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Mongolia
地理位置
蒙古是位于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南、东、西与中国接壤,北与俄罗斯相邻。东西长2368千米,南北宽1260千米,边界线总长度达8150千米。在亚洲各国中居第六位,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内陆国家。
地形特征
地势高亢,平均海拔1580米以上,1000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境的4/5,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境坐落在蒙古高原北部,可分为高山、中东部山地丘陵以及南部戈壁三个地区。西北和北部地势高峻,主要有阿尔泰山、唐努山、杭爱山、肯特山等。其中阿尔泰山为最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蒙古境内的东部地势较为平坦,多为丘陵和平原区,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1800米之间。南部是地势比较低平的、占全国面积1/3的戈壁区,其中沙漠面积占3%左右。这里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之内,在这起伏很小的地面上,有些低洼的浅盆地,蒙古人称“塔拉”。
气候
蒙古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且寒冷,夏季短暂而且炎热。冬季最低气温可到-50℃,夏季最高气温达40℃。全年降水稀少,是东亚寒潮的发源地。
自然资源
地下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煤、铜、钨、萤石、金、银、钼、锡、铁、铅、锌、铀、锰、磷、盐、石油等80多种矿产,其中煤蕴藏量丰富。森林资源较丰富,木材蓄积量为12亿立方米。
经济
种植业开发较晚,目前粮食已基本自给。畜牧业是传统的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国有1/2的人口从事农牧业。工业以轻工、食品、采矿和燃料动力工业为主,特别是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在工业部门中占优势地位,主要以加工畜产品为主。
蒙古曾长期执行计划经济。1991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国有资产私有化。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约10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00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2.3%。
汇率:1美元=1438图格里克。
习俗
衣着蒙古族的衣着式样自古即有与游牧经济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男女皆穿镶边长袍,下摆没有开衩,装饰有精美小刀。妇女们留发辫,用红、蓝头巾包缠于头上。男女都穿靴子。冬季二裘,一裘毛向内,一裘毛向外,头戴皮帽,脚穿毡靴。未婚的少女一般仅扎小辫,束以红绳,结婚后才能梳髻高盘。
那达慕大会蒙古人一年一度的群众性的传统节日活动。“那达慕”在蒙语中意为娱乐或游戏,一般在每年夏、秋季举行。节日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3项技能比赛以及文艺、体育表演和庆丰收等多种仪式。
饮食蒙古族牧民以肉乳为食品,如酸奶子、奶油、奶豆腐、奶酪等等。在风和日暖的季节,食品几乎全是乳品,其中酸马乳是蒙古人最喜欢的饮料,常用来招待客人,也是欢庆节日的必备品。在严寒的冬季,大都食用肉类,其中以羊肉最受欢迎。
颜色的含义蒙古人对某些颜色赋予特定的含义:“乌兰”——红色,象征着幸福、胜利和亲热;“呼和”——蓝色,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夏尔”——黄金,是蒙古人崇敬的颜色,当作金子的颜色加以敬重;“察尔”——白色,是高尚、纯洁、质朴的象征,是吉祥、美好的颜色,他们将首都乌兰巴托称为“银色的都城”;“哈尔”——黑色,是蒙古人最厌恶的颜色,被视为不祥之征,意味着不幸、贫穷、威胁、背叛、嫉妒、暴虐等。
交通运输
交通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铁路担负着全国货运量的4/5和客运量的1/3。
公路总长约5万千米,其中柏油路1714.9千米。
水运1996年货运量为1100吨。
空运航线总长约4万千米。国际机场1个,主要机场为乌兰巴托“成吉思汗”机场。
教育
蒙古实行国家普及免费普通教育制。全国有全日制普通教育学校751所,63所专业培训中心。全国共有高校113所,其中国立高校16所,主要有国立大学、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大学等;私立高校92所,主要有依和扎斯克大学、奥特根腾格尔大学等。5所为国外高校分校。根据政府间文化教育科学合作协定,蒙与50多个国家交换留学生。
主要城市
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是蒙古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130万,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南端,鄂尔浑河支流图拉河北畔。这里四面环山,图拉河从市中心缓缓流过,像一条银色的哈达迎接着国内外来客。乌兰巴托东西长,南北窄,面积2000平方千米,共分5个区,即苏赫巴托区、友谊区、十月区、工人区和那莱赫区。故宫博物院是活佛的故宫,殿堂内金碧辉煌。这里还有一座昔日活佛避暑的夏宫及一座喇嘛寺院,是令人向往的风景及宗教旅游之地。以乌兰巴托为中心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线都以此为中心向外辐射,通往全国各城镇及世界各地。
达尔汗
历史年表
公元前3世纪
当地为匈奴帝国的中心
公元4~10世纪
东突厥人势力强大
公元13世纪
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统一的蒙古汗国,后于1279~1368年在中国建立元朝
17~18世纪
被清王朝征服,成为清王朝一部分
1911年12月
蒙古王公在沙俾劫持下宣布“自治”,1919年又放弃“自治”
1921年
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胜利,同年7月建立君主立宪政府
1924年11月26日
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5年2月
苏、美、英3国首脑签订雅尔塔协定,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并以此作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
1946年1月5日
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1992年2月
通过新宪法,改国名为“蒙古国”
达尔汗是蒙古第二大城市,位于蒙古北部哈拉河谷,南距乌兰巴托230千米,分3个工业区。北部是建筑材料综合厂、食品厂等;中央部分是福利区、住宅、文化部门和轻工业工厂;南部是热电站。市郊的沙拉河煤矿是个露天煤矿。市区交通方便,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列车经过这里。近郊有一座机场。
旅游
蒙古有广阔的草原、高山围绕的湖泊,有着独特的民俗、宗教风貌。塞北草原的风光、库苏古尔湖的景色吸引着许多国家的旅游者。游客们可以欣赏到草原上的大自然风光,也可以到限定地区去打猎。政府规定每年只允许在阿尔泰山猎取25头盘羊。打猎费为2.5万图格里克,猎物也可以携带出境。另外蒙古有许多冷泉和温泉,肯特山和杭爱山的温泉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对于长期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来说,在草原上能饮一次酸马奶,住一次蒙古包,或骑一次骆驼是最惬意的事,要是能赶上那达慕大会,还可亲自观赏或参加赛马、摔跤、射箭、叨羊、舞蹈等活动,享受异国他乡的情趣。
蒙古族主要信仰喇嘛教,境内喇嘛寺庙较多,而且建筑也非常壮观,著名的有乌兰巴托的庆宁佛寺和林喇嘛寺庙等。有的寺院已成为著名的博物馆。到蒙古参观喇嘛大寺庙,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旅游内容。
蒙古的古迹很多,其中有著名的楚鲁特岩画廊,位于杭爱省的楚鲁特河流域地区,画中描绘的是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形象和猎人狩猎的场面。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数量最多的还是具有匈奴—突厥民族“野兽风格”的大小动物群像。这些岩画是公元前16至公元3世纪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杰出艺术家的伟大创作,也是蒙古先民遗留下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