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怎样“漂浮”在太空中的

由于古代的人们根本不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所以认为大地是一块由大象和鲸鱼驮着的巨大的圆盘。

到了15世纪,有人画了一张嘲笑那些主张大地是球体的人的画,名为《脚底相对的人》,还自以为是地说,为什么球体下面的人没有从地球上掉下来呢?

再后来,有人提出大地是一个球体的观点,但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

多普勒于17世纪提出行星沿椭圆形的轨道运行以后,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行星不停地绕太阳做椭圆运动而没有在太空中坠落?是不是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驱使呢?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其具体内容为:宇宙间的物体都有引力,它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性质,这就是引力的万有性。行星之所以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是由于太阳的引力。

figure_0106_0081
这个19世纪的天文仪器利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将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奥秘形象地描绘出来。

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如苹果、树叶、尘埃都受到了地心引力的作用而落向地面。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向上”或“向下”也应该这样来解释:大地是球面,球的中心称为地心,指向地心的方向称为“向下”,“反地心”的方向称为“向上”。因此,所谓上下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站在地球表面各个不同地点,脚都指向地心引力的方向,头都朝反地心引力的方向。

依据同样的原理,我们可以设想,地球因为受到太阳引力的作用,所以没有坠落而是围绕太阳运行。

但地球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为什么没有落到太阳上去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牛顿以月球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次测算: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如果物体在靠近地球表面的地方以8千米/秒的速度绕转,那么月球在其位置上,绕转速度将减少到1/8。这样,从理论上来说,物体在相当于月球的位置,绕转速度约为1千米/秒。

经过严密的推算,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那个圆周半径,是地球半径的60倍,由于地球的圆周长约4万千米,因此这个圆周的长度约240万千米,它是地球圆周的60倍。

根据实际观察的结果,月球环绕地球一周,约27.33天,一天等于86400秒,用它来除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圆周半径,就可以算出月球每天运行的长度了,那就是87820千米,这个答案与牛顿所求出的月球绕转速度完全符合,即运行速度约1千米/秒。

通过这一重大发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切天体所有的万有引力,包括地球的引力是同一种力。因此月球由于地球对它的引力要落到地球上来,但它本身的运动又要离开地球。这两种力量相互平衡,其结果就导致月球绕着地球运动了。同样,地球和太阳间的距离大约是太阳半径的215倍,地球以约30千米/秒的速度绕太阳运转,地球运动产生的惯性,使它没有越来越趋近太阳,最终落到太阳上;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地球又不能脱离太阳。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试验就很容易说明这些,把一块石头拴在绳子上,然后飞快地抡转绳子,石块就绕着手进行圆周运动,我们的手会感到绳子有一股拉力。这个拉力也拉着石块,提供了它进行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样,绳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如果我们放开绳子,石块就顺着它运动的切线方向飞出去了。

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在内的力学三大定律,是古典天体力学的基础。在今天,太阳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用它能够很好地解释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