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Morocco

地理位置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东北至西南最长为1328千米,东西最宽765千米。东、东南接阿尔及利亚,南部为西撒哈拉,西临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大西洋入地中海的门户。海岸线长1700多千米。

地形特征

摩洛哥地形主要包括沿海低地、阿特拉斯山脉和撒哈拉沙漠。沿海低地夹在西部和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和海洋之间,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阿特拉斯山有4支,即沿地中海的里夫山脉,海拔2400米;中阿特拉斯山,海拔3300米;高阿特拉斯山,呈东北—西南走向,横贯境内;阿特拉斯山自西南入海,海拔2400米。阿特拉斯山南麓和东麓为撒哈拉沙漠,其间散布着一些肥沃的绿洲。

figure_0046_0040

气候

北部属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中部属热带山地气候,温和湿润;东部、南部属半沙漠气候,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月平均气温的年变化幅度在沿海地区为17℃~23℃,内陆约为10℃~27℃。年降水量北部800毫米,南部200毫米,东南部沿撒哈拉地区为100毫米或更少。

自然资源

摩洛哥全国约有1/5的地区为森林覆盖,主要树木资源有西洋杉、枞树、杜松、野橄榄和矮棕榈等。另外阿特拉斯山区有野生动物资源,如野绵羊、大耳小狐和猕猴等。

磷酸盐为摩洛哥主要资源,储量1100亿吨,占世界储量的75%。其他矿产资源有铁、铅、锌、钴、锰、钡、铜、盐、磁铁矿、无烟煤、油页岩等,其中油页岩储量1000亿吨以上,含原油60亿吨。

经济

摩洛哥的国民生产总值占非洲第六位,经济发展较为稳定。2/5的摩洛哥人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1/5。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甜菜、甘蔗、水果、蔬菜等。摩洛哥的工业不发达,主要部门有农业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纺织皮革、采矿和机电冶金工业。矿业是摩洛哥的支柱产业,矿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30%,特别是磷矿。传统手工业在摩洛哥经济中也颇具重要性,主要产品有毛毯、皮革制品、金属加工品、陶瓷和木制家具。2004年,摩洛哥与突尼斯、埃及、约旦签署了“阿加迪尔协定”,宣布成立4国自由贸易区。2010年同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06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64美元。

经济增长率:2.4%。

汇率:1美元=8.38迪拉姆。

习俗

嗜茶摩洛哥人一日三餐离不开茶。清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喝一杯清香的茶(绿茶),然后才进早餐。中餐和晚餐也要喝煮好的清茶。饭后有时还喝3道茶。在招待客人、宴请宾朋时,要献上一杯甜茶,客人若不喝被视为无礼貌。这是一种薄荷茶,在节日、宴会和社交活动中可以代酒。

妇女文身文身的习惯在摩洛哥妇女中比较普遍。大多数人是在前额和下颏刺有对称的蓝黑色花纹,也有的将花纹刺在胸部、肚脐和腿等隐蔽部位。

“抢新娘”在柏柏尔族居住区的一些部族还流行一种“抢新娘”的习俗。在双方举行婚礼时,村里的小伙子们设法把新娘子抢走,并占有一段时间。波科脱人举行婚礼时,新郎首先要演唱歌曲《最好的牛》。非斯市人在新婚之夜,新娘要坐在圆桌面上,妇女们围着她边转边喊“新娘是抵押品”,意在向新郎新娘的双方家属要礼钱,扔的钱直至妇女们基本满意为止。摩尔族人举行婚礼的第二天清早,新郎要将沾有血渍的手帕抛到窗外去,以此对家人证明新娘子是贞洁的。

新娘集市摩洛哥艾特—哈迪杜的柏柏尔部族的新娘集市,又叫“穆塞姆节”,每年9月举行,为期3天。它既是求偶盛会,也是一个贸易集市。在这个“集市”上,离过婚的妇女和寡妇最受欢迎,人们认为这样的妇女最会持家。

献羊节摩洛哥历史最长、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摩洛哥的和平节。每年1月23日,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只羊,摆设羊宴,邀请亲友邻里共同庆贺。节日献羊典礼是最隆重的活动。

