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总想不出办法来解决员工的劳动量的问题,没办法,只能开始给员工画饼了。于是他让各个班组找了代表来面对面沟通了。
“你们都是跟了我这么久的兄弟,咱们也就不绕圈子了,现在劳动员工短缺的问题到开发区之后就都解决了,现在大家要克服眼前的困难。”陈总给员工做起了思想工作。
“开发区的事情靠不靠谱?到时技术水平提高了,说不定你到时也找个理由把我们给开了。”有的员工有顾虑。其实大家都不想回到原来那种状态了。
“我哪敢开你们啊,每次都是你们开我的,之前不是有不少人都是不满意了就找我这里来发阵牢骚,直接就撒手不干呀。”陈总说。
“你说的那是以前,那时工资低,随便都可找到这种工作的,现在不同了,咱也是有影响力的企业了。”有的员工说。
“我的信誉应该可以担保现在的各位都不要有顾虑的,大家大可放心,只希望大家能共渡目前的困难。”
听陈总这么一说,员工代表们没有什么话好说了。他告诉员工目前的状况都是暂时的,等到将来公司发展了就会怎样怎样的。应该说陈总的这次沟通是成功的,员工们还真开始信了,抵触的情绪开始降了下来。
其实,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都是这样的,当自己觉得有奔头的时候往往也更能忍受各种暂时的困难的。当前面有一奔头的时候,更容易激发出创造力来的。不只是企业是这样,我的家庭,我们国家的发展也是一个道理,最怕的就是看不到头。
话说集团这段时间正在规划开发区的建设,正在各个部门进行着密切调研。
陈总把别的事都放了下来,他要赶在集团的总体规划出来之前,向集团把他物流公司的发展设想说清楚。
在与客户的不断交流之中,陈总的思路开始变得宽阔起来了。他现在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不但想做供应链物流,他还想把企业的物流业务扩展到快递行业中去,把他这种仓储型的物流业务扩展成商务型的物流业务,而这样扩展的话,他需要场地,这个得向集团申请才行的。但这个概念要跟集团解释清楚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他正在想对策如何把这个意思向集团说清楚。申请材料他已经写了好几稿了,但每次都不满意。
集团的规划领导小组找到他这来了。
“老陈啊,你现在翅膀硬了。申报材料都可以不当一回事了啊,这么久了还没见你送申报材料过来,我只好自己来拿了。”说话的是集团副总鲍总。那时成立物流公司就是鲍总一手策划的,现在物流公司转型成功,自然是他的得意之作。但现在陈总不把集团的安排及时回应,他还是有些不满的。
“鲍总你说这话是在损我了,没有你鲍总的高瞻远瞩也就没有物流公司的今天。”陈总在上级面前说话总是很谦卑的样子。
“还记得就好,那申报材料呢?”听到陈总这话,鲍总没有了责怪的心情。
“申报材料写了好几遍了,但总感觉不到位呀。所以拖到了现在还没写好,鲍总别见怪了。”
“写个材料这么难?这可不是你陈总的作风了。我今天要汇总了,要不你先说个数据吧。规划这数据咱可以往乐观里去想,别老是怕这怕那。”鲍总担心陈总畏手畏脚,反正只是想法,后面可以再调整的。
“要不开发区那边先定个两千平?”陈总觉得要比现在的场地大才行。
他看了一下鲍总,鲍总听了陈总的话之后皱起了眉头,显然不太满意。他想起刚才鲍总的往乐观了想,赶紧接着往下说。
“二千平是传统仓储,咱将来要考虑一下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物流这些新领域,各加两千,总面积六千应该是比较合适的。”陈总一急,也不管那些概念说得对与不对了。
“这还差不多,与我的想法还是很接近的,那我这初步统计一下,按六千填报了。你赶紧把申报材料补上来。”
鲍总还要去忙他的事,说完就走了。
陈总赶紧送鲍总出去了。看着鲍总离去的身影,陈总对着鲍总的身影说了一句:“你比我还狠。”
集团的规划草案很快就发下来了,陈总看了一下物流公司的规划面积,初步规划六千平,再留规划二千平扩展区域。
看到集团这么快就下发了规划草案,陈总感觉到集团在开发区的建设速度可能会大大加快了。根据之前集团下发的建设规划草案来看,预计会给他在集团的交通最便利的地方规划两栋四层楼房给物流公司,每层面积约八百平方米,总面积达到了六千四百平方。因此按此规模基本上人员会达到三百人左右,扣除现在有的员工,需要招聘二百人做准备。
现在招聘人员的事集团还没有提起,但他要借此机会抓紧人才储备。
