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 圣铎
- 1369字
- 2024-11-28 17:02:57
养一身浩然正气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王阳明
王阳明奉旨前往广西平乱,到了之后,他了解到汉族官兵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是引起当地少数民族起义的原因。王阳明认为如果以武力进行压迫,可能会使双方的矛盾越积越深,这样冤冤相报何时才能了。于是,王阳明开始寻找机会,想要缓解双方的矛盾。
这个时候,王阳明获知起义首领哈吉的母亲卧病在床。王阳明赶紧派跟随自己的医生去给哈吉的母亲看病。不出几日,在医生的治疗下,哈吉的母亲能够下床走路了。但是出于双方的敌对关系,哈吉并没有过多的表示。之后,哈吉从医生的口中听说了王阳明的为人,而且得知用来医治母亲病的药都是王阳明本人所必需的。王阳明在哈吉心中的好印象大为加深。
随后,王阳明写了一封信给哈吉,实事求是而又诚恳谦虚地劝哈吉从大局出发,和睦相处为妙。哈吉早已被王阳明高尚的人格所折服,这封信正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就这样,王阳明未用一兵一卒,只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便解决了叛乱问题。
孟子说养气修心之道,虽爱好其事,但一曝十寒,不能专一修养,只能算是知道有此一善而已;必须在自己的身心上有了效验,进而由“充实之谓美”直到“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才算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成功。
何为浩然正气?一谓至大至刚的昂扬正气,二谓以天下为己任、担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三谓君子挺立于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浩然正气便是由这昂扬正气、大无畏的勇气以及光明磊落之气所构成。有些人表面上很魁伟,但与之相处久了就觉得他猥琐不堪;有些人毫不起眼,默默无闻,却能让人在他的平淡中领略到山高海深的浩然正气。正是因为后者具有正直如山的品质,才能让人感受到他的一身正气。
古今之成大事者,心中都有大气象。正是“笑览风云动,睥睨大国轻”,“俯仰天地之气概”,“力拔山兮气盖世”,乃浩然正气也。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羽扇纶巾,貌似轻松淡定、潇洒自如,实则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西晋开国元勋羊祜,平日一副松洒打扮,飘逸十足,甚至在打仗的时候,仍不失其雍雅的风度。魏晋名士大多旷达风流,放任自流,毫不矫揉造作,痛快淋漓。
不管是英雄本色,还是名士风流,都具备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有志之士当养浩然正气,大者壮我泱泱中华之神威,小者在为人处世中光明磊落、至情至性。
养浩然正气并非易事。《孟子》中有言:“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在孟子看来,浩然正气是正义的念头日积月累所产生的,不是一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的。关于“集义”,王阳明认为做每一件事都应符合良知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心中的浩然之气壮大起来,再遇到其他事情就更能以良知为指导,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中庸境界。由此看来,要养浩然正气,就要做正直之人,诚实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日积月累。
浩然正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是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正气长存,则邪气却步、阴霾不侵;正气长存,则清风浩荡,乾坤朗朗。要保持浩然正气,就必须“一日三省吾身”,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以激浊扬清、弘扬正气为己任,使正气日盛,邪气渐消,引领整个社会不断走向正义和文明。此乃君子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