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场盈利八招
- 魏刚才 柴磊 李小军
- 5557字
- 2020-08-28 16:46:50
一、培育优质的后备猪
猪的生产可分为仔猪生产和肉猪生产两部分,而仔猪生产又是肉猪生产的基础。仔猪生产成绩越好,即每头母猪产仔数量越多,仔猪成活率越高,仔猪体重越大,就越有利于肉猪生产成绩的提高。
从仔猪育成阶段到初次配种前,是后备猪的培育阶段,培育后备猪的任务是获得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种用价值高的种猪。
后备猪与商品猪不同,商品猪生长期短,饲喂方式为自由采食,体重达到90~105千克即可屠宰上市,追求的是高速生长的发达的肌肉组织。而后备猪是作为种用的,不仅生存期长(3~5年),而且还担负着周期性强和较重的繁殖任务。因此,应根据种猪的生活规律,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控制饲料类型、营养水平和饲喂量,使其生殖器官能够正常地生长发育,这样,可以使后备猪发育良好,体格健壮,形成发达且机能完善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生殖器官,以及结实的骨骼、适度的肌肉和脂肪组织。过高的日增重、过度发达的肌肉和大量的脂肪沉积都会影响后备猪的繁殖性能。
(一)后备猪的选择
后备猪(青年猪)是猪场的后备力量,及时选留高质量的后备猪,能保持种猪群较高的生产性能。根据种猪生长发育的特点做好后备猪的选择工作,适时掌握配种月龄,并制订后备猪的免疫程序。
1.后备母猪的选择
(1)后备母猪的选择要点 母猪不仅对后代仔猪有一半的遗传影响,而且对后代仔猪胚胎期和哺乳期 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还影响后代仔猪的生产成本(在其他性能相同的情况下,产仔数高的母猪所产仔猪的相对生产成本低)。后备母猪的选择应考虑以下要点。
① 生长发育快 应选择本身和同胞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的个体。在后备猪限饲前(如2月龄、4月龄)选择时,既利用本身成绩,也利用同胞成绩;限饲后主要利用于肥育测定的同胞的成绩。
② 体质外型好 后备母猪体质健壮,无遗传疾患,应审查确定其祖先或同胞亦无遗传疾患。体型外貌具有相应种性的典型特征,如毛色、头型、耳型、体型等,特别应强调的是应有足够的乳头数,且乳头排列整齐,无瞎乳头和副乳头。
③ 繁殖性能高 繁殖性能是后备母猪非常重要的性状,后备母猪应选自产仔数多、哺育率高、断乳体重大的高产母猪的后代。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如阴户发育较好,配种前有正常的发情周期,而且发情征候明显。
(2)后备母猪的选择时期 后备母猪的选择大多是分阶段进行的。
① 2月龄选择 2月龄选择是窝选,就是在双亲性能优良、窝内仔猪数多、哺育率高、断乳体重大而均匀、同窝仔猪无遗传疾患的一窝仔猪中选择。2月龄选择时由于猪的体重小,容易发生选择错误,所以选留数目较多,一般为需要量的2~3倍。
② 4月龄选择 主要是淘汰那些生长发育不良、体质差、体型外貌有缺陷的个体。这一阶段淘汰的比例较小。
③ 6月龄选择 根据6月龄时后备母猪自身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同胞的生长发育和胴体性状的测定成绩进行选择。淘汰那些本身发育差、体型外貌差的个体以及同胞测定成绩差的个体。
④ 初配时的选择 此时是后备母猪的最后一次选择。淘汰那些发情周期不规律、发情症候不明显以及技术原因造成的2~3次配种不孕的个体。
2.后备公猪的选择
后备公猪是指断奶后至初次配种前选留作为种用的小公猪。一个正常生产的猪群,由于性欲减退配种能力降低或其他机能障碍等原因,每年需淘汰部分繁殖种公猪,因此必须注意培育后备公猪予以补充。
(1)后备公猪品种的选择 选择性能优良的种公猪是提高猪群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在商品仔猪(肉猪)的生产中,种公猪的品种应根据利用杂种优势的杂交方案进行选择。直接用以生产商品仔猪的种公猪(二元杂交的父本或三元杂交的终端父本),应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优的生产性能;用以生产三元杂交母本的种公猪(三元杂交的第一父本),则应在繁殖性能和产肉性能上都较优异。
目前在我国的商品猪生产中,大多以地方品种或培育品种为母本,引入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在进行二元杂交时可考虑选用杜洛克或汉普夏为父本,也可选长白或大白作父本;在进行三元杂交时,应选择长白或大白两个繁殖性能、产肉性能均较优的品种作第一父本,选择杜洛克或汉普夏两个产肉性能优异的培育品种作终端父本。近年来杂种公猪在生产中也有应用,如果选择适当,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2)后备公猪个体的选择 后备公猪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 生长发育快,胴体性状优良 应选择生长发育性状和胴体性状优良的个体。生长发育性状和胴体性状可依据后备公猪自身成绩和用于肥育测定的同胞的成绩进行选择。
② 体质强健,外型良好 后备公猪体质要结实紧凑,肩胸结合良好,背腰宽平,腹大小适中,肢蹄稳健。无遗传疾患,并应经系普审查确认其祖先或同胞亦无遗传疾患。体型外貌具有品种的典型特征,如毛色、耳型、头型、体型等。
