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
- 赵爱威 耿红莉
- 2224字
- 2020-08-28 15:27:15
二、管理的作用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组织的发展,管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概括起来说,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管理使组织发挥正常功能
管理是一切组织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任何一个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不论其性质如何,都只有在管理者对它加以管理的条件下,才能按照所要求的方向进行。
组织是由组织的要素组成的,组织的要素互相作用产生组织的整体功能。然而,仅仅有了组织要素还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各自独立的组织要素不会完成组织的目标,只有通过管理,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织才能正常地运行与活动。组织要素的作用依赖于管理,管理在组织中协调各部分的活动,并使组织与环境相适应。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没有指挥,就没有乐队。在乐队里,一个不准确的音调会破坏整个乐队的和谐,影响整个演奏的效果。同样,在一个组织中,没有管理,就无法彼此协作地进行工作,就无法达到既定的目的,甚至连这个组织的存在都是不可能的。集体活动发挥作用的效果大多取决于组织的管理水平。
2.管理是保证组织通过作业活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组织是有目标的,组织的目标需要通过作业活动来完成。而管理能使作业活动有效地进行,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有的亏损企业仅仅由于换了一个精明强干、善于管理的老板,很快扭亏为盈;有些企业尽管拥有较为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有些企业尽管物质技术条件较差,却能够凭借科学的管理,充分发挥其潜力,反而能更胜一筹,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
3.管理是一种现代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运用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的、自然的、技术的)来获取财富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分工协作是普遍采用的生产形式,分工协作的集体劳动效率大大高于成员单独劳动效率的总和。管理作为生产力,通过管理者的计划、组织及协调,有效地保证分工协作的进行,从而以较少的资源耗费来获取较多的物质财富。有人说,一个企业的发展,甚至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有人提出生产力的“四要素”理论,即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管理活动四大要素组成。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之一的观点已成共识。
4.管理能够提高现代组织效率
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一个组织就无法生存与发展。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没有机构就没有管理,但是没有管理也就没有机构。管理是现代机构的特殊器官。正是这种器官的成就决定着机构的成就和生存。”孔茨等人称“管理适合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管理适用于各级组织的管理人员。管理关系到生产率。”试想一想,在人们周围,哪一类组织不存在管理呢?有效的管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5.管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管理和科学技术共同构成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有人将其称为“两个车轮”。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与特征
管理故事:马谡的教条主义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大军压境,诸葛亮派参军马谡和上将王平统领二万五千精兵去守街亭。
到了街亭,看了地形,王平主张在五路总口安营扎寨,而马谡却认为应该在一个四面都不相连的山上扎寨,并笑话王平:“你真是个没见识的人,难道不知道兵法上说的‘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吗?”王平说:“这山是条绝路,如果敌军断了水道,不就全完了吗?”马谡听了气愤地说:“你不要再胡言乱语了,孙子兵法上明明写道‘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军断了水道,士兵们岂不拼命死战?”
马谡不听劝阻,领大队人马上山驻守,只给王平五千人马在山下驻扎。结果,司马懿大军来到后,果真把马谡围在山上,断了他的水道。士兵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不战自乱。王平领军拼命救援马谡,但寡不敌众。最后马谡只带了几个残兵突围,街亭失守。
解释:兵书并非灵丹妙药,要活学活用。生搬硬套,本本主义,就会钻进死胡同。管理亦是如此。
一、管理的性质
任何社会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也存在两重性,即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和为一定生产关系服务的社会属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
如上节所述,为了保证社会化大生产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需要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进行有效的管理,合理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有效配置生产力,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在这个意义上,管理不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而主要是对物的管理,比如库存管理、成本控制、财务管理等。自然属性是管理的第一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了在任何社会制度中管理的共性,因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形式、手段、方法,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没有本质的区别。
2.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主要体现管理者的意志和利益。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文化使管理思想、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式呈现不同的特色,比如组织目标、组织道德、领导作风、激励方式、管理理念、人际关系、群体价值观、组织文化等,这些涉及对人的管理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它们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具有较大差异。
正确理解管理的两重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要全面认识管理的任务,即既要合理组织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又要努力改善生产关系,兼顾社会责任。第二,对国外管理理论和思想要正确评价和学习,要结合中国国情有所选择借鉴,不能盲目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