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本草学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最具世界性影响的药学及博物学巨典。它集中国古代医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为一体,同时广泛涉及相关的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领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巨著,曾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2011年5月,《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这部皇皇巨著的作者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出身医生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名医。李时珍天资聪颖,自幼熟读儒家经典,14岁时考中秀才。后来受父亲影响,便逐渐放弃科举考试,一心随父学医。李时珍白天跟父亲行医治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

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李时珍懂得,做一名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果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搞错了,就会闹出人命。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再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在阅读中发现了前人本草著作中的诸多错误,于是立志重新编撰一部本草著作。为写成这部书,他穷尽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历时30年,几易其稿,终于完成《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成书后四百多年来成为医家、读书人必修之圣典,成为普通百姓活命养生的医药宝库。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高度评价了李时珍在医学史上的丰功伟绩:“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 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书中对药物的分类改变了此前本草学著作中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五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六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受到达尔文的高度重视。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

《本草纲目》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本书以最权威的金陵古本为蓝本,本着取古人之要义、为现代人所实用的原则,删繁就简,精选精校,辑录精华,保留了至今常见常用的本草,及切实有效的复方,原汁原味再现天下第一药典之精华,指导今人认识本草。本书仿金陵版古图风格,精心绘制了五百余幅彩图,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四百多种药材的植物形态,读者可按图索骥,准确辨识药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还用图片的形式清晰明了地诠释了原著中的一些中医用药理论,帮助毫无中医基础的读者轻松读懂《本草纲目》。本书不仅是家庭常备药典,更是传统中医药研究爱好者的典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