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操作步骤

1.文档版面

本题用来调整文档的整体布局,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页面设置”组右下角的对话框启动按钮,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

(2)在“页面设置”对话框的“页边距”选项卡中,设置页边距的上、下、左、右边距都为“2厘米”。在“应用于”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整篇文档”,如图1-2所示。

图1-2 “页面设置”选项卡

(3)在对话框中单击“纸张”选项卡,在纸张大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自定义大小”,设置纸张宽度为“20.5厘米”,高度为“30厘米”。在“应用于”下拉列表中选择“整篇文档”。

(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页面设置。

2.章名和节名标题样式的建立

第2题章名和第3题节名的标题样式可以放在一起进行设置,操作过程主要分为标题样式的建立、修改及应用。标题样式的建立可以利用多级列表结合标题1样式和标题2样式来实现,详细操作步骤如下。

(1)将光标定位在文档第1章所在的标题文本中任意位置,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中的“多级列表”下拉按钮,弹出如图1-3所示的下拉列表。

(2)选择下拉列表中的“定义新的多级列表”命令,弹出“定义新多级列表”对话框。单击对话框左下角的“更多”按钮,对话框变成如图1-4所示。

图1-3 下拉列表

图1-4 “定义新多级列表”对话框

章名标题样式的建立。在“定义新多级列表”对话框中的“单击要修改的级别”列表框中选择“级别”为“1”的项,即用来设定章名标题样式。在“输入编号的格式”文本框中将会自动出现带灰色底纹的数字“1”,即自动编号,在数字“1”的前面和后面分别输入文字“第”和“章”。若“输入编号的格式”文本框中无自动编号,可在“此级别的编号样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1,2,3,…”格式的编号样式。编号对齐方式选择“左对齐”,对齐位置设置为“0厘米”,文本缩进位置设置为“0厘米”,在“编号之后”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空格”。在“将级别链接到样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标题1”样式。

节名标题样式的建立。在“定义新多级列表”对话框中的“单击要修改的级别”列表框中选择“级别”为“2”的项,即用来设定节名标题样式。在“输入编号的格式”文本框中将自动出现带灰色底纹的数字“1.1”,即为自动编号。若“输入编号的格式”文本框中无自动编号,可先在“包含的级别编号来自”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级别1”,在“输入编号的格式”文本框中将自动出现带灰色底纹的数字“1”,在数字“1”的后面输入“.”,然后在“此级别的编号样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1,2,3,…”格式的编号样式。编号对齐方式选择“左对齐”,对齐位置设置为“0厘米”,文本缩进位置设置为“0厘米”,在“编号之后”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空格”。在“将级别链接到样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标题2”样式。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章名、节名标题样式的设置。特别强调,章名、节名标题样式设置全部完成后,再单击“确定”按钮返回。

(3)在“开始”选项卡“样式”组中的“快速样式”库中将会出现标题1和标题2样式,分别形如“第1章标题1”和“1.1标题2”,如图1-5所示。

图1-5 标题1和标题2样式

各级标题的缩进值设置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在“定义新多级列表”对话框中单击“设置所有级别”按钮,弹出“设置所有级别”对话框,如图1-6所示,将各级标题设为统一的缩进值,例如“0厘米”。

图1-6 “设置所有级别”对话框

3.章名和节名标题样式的修改及应用

(1)章名和节名标题样式的修改。设置的章名和节名标题样式还不符合要求,需要进行修改,操作步骤如下。

①章名标题样式的修改。在“快速样式”库中右击样式“第1章标题1”,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修改”命令,弹出“修改样式”对话框,如图1-7所示。在该对话框中,字体选择“黑体”,字号为“三号”,单击“居中”按钮。单击对话框左下角的“格式”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段落”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进行段落格式设置,设置左缩进为“0字符”。单击“确定”按钮返回“修改样式”对话框,再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②节名标题样式的修改。在“快速样式”库中右击样式“1.1标题2”,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修改”命令,弹出“修改样式”对话框,如图1-8所示。在该对话框中,字体选择“隶书”,字号为“四号”,单击“左对齐”按钮。单击对话框左下角的“格式”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段落”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进行段落格式设置,设置左缩进为“0字符”。单击“确定”按钮返回“修改样式”对话框,再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图1-7 “修改样式”对话框(标题1)

图1-8 “修改样式”对话框(标题2)

(2)章名和节名标题样式的应用,操作步骤如下。

①章名。将光标定位在文档中的章名所在行的任意位置,单击“快速样式”库中的样式“第1章标题1”,章名将自动设为指定的样式格式,然后删除原有的章名编号。其余章名应用样式的方法类似,也可使用“格式刷”进行格式复制实现相应操作。

