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数十八:“拈花指”——自我感悟式

“亮艺”:《东方时空》2006年9月27日《小萌探维和——苏丹》

记者:李小萌

记者李小萌:听说要去苏丹采访,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的,就是那幅著名的照片《饥饿的苏丹》,它为摄影师凯文·卡特赢得了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两个月后,由于受到争议和自身良心的谴责,作者自杀身亡。12年过去了,《饥饿的苏丹》依然处于贫困和动荡之中。出发之前,我在博客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30年的内战,200万人丧生,动荡危险,苦难依然存在的地方,正在遥远的非洲大陆静静召唤。”

“High点”:

“拈花指”:源于佛家“佛祖拈花 迦叶一笑”的典故,是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为软功外壮,属阴柔之劲,专练指头拈劲之一种功夫。练时内外同修阴柔兼阳刚之劲。功成之后,三指拈物,无论如何坚实之石,都能应指而碎。

《小萌探维和——苏丹》这期节目的开头,关于苏丹,李小萌想起的,是那张最纠结人情感的摄影作品,有感而发,就像“拈花指”一样,以柔克刚,在动荡苦难的苏丹现实衬托下,小萌用朴实真切的感受来融化坚硬。

小萌体现的是记者的“本色”,她用自己博客中的话语,和自己印象深刻的照片故事,来进入新闻,她的深深参与感也牵动着观众的情感投入。

小萌是一个感情细腻,内心柔软的记者,常常有感而发、触景生情。小萌后来2008年汶川地震那期她现场潸然泪下的《路遇》也体现了这点。

采访中,白岩松常用“自我感悟”式的方法,来进行情感的互动。《新闻1+1》2008年6月,汶川震后观察特别节目中,面对灾区高三学生,岩松就即兴说了一段自己的经历给孩子们打气。

他说:“在我8岁的时候,我父亲去世了,在我10岁的时候,从小带我的爷爷去世了。当时我妈一个人带着我和我哥两个人长大,我在东北一个很偏远的小城市里头,我们家住在平房,冬天大家知道东北有多冷,我们家最高温度是零上五度,就我妈妈一个人,当时没多少钱。带着我们哥俩长大,我11岁,我们家里没有自来水,那时候哪有自来水啊?要去200米之外的地方去挑水。——有了这次地震,你们已经学会了自己去成长,自己去承担,所以再给你们自己加加油,你们已经比同龄人又更快地更多地向前跑了一步,你比他们已经有了更多的优势,而不是劣势,对吗?”

放下身段,用人与人间相通的情感力量来沟通,就如“拈花指”,无论如何坚实之石,都能应指而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