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训练安全管理

【学习目标】

1.熟悉训练前的安全工作;

2.掌握训练中的安全工作;

3.熟悉演习中的安全工作。

训练安全工作,包括训练前的安全工作、训练中的安全工作和演习中的安全工作。

一、训练前的安全工作

训练前应制定安全措施,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场地器材。受训人员的准备活动必须做到充分、规范。

1.制定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是指针对训练内容、方法、要求和各种不安全因素所采取的不同方法。制定安全措施时注意以下几点。

(1)符合受训人员情况 制定安全措施时,要综合考虑受训人员的年龄、健康程度、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思想现状以及心理活动等情况,既要面对全体,又要照顾个别。

(2)充分考虑外界影响 制定安全措施,要全面考虑气候、场地、器材等因素对训练的影响。如训练场地的面积、平整程度,建筑物的布局、内部通道,风向、风力,器材装备的性能等。防止因某一环节的疏忽导致训练事故的发生。

(3)符合内容的要求 不同的训练内容有其特定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因此在制定安全措施时,必须突出训练内容的特点,具有针对性。

2.训练前安全教育

开展训练前的安全教育是增强安全意识、预防训练事故的基本方法之一。训练前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

(1)安全意识教育 进行训练安全重要性的教育,使受训人员增强安全意识,要正确处理安全与训练的关系,纠正忽视安全训练的错误认识,确保训练安全。

(2)安全知识教育 根据训练内容开展安全知识教育,使受训人员明确训练的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如着装要求、保护要求、行动要求等。特别在开展实地演练之前,要向全体受训人员介绍单位的安全规定和行动要求,防止因盲目行动引发事故。

(3)典型案例教育 借助典型案例总结分析,使受训人员注意容易引发事故的环节,积累安全经验,吸取事故教训,防止同类训练事故的发生。

3.训练前安全检查

训练前安全检查,是对训练场地、训练器材、保护器具等的安全状况进行的检查。为了保证训练安全,在训练前必须作以下检查:

(1)检查训练场地 检查训练场地是否符合安全规定,作业区域有无无关人员进入;场地内有无积水和碎石等杂物;是否根据训练内容划出清晰的场地标记;受训人员是否熟悉场地的地形地貌;复杂、危险区域是否做出警示标记等。

(2)检查训练装备 检查训练装备是否符合安全规定,性能是否良好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无法解决的要调整训练内容。

(3)检查个人防护 检查受训人员是否按规定着装,个人防护装具是否损坏。如头盔破损,安全带断裂,安全钩变形,安全绳老化等。必须时进行互查,消除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

4.训练前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指训练前为使身体处于良好状态而进行的必要锻炼。参训前肌肉、韧带较僵直,关节不灵活,身体兴奋度较低,如果不活动开就进行剧烈活动,容易将肌肉拉伤。因此,准备活动要充分,既要有常规准备活动内容,又要有专项准备活动内容。开展训练前准备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性 应根据训练课目、场地、器材、气候条件确定准备活动的内容,尽量使全身各主要关节、韧带和肌肉都得到活动,并应加强不发达肌肉的练习。

(2)适应性 准备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15~20min,以身体感觉发热、略微出汗为宜。

二、训练中的安全工作

训练中要严格落实各项措施,遵守操作程序,合理掌握训练强度,加强保护和防护,避免事故的发生。

1.干部到场,加强组织

开展训练时训练场地应有干部组织,落实各项安全制度,严格操场纪律,保证良好的训练秩序,帮助受训人员克服紧张和畏难心理,提高控制自己行为和情绪能力。训练结束后,干部要对训练安全工作进行讲评。

2.科学训练,讲究方法

要遵循人体的生理活动规律,坚持科学指导训练。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安排好课间休息,严禁超强度训练;按照训练计划和步骤组织训练,先讲解后示范,先分解后连贯。首先向受训人员下达训练课目,讲解训练装备的技术性能、操作规程、操作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并结合作业对象进行示范作业,然后指导受训人员进行训练。动作应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避免盲目蛮干。

3.规范程序,加强保护

训练时,要严格按照项目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根据该训练课目的危险性和危险环节,落实保护措施。特别是组织登高训练和特种装备应用训练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全面落实保护措施。保护措施不到位不得进行操作。