②节名。将光标定位在文档中的节名所在行的任意位置,单击“快速样式”库中的样式“1.1标题2”,节名将自动设为指定的样式格式,然后删除原有的节名编号。其余节名应用样式的方法类似,也可使用“格式刷”进行格式复制实现相应操作。

(3)标题样式的显示。在Word 2010中,“快速样式”库中的部分样式在使用前是隐藏的,甚至在“样式”窗格中也找不到其样式名称,可以按照下面的操作显示被隐藏的样式,并以修改后的样式格式进行显示。

图1-9 “样式窗格选项”对话框

①单击“开始”选项卡“样式”组右下角的对话框启动器按钮,打开“样式”窗格。

②选择窗格底部的“显示预览”复选框,窗格中显示为最新修改过的各个样式。

③单击“样式”窗格右下角的“选项”按钮,打开“样式窗格选项”对话框。在“选择要显示的样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所有样式”,如图1-9所示,单击“确定”按钮返回。“样式”窗格中将显示Word 2010的所有样式,包括修改后的标题样式。

4.“样式0001”的建立与应用

(1)新建“样式0001”,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光标定位到正文中除各级标题行的文本中的任意位置。

②单击“开始”选项卡“样式”组右下角的对话框启动器按钮,打开“样式”窗格。单击“样式”窗格左下角的“新建样式”按钮,打开“根据格式设置创建新样式”对话框。

③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新样式的名称“样式0001”。

④在“样式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段落”;在“样式基准”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正文”。

⑤单击对话框左下角的“格式”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字体”命令,弹出“字体”对话框,进行字符格式设置,中文字体为“仿宋”,西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字号为“小四”。设置好字符格式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

⑥单击对话框左下角的“格式”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段落”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进行段落格式设置,左缩进“0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1.5倍行距”。设置好段落格式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

⑦在“根据格式设置创建新样式”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样式”窗格中会显示新创建的样式“样式0001”。

(2)应用样式“样式0001”,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光标定位到正文中除各级标题、表格、表和图的题注的文本中的任意位置,也可以选择所需文字,或同时选择多个段落的文字。

②单击“开始”选项卡“样式”组右下角的对话框启动器按钮,打开“样式”窗格。

③选择“样式0001”,光标所在段落或选择的文字部分即自动设置为所选样式。

④用相同的方法将“样式0001”应用于正文中的其他段落文字。

注意:正文中的标题(标题1、标题2)、表格(表格内数据)、表和图的题注禁止使用定义的样式“样式0001”。若正文中已有自动编号或项目符号,也不可使用样式“样式0001”,否则原有自动编号或符号将自动删除。

包括章名、节名标题样式和新建样式“样式0001”在内,应用样式之后的文档格式如图1-10所示。

图1-10 样式应用的效果

5.编号与项目符号

(1)添加编号,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光标定位在正文中第一处出现形如“1.,2.,3.,…”的段落中的任意位置,或选择该段落,或通过按【Ctrl】键加鼠标拖动方式选择要设置自动编号的多个段落,然后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中的“编号”按钮右侧的下拉三角按钮,将弹出如图1-11所示的“编号库”下拉列表。

②在下拉列表中选择与正文编号一样的编号类型即可。如果没有格式相同的编号,选择“定义新编号格式”命令,打开“定义新编号格式”对话框,如图1-12所示,在对话框中设置编号样式、编号格式、对齐方式等。设置好编号格式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1-11 “编号库”下拉列表

图1-12 “定义新编号格式”对话框

③光标所在段落前面将自动出现编号“1.”,其余段落可以通过步骤①和②实现,也可采用“格式刷”进行自动编号格式复制。插入自动编号后,原来文本中的编号需人工删除。

④插入自动编号后,编号数字将以递增的方式出现。根据实际需要,当编号在不同的章节出现时,其起始编号应该重新从1开始编号,上述方法可能无法自动更改。若使编号重新从1开始,操作方法为:右击该编号,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重新开始于1”命令即可。

注意:在选择多个要插入自动编号的段落插入自动编号后,第一个段落的自动编号可能为a),后面依次为2.,3.,……。要将a)调整为自动编号1.,一种简单的操作方法是用格式刷,操作方法为:选择自动编号2.,单击格式刷命令后,然后去刷a),a)将自动变为1.。

