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副司长胡德巧

(一)就业工作的有利局面

四季度出台的新农保政策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首批补贴已经开始支付,2010年将会全部到位。社保政策中的退保问题,其原因可能主要在于没有建立起来接续制度;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待接续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后问题会逐步解决,如何建立接续转移制度也是社保关注的热点。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强到弱,经济增长态势从弱到强。四季度经济状况波动是很正常的,因为经济增长形势还很复杂,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基础仍不太稳定,未能得到巩固,但在总体趋势上,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在逐步变弱,这和一季度的情况完全不同,并且经济形势会更加明朗,经济增长速度会超过8%。

2010年经济、就业形势应该比2009年更易把握,政策实施力度会继续加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理有两个表述,一是“就业是头等大事,天大的事”;二是“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促进就业各方面工作的整体力度和过去相比都会得到增强,就业这一指标在整个政府意识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十七大提出了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之后,政府部门会进一步重视就业工作。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了要把“促进就业工作”作为考核政府绩效的重要指标,这对政府工作是一个强烈信号,对就业工作的改善肯定会有帮助。

(二)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总量增量问题突出。民办大学每年几十万的毕业生没有被统计,这是一个隐藏的影响就业压力的问题,在总量矛盾中,新成长劳动力的问题更加突出。

(2)总体上看,结构性问题首先是地区结构问题,即农村劳动力如何转移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是产业结构问题,即产业总体规划如何调整、产业如何升级、如何在目前4万亿投资中开发新的产业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

(3)从大学毕业生从业领域来看,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中国教育改革的滞后主要体现在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不相适应以及专业结构对形势需求反映比较迟钝这两个问题上,学校里的专业要和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紧密联系起来。

(4)基础性工作要加强。从统计角度说,2009年是“十一五”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这一年里应研究在“十二五”计划中如何解决就业指标双轨制的问题,比如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同时使用所体现的双轨制问题。统计局的净增就业和新增就业制度也是双轨制问题。农民工就业情况和现行的就业统计口径是脱节的——农民工就业单独统计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不包括农民工,这和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符。

(5)劳动力市场要逐步完善。市场是政府解决就业工作的基础,这其中也存在双轨制问题,就业是政府的事,但也需市场助力,市场不建立起来就业工作就很难开展。

(6)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得非常少,依法解决就业工作仍未得到贯彻。

(三)就业工作思路

(1)就业政策开放以及积极就业政策的完善,仍有很大的开发、挖掘空间,首先需要统一各个分条块的、分割的政策,以及一些2009年底不再采用的政策。对于过去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扫尾的政策的处理,是继续延续还是放宽?放宽意为放宽到所有集体企业,延续意味着打破2009年的政策界限而往下延续。我的主张是既不放宽也不延续。不延续、不放宽的目的是要让所有人、更多人享受平等的就业政策,这也是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的需要,很多政策都是指向过去某一部分人群,到目前为止应该要实施统一的政策了,让就业的概念国际化,让再就业国际化。

(2)农民工政策仍不完善,无论是政策的数量、质量还是政策力度,今后要重点解决农民工政策问题。

(3)编制“十二五”规划时,一定要把就业政策充分体现在总体规划中,“十二五”规划在民生和就业方面的关注度,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高,就业问题在中央“十二五”建议里更加明朗化,所以从事就业工作或者从事就业工作研究的人,要进一步呼吁对就业政策的关注,让就业的分量和力度在“十二五”规划里进一步得到充分体现。

(4)对于实施更加有利于就业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具体问题是如何把投资和就业联系在一起。新的一年仍将延续前一年的政策不变,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投资力度还是很大的。可以借这样的机遇探索建立政府投资促进就业的机制,这个问题在国务院2009年的文件里已经被提出来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肯定是不统一的,在问题的解决上肯定有一些阻力和不同的观点,这需要专家们进行研究,研究出来并被决策所采纳后,有利于以后研究就业以及通过投资带动就业这一问题。政府投资带动就业也包括民间投资带动就业,关键在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评估指标,在投资立项、项目实施、项目实施之后存在就业的评估问题。评估做好后政府绩效考核等就能统一起来了。政府绩效考核总要有几个指标,报项目时其中有一个是就业指标,也要去评有没有这项指标,所以就业部门增加这项绩效考核指标对开展就业工作非常有利。

