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乏三种教育,性的教育、爱的教育、死亡的教育。这三种概念,分别对应人生的三个支点;身体的完整、灵魂的丰沛、生命的价值。
——周有光
这个年代打着“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家长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空前绝后的。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杨澜”
这样段子大家也看得很滥了,尤其作为每天接触病人和家属的医生,基本上根据病人家属仪容面貌和谈吐举止,短时间内能够地推断出他的文化素养和依从性。然后评估病人的社保情况和经济条件,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但是中国人真正注重教育吗?能够直面一些自然现象和生理现象,着力于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吗?
作为医生,永远会碰到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医盲”。很多年轻的病人,他们都受过相当的教育,穿着打扮看起来也完全不像是这个社会底层的人。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居然对收缩压和舒张压一脸茫然?140/90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是不要觉得自己血压没到140/90就万事大吉啊!120/80才是血压的理想标准,很多人对这些居然都是一脸茫然?对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标准也是一无所知?这些是最基本的常识啊!
上肢桡骨、尺骨和肱骨,下肢胫骨、腓骨、髌骨、股骨,这些人体主要大骨头的位置关系,搞不清楚那还说得过去。居然大部分人都搞不清楚胃、胰腺、脾脏、肝脏、胆囊、大肠、小肠这些器官的位置关系?连人有两个肾脏,居然都完全不知道?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很多女性活到二十几岁,不知道子宫颈、子宫体、输卵管和卵巢的位置关系倒也罢了,搞不清楚膀胱子宫和直肠的位置关系也情有可原,真不知道她们二十多年是怎么活的?
连自己也是,从小到大父母在自己面前一直是相敬如宾,从来没什么卿卿我我的。直到母亲和赵叔叔在一起后,他才发现原来母亲还能经常当着自己的面打情骂俏,六十多岁的男性还能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灵魂”,能活成这样一个知情识趣的“老顽童”?
严格地说,初中涉及的生理卫生教育,老师都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这部分内容,大家回去好好自己看两遍书就可以了”,但初中恰恰是男性和女性身体发生巨变,躁动不安的一个时期;到了高中稍微学得深入和详细一些,但也不可能直截了当地讲述,这又恰恰是人情窦初开春心萌动的时期;到了大学学医了,倒是真的不藏着掖着了,面对人体解剖结构,各种病理和诊断,大量的晦涩的专业术语,需要你用时间和力气消化吸收和理解掌握。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啊!
但是理论和实际毕竟是两码事呗!或者说得直截了,即使是自己父母这个层次的五零后,也没有正面地给过他任何积极有益的两性教育。后来母亲也告诉他,一结婚就怀上双胞胎,生好双胞胎就强制上节育环了。虽然上节育环身体会带来某些不适,但是在那个年代50后的吃苦耐劳的能力也是很强,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后来双胞胎夭折了,取出了环很快又怀上了他,生好二胎后继续强制上节育环。直到更年期过后,把节育环取了出来。或者说,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计划生育执行得最严格的年代,他的父辈不用考虑怎么样生育,更不用思考避孕。时代帮他们决定好了,只能生一个,生好必须强制上节育环。尤其母亲又是教师又是党员的,更加作出表率。
而到了50后的下一代,80后从上大学谈恋爱开始,两性这个课题也就严肃地放在你面前。从高中大学开始谈恋爱到最后结婚生子,有将近十年时间,这也是人求学生涯最后奋力一搏的冲刺阶段,也是人事业和婚姻的起步阶段。人一生最关键的几次选择,人一生最关键的几步路,都会在这个阶段完成。人这一生最关键的几步走得怎么样,也差不多奠定了你一生的大方向。
他活到这个年纪,除了和自己老婆,也只有陆宇轩一个,就像谈论某部电影,评论某场足球比赛一样,能够开诚布公地讨论两性。不知道今后和自己的下一代能不能这样子讨论呢?
还有死亡教育,中国已经是深度老龄化社会了,但是大家还是不愿意去坦然地正视死亡。自己在学生时代读过《相约星期二》,读过《最好的告别》,也是感触颇深。父亲病重后,又读了《死亡如此多情》,和琼瑶的《雪花飘落之前》。
他也向父亲朗读过《死亡如此多情》中的一些文字,琼瑶的公开信《预约我的美好告别》,这点上父亲倒和琼瑶的观点比较接近。父亲倒也能够非常坦然地和他一起探讨自己的身后事,他也非常认同琼瑶的观点,如果确定疾病已不可逆转,请不要联合医生来凌迟我。甚至父亲预料到,姑姑们会和他们意见不统一,特意交代:该什么时候放手,你们母子两个决定就可以了,等做好初步的善后,再通知你的姑姑叔叔吧!
真的到了疾病终末阶段,他再次郑重地交代:我的儿子,请务必让我走得有尊严,走得安详。这是你现在唯一能为我做的,也是你对我的最后一次“孝顺”——虽然我身体好的时候,你也没有好好孝顺过我。
后来,在娘舅和哥哥的帮助下,他全部按照父亲生前的嘱托做好了,母亲居然出人意料地很快又开始了另一段“夕阳红”。他以为一切“都挺好”,没想到还是被姑姑们诟病了?
没办法,中国的教育就是缺失,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