保护与帮助是消防员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安全措施,也是受训人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保护主要有一般保护法和自我保护法。一般保护时,保护人员应靠近受训者容易发生失误的位置,利用绳索等工具,做好保护准备;必要时运用接、抱、拉、挡等方法,对受训人员进行保护。自我保护时,受训者一般采取顺势屈臂、团身、滚动和下蹲的方法,以减免冲击和碰砸。帮助主要有直接帮助法和间接帮助法,直接帮助用于出现险情时,采取拉、托、顶、送、挡等方法化解危险;间接帮助用于训练难度大的动作时,采取语言、哨音、击掌等方法,使受训人员掌握正确的用力时间和节奏,明确身体在空间的方位,帮助受训人员尽快掌握动作要领,避免事故发生。

4.根据情况,采取措施

根据训练场地、内容、环境、气候等不同,应认真研究动作要领,了解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在登高训练前,要对训练和保护器材进行严格检查,负责保护的人员要尽职尽责,措施到位;使用举高车时,要注意防止高空障碍物,因地面承重过大而发生塌陷。

(2)开展烟热适应训练时,要严密组织,保证设施的控制系统完整好用;掌握受训人员身体状况,一般三人一组分组受训;详细登记进入训练空间的人员、进入时间和装备(如空气呼吸器)性能等情况;落实专人负责监控,一旦发生险情,及时排除。

(3)开展水上训练时,要切实做好各种防护措施。设立救生员,救生员要认真负责,注意观察受训人员的情况,随时做好救助准备。

(4)训练中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制止,并立即纠正。出现危险征兆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5)受训人员情绪不稳定或者身体不适时,严禁参加训练。

(6)夏季炎热,训练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应比正常训练时间缩短15%~20%。训练宜安排在室内或阴凉通风处进行,户外训练时要避免头部暴晒。在出汗较多、身体缺水情况下,宜饮用含盐的饮料,及时补充水和盐分,防止中暑。

(7)冬季寒冷,户外训练应按规定穿戴防寒服装和用具,衣服、鞋袜要保暖、适体、干燥。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冻伤。

三、演习中的安全工作

实战演习,是通过人工手段模拟高温、浓烟、倒塌、腐蚀、毒气等灾害场景,在假设的灾害事故现场,展开灭火、救生、堵漏、破拆、救援等技战术演练活动。实战演习是接近实战的合成训练,必须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1.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演习前应按照演习方案,结合演习的场地、演练课目、模拟的灾害事故场景、参加演习的人员和装备等情况,明确导演组、烟火组、安全检查组、灭火救援组、通信组等组织和具体人员的任务分工以及车辆、灭火剂使用等具体要求。落实演习目标单位的协同配合,发布演习通告,告知演习目标单位的所有员工,明确演习行动要求,并由单位安保部门配合做好安全工作。

2.指定专人设置现场

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负责灾害事故场景的模拟与恢复,保证现场设置满足模拟条件、符合安全要求,并采取措施保证现场设置过程的行动安全。现场设置情况应通告演习目标单位和参加演习的人员。

3.全面组织安全检查

演习前,要对演习现场及用于演习的建筑、装置、车辆等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主要内容是:建筑、车辆、管线、罐体等的结构是否安全;确定现场除了用于燃烧的木材、油品、发烟罐等物品外,有无其他可燃物品;建筑、装置通道上的障碍物以及可能发生高空坠落的物品是否清除;爆炸波及的范围内有无人员、车辆;消防水源是否好用;演习区域是否实施警戒等。

4.加强现场监控

演习开始前,应在现场合适的地点建立现场指挥部,以便全面观察灾害场景的模拟进程,对整个演习行动进行有效监控。现场安全员要时刻注意演习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对于在演习中出现的危险情况,要迅速做出应急处理,杜绝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5.演习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深入危险部位侦查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深入内部行动要携带导向绳、呼救器和对讲机等器材。进入复杂环境中执行任务的人员,要逐一登记进出时间。

(2)进入模拟有毒气体、高温、浓烟、倒塌环境中的人员,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做好个人防护,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在高空行动时,应小心谨慎,防止滑落。

(4)进入带电场所,要采取防触电保护措施。

(5)演习结束后,要对演习中的安全情况进行分析、讲评,查找事故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要求。

(6)检查演习现场的水源、电源、气源,确保正常使用,恢复固定消防设施运行状态。清点人数,检查器材,返队后及时对车辆、装备进行保养,尽快恢复战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