对于形如“1),2),3),…”的自动编号的设置方法,可参照前述编号“1.,2.,3.,…”的设置方法。

插入自动编号后,编号所在段落的段落缩进格式将自动设置为相应的默认值,例如本题,左缩进为0.85厘米,悬挂缩进为0.74厘米。与正文的其他段落格式不一样(正文段落格式为左缩进0厘米,首行缩进2字符)。可以修改这些段落格式(如果需要的话),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插入点定位在要修改的段落中任意位置,或选择该段落,或同时选择多个段落。

②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中右下角的对话框启动按钮,弹出“段落”格式对话框。

③在该对话框中,将缩进的“左侧”文本框中的值改为“0厘米”,在“特殊格式”下拉列表中选择“首行缩进”,在“磅值”下面的文本框中直接删除原有值,输入“2字符”。

④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2)添加项目符号,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光标定位在第3章中首次出现“1),2),3),…”段落编号的任意位置,或选择段落,或通过按【Ctrl】键加鼠标拖动方式选择要设置项目符号的多个段落,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中的“项目符号”按钮右侧的下拉三角按钮,将弹出如图1-13所示的“项目符号库”下拉列表。

②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所需的项目符号即可。如果没有所需的项目符号,选择“定义新项目符号”命令,打开“定义新项目符号”对话框,如图1-14所示。

图1-13 “项目符号库”下拉列表

图1-14 “定义新项目符号”对话框

③单击“定义新项目符号”对话框中的“符号”或“图片”按钮,将弹出“符号”对话框或“图片项目符号”对话框,根据需要选择所需的项目符号。这种方法可以将某张图片作为项目符号添加到选择的段落中。本题直接选择实心的五角星“★”,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④光标所在段落前面将自动出现项目符号“★”,其余段落可以通过步骤①至步骤③实现,也可采用“格式刷”自动添加项目符号。

插入项目符号后,符号所在段落的段落缩进格式将自动设置为相应的默认值,若要修改为与正文其他段落相同的段落格式,其操作步骤可参考自动编号段落格式的修改,在此不再赘述。

6.图题注与交叉引用

首先要建立图题注,然后才能对其进行交叉引用。

(1)创建图题注,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光标定位在文档中第一个图下面一行文字的左侧,单击“引用”选项卡“题注”组中的“插入题注”按钮,弹出“题注”对话框,如图1-15所示。

②在“标签”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图”。若没有标签“图”,单击“新建标签”按钮,在弹出的“新建标签”对话框中输入标签名称“图”,单击“确定”按钮返回。

③“题注”文本框中将会出现“图1”。单击“编号”按钮,弹出“题注编号”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格式为“1,2,3,…”的类型,选择“包含章节号”复选框,在“章节起始样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标题1”,在“使用分隔符”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连字符)”,如图1-16所示。单击“确定”按钮返回“题注”对话框,“题注”文本框中将自动出现“图1-1”。

图1-15 “题注”对话框

图1-16 “题注编号”对话框

④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题注的添加,插入点位置将会自动出现“图1-1”题注编号。选择图题注及图,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中的“居中”按钮,实现图题注及图的居中显示。

⑤重复步骤①和②,可以插入其他图的题注。或者将第一个图的题注编号

“图1-1”复制到其他图下面一行文字的前面,并通过“更新域”操作实现题注编号的自动更新,即选择题注编号,按功能键【F9】或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更新域”命令。

图1-17 “交叉引用”对话框

插入题注后,题注所在行的文本字符格式默认为“黑体,10磅”。若需要,可直接修改其字符格式或用格式刷实现格式修改。

(2)图题注的交叉引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择文档中第一个图对应的正文中的“下图”文字并删除。单击“引用”选项卡“题注”组中的“交叉引用”按钮,弹出“交叉引用”对话框,如图1-17所示。

②在“引用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图”。在“引用内容”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只有标签和标号”。在“引用哪一个题注”列表框中选择要引用的题注,单击“插入”按钮。

③选择的题注编号将自动添加到文档中。按照步骤②的方法可实现所有图的交叉引用。插入需要的所有交叉引用题注后单击“关闭”按钮,完成交叉引用的操作。

7.表题注与交叉引用

首先要建立表题注,然后才能对其进行交叉引用。

(1)创建表题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光标定位在文档中第一张表上面一行文字的左侧,单击“引用”选项卡“题注”组中的“插入题注”按钮,弹出“题注”对话框。

②在“标签”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表”。若没有标签“表”,单击“新建标签”按钮,在弹出的“新建标签”对话框中输入标签名称“表”,单击“确定”按钮返回。