③ 生殖系统机能健全 虽然公猪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在体内,但是通过外部器官的检查,可以很好地掌握生殖系统的健康程度。要检查公猪睾丸的发育程度,要求睾丸发育良好,大小相同,整齐对称,摸起来感到结实但不坚硬,切忌隐睾、单睾。也应认真检查有无疝气和包皮积尿而膨大等疾病。一般来说,如果睾丸充分且外观正常,那么生殖系统的其他部分大都正常。
④ 健康状况 小型养猪场(户)经常从外场购入后备公猪,在选购后备公猪时应保证健康状况良好,以免将新的疾病带入。如选购可配种利用的后备公猪,要求至少应在配种前60天购入,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隔离观察,并使公猪适应新的环境,如果发生问题,也有足够时间补救。
(二)后备猪的饲养管理
1.后备猪的生长发育控制
猪的生长发育有着固有的特点和规律,从外部形态到各种组织器官的机能,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彼此制约的关系。如果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人为的控制和干预,就可以改变猪的生长发育过程,满足生产中的不同需求。
后备猪培育与商品肉猪生产的目的和途径皆有不同。商品肉猪生产利用猪生长早期骨骼和肌肉生长发育迅速的特性,充分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饲养管理条件,使其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发达的肌肉组织,从而实现提高猪瘦肉产量、品质及生产效率的目的。
后备猪培育则利用猪各种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控制猪生长发育所需的饲养条件,如饲粮营养水平、饲粮类型等,改变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保证或抑制某些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从而实现培育出良好、体质健壮、消化与繁殖等机能完善的后备猪的目的。
后备猪生长发育控制的实质是控制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外部反映在体重、体型上,因为体重、体型是各种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综合结果。构成猪体的骨骼、肌肉、皮肤、脂肪等四种组织的生长发育阶段,肌肉居中,出生至4月龄相对生长速度逐渐回升,以后下降,脂肪前期沉积很少,6月龄前后开始增加,8~9月龄开始大幅度增加,直至成年。不同品种性别的猪种有各自的特点,但总的规律是一致的。
后备猪生长发育控制的目标是使骨骼得到较充分的发育,肌肉组织生长发育良好,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适度,同时保证各器官系统的充分发育。
2.后备猪的饲养
对于后备猪的饲养要求是能正常生长发育,保持不肥不瘦的种用体况。适当的营养水平是后备猪生长发育的基本保证,过高、过低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后备猪正处于骨骼和肌肉生长迅速时期,因此,饲粮中应特别注意蛋白质和矿物质中钙、磷的供给,切忌用大量的能量饲料喂猪,以免形成过于肥胖、四肢较弱的早熟型个体。决不能将后备猪等同于成年猪或育肥猪饲养。后备猪在3~5月龄或体重35千克以前,精料比例可高些,青粗饲料宜少。当体重达到35千克以后,则应逐渐增加青粗饲料的喂量。特别是在5~6月龄以后,后备猪就有大量贮积体脂肪的倾向,这时如不减少含能量高的精饲料,增加青粗饲料的比例,就会使后备猪过肥,种用价值降低。青粗饲料既能给幼猪提供营养,又能使消化器官得到应有的锻炼,提高耐粗能力。所以,利用青绿多汁饲料和粗饲料,适当搭配精料是养好后备猪的基本保证。
可以根据后备猪的粪便状态判断青粗饲料喂量是否适当及有无过肥倾向。如果粪便比较粗大,则是青粗饲料喂量合适的表现,消化器官已得到充分发育,体内无过多的脂肪沉积,今后体格发育长大。相反,如粪便细小则说明青粗饲料喂得不够,或者猪过肥,将来体格发育较短小。
后备猪的生长发育有阶段性,一般6~8月龄以前较快,以后则逐渐减慢。2~4月龄阶段的生长发育对后期发育影响很大。如果前期生长发育受阻,后期生长发育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养好断奶后头2个月的幼猪,是培育后备猪的关键。如果地方品种4月龄体重能达到20~25 千克,培育品种4月龄体重达到或超过35~40千克,以后的发育就会正常。2~4月龄阶段发育不好,以后就很难正常发育。
对青年母猪在配种前7~10天,进行短期优饲,即在原饲料基础上适当增加精料喂量,可增加母猪的排卵数,从而提高产仔数。配种结束后则应恢复到原来的饲养水平,去掉增喂的精料。
【提示】短期优饲——让母猪更高产。
母猪配种前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关系每个发情期的排卵数和卵子的品质,因此,加强母猪配种前的短期优饲,是争取多怀多产的重要措施。
