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恭王府的福字为啥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提起恭王府,老北京人总喜欢说一句话,那就是:“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这是什么意思呢?

恭王府与“福气”有什么渊源呢?原来一切源于在恭王府里有一块清康熙帝御笔亲题的“天下第一福”福字碑。

这座福字碑藏在花园的一座用糯米浆砌筑成的假山内,在该假山下有一幽静的“洞天”,称秘云洞,洞的正中正是福字碑的所在,碑高1米左右,长80厘米左右,贯穿整座假山。

康熙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很少题字,以至于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在今天的北京城内,除公文外,经考证的康熙题字只有3个,除了高悬于故宫交泰殿的“无为”二字,再就是恭王府石碑上的福字。所以说,恭王府实乃名副其实的“万福”之地。

其实,这个“天下第一福”福字碑还有一个不凡的来历。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将要过60大寿,不料却重病缠身,久治不愈。宫内太医用遍了良方名药,也未见起色。这可愁坏了康熙帝,他为此寝食不安,整日苦思良策,可什么法子也没想出来。就在这时有大臣献策,说可以试试史书上记载的请福延寿的方法。康熙帝也没有别的办法,便准备试试这个方法,为祖母请福延寿。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他凝神运气,秉持一颗最虔诚的心,倾注其智慧和功力于笔端,一气呵成写下一个大大的“福”字,并加盖上“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

将这个“福”字精心裱糊后,康熙帝马上将其送给了孝庄皇太后。孝庄见了欣喜万分,也不知这请福延寿的方法真奏效,还是孝庄因心情好而病愈,久病的她竟然百病全消,心情舒畅、健健康康地过了个60大寿。

自此这件事便在宫中传开了,大家都说皇太后病好全仰赖康熙帝“请福延寿”的功劳。奇怪的是,从此以后,康熙帝无论如何都再也写不出那种气势浩荡、气韵流畅的“福”字了。

figure_0142_0082
天下第一福

康熙帝御笔的这个“福”字,蕴含着无穷的奥妙和无限的祝福。从写法上看,暗合了“子、才、田、福、寿”的字形。右半的上部像一“多”字,因此,取意“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的福字,另外,其中的“田”字尚未封口,因此有“鸿福无边、无边之福”的意思;从形体上看,不同于民间书写的饱满方正,而是瘦长狭窄,这又瘦又长的“福”字,听起来是谐音“又寿又长”的长寿之福了,故民间称之为“长瘦(寿)福”;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是现存历代墨宝中唯一把福、寿写在一起的福字,被民间称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因此,这个“福”字实是汲天地之灵气,纳万物之精华的实至名归的“天下第一福”。

后来,康熙帝命人将这个“福”字刻在石碑上,放在紫禁城中,成为大清国宝。可是,福字碑传到乾隆时期,竟然神秘失踪了。关于这块御福石碑的去向,犹如一个巨大的谜团,困扰数位帝王达百余年之久。

据说,这块福字碑易地的背后之手正是和珅,可至于它是怎么来到恭王府的,至今仍是一桩悬案。

福字碑在和珅家被发现时,就藏身在滴翠岩下的秘云洞,这里是恭王府花园的龙脉所在。据说当年嘉庆帝查抄和珅府时,想把这个福字碑移到皇宫,但是由于和珅设计巧妙,动福就动龙脉,这是皇帝最忌讳的,大怒之下,下令将假山封死,从此,康熙帝墨宝福字在所有的史书中消失了。

直到1962年,工作人员仔细查找并掘开被封堵两百多年的秘云洞,发现了福字碑,使福字碑得以重见天日。后经过文物部门的考证,“康熙御笔之宝”印已成为当今世上所留的唯一一个完整的康熙大印印章。

如今,作为恭王府“镇园之宝”的福字碑已经名扬四海,有无数的海内外游客争相来恭王府一睹其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