③“题注”文本框中将会出现“表1”。单击“编号”按钮,将弹出“题注编号”对话框。在“题注编号”对话框中选择“格式”为“1,2,3,…”的类型,选择“包含章节号”复选框,在“章节起始样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标题1”,在“使用分隔符”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连字符)”。单击“确定”按钮返回“题注”对话框,“题注”文本框中将自动出现“表1-1”。

④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表题注的添加,插入点位置将会自动出现“表1-1”题注编号。单击“居中”按钮,实现表题注的居中显示。右击表格的任意单元格,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弹出“表格属性”对话框,选择“表格”选项卡中的“居中”对齐方式,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表格居中设置。

⑤重复步骤①和②,可以插入其他表的题注。或者将第一个表的题注编号“表1-1”复制到其他表上面一行文字的前面,并通过“更新域”操作实现题注编号的自动更新。

(2)表题注的交叉引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择第一张表对应的正文中的“下表”文字并删除。单击“引用”选项卡“题注”组中的“交叉引用”按钮,弹出“交叉引用”对话框。

②在“引用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表”,在“引用内容”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只有标签和标号”,在“引用哪一个题注”列表框中选择要引用的题注,单击“插入”按钮。

③选择的题注编号将自动添加到文档中。按照步骤②的方法可实现所有表的交叉引用。插入需要的所有交叉引用题注后单击“关闭”按钮,完成表的交叉引用的操作。

8.查找和替换

本题利用查找和替换功能实现相关操作,操作步骤如下。

(1)将光标定位于正文中的任意位置,单击“开始”选项卡“编辑”组中的“替换”按钮,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如图1-18(a)所示。

(2)在“查找内容”下拉列表框中输入查找的内容“word”,在“替换为”下拉列表框中输入目标内容“Word”。

(3)单击对话框左下角的“更多”按钮,弹出更多选项。将光标定位于“替换为”下拉列表框中的任意位置,也可选择其中的内容。

(4)单击对话框左下角的“格式”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字体”命令,弹出“字体”对话框,选择字形为“加粗”,单击“确定”按钮返回“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5)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出现如图1-18(b)所示的提示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全文中的“word”替换操作。

(6)删除“查找内容”下拉列表框中的内容,单击对话框底部的“特殊格式”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手动换行符”,下拉列表框中将自动出现“^l”,或者直接在下拉列表框中输入“^l”,其中,“l”为英文大写字母“L”的小写。

(7)删除“替换为”下拉列表框中的内容,并单击对话框底部“不限定格式”按钮,取消格式设置,单击对话框底部的“特殊格式”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段落标记”,下拉列表框中将自动出现“^p”,或者直接在下拉列表框中输入“^p”,如图1-18(c)所示。

(8)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出现如图1-18(d)所示的提示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全文中的手动换行符替换操作。

(9)单击“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的“取消”或“关闭”按钮,将退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图1-18 查找和替换

9.表格设置

本题实现表格行的增加及表格边框线的格式设置,操作步骤如下。

(1)将光标定位在“表1-1 Word版本”表格第一行中的任意单元格中,或选择表格第一行。单击“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行和列”组中的“在上方插入”按钮,将在表格第一行的上方自动插入一个空白行。

(2)分别在第一行的左、右单元格中输入表头内容“时间”和“版本”。

(3)将光标定位于表格的任意单元格中,或选择整个表格,也可以单击出现在表格左上角的按钮选择整个表格。单击“表格工具/设计”选项卡“表格样式”组中的“边框”按钮右侧的下拉按钮,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将弹出“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也可以弹出相应对话框。

(4)在“设置”栏中选择“自定义”,在“宽度”下拉列表框中选择“1.5磅”,在“预览”栏的表格中,将显示表格的所有边框线。直接双击表格的3条竖线及表格内部的横线以去掉所对应的边框线,即仅剩下表格的上边线和下边线。在表格剩下的上边线及下边线上单击,表格的上下边线将自动设置为对应的边框线格式。“应用于”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表格”,如图1-19(a)所示。

(5)单击“确定”按钮,表格将变成如图1-19(b)所示的样式。

(6)选择表格的第1行,按前述步骤进入“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单击“自定义”,在“宽度”下拉列表框中选择“0.75磅”,在“预览”栏的表格中,直接单击表格的下边线。“预览”栏中的表格样式如图1-19(c)所示。“应用于”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单元格”。

(7)单击“确定”按钮,表格将变成如图1-19(d)所示的排版结果。

图1-19 边框设置

10.SmartArt图形的插入与编辑

插入及编辑SmartArt图形的操作步骤如下。

(1)将光标定位在文档中“图2-2公司组织结构”图形的右侧,单击“插入”选项卡“插图”组中的“SmartArt”按钮,弹出“选择SmartArt图形”对话框,如图1-20所示。