(5)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是政府要做的事情。准备从2009年开始对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建设进行大的投入,具体来说,每年都有计划,有专门一部分资金投资在这个领域,来解决基层公共服务和政府服务能力问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尹建堃

(一)就业数据收集与分析

现在政府数据收集的基础条件比较好,建立了监测制度、快速调查制度,这些都是在金融危机中形成的制度。从2008年开始,监测制度以及快速调查制度中的数据每个月都有,已经形成了制度,全国各地的数据都有,但是数据本身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二)困难群体再就业超过历史最好数据

2008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 102万,下岗失业人数514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164万。四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3%,失业人数增加了981万。

(三)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1)如何建立就业评估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就业优先”、“就业是头等大事”的说法,把促进就业作为今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如何认识并落实这个目标,如何真正将经济增长作为一个考核指标、重要指标,如何把就业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作为监测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指标,在这些问题上可以进行新的探索,特别是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对就业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在这些方面建立就业评估机制。

(2)后危机时期对就业的影响。中国率先走出经济低谷,但后危机时期的潜在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对就业的影响。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就业人员未能充分就业的现象非常普遍,不仅是大学生,还包括农民工、困难群体,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危机的影响比较大。

(3)如何看待和解决劳动力市场新的矛盾?整个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新的变化,特别是青年就业的变化将特别明显。青年将成为市场的主体,跟原来状况不同;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将进一步加大,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特别突出。一方面, 企业需要人;另一方面,就业也很困难,结构性矛盾的问题在2009年春天将更为凸显。

(4)怎么调整教育培训机构和完善素质教育?这个问题关系到今后如何解决整个中国就业的问题,包括如何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方式整体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如何适应整个市场的需求以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劳动力这一问题,十分重要。

(5)如何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平就业制度?现在劳动者对就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就业保障需求越来越大,要对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制度进行研究。平等就业、公平就业以及在就业方面有保证是很重要的。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赵云城

(一)就业形势总体恢复

2009年是就业工作压力最重、就业统计工作监测最难的一年,统计局进行了月度调查,总的判断是当前就业形势总体恢复,年初的就业形势急转直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真正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农民工达1 100万人,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灵活就业冲击非常大,对大学生就业构成很大的威胁。一年来,国务院包括各地方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政策,2009年是历史上政策出台最多、含金量最高的一年。

从年底数据看,第一,就业人员总量比去年底增加1 000万;第二,根据对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休业人员比重下降,休业人员包括学习、培训和放假的员工,而且在下半年中,每个月的休业人员数都在减少;第三,就业人员周工作时间增加,每周工作时间小于40小时的人员比重减少了1个百分点。

(二)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

(1)就业压力大、结构性问题突出。

(2)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需求下降。根据江苏省提供的数据,2000—2009年,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刚性需求从70%下降到了60%,这是从企业人员需求的角度进行的调查,现在的经济状况无法支持如此大的就业压力。

(3)教育结构和就业需求脱钩,一方面,企业需要升级;另一方面,教育改革滞后。

(4)危机结束后,大学生安置政策还需全面细化和加大实施力度。在我国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严重脱钩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问题可能会始终存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需要其自身对工作预期的调整,还需要政府创造岗位。

(三)今后就业工作的思路

(1)政府出台了20几个大学生的就业政策,政策含金量还不够,不同政策之间还需要衔接和配合。

(2)对农民工的就业转移问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对他们的转移意向要进行分类,区别对待。

(四)就业政策研究应更加深入和集中

在对就业政策的研究上还需要集中一些,很多其他相关政策对就业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如在经济工作会议中谈及的放开中小城镇落户的问题,就对就业有很大影响。

2009年上半年,失业率每个季度下降大概0.3~0.4个百分点,三季度之后开始走平,全国31个省区大体呈现回升趋稳的态势。网络招聘数据更多是求职人数在增加,主要是受到大学生求职增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