试验证明,在母猪卵巢中约有11万个以上的卵原细胞,而母猪一生通常只能排200~400个卵子,足见母猪的繁殖潜力是很大的。在一般情况下,成年母猪一个发情期可排25~30个卵子,多的可达40~50个;也有人认为平均排16.4个,范围是10~25个。但在生产上很少看到母猪一窝能产这么多的小猪,一般只有60%~70%的卵子能够受精并正常发育。这主要由于在饲养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卵子不能受精或在受精后中途死亡。
如果青年母猪进入繁育阶段时又瘦又轻,短期优饲显得特别有价值,对于排卵率处于较低水平的青年猪,短期优饲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充足平衡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对排卵的数量、卵子的质量,以及卵子的受精有重要作用;高能高蛋白饲料,对促进母猪正常发情和排卵有良好的作用。
另外饲养管理得当的母猪,经过产仔、哺乳,体重约减轻25%~30%,为提高排卵率,断奶母猪也要进行短期优饲。母猪断奶后,负担减轻,能得到充分休息,食欲旺盛,采食量大,不择食。这时饲喂日粮可以搭配较多的青饲料和质量好、加工细的粗饲料,但精料也不能一断奶马上就降低。特别是饲料一定要多样搭配,保持营养平衡。后备母猪可在配种前10~14天,酌情加料实行短期的优饲。这样母猪就能早发情、多排卵而且质量好。
此外,每天给母猪适当运动和晒太阳的机会,对提高产仔率也有影响。
2月龄小公猪留作后备公猪后,应按相应的饲养标准配制营养全面的饲粮,保证后备公猪正常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肌肉的充分发育。当体重达70~80千克以后,应进行限制饲养控制脂肪的沉积,防止公猪过肥。应控制饲粮体积,以防止形成垂腹而影响公猪的配种能力。
另外,后备公猪的饲料严禁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混入,饲料要有良好的适口性,体积不能过大,防止形成垂腹。饲喂方式以湿拌料日喂3次为宜。日粮应多样化,以提高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后备猪的饲喂方案如表1-1所示。
表1-1 饲养方案
(三)后备猪的管理
后备猪应该按性别、体重、强弱分群饲养,群内个体间体重相差在2~4千克以内,以免形成“落脚猪”。初期阶段,每栏可养4~6头;后期应减到每栏3~4头。可实行分栏饲养,合群运动。分群初期,日喂4次,以后改喂3次。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切忌潮湿拥挤,防止拉稀和患皮肤病。定期称量个体既可作为后备猪选择的依据,又可根据体重适时调整饲粮营养水平和饲喂量,从而达到控制后备猪生长发育的目的。
为繁殖母猪饲养管理上的方便,后备猪培育时就应进行调教。一要严禁粗暴对待猪只,建立人与猪的和睦关系,从而有利于以后的配种、接产、产后护理等管理工作。二要训练猪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如定时饲喂、定点排泄等。
在后备猪日常管理中应注意观察初情期和发情周期是否正常。若后备母猪久不发情或发情周期不正常,应查明原因,尽早确定是否留作种用。
后备猪的运动是很重要的。运动可以锻炼体质,增强代谢机能,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并可防止过肥及肢蹄病。因此,有条件的猪场可每天给予后备猪1~2小时的放牧运动。或让其在运动场自由运动,必要时可实行驱赶运动。
对于后备公猪的管理比后备母猪难度大,特别是一些性成熟早的品种,达到性成熟以后会烦躁不安,经常相互爬跨,食欲降低,因而生长迟缓。为了克服这种现象,应在后备公猪达到有性欲要求的月龄以后,实行分栏饲养,合群运动,多放牧,多运动,加大运动量,减少圈内停留的时间,这样不仅可增进食欲,增强体质,而且还可避免造成自淫的恶癖。后备公猪达到配种年龄和体重后开始进行配种调教或采精训练。配种调教宜在早晚凉爽时间空腹进行。调教时,应尽量使用体重大小相近的母猪。调教训练应有耐心,新购入的后备公猪在购入半个月以后再进行调教,以便适应新的环境。
(四)后备猪的使用
后备猪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和体重,便有了性行为和性功能,称为性成熟。性成熟的月龄与品种、饲养管理水平和气候条件有关。
何时给后备母猪配种是非常重要的,过早,其生殖器官仍然在发育,排卵数量少,产仔数少,仔猪初生体重小,母猪乳腺发育不完善,泌乳量少,造成仔猪成活率低。配种过晚,由于饲养日期长,体内会沉积大量脂肪,身体肥胖,会造成内分泌失调,使母猪发生繁殖障碍,如不易发情、产仔数少,分娩困难等。
后备母猪适宜的初配年龄和体重因品种和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异。一般来说,早熟的地方品种生后6~8月龄、体重50~60千克即可配种,晚熟的培育品种应在9~10月龄、体重100~120千克时开始配种利用。如果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条件较差,虽然月龄达到初配种时期而体重较小,最好适当推迟初配年龄;如果饲养管理条件较好,虽然体重达到初配体重要求,而月龄尚小,最好通过调整饲粮营养水平和饲喂量以控制体重,待月龄达到要求再进行配种。最理想的是使年龄和体重同时达到初配的要求标准。
后备公猪开始使用时一周不能多于两次,使用次数过多会使母猪受胎率和产仔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