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Libya

地理位置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与埃及、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尼日尔和乍得为邻。北与南欧诸国隔地中海相望,海岸线长1900余千米。

地形特征

利比亚北部沿海(的黎波里地区)和东北部内陆区(昔兰尼加地区)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其他大部分地区为沙砾覆盖,由北向南逐渐形成高原、内陆盆地。山脉海拔500~1500米。利比亚是典型的沙漠国家,撒哈拉沙漠占其国土面积的95%以上,其间散布有绿洲。

气候

利比亚的气候非常炎热,日温差,南北温差都很大。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冬季温度12℃,夏季26℃,夏季常受来自南部撒哈拉沙漠干热风的侵害,最高气温可达58℃。内陆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热少雨,年平均气温27℃。降水量从北向南从500毫米递减到30毫米以下。沙漠地区有时连续几年不下雨,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干燥地区之一。的黎波里1月气温8℃~16℃,8月22℃~30℃。

自然资源

利比亚的自然资源以石油为主,已探明储量为430亿桶。其次为天然气,探明储量达1.54亿立方米。其他有铁(蕴藏量20亿~30亿吨)、钾、锰、磷酸盐、铜、锡、硫黄、铝矾土等。沿海水产主要有金枪鱼、沙丁鱼、海绵等。

经济

figure_0036_0027

利比亚原来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全国从事农牧业的人口占80%。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现油田,揭开了开发石油的序幕,并一跃成为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1992~1999年利比亚受国际制裁期间,石油生产和运输能力遭到严重打击,经济受到很大影响。近年来利比亚政府采取新的经济政策,放宽对私有经济限制,鼓励私营工商业,提出对除石油和大型企业外的其他企业实行民营化,放宽进出口权限,鼓励出口创汇型企业,积极吸引外国公司来利比亚投资和开展贸易等。2001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飙升,利比亚经济形势大为好转。2012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17%。石油是利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绝大部分出口收入来自石油。2012年出口石油创汇达516亿美元。目前,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4%。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橘、橄榄、烟草、椰枣、蔬菜等。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牧民和半牧民占农业人口一半以上。全国有牧场850万公顷。养殖的牲畜约1160万头,主要为牛、羊、骆驼,其中牛107万头,羊1038万只,骆驼23万峰。利比亚政府依靠巨额石油收入实行高工资、高福利政策,全民享有免费医疗和教育,对粮食、糖、茶叶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价格补贴。平均每千人有病床4.8张,医生2名,电话70部。全国有12.2万人享受社会保险。大多数家庭都有小汽车。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83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738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92.1%。

汇率:1美元≈1.25第纳尔。

figure_0037_0028
骆驼是沙漠地带最有用的交通运输工具。
figure_0037_0029
德拉尔特·阿卡库斯石窟
位于与阿尔及利亚接壤的高原上,石窟内已发现数百幅非洲史前时代的雕刻画和数千幅绘画遗迹。

习俗

阿拉伯人款待宾朋的佳肴是一道现宰的生羊肝。客人到来后,现宰大肥羊一只,用小刀将生羊肝切成片,整齐地码在瓷盘里,上面撒一些辣椒粉和香料,然后端到桌上敬客,这是最盛情的款待。客人若不吃,就不礼貌,有负主人的一片心意。

主人待客时先盘腿坐在毯子上,客人依次围坐成一圈。先伸出双手,由仆役用水壶替客人依次冲手。然后开吃,边吃边谈,往往一次宴请需1~2小时。最后再上一道咖啡。不上咖啡,客人绝不可起身告辞。

利比亚是阿拉伯国家,过伊斯兰宗教性的节日。有伊斯兰教元旦、圣纪日(伊斯兰教历3月12日)、穆圣登霄节(伊斯兰教历7月27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宰牲节(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等。

历史年表

公元前7世纪

迦太基人入侵利比亚

公元前3世纪

利比亚人在反抗迦太基统治的斗争中曾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

公元前146年

罗马人开始占领利比亚,并与迦太基人进行了数次“布匿战争”,争夺霸权。罗马人获胜,开始了对利比亚长达800年的统治

公元5~6世纪

沃达尔人和拜占庭人先后入侵

7世纪

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当地柏柏尔人,统治了利比亚

16世纪

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区

1912年10月

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

1943年初

法、英分别占领利比亚南、北部。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比亚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

1951年12月24日

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联邦制联合王国。后改名为利比亚里

1969年9月1日

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1977年3月

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1986年4月

国名改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2011年

卡扎菲政权被推翻2013年5月

使用现国名——利比亚国

交通运输

利比亚的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无铁路。近年主要情况如下:

公路总长10万千米,其中高等级公路5.7万千米,农用路4.2万千米。

水运主要港口有的黎波里、班加西、托卜鲁克、卜雷加、德尔纳、米苏腊塔、扎维亚、拉斯拉努夫。有商船10余艘、客轮4艘、油轮23艘,有非洲最大的油船队。

空运有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和非洲航空公司。主要民用机场设在的黎波里、班加西、米苏腊塔、塞卜哈、托卜鲁克、锡尔特和卜雷加。

教育

15岁以上接受过教育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2.6%,为北非最高。受教育时间女性平均10年,男性平均8年。局势动荡前,全国各级学校教师总数为30.31万人,在校生人数145.55万人。初级师范学院73所,在校学生1.14万人。全国有15所高等院校。主要有的黎波里法塔赫大学、纳塞尔大学、卜雷加明星大学、拜达奥马尔·黎赫塔尔大学等。

主要城市

的黎波里

的黎波里是利比亚的首都,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利比亚最大的城市,人口101万(2012年)。的黎波里是全国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的中心,位于地中海沿岸,是一座古老又现代化的优美城市,有优良港口,绵延十几千米,蔚为壮观。的黎波里分东西两城区,西区为老城,具有阿拉伯传统风格,多古迹、清真寺;东区是新建的比较欧化的现代化城区,宽阔的林荫大道清洁整齐,街道两旁坐落着政府机关、研究所、学校、医院、工厂、商店等。

班加西

班加西是利比亚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重要海港、商业重镇,有“利比亚副都”之称,人口45万,位于地中海沿岸,自古以来为通往非洲内陆的商队贸易中心。它分新老两个城区,新城区在北部,老城区在南部。市内到处可见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豪华的国际旅游饭店、超级市场,而古老的建筑也杂立其间,清真寺与夜总会并存。班加西交通便利,市内有鱼类加工、食品、烟草等工业。

旅游

首都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均有许多历史遗迹,又有现代化的旅游设施为旅客服务。此外,还有许多旅游观光之地。比如,西北部的滨海城市——塞卜拉泰是著名的古城,城中有巨大的古罗马遗迹。该城建于公元前700年,城内有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遗迹。地中海岸的胡姆斯有海水浴场,吸引着许多游客;兹利坦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至今仍保留着用石头修建的城墙。

figure_0039_0030
萨布拉塔剧场遗址
萨布拉塔剧场遗址位于地中海附近,与的黎波里和列普蒂斯马格纳共同组成“大的黎波里地区”。198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figure_0039_0031
figure_0039_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