图1-20 “选择SmartArt图形”对话框

(2)在对话框左边的列表中选择“层次结构”,然后在右边窗格中选择图形样式“组织结构图”。

(3)单击“确定”按钮,在光标处将自动插入一个基本组织结构图。

(4)在各个文本框中直接输入相应的文字,如图1-21(a)所示。

(5)选择“项目总监”所在的文本框,单击“SmartArt工具/设计”选项卡“创建图形”组中的“添加形状”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在下方添加形状”命令,将在“项目总监”文本框的下方自动添加一个文本框,输入文字“规划部”。单击“项目总监”文本框与“规划部”文本框之间的连接线,再单击“SmartArt工具/设计”选项卡“创建图形”组中的“布局”下拉按钮,从下拉列表中选择“标准”命令。

(6)选择“技术总监”文本框,单击“创建图形”组中的“添加形状”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在下方添加形状”命令,将在“技术总监”文本框的下方添加一个文本框,输入文字“方案执行部”即可。重复此步骤,可在“方案执行部”文本框的后面添加“技术支持部”文本框。设置时,方向选择“在后面添加形状”。

(7)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可以将“政府事业”文本框与“企业”文本框添加进去。

(8)右击SmartArt图形的边框,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其他布局选项”命令,将弹出“布局”对话框。切换到“大小”选项卡,在高度和宽度处分别输入“5厘米”和“7厘米”,单击“确定”按钮,完成SmartArt图形的创建,如图1-21(b)所示。

图1-21 创建SmartArt图形

(9)选择文档中的原图,按【Delete】键删除。

11.表格制作与计算

本题实现Word 2010表格的制作以及表格内数据的计算,分为两个大的操作步骤,首先实现表格的制作,然后进行表格数据计算。表格制作的操作步骤如下。

(1)拖动鼠标,选择要转换成表格数据的文本,但文本“学生成绩表”所在行不要选择。单击“插入”选项卡“表格”组中的“表格”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文本转换成表格”命令,将弹出“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如图1-22所示。

图1-22 “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

(2)在该对话框中,表格的行、列数根据选择的文本数据自动出现;选择“根据内容调整表格”单选按钮,使表格各列列宽根据数据长度自动调整;文字分隔位置将自动选择,也可以根据数据分隔符进行选择。单击“确定”按钮,将自动生成一个11行×9列的表格。

(3)生成的表格默认状态下处于选择状态(选择表格),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中的“居中”按钮,整个表格将水平居中。

(4)单击表格左上角第一个单元格,然后拖动鼠标直到右下角最后一个单元格,表示选择了表格内的所有单元格的数据,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中的“居中”按钮,实现表格内各个单元格中数据的水平居中。

(5)拖动鼠标,选择A10和B10两个单元格并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合并单元格”命令,实现两个单元格的合并。按照相同方法,可以实现将A11和B11合并成一个单元格,区域H10:I11合并成一个单元格。

(6)将光标定位在表格上方一行文本的左侧,即文本“学生成绩表”的左侧。按照“插入题注”的操作步骤,插入题注并在文档中的相应位置交叉引用此表格题注。

表格中数据的计算,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光标定位在文档中“表2-1学生成绩表”第1条记录“总分”字段下面的单元格中,单击“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数据”组中的“公式”按钮,弹出“公式”对话框。

②在“公式”文本框中已经显示出所需的公式“=SUM(LEFT)”,表示对光标左侧的所有数值型单元格数据求和。在“编号格式”下拉列表框中输入“0.0”,如图1-23所示。单击“确定”按钮,目标单元格中将出现计算结果“427.0”。在“公式”文本框中还可以输入公式“=C2+D2+E2+F2+G2 ”或“=SUM(C2,D2,E2,F2,G2)”或“=SUM(C2:G2)”,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按照类似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其余记录的“总分”列值。

③将光标定位于“平均分”字段下面的第1个单元格中,单击“数据”组中的“公式”按钮,弹出“公式”对话框。输入公式“=H2/5”,在“编号格式”下拉列表框中输入“0.0”,单击“确定”按钮,目标单元格中将出现计算结果“85.4”。在“公式“文本框中还可以输入公式“=(C2+D2+E2+F2+G2)/5”或“=SUM(C2,D2,E2,F2,G2)/5”或“=SUM(C2:G2)/5”或者用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来实现,得到的结果均相同。按照类似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其余记录的“平均分”列值。