招聘新员工,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里的学生,毕竟在学校里受过了正规的教育,员工素质有保障。他要解决的是到底需要多少人,需要培训什么岗位,他心里也不是太有底,还得好好规划一下。
对于招聘学生这事,他不假思索地想到了让顺子去给方案。
大张旗鼓地校招对陈总来说还是头一回,以前也来招过,但最后没有人愿意,弄得好尴尬了,陈总就不想再去校招了,就算想要学生过来,也更多的是由老师们推荐式地来应聘,合适的就留下来。
顺子那里物流专业的学生一年就是一百多,如果能一下就解决掉几十人的就业,对顺子、对学校来说自然是好事,既解决学生就业,又满足陈总的用人需求,更重要的是陈总这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学生的未来也有好处。这是一件两全齐美的好事。
听到陈总想进行校招,顺子不敢怠慢。
“学生都不愿去民营企业的,这可怎么办才好。”顺子说。在学生眼里,民企容易与低薪、加班划等号。
“要不先实习吧,就按顶岗实习,让学生先了解一下企业。顶岗实习是有基本工资的,这个应该可以吸引一部分学生,让学生到现场来了解企业更好些,不过这需要你们学校里配合的。”陈总说,他也知道学生对民企有偏见的。
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也符合教育部的精神,没有问题的。于是顺子报告给了学校,希望学校能调整一年的人才培养方案,让有意向的同学将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带到企业去完成,并完成相应的毕业论文。于是顺子也向学校了里呈报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申请。但在学校里却并不太顺利,迟迟不见批复下来了。于是顺子决定去找相关的领导了解情况。
“按你这个离校要求,出了安全事故怎么办?”一个负责教学的主任问。
这是个死结,顺子无法回答。顺子最反感的就是这种领导,但如果你去推敲这种领导的话竟然会发现不做事就是最安全的了。一听到这话,顺子二话没说就走了,他打算去找别的学校的老师来办这事。在教育系统,他认识相应的兄弟院校的老师多了去了。
不过话说回来,顺子还是希望推荐自己的学生去,因为之前就有带学生去参观实习过,在学生报名的时候信息对称透明,不用做太多的思想工作,其次学校离得近,住宿这些问题容易解决,同时学生有什么动态可以及时跟踪掌握,最重要的一点,是顺子跟陈总关系好,顺子隔三差五就会过去检查,也有利于安抚学生。
过了一阵之后,顺子心里开始平静了,他想:“不能因为极个别的领导有问题就否定别的领导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于是他决定去找系主任崔主任的说这事,崔主任是位女的领导,她主管系里全面的工作。她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把这件事推荐到了学校里。主管的校长非常重视,认为这是校企合作的好机会,这种形式本身就是教育部界定的顶岗实习了。按照学生实习的规定,学校里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既然有了学校的支持,顺子没什么好说的了,于是在学生中开始动员了起来。一听说顶岗实习是有工资的,又能完成学校里的学习任务,报名显得异常活跃,最后经过陈总面试挑选了七十多名学生到物流公司参加顶岗实习。
按陈总的设想,如果这七十多名学生能够都留下来的话,到第二年的时候人才的事就不用太担心了,毕竟开发区那边的分部也不是一下就可建成的,分批推进,两年之后员工素质就会有一个大大的改观,到时新设备上马,新业态的引进也就有了人才的保障。他想想心里都美了。
为了保险起见,学校要求签订了三方合同,学校、企业、家长,并要求企业给学生买了基本的保险,一切准备就绪了。学生可以到企业上岗了。当然这些事都是由学校出面做的了,顺子只起了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企业的员工也高兴起来,一下子各个岗位都增加了人手,劳动强度一下就减轻了一半。而且学生们没有员工那么复杂,本来物流公司的工作并不复杂,而且这边还只是传统物流作业,只要认真负责、按章作业就可以。学生学得也很快,一个月不到就可以独立上岗了。
陈总看到这个局面终于松了口气,感觉比预想的还要顺利,无意中缓解了人员紧缺的状况,更让他开心的是在学生中还发现了不少好苗子,他心里开始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