赛马节古都梅克内斯的赛马节是全国最盛大的节日。在每年的5月举行,为期5天,全国出类拔萃的骑士都赶来参加。

庆生会与割礼摩洛哥的孩子出生后,按照惯例要举行庆生会,并把孩子的头发剪掉,让它重新长出。施行割礼的年龄,随各地的习俗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是出生40天后举行。

交通运输

陆路运输相对发达,90%的客运和75%的货运通过陆运交通完成。

figure_0047_0041
在每年雨季后的短时期内,沙漠中布满生命,植物和动物利用这个季节再生,并且储存食物和水。

历史年表

公元7世纪

阿拉伯人进入,建立起第一个阿拉伯王国。此后,经过多次王朝更替,其中柏柏尔人建立的伊斯兰教的阿尔摩拉维德王朝最为强盛

1912年3月30日

沦为法国保护国。同年11月27日,法国同西班牙签订《马德里条约》,摩洛哥北部狭长地区和南部伊夫尼等地区划分西班牙保护地

1947年

摩洛哥苏丹穆罕默德五世要求独立,改变保护制度

1953年

法国废黜并放逐穆罕默德五世

1955年1月

法国被迫同意穆罕默德五世复位

1956年3月2日

获得独立

1957年8月14日

定国名为摩洛哥王国,苏丹改称国王

1961年3月

哈桑二世国王登基

1999年7月23日

哈桑二世国王病逝,王储西迪·穆罕默德于同日即位,7月30日正式登基,称穆罕默德六世

铁路 总长2958千米,投入运营线路1907千米,50%线路实现电气化。

公路 总长64452千米,其中一级公路15907千米,二级公路9367千米,三级公路39178千米。

水运 现拥有30个港口,主要有卡萨布兰卡、萨非、穆罕默迪耶、阿加迪尔和丹吉尔,其中卡萨布兰卡港口最大。

空运 摩洛哥有国际和国内机场28个,其中摩洛哥国家航空公司的航线通往四大洲32个国家,总航线30多万千米。

教育

摩洛哥视教育为国家发展的根基,强调教育普及化、教育统一化、教师摩洛哥化和教学阿拉伯化。每年教育预算约占国家预算总支出的1/4。全国文盲率已从1960年的87%降至2015年的25.4%。目前有小学4350所、中学1168所,高等学校64所。2004年在校小学生410万,教师13.28万名;中学生180万,教师8.68万名;大学生28.6万,教师9773名。大学24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有穆罕默德五世大学、哈桑二世大学、穆罕默德一世大学、卡迪伊亚德大学、卡鲁维因宗教大学和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大学。

主要城市

拉巴特

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历史名城,建于12世纪,人口64.6万。拉巴特濒临布赖格赖格河,对岸为塞拉,公路、铁路和国际航空业均很畅通。拉巴特旧城是典型的阿拉伯城市,有穆斯林古镇和犹太人居住区,北面有一个17世纪的堡垒、一个安达卢西亚花园和穆斯林艺术博物馆。东南有历史建筑哈桑塔等。西南有一个考古博物馆。旧城以北和以东则为新城,新城呈现出欧洲风貌与阿拉伯情调相交融的景象。主要工业有棉毛织品、皮革制品和地毯业,拉巴特地毯闻名于世。

达尔贝达(卡萨布兰卡)

达尔贝达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人口210万,是全国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和工商业中心。集中了全国70%的工业企业。新兴的工业有纺织、炼铁、水泥、烟草和罐头等。达尔贝达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人工港口,一次可同时停泊轮船40余艘。

旅游

旅游业发达。旅游为侨汇之后的第二大外汇来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2011年接待游客约934万人次。主要旅游点有拉巴特、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非斯等。拉巴特呈现出欧洲风貌和阿拉伯情调相交融的景象;卡萨布兰卡建有世界上第二大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非斯以精湛的伊斯兰建筑艺术闻名于世;马拉喀什有长达7千米的红砖砌成的古城堡,并有“不夜城”之称。

figure_0049_0042
拉巴特市的哈桑塔
哈桑塔为哈桑清真寺的宣礼塔,占地单边长16米,高44米,四周雕刻图案各异,具有摩洛哥传统艺术特色,风格典雅,体现了阿拉伯穆斯林优美的建筑工艺和装饰艺术。
figure_0049_0043
figure_0049_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