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点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是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的局部表现。本病不应与“风湿”相混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不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自体免疫反应,在某些环境因素作用下,与RA有关的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DR4与短链多肽结合,能激活T细胞,产生自身免疫反应;②感染,多数人认为甲型链球菌感染为RA的诱因;③遗传因素,本病有明显的遗传特点,发病率在RA病人家族中明显增高。RA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和血管炎,早期滑膜充血、水肿,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渗出。滑膜内皮细胞增生、肥厚,形成绒毛状皱褶,突入关节内,绒毛可坏死脱落,滑膜边缘部分长出肉芽组织血管翳,逐渐延伸并覆盖于关节软骨表面、软骨下骨,使之逐渐被破坏、吸收,骨小梁减少,骨质疏松。后期关节面间肉芽组织逐渐纤维化,形成纤维性关节僵直,进一步发展为骨性强直。

二、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1.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显示,RA发生于任何年龄,80%发病于35~50岁,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3倍。主要症状如下:

(1)晨僵 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不灵活的主观感觉,它是关节炎症的一种非特异表现,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2)关节痛与压痛 关节痛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最常出现的为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疼痛的关节往往伴有压痛,受累关节的皮肤可出现褐色色素沉着。

(3)关节肿胀 凡受累关节均可出现肿胀,提示炎症较重。肿胀是由于关节腔内渗出液增多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改变而致。

(4)关节摩擦音 检查关节运动时常可听到细小的捻发音。

(5)多关节受累 受累关节多呈对称性,易受累的关节有手、足、腕、踝及颞颌关节等,其他还可有肘、肩、颈椎、髋、膝关节等。

(6)关节活动受限或畸形 病情持续发展,肌肉呈保护性痉挛,继发挛缩,最后关节僵直和畸形,病变关节附近肌萎缩,肌力减退;手的畸形有梭形肿胀、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头向下半脱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跖趾关节半脱位、弯曲呈锤状趾及足外翻畸形;上颈椎也可受累。

(7)关节外表现

① 一般表现 可有发热、类风湿结节(机化的肉芽肿,与高滴度RF、严重的关节破坏及RA活动有关,好发于肘部、关节鹰嘴突、骶部等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类风湿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动脉的坏死性小动脉炎,可表现为指、趾端坏死及皮肤溃疡、外周神经病变等)及淋巴结肿大。

② 心脏受累 可有心包炎、心内膜炎和心肌炎,多见于伴发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及类风湿因子阳性者。

③ 呼吸系统受累 可有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动脉炎、间质性肺疾病、结节性肺病等。

④ 肾脏受累 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脏淀粉样变和继发于药物治疗(金制剂、青霉胺及NSAIDs)的肾损害。

⑤ 神经系统受累 除周围神经受压的症状外,还可诱发神经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经病、继发于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经病、肌肥大及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

⑥ 贫血 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属于慢性疾病性贫血,常为轻度至中度。

⑦ 消化系统受累 可因RA血管炎、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所致。

⑧ 眼受累 幼年患者可有葡萄膜炎,成人可有巩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还可有干燥性结膜角膜炎、巩膜软化、巩膜软化穿孔、角膜溶解等。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① 一般检查 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

② 自身抗体 RA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是RA有别于其他炎性关节炎,如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标志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RF-IgM)、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此外,还包括抗RA33抗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体、抗P68抗体等。

③ 遗传标记 HLA-DR4及HLA-DR1亚型。

(2)影像学检查

① X射线片 关节X射线片可见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侵袭性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及脱位。X射线分期:a.Ⅰ期,正常或骨质疏松;b.Ⅱ期,骨质疏松,有轻度关节面下骨质侵袭或破坏,关节间隙轻度狭窄;c.Ⅲ期,关节面下明显的骨质侵袭和破坏,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关节半脱位畸形;d.Ⅳ期,上述改变合并有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胸部X射线片可见肺间质病变、胸腔积液等。

② 其他 包括关节X射线数码成像、CT、MRI及关节超声检查,它们对诊断早期RA有帮助。

(3)特殊检查

① 关节穿刺术 对于有关节腔积液的关节,关节液的检查包括:关节液培养、类风湿因子检测、抗CCP抗体检测、抗核抗体检测等,并做偏振光检测鉴别痛风的尿酸盐结晶。

② 关节镜及关节滑膜活检 对R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单关节难治性的RA有辅助的治疗作用。

目前RA的诊断普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h(≥6周);②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6周);③手关节(腕、MCP或PIP关节)受累(≥6周);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⑤有类风湿皮下结节;⑥X射线片改变;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以上具备4条或4条以上可以确诊RA。

三、治疗原则和健康提示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目的主要在于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

1.一般治疗

包括患者教育、休息,急性期注意关节制动,关节肿痛缓解后应注意早期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此外,理疗、外用药等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关节症状。

2.药物治疗

方案应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免疫和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常用的药物分为三线,第一线的药物主要是非甾体类药物;第二线药物有抗疟药,金盐制剂,柳氮磺胺吡啶,免疫抑制剂如青霉胺、环磷酰胺等;第三线药物主要是激素。对于病情较轻、进展较慢的病人,多主张先用一线药物,必要时联合二线药物。对病情严重、进展较快的病人,在一、二线药物联用的同时,早期给予小剂量激素,以迅速控制症状,见效后逐渐减小药物剂量。

3.外科治疗

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及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可行滑膜切除术,改善关节功能,晚期可根据病情行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