而推广之,自周迄今,各疏其大略。微言虽绝,大义间存,编成《经义考》三百卷,分存、佚、阙、未见四门,于十四经外,附以逸经、毖纬、拟经、家学、承师、宣讲、立学、刊石、书壁、镂板、著录,而以通说终焉。
《四库全书总目》卷八五评价《经义考》云:
是编统考历朝经义之目。……毎一书前列撰人姓氏书名卷数,其卷数有异同者,则注某书作几卷。次列存、佚、阙、未见字,次列原书序跋、诸儒论说及其人之爵里,彝尊有所考正者即附列案语于末。虽序跋诸篇与本书无所发明者连篇备录,未免少冗。……彝尊是书乃以专说一篇者附录全经之末,遂令时代参错,于例亦为未善。然上下二千年间,元元本本,使传经原委,一一可稽,亦可以云详赡矣。
《经义考》搜罗宏富,考证赅洽,合千志为一志,集万目为一目,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实为经学专科书目中最为重要之作,影响至为深巨广远,自问世迄今已历三百余年,仍无可替代。今制表如下:
表0-2:《经义考》载录《春秋》著述数量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说明:条目指《经义考》原单立之目,著述数量则加入笔者析立之目,一目通计为一部。原书时录单篇论文,今亦通计为部。
从上表可知,《经义考》载录先秦至清初《春秋》著述凡1233部。如果再加上有清一代著述,则可推算先秦至清历代《春秋》著述总量。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为清代著述总目性书目,但其并非有书必录,而是别有删选,遗漏甚多。后武作成编成《清史稿艺文志补编》,增补清人著述一万多种。王绍曾又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旨在为《清史稿艺文志》及《清史艺文志补编》拾遗补缺,共著录清代著述达五万四千多种,超过《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两书收录总数一倍有奇。若将《清史稿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补编》以及《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三书合并,实已可大体视为清代著述总目。通计《清史稿艺文志》著录《春秋》著述凡251部1830卷,《清史稿艺文志补编》著录凡94部741卷(内不分卷者1部), 《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著录凡537部3450卷(内不分卷者90部),综计清代《春秋》著述凡882部6021卷,内不分卷者91部。
《经义考》著录《春秋》著述凡1233部,去除所录清初著述凡31部,则清代以前著述凡1202部,加上清代《春秋》著述882部,可知先秦至清朝历代《春秋》著述总量凡2084部。实际上,据笔者普查通计,《春秋》著述两汉三国凡139部,两晋南北朝凡120部左右,唐五代凡89部,两宋凡591部,元凡140部左右,明凡260部左右,清凡882部,故综计总量实当在2200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