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站直、坐正、走稳

两三岁的宝宝走路基本上已经不成问题了,为了宝宝健康着想,父母这时候一定要让他养成正确坐立行的好习惯。因为孩子的骨骼中有机物较多,无机物较少,比较柔软,再加上起固定关节作用的韧带、肌肉尚比较薄弱,不良的姿势便很容易造成他们脊椎系统不平衡、不对称,小关节多处损伤或移位,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很多学生都会有头痛、偏头痛、颈部酸痛、眼睛疼痛等症状的原因。

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科学合理的姿势。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正确的坐姿

人们常说要“坐如钟”,意思是将臀部作为身体的基底座,臀部以上就成为一座整体的“钟”。孩子无论是看书,还是写字,都应挺起腰部,在靠椅子背时让臀部与椅子紧贴,同时收腹和收下巴,头稍向后仰起,胸部挺出,身后形成板块状,尽量使上身与臀部刚好呈90°直角。这样背部两侧的肌肉收缩可使身体维持正直,既能让颈后肌肉群同时受力牵拉,也能对面部肌肉群起到整体绷紧的作用,促进脸部肌肉群的运动,使面部肌肉拉紧,避免松弛。

2.正确的站姿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站如松”来督促孩子,其实,这是有科学道理的。所谓“站如松”,指根据人体生理曲线,以脊柱体为中轴线,站立时使重心最终落在两脚上。具体来讲,就是要面向正前方,两眼平视,下颌微收,胸挺肩平,腰背挺直,以腹部为整体的重心,把手放松贴在大腿旁,两腿直立,双脚的距离等于肩宽;腹肌紧收,感觉肌肉是向上拉的,而下背至股肌收紧并感觉向下拉;盆骨必须轻松地平放,并且与身躯保持垂直的状态。在这样的站姿中,人体的全部重量才会平均地通过脊骨,达到骨盆,再传到下肢,直到脚底。但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可将腹部过分向上挺,也不要将上身向后弯,以防身体出现不平衡,增加对脊骨的压力。此外,在“站如松”的过程中,还要用脚趾紧抓地面,好像树根紧抓泥土一样,以使人有稳重的感觉。

3.正确的走姿

一般来说,正确的迈步动作,应以腰部为中心,向下带动大腿,再延伸至小腿与脚;向上则带动背部,甩开双臂,如同一棵行走中的大树,“枝”动也带动“主干”同步移动,“叶”摆也同步带动“枝干”共振摇动。具体可分为快走和慢走两种。快走时,要注意身体的整体平衡,双臂自然下垂,臀部提起,前脚掌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后脚跟,最好感觉到是背和腰在用力,脚并没有受力且无特别辛苦的感觉,尽量伸直迈步,不要拖,也不要迈八字步。慢走时,要注意变换脚底受力点,手臂应交替在腰以上运动,也可抱在前胸,或做高抬举的动作,这样可以减低手臂下垂时间长而引起的血管张力持续加大,以免影响血管管壁的质量,或造成回心血量减少而增加负荷负重的疲劳感。

总之,培养正确的姿势对孩子的身体发育、身材和姿势美感都很有影响,家长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