④将光标定位于“最大值”右侧的第1个单元格中,单击“数据”组中的“公式”按钮,弹出“公式”对话框。删除其中的默认公式,输入等号“=”,在“粘贴函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函数“MAX”,然后在函数后面的括号中输入“ABOVE”,或者输入“C2,C3,C4,C5,C6,C7,C8,C9”或者“C2:C9”,单击“确定”按钮,目标单元格中将出现计算结果“92”。按照类似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其余课程对应的最大值。

⑤最小值的计算方法类似于最大值,只不过选择的函数名为“MIN”。操作方法参照步骤④。

⑥表格数据的计算的结果如图1-24所示。

图1-23 “公式”对话框

图1-24 表格数据的计算结果

12.单页纸张的设置

本题可利用分节符结合页面设置功能来实现,操作步骤如下。

(1)光标定位在文档中“2.6表格制作”的段首,由于“2.6”为自动编号,光标只能定位在文本“表格制作”的前面,或者选中编号。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页面设置”组中的“分隔符”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分节符/下一页”命令,“2.6表格制作”(包含)开始的文档将在下一页中显示。

(2)将光标定位在表格后面的段落的段首,例如本例,可定位在文本“第3章Word2010的特点”的前面,由于“第3章”为自动编号,光标只能定位在文本“Word 2010的特点”的前面或者选中这个编号,再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页面设置”组中的“分隔符”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分节符/下一页”命令,光标后面的文本将在下一页中显示。

(3)将光标定位在表格所在页的任意位置,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页面设置”组中的右下角对话框启动按钮,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选择“页边距”选项卡。

(4)在对话框中分别设置页面的上、下、左、右页边距,均设置为“1厘米”,纸张方向选择“横向”。选择“版式”选项卡,页眉和页脚的边距均设置为“1厘米”,在“应用于”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本节”。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13.制作图表

本题实现将表格的目标数据制作成图表的形式进行显示,操作步骤如下。

(1)将光标定位在表格下面的空白处,必须位于【Enter】键的前面(若无空行,可先按【Enter】键产生空行)表示与表格处于同一节中。单击“插入”选项卡“插图”组中的“图表”命令,弹出“插入图表”对话框,如图1-25所示。

(2)在对话框的左侧列表框中选择“柱形图”,在对话框右侧列表框中选择“簇状柱形图”,单击“确定”按钮。在插入点处将自动生成一个图表,如图1-26所示,图表数据来自于一个Excel文件,该Excel文件被自动启动并由系统提供初始数据,如图1-27所示。

图1-25 “插入图表”对话框

图1-26 初始图表

(3)选择自动产生的图表,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中的“居中”按钮,使图表居中显示。

(4)修改图1-27所示的Excel表格中的数据,以显示目标数据。拖动鼠标,选择“学生成绩表”表中的数据区域“B2:B9”,按组合键【Ctrl+C】进行复制,也可用其他方法进行复制。

(5)单击Excel中的单元格A2,即“类别1”所在的单元格,按组合键【Ctrl+V】进行粘贴,也可用其他方法实现粘贴。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实现将选择的姓名列复制到Excel中的类别列操作。

图1-27 Excel数据

(6)拖动鼠标,选择“学生成绩表”表中的数据区域“C1:G9”,按组合键【Ctrl+C】进行复制。单击Excel中的单元格B1,即“序列1”所在的单元格,按组合键【Ctrl+V】进行粘贴。Excel中的数据区域即目标数据,如图1-28(a)所示。

(7)Word中的图表将自动调整为Excel中的数据所对应的图表,如图1-28(b)所示。

(8)选择图表,单击“图表工具/布局”选项卡“标签”组中的“图表标题”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图表上方”命令,在图表的上方将自动插入一个图表标题文本框,删除文本框中的信息,输入“学生成绩表”。选择“图表工具/格式”选项卡“大小”组中的“高度”文本框,将文本框中的值修改为“6.5厘米”,宽度文本框的值不变。

图1-28 Excel数据及Word图表

14.引文标记

本题将实现为全文中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建立引文标记,其操作步骤如下。

(1)在文档的正文中选择要创建引文标记的文本“《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选择一个即可)。单击“引用”选项卡“引文目录”组中的“标记引文”按钮,弹出“标记引文”对话框,如图1-29所示。

图1-29 “标记引文”对话框

(2)在“所选文字”列表框中将显示选择的文本,在“类别”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引文的类别为“法规”。

(3)单击“标记全部”按钮,文档中所有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将自动加上引文标记“{ TA \l"《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s"《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c 2 }”。

