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厂里对技术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的观念已经是深入人心了。特别是新扩改后,各种条件都比原来好了很多,更有条件搞创新了。
总厂对科技创新的推行向来都是非常给力的。对于那些做得好的科技创新,总厂甚至会用发明者的名字来命名这项创新,并报送更高一级的部门。象几年前就曾用工人的名字命名了“某某操作法”,这种做法向全厂的员表明了总厂对科技创新的态度,产生了强烈反响。举例来说,假如顺子能发明个什么操作,那肯定厂里也会命名个“顺子操作法”。
对于顺子他们这样好几千人的大厂来说,涉及到大大小小几十种基础产品。自然每年的技改什么的也是特别多的。从总厂开始,到分厂,到工序,科技处都会指导每个分厂每个工序每个岗位去琢磨一下如何去做技术改造,务求弄出点新技术新改造来。在这些技术改造中,有的确实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有的却不一定了。
老同学智承曾经跟顺子讲过一个他们那分厂的技改的例子。
那时他们分厂里设备组做一个设备的革新,按照设备组的设想还是不错的。他们那里有一个条件比较恶劣的熔铸岗位,当金属熔铸成锭时,要进行表面处理的,不然外观规格就达不到要求的。那熔铸岗位平时是通过人工在热熔的状态下对氧化膜进行扒除的。说起来这种事情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但当面对着高温的生产条件,工作条件就变得恶劣起来了。这是属于设备的问题,于是设备组便报了个技改项目,试图通过机械设备模仿人工来完成这个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他们设备组的人员开始申报技改项目了。但他们不曾想到,在平时的人工作业的时候,操作人员是可以凭借经验来做出判断与调整的。可是一旦换成了机械,就没有了这个判断能力了,试验并不成功。试了很多次都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到后来科技处要验收项目了,为了保证验收成功,设备组的相关人员在机械作业后又加了一道打磨的工序,并调整了生产流程。这样一来,非但没有减轻员工的工作量,反面增加了新的设备,增加了维护人员。让人员更加紧张,一线工人意见很大。最后,验收是通过了,而事实是让工人们更辛苦,更累了。当验收期过完了,员工自发地恢复成原来的工序。
顺子觉得技改如果做成这样,那还不如不做。有时好心不一定能办成好事的。
铜分厂的技术改造是由技术组高工负责的。当他看着别的分厂搞创新活动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高工心里的压力不轻了。高工心里想:”如果再不弄点创新出来,到总厂去开会都会特别没面子了。“于是他找到了顺子,他觉得顺子这个工序最有技术含量,也应该最容易出成果。
于是高工去找顺子了。
“现在厂里掀起了科技创新的新高潮,你这工序是不是也可考虑一下?”高工跟顺子商量起来。
“技术改造是重要的,咱正好借这个机会也好好清理一下那些流程上的问题点。之前改造的澄清槽流程我觉得可以报。你给我几天时间,让我再找找别的工艺来做优化。”顺子说
搞创新顺子是支持的,但他希望把技改做扎实,要真正的落到实处,他更不希望象智承跟他讲的那个设备改造一样。他在想从哪个方面入手比较好。他觉得去改造电解铜生产的这种主生产工艺是风险很大的,他觉得现在分厂里技术储备还不够,还是要先找找非主产品的工艺环节入手更可靠些。
“我已经帮你想好了,就优化这个阴极槽怎么样?这一系列槽数量少,见效快,技术对比明显,一两周就可看出效果来。这样写申报材料也容易出成果。”
听高工这话的意思,他应该是之前已经考虑很久了。
“这个不好吧,阴极槽如果出问题,整个电解生产都会停下来的。再说现在生产也挺好的,再改要想提升效果毕竟有限,并不利于报奖看成效对比的。”
顺子说的这个倒是实话,现在的阴极片生产非常稳定,成片率都在95%以上,考虑到人工剥片时造成的损失,要提升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阴极片的成片率只要达到了八成以上,就可以实现生产的稳定,现在成片率是九成五以上,自然生产无忧。生产线上有十六个阴极槽的,每个月都会调整一次阴极槽生产电解铜。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调整,一个电解槽一个月的产量可以达到六吨电解铜,四个槽就可以达到二十多吨,一个月增加产值七十多万元,换句话说,如果能长期保持这种阴极片的稳定生产就能产生不错的效益了,一年增加产值都可达到八百万以上了。
