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东窗事发

七月初九。

没有赵同心,朱大人的梦至少一半就做不成。

朱大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的计划就得提前进行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朱大人立事不足却去行事,岂非飞蛾扑火,玩火自焚?

虽然飞蛾扑火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是扑火的那个瞬间还是勇敢的、光亮的!

因为有些事情,人们明明知道就是玩火自焚,但还是要做一只飞蛾,尝试一下扑火那一精彩瞬间的刺激。

七月十二。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烛虽燃半,可扶州王仍然未睡,他暗中盯着案几上的扶州王印,其实一个梁上君子也在盯着那块王印。

扶州王早已察觉,数日夜间,总有一蒙面的黑衣人潜府上梁,伺机盗取王印。

其实这蒙面黑衣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人的幕后主人是谁。

烛在滴泪,扶州王的心也在滴泪。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扶州王熄了灯,慢慢地闭上眼睛,案几上就放着装有扶州王印的盒子,而且这个盒子还是开着的,这岂不是开门揖盗?

雾露,润物细无声,梁上黑影一闪,也是无声,转瞬即逝。

再点烛,殿内通明,扶州王印已然不见,只剩下一个空盒子。

盒空,但是扶州王的心还没那么空,他竟然闲情逸致,美人殿下起歌舞。

歌舞几时休?一曲完毕。

速招朱大人,扶州王口谕,密旨宣见。

蒙面黑衣人刚见过朱大人,朱大人便领旨复命,火速入了扶州王府,因为延误时间,格杀勿论。

扶州王印便在朱大人的衣袖中,只是深藏不露罢了。

做贼心虚,因为没有一个贼认为自己的偷盗是心安理得的。

一根尺长的竹子,被扶州王一劈两半。

深更半夜,这扶州王玩弄竹子的目的何在?

扶州王将竹子外面青的一面朝向朱大人,问道:“朱大人见多识广,不知道这东西叫什么?”

“竹皮!”朱大人冷静道。

扶州王又将竹子里面白的一面朝向朱大人,问道:“那这个东西叫什么?”

“竹肉!”朱大人镇静道。

谁都知道,青的表面叫“篾青”,白的里面叫“篾黄”。

“篾青”便是“灭清”;“篾黄”便是“灭皇”。

按照旧称呼,朱大人说了其一,便应被捆绑、搜身,被杀头。可是朱大人机智灵活,毫无破绽。

“王爷,大事不好了,后殿起火了!”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踉踉跄跄地前来禀报。

扶州王大惊失色,急急忙忙将装王印的盒子塞与朱大人怀中,叮嘱朱大人看好王印,说完,赤脚便奔了出去,以探究竟。

火势不大,只是天干物燥,御膳房的柴草不点自燃,几盆水泼将上去,火也就熄灭了,虚惊一场而已,只不过扶州王假戏也得真唱。

等扶州王取回装王印盒子的时候,王印已经安安稳稳地置于其中了,而朱大人也被结结实实地束缚于扶州王府之中。

倘若王印盒子是空的,朱大人渎职失守,那么朱大人就得死,也许这盗窃的案子就更错综复杂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锦囊妙计使朱大人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有些事情本就不用以兵刃血腥而解决,那“杯酒释兵权”就是最好的诠释。

献计的人是一条狗,这狗当然不是吃屎的狗,而是人,他的名字就叫庖乙,一个当初被别人看成一条狗的人。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七月十三的凌晨,朱府便被撒下了一张天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朱大人犯的就是死罪,朱大人被赐死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朱门的同党余孽皆被一网打尽,一一斩杀。

朱大人的故事就此告终。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朱门唯一活下来的就是人送绰号“雷神”的贾小虫,他摇身一变,竟然成了扶州王身边最贴心的小太监,若干年后,这个小太监完成了朱大人交代给他的任务,这是后话。

朱大人失去四方先生,就知道自己大势已去,选择了共同赴死,其实就是为了成全贾小虫,朱门灭亡,才能完全让扶州王放松警惕,欲擒故纵,三十六计,计计杀人,这也是朱大人临死时对扶州王用的最后一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