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持鳌,右持杯:蟹馔与漆艺的对话
- 戴爱群
- 1622字
- 2024-11-28 18:18:19
热菜
02 姜醋蟹白烧鹿筋
提起中国菜,很多人都重视或欣赏它的味道,或醋椒,或酸甜,或麻辣,或鱼香……变化之多、品类之富,奇幻莫测,举世无双,但似乎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它的口感。其实,美食之美,除了色香味形之外,火候料理得恰到好处的食材与唇、齿、舌、牙龈乃至口腔黏膜接触时给食客带来的愉悦感,是无可替代、无比美妙而且万分重要的。剥离了触觉的味觉顿失依傍,糖醋鱼如果不是外焦里嫩而是软塌塌、黏糊糊的,干炒牛河如果河粉糟烂得“肝肠寸断”,宫保鸡丁如果鸡丁不嫩、花生不脆,无论它们的调味多精准、多诱人,恐怕也很难使人产生品尝的乐趣。
中餐对口感的讲求,除了以准确的火候保证食材的口感预期之外,还包括一道菜肴中不同食材间口感的关系,无论是主料与辅料之间,还是两种并重的主料之间,合理地搭配才能产生精彩的效果,反之则会两败俱伤。
就像中餐配色的原则有“正配”“反配”两种路数一样,口感的搭配也有相同或相近的“一顺边”和相反或相对的“对立统一”。前者的例子如花菇扣辽参、油爆双脆(猪肚仁配鸡胗);后者就更多了,几乎俯拾即是,常见的如烧二冬(冬菇配冬笋)、滑熘里脊(猪里脊配黄瓜片)。
当然,相反、相对的配法要求“对立”并非“你死我活”,其中还要有“统一”:软嫩的熘里脊片、脆嫩的黄瓜片中都有足够的含水量——软和脆是“对立”,嫩则保证了“统一”;宫保鸡丁中花生的含水量尽管极低,但炸制的火候保证了它的脆不是刚性的,而是酥中带脆,与鸡丁同时入口不仅不会影响欣赏主料的滑嫩,反而会起到衬托、强调的作用,有相反相成之妙。
此菜由蟹白熘银皮(即粉皮)和蟹粉烧蹄筋变化而来,但从味型到口感都略作了调整。
上述两种搭配,都是“一顺边”,但蟹白的香软肥糯远胜蟹粉;银皮与鹿筋俱软嫩,银皮好在爽滑,可以解腻;鹿筋妙在酥糯,容易入味,所以把蟹白与鹿筋绾合在一起,预计更加“和谐”。山珍配湖鲜,倒也铢两悉称。
多数蟹馔都是咸鲜口,固然能突出螃蟹的本味,但一桌蟹筵吃下来,未免单调。有的菜跟姜醋碟上桌,客人自己难以把握调味的分寸,常见“过”与“不及”。我非常敬佩鲁菜高手烹制油爆肚仁的手段,特别是出锅前烹入少许米醋,使肚仁略带醋香和若隐若现的酸鲜味,既增香开胃,又去“脏器味”,真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这道菜中的醋就由上述手法启发而来。
至于姜,一贯是蟹的绝配——我吃河蟹从来只佐以姜醋汁而绝不加糖和酱油,不仅为了民间传说的蟹寒姜热,而且没有姜、醋做背景,蟹的鲜香味确实表现不出来。当然,烹制蟹馔时讲究一点,可以用现榨的姜汁——只取其香而去其辛辣。鲁菜同时使用姜、醋的菜品不少,往往完成祛腥提香的任务之后就悄然“引退”,这里却要求它们的味道浓一点,在咸鲜味的基础上形成“姜醋口”,以突出蟹香。
蟹白与鹿筋皆为珍贵的食材,希望这个设计没有“埋汰”它们。
姜醋蟹白烧鹿筋
制作方法
〇主料:蟹膏、水发鹿筋
〇辅料:葱、姜
〇调料:盐、料酒、米醋
〇佐助料:水淀粉
〇做法
①葱姜分别制成葱姜水备用。
②水发鹿筋飞水。
③锅中下入高汤,烧开,加入盐、料酒调味,下入鹿筋、蟹膏和葱姜水,姜水要略多一些,锅开后水淀粉勾芡,烹入少许米醋,打明油,出锅装盘即成。
莳绘蒲棒黑漆盘。
蒲草是生命力很强的水生植物,
秋季叶子转黄,蒲棒长成,
姿态依然劲挺有力。
蒲棒和蒲草叶子用漆粉莳绘的方法表现,
这种方法有浅浮雕的效果,
并且色彩饱满,
与蒲草内在的力量和精神相符。
蒲棒部分采用了较粗的漆粉,
与叶脉细颗粒效果稍有不同,
蒲棒的秆部用了金粉莳绘工艺,
体现出另一种植物质感。
(范星闪)
蒲庵曰
蟹料色彩无非红、黄、褐、白,我确定器皿与菜肴配色的原则是:褐色尽量配以红色为主调的器皿,以调剂色彩,增加食欲;白色尽量配以黑色为主调的器皿,以求醒目(当然,创作时要在黑色背景上点缀一点亮色或暖色);红、黄两色跟哪种颜色都容易搭配,就不特别要求了。
具体到这件器皿,红褐色的蒲棒一方面象征秋季到来,一方面也给菜肴增加了一点亮色。如果把蒲草换成黄色的芦苇、白色的芦花,效果就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