“这事我已经想了好几年了,前些天还专门看了看书,考虑很成熟了,这个应该问题不大。”高工坚持了。
高工是顺子在技术线的上级,既然上级坚持,那就做吧。顺子已经收集完整了他的数据,他知道会出事,想了想也不再说什么。这一年来,顺子处理事情的方式变了很多。
高工拿出了他的指标调整方案构思给顺子看。
“按你这个方案调整指标,我是不赞成的。但既然分厂里已经决定了,我就保留意见了,但有一点要先说清楚,如果因为按新的技术指标进行调整出了质量问题不能考核我们工序。”顺子坚持提出自己的观点,他知道员工被扣钱的话队伍就会不好带了。
“那可不能这么说,要考核的还是得考核。”高工用起了行政命令。
那好吧,既然这样说了,顺子觉得没有什么好继续说的了。
顺子一直觉得:“既然努力也改变不了,那还不如静静地在坐下来旁观。”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他会努力去争取,努力去做好,如果别人要怎么去弄,先争取,争取也争取不来的时候,就会去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想对策。
很快,技术组的技术指标就按标准程序下达到了顺子手上,顺子当天就转发到了负责调整电解液的配液班。
配液班的当班人员老秦找到了顺子。“顺子,你传下来的技术指标会有问题。这种指标以前弄过,都是失败的,最后都弄得焦头烂额的。”老秦的是配液班的老员工,在配液班已经有十几年了。
“你说什么?这个方案以前试过?我怎么不知道。”顺子好奇地问了起来。
“你当然不知道了,这是在你来之前试过的,也就是那时造成了大面积烧板,弄了三四个月才恢复过来的那次。”老秦说。
配液班的老师傅这么一说,顺子有点明白了。那时肯定也是高工授意之前的技术员做的,后来无法收场了找了之前的技术员承担责任罢了。
想到这里,顺子似乎想通了他为什么能突然调来做技术工作的原因了,他不希望自己也象原来的技术员一样成了别人承担责任的牺牲品。
想到了这一层利害关系,预感到不详的顺子赶紧找蔡哥商量。配液班的员工说事情的时候往往有些说得太过严重,顺子觉得找蔡哥问清楚会更可靠。
对之前的大面积烧板的事,蔡哥是不愿再去想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那是往事不堪回首,因此\这事来,听到顺子说完自己的担忧,他开始紧张起来,他心里想:”别搞得又来一次,那人都会弄傻去。“他觉得确实应该跟顺子介绍一下那一次大面积烧板的详细经过了。
在铜电解里所谓的烧板就是由于电解的时候生产出来的电解铜表面长出很多的粒状物,这种粒状物极与阳极碰在一起短路了,严重的时候就会造成质量严重下降直至报废。
那一次蔡哥印象非常深刻,那时分厂搞技术创新,阴极槽与生产槽同时进行,开始几天并没什么影响。慢慢的开始出现烧板,到后来越来越严重,有的直接整槽报废,分厂上下乱成一锅蚂蚁。蔡哥这么一说,顺子倒有了印象,在来电解工序之前,顺子就是在阳极生产工序的,当时看着成捆成捆的电解铜回炉还有点奇怪。当时阳极工序还有人打趣地说:”有了这些废铜过来,没有调不好的阳极板质量的。“那次确实持续了很长时间,整天就是成捆成捆的废品直接投入熔炉里。但顺子没想到是这么回事。
蔡哥说:“那次连续搞了三四个月,我是有家也不能回,整天呆在厂里。正常生产的电流是九千多安,而当时整个电解工序只能保持二千安的最低电流生产,还常常出废品,只要一升电流,马上废品就成数倍地出现。当时的技术员没有一点办法来解决。”
蔡哥顿了下,喝了口茶。
“那后来呢?”顺子听得入神了,想知道后面的事。
“后来的事你就应该知道了吧。”
顺子摇了摇头,以前他不喜欢打听这些事的。
“后来,厂长一怒之下,把技术员撤了,由蔡哥我兼着。可能厂长认为反正有技术员也跟没技术员一个样,那又何必留呢?当然也有可能是向总厂表示他已经严厉处罚了相关人员了。”蔡哥边说边做着自己的猜测。
听到这里,顺子一下全明白了,明白了为什么他会被突然提拔到技术管理岗位。他还明白除了技术,里面还有别的学问。听了蔡哥讲的这些往事,顺子开始想接下来的对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