(4)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标记引文的操作。

(5)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中的“显示/隐藏编辑标记”按钮,用来隐藏引文标记。再次单击,可显示引文标记。

15.制作水印

制作水印的详细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页面背景”组中的“水印”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自定义水印”命令,弹出“水印”对话框,如图1-30(a)所示。

(2)在该对话框中,选择“文字水印”单选按钮,在“文字”下拉列表框中输入文字“Word 2010高级应用”。字号选择40,颜色选择“黑色”,版式选择“斜式”,其余默认。

(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水印设置。图1-30(b)为插入文字水印后的效果。

图1-30 水印及操作结果

16.建立目录、图表目录和引文目录

(1)分节,在文档中插入分节符,操作步骤如下。

将光标定位在正文的最前面,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页面设置”组中的“分隔符”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的“分节符类型”中选择“下一页”,完成一节的插入。重复此操作,插入另外3个分节符。

(2)生成目录,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光标定位在要插入目录的第1行(插入的第1节位置),输入文字“目录”,删除“目录”前的章编号,居中显示。将插入点定位在“目录”文字的右侧,单击“引用”选项卡“目录”组中的“目录”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插入目录”命令,打开“目录”对话框,如图1-31所示。

②在该对话框中确定目录显示的格式及级别,如“显示页码”“页码右对齐”“制表符前导符”“格式”“显示级别”等,或选择默认值。

③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创建目录的操作。

(3)生成图目录,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光标移到要建立图目录的位置(插入的第2节位置),输入文字“图目录”,删除“图目录”前的章编号,居中显示。将插入点定位在“图目录”文字的右侧,单击“引用”选项卡“题注”组中的“插入表目录”按钮,弹出“图表目录”对话框,如图1-32所示。

②在“题注标签”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图”题注标签类型。

③在“图表目录”对话框中还可以对其他选项进行设置,如“显示页码”“页码右对齐”“格式”等,与目录设置方法类似。

④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图目录的创建。

图1-31 “目录”对话框

图1-32 “图表目录”对话框

(4)生成表目录,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光标移到要建立表目录的位置(插入的第3节位置),输入文字“表目录”,删除“表目录”前的章编号,居中显示。将插入点定位在“表目录”文字的右侧,单击“引用”选项卡“题注”组中的“插入表目录”按钮,弹出“图表目录”对话框。

②在“题注标签”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表”题注标签类型。

③在“图表目录”对话框中还可以对其他选项进行设置,如“显示页码”“页码右对齐”“格式”等,与目录设置方法类似。

④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表目录的创建。

(5)生成引文目录,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光标移到要建立引文目录的位置(插入的第4节位置),输入文字“引文目录”,删除“引文目录”前的章编号,居中显示。将插入点定位在“引文目录”文字的右侧,单击【Enter】键换行,然后单击“引用”选项卡“引文目录”组中的“插入引文目录”按钮,弹出“引文目录”对话框,如图1-33所示。

②对话框中的各个参数取默认值。

③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引文目录的创建,创建效果如图1-34所示。

图1-33 “引文目录”对话框

图1-34 “引文目录”排版效果

17.页眉

页眉设置包括正文前(目录、图表目录及引文目录)的页眉设置和正文页眉设置。本题不包括正文前的页眉设置,直接设置正文的页眉,其详细操作步骤如下。

(1)将光标定位在正文部分的首页,即“第1章”所在页,单击“插入”选项卡“页眉和页脚”组中的“页眉”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编辑页眉”命令。

(2)进入“页眉和页脚”编辑状态,同时显示“页眉和页脚工具/设计”选项卡。选择“选项”组中的“奇偶页不同”复选框。或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页面设置”组中右下角的对话框启动按钮,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选择“版式”选项卡,在“页眉和页脚”栏选择“奇偶页不同”复选框,在“应用于”下拉列表中选择“整篇文档”,单击“确定”按钮。

(3)将光标定位到正文第一页页眉处,即奇数页页眉处,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设计”选项卡“导航”组中的“链接到前一条页眉”按钮,取消与前一奇数页眉的链接关系(若链接关系为灰色显示,表示无链接关系,否则一定要单击,表示去掉链接),然后删除页眉中的原有内容(如果有的话)。

(4)单击“插入”选项卡“文本”组中的“文档部件”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域”命令,将弹出“域”对话框,如图1-35所示。

(5)在“域名”列表框中选择“StyleRef”,并在“样式名”列表框中选择“标题1”,选择“插入段落编号”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在页眉中将自动添加章序号。

