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数十一:“大剪刀刀法”——巧用电影

“亮艺1”:《新闻周刊》2009年10月17日《本周视点:为了人民》

(影像)电影《大腕》片段:黑帮气势汹汹而来

“谁叫尤优 找他有什么事 你少废话,我问你谁叫尤优

“甭假装黑社会 中国就没有黑社会 有事你说事没事我这还忙着呢”

(解说)2001年上映的这部电影,是一出喜剧,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中国没有黑社会”的美好愿望甚至需要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就在电影上映的这一年四月,全国政法机关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打击黑恶势力行动。2006年2月,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这个行动直到今天也没有宣布结束。近日,公安部又下发了第7批涉黑案件挂牌督办通知,对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8起涉黑案件进行挂牌督办,明确省级公安机关负责同志担任侦查破案责任人。

“亮艺2”:《新闻调查》2007年3月25日《谁动了我的隐私》

编导:王晓清

(影像)电影《手机》片段

“费墨:还是农业社会好啊。现在,近,太近了,近得人都喘不过气来了。”

(解说)现在已经不是农业社会,而是进入了一个信息社会。我们触手可及的范围变大了,但同时,也可能别人一伸手,就能触及我们的私人空间。

(影像)电影《手机》片段

中国移动员工:这是费墨的通话记录,这是严守一的通话记录。

费墨妻子:你看,一天能通四次电话,他一个星期也跟我说不了这么多的话。

严守一妻子:严守一倒没怎么打,就是昨天的一个电话号码,你看,一气打了一个多小时。

解说:这是电影《手机》的一个片段。妻子瞒着丈夫,打印出了他的通话记录。这样的事,生活中恐怕也不少。更有甚者,还常常会有人请私家侦探调查自己的家人。——

解说: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理需要,隐私才成为了一种商品,才带来各种利益关系。甚至有人在主动贩卖自己的隐私。

(影像)电影《601个电话》片段

某演员:我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公布的600个明星电话居然没有我!我现在要把我的电话号码公之于众。这就是我的电话号码,我要让热爱我的FANS随时随地,畅所欲言和我交流!

“High点”:

“大剪刀刀法”:金庸《神雕侠侣》中,杨过自创武学,招式是对付软鞭云帚等兵器之用。为杨过为对付李莫愁的拂尘武功自创。

电视节目运用电影元素,就是把“电影”也当做一种工具、一种兵器、一种表达手段。

电影和新闻一样,记录着人们的生活变迁,承载着信息、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发展,关注人的飞翔与沉沦、抗争与喜怒。所以很多新闻事件,可以在电影片段中找到注脚。这种注脚,有时是情景的相似,有时是内核的映照。

上面一期节目,用电影《大腕》里戏谑的暴戾黑社会情景,来让人们正视现实中的真实。而有时,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也被拿来与新闻场景对照。比如谈到房价高问题,一些新闻同行就喜欢用电视剧《蜗居》来影射。

再举一个电视剧的例子。

《新闻1+1》2012年5月2日播出的节目《医院里,别闹!》,开头也是用电视剧来比较:“节目的一开始,我们先来看个海报。这个海报就是明天将要上映的一部电视剧的海报,这个电视剧叫《心术》。这张海报的画面内容是四个医生围在一个似乎像患者的小女孩的身边,看着很平静,但不知道我为什么感觉会有一些担心,一些不安,甚至觉得隐隐约约地会发生一些什么,但是其实如果要是回到现实生活中的话,我们知道,医患关系要远比这个电视剧的海报显现得要更复杂、更让人担心,甚至更加血腥。这不,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头,我们接连听到或者说看到了在医院里发生恶性事件这样的一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