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根

[修治]雷说:泽泻不计多少,细锉,用酒浸一夜,取出晒干,任用。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王好古说:泽泻属阴中微阳,入足太阳、少阴经。

扁鹊说:多服,伤人眼。

徐之才说:畏海蛤、文蛤。

[主治]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名医别录》

主肾虚遗精、滑精,治五淋,利膀胱热,能宣通水道。(甄权)

主头眩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尿血,主难产,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日华诸家本草》

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能渗泄止渴。(张元素)

利水,治心下水痞。(李杲)

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李时珍)

[发明]张元素说:泽泻是除湿的圣药,入肾经,治小便淋沥,去阴部潮湿。无此疾服之,令人目盲。

【百草堂】

作为中药中的重要药材之一,历代医家对泽泻的功效都有过论述。

《本经》把泽泻列为上品,称其味甘、寒,主治风寒湿痹、乳下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唐代如《药性论》《日华子本草》《开宝本草》均言其具补虚损五劳。宋代苏颂《图经本草》为代表的医家却根据仲景五苓散、泽泻汤的立方之意,把泽泻定为行利停水,最为要药。明朝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时,注意到了泽泻能够治疗头重目昏耳鸣,他认为泽泻能祛除脾胃湿热,湿去热消,土令得运,清气上行而发挥它养五脏、益气力之效。清朝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承时珍说,同时在诠释六味地黄丸时说:“六味丸有熟地之湿,丹皮之凉,山药之涩,茯苓之渗,山萸之收,泽泻之泻,补肾而兼补脾,有补而必有泻,相和相济,以成平补之功,乃平淡之神奇。”六味地黄丸祖方配伍“三补三泻”论沿用至今。

figure_0066_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