(6)用同样的方法打开“域”对话框。在“域名”列表框中选择“StyleRef”,并在“样式名”列表框中选择“标题1”。若选择了“插入段落编号”,则再次单击复选框以去掉“插入段落编号”。选择“插入段落位置”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实现在页眉中添加章名。

(7)按快捷键【Ctrl+E】,使页眉中的文字居中显示,或者直接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中的“居中”按钮。

图1-35 “域”对话框

(8)将光标定位到正文第2页页眉处,即偶数页页眉处,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设计”选项卡“导航”组中的“链接到前一条页眉”按钮,取消与前一偶数页页眉的链接关系(若链接关系为灰色显示,表示无链接关系,否则一定要单击,表示去掉链接)。用上述方法添加页眉,不同的是在“域”对话框中的“样式名”列表框中选择“标题2”。

(9)偶数页页眉设置后,双击非页眉和页脚区域,即可退出页眉和页脚编辑环境。或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设计”选项卡“关闭”组中的“关闭页眉和页脚”按钮,完成本题操作。

18.页脚

文档页脚的内容通常是页码,实际上就是如何生成页码的过程。页脚设置包括正文前(目录、图表目录及引文目录)的页码生成和正文的页码生成。

(1)正文前页码的生成,操作步骤如下。

①进入“页眉和页脚”编辑环境,并将光标定位在目录所在页的页脚处,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设计”选项卡“页眉和页脚”组中的“页码”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页面底端”中的“普通数字2”命令,页脚中将会自动插入形如“1,2,3,…”的页码格式,并自动为居中显示。或单击“插入”选项卡“页眉和页脚”组中的“页码”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页面底端”中的“普通数字2”命令,也可实现。

②右击插入的页码,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页码格式”命令,弹出“页码格式”对话框,设置编号格式为“ⅰ,ⅱ,ⅲ,…”,起始页码为“ⅰ”,如图1-36所示,单击“确定”按钮。或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设计”选项卡“页眉和页脚”组中的“页码”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设置页码格式”,也会弹出“页码格式”对话框。

③由于文档中插入了分节符,而且设置为奇偶页不同,所以步骤②操作仅仅实现了当前分节符中奇数页页脚格式的设置,还需要设置偶数页及不同节的页脚格式。将插入点定位在偶数页脚中重复步骤②的操作,可实现偶数页页脚的设置。对于其他节的页脚,其格式默认为“1,2,3,…”,可以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步骤将其页码格式修改为指定格式。需要注意,在“页码格式”对话框的“页码编号”栏中必须选择“续前节”单选按钮,以保证正文前的页码连续。

(2)正文页码的生成,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光标定位在正文“第1章”所在页的页脚处,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设计”选项卡“导航”组中的“链接到前一条页眉”按钮,取消与前一节页脚的链接。

②右击插入的页码,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页码格式”命令,出现“页码格式”对话框,设置编号格式为“1,2,3,…”,起始页码为“1”,单击“确定”按钮。或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设计”选项卡“页眉和页脚”组中的“页码”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选择“设置页码格式”命令,也会弹出“页码格式”对话框。

③查看每一节的起始页码是否与前一节连续,否则,在“页码格式”对话框的“页码编号”栏中必须选择“续前节”单选按钮,以保证正文的页码连续。

(3)更新目录、图表目录和引文目录

①右击目录中的任意位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更新域”命令,弹出“更新目录”对话框,如图1-37所示,选择“更新整个目录”单选按钮,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目录的更新。

②重复步骤①的操作,可以更新图表目录和引文目录。

图1-36 插入页码

图1-37 “更新目录”对话框

19.文档封面

为现有文档添加文档封面的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插入”选项卡“页”组中的“封面”下拉按钮。

(2)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一个文档封面样式,本题选择“细条纹”。该封面将自动被插入到文档的第一页中,现有的文档内容会自动后移一页。

(3)将封面的“标题”文本框中的内容修改为“Word 2010高级应用学习报告”,在“日期”下拉列表中选择“今日”。

(4)分别选择副标题及文本框,公司标签及文本框,作者标签及文本框,按【Delete】键删除。

20.生成PDF文件

将当前完成编辑的文档另存为PDF文件的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文件”选项卡,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另存为”命令,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2)在该对话框中,通过左侧的列表确定文件保存的位置,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要保存的文件名“Word 2010”,在保存类型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PDF(*.pdf)”。

(3)单击“保存”按钮,当前文档将以PDF文件格式保存,并在PDF应用程序中被自动打开。

21.排版效果

文档排版结束后,其部分效果如图1-38所示。

图1-38 排版效果

图1-38 排版效果(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