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1996年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不同的学科组建而成的。这一学科设立之初,是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为主旨的。当时,我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负责人文社会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设立时,曾经遇到两个具体的问题。一是关于学科名称问题,在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后,决定以组合的方式,把当时已经在试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科和已具雏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合二而一,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名称。二是关于学科的归类问题,当时有将这一学科归为“教育学”一级学科的意见,这当然是有一定的学科建设根据的,但是根据这一学科的属性、内容和建设目标,最后还是决定作为“政治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之一。1997年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无论是在学科点数量增加和学科合理布局上、在学科内涵的完善和拓展上,还是在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正式设立上都颇有建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专业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学术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一般规定,而且还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的特殊规定。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1世纪头20年,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就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使我国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一奋斗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渗透于这些内容之中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一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可须臾分离的根本内容之一。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时,把“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风貌”[1],作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光辉业绩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江泽民在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时,再次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经验。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标。从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角度,充分认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和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动力和主要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显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全部价值观的精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要旗帜鲜明地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价值、价值观念中的统摄作用。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它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成为全体人民不断努力进取、锐意创新、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和形成思想共识的基础。从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充分认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面向全社会各个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发挥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育人功能。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存在着怎么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对公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对全社会各个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在内容和方式上要注重其广泛性、针对性、生动性和普及性。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也存在着怎么结合社会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现实发展、创新教育方式的问题。在全社会、在各个不同领域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进一步联系国际国内的实际,联系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思想变化,在这种联系实际的思想理论教育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2]江泽民2000年8月在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时的这一讲话精神,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的主导原则,就是始终保持和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的“时”,是时代的“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推进我们理论、工作、思想观念的发展;与时俱进的“时”,还有“势”的含义,就是形势的“势”,趋势的“势”,不仅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而且还要随着事物发展的趋势来推动理论的发展。因此,“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一种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状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增强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就是要提倡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没有与时俱进的这种精神状态,就不可能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创新,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理论内容上进行术语创新、研究方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是通过其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反映出来的。正是这种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根据现实发展的状况不断发展自身的要求,具有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要求。我们看到,19世纪中期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能为解决马克思逝世一个多世纪后出现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思想理论教育研究者、工作者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用战略的思维、世界和现实的眼光进行理论的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融入今日的世界,使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创新,也是通过学科开放性的特点体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能不断地吸收不同阶段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科学成果;马克思主义总是从发展着的世界中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阐发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总是关注和研究新时代提出的最迫切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特点必然使其能够不断地博采众长发展自身。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一个多世纪,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科技革命更为迅猛地发展,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也更为激烈,人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以及不同思想文化思潮之间的碰撞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也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科学的革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都提出了方法论上创新的要求。

在理论内容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中,研究方法的创新具有首位重要的意义。没有研究方法的创新就不可能有理论内容、学术观点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是理论内容和学术观点创新的前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由此可以认为,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第一要务。

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正式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它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它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科设立之初,按研究领域与学科发展的主要方面划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分为五个二级学科。它们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后来又增设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不仅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决定的,是由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作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决定的,而且也是由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的要求决定的,是由作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的同时,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分别归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这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变化对学科建设意义的问题。在总体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全面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从多方面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结构和完善学科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注释

[1]《江泽民文选》,第3卷,26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泽民文选》,第3卷,1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