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总体布局的特点

大农业包含四个产业部门:种植业(狭义的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下面首先分析农业的总体的特点。

1.农业在全国分布相对分散

农业由于其对土地的依赖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分散化特点。2007年农业的集中指数为50.288,而集中度的绝对值为0.24;1997年以来,除个别年份波动较大,集中指数基本处于50左右,集中度的绝对值为0.23左右,说明农业在全国分散化明显。见表3—1。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7)计算。

2.农业专业化程度比较低

2007年,农业产值最高的山东是最低的西藏的45.7倍,全国各省市区农业产值的均值为921.4亿元,低于此值的省区有19个,占省区总数的近三分之二。与2005年相比,一些省区在排名上发生了变化,东北的辽宁和黑龙江排名有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而东部如浙江省的排名则有所下降,见图3—1。

图3—1 1997—2007年农业产值变化情况

2007年,除海南省之外,各省区的农业区位商均低于2,绝大多数省区的区位商都低于1,说明农业在所有省区的专业化程度都较低,各省区的农业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的部门,在全国的竞争力均不强。区位商较低的多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而稍微较高的多属于中西部省区。从1997年以来各省区位商的变动趋势来看,区位商逐渐下降的省份有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浙江、福建、广东、贵州等,这些省份除贵州外全部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而其他省份除极少省份基本稳定外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也是符合工业化进程的规律的,东部地区工业化水平高,因此农业的比重较低;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农业的比重较高。

自1994年以来,农业在我国空间布局呈现出由东部逐渐向中部转移的态势,具体表现为东部省区按农业产值的排名逐渐下降,而中部各省排名则稳步提升,但西部省区排名基本稳定。

3.四大板块农业布局呈现向西部地区集中的趋势

从四大板块来看,2007年与1997年相比,东、中部地区农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都呈下降趋势,比重分别由1997年的39.98%和26.96%下降到2007年的37.5%和26.19%;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农业总产值占比则都有所上升,分别从1997年的23.5%和9.56%上升到2007年的25.7%和10.61%。从增长速度看,西部地区要快于东北地区。见图3—2和图3—3。

从图3—2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农业的区域变化的趋势。东部地区下降的3个百分点正好由西部增加的3个百分点弥补,中部下降的1个百分点也由东北地区弥补。从1997—2007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大约翻了一番,东部与西部之间的产值规模差距从17个百分点减少为11个百分点,农业上的区域发展差距还是有了很大的减小。

图3—2 四大板块农业产值变化图

图3—3 四大板块农业产值比重变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