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15):金融危机以来的中国就业季度分析
- 曾湘泉
- 5349字
- 2022-09-02 06:00:58
专家视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
(一)当前经济环境与总体就业形势
(1)目前,经济是不是到了低谷并没有明确的判断。我国的经济走势并没有明确地显示出是“V形”、“U形”、还是“L形”,个别地区的经济形势仅仅有回升的迹象而已,不能仅靠几个月的数据就判断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好转。
(2)一季度就业局势基本稳定。从总体上来说,一季度新增失业人数环比下降,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但是也存在隐患,其表现在一季度登记失业率攀升了0.1个百分点,2008年四季度的数据为4.2%,而且登记失业人数第一次超过900万,达到910万,成为历史新高。
(3)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基本也是稳定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15%左右的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回家乡过完年之后又出去找工作了。统计显示,到一季度末,90%的返乡农民工重新回到城镇,其中,有八成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只有10%左右在回城之后重新寻找工作,这部分劳动力属于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上的正常现象。在剩下的10%的返乡农民工中,有50%的农民工有再出来工作的意向,还有20%左右的农民工留在农村种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存在结构性问题。例如,2009年返回广东的农民工少了100万人,转到了长三角地区。
(4)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从我们调查的十几个省的情况看,2009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签约率在15%左右,跟上年同期持平,但是我们了解到,很多省的高校毕业生签约率达不到这个水平,尤其是浙江省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仅为8%,江苏省则不到10%,并且低于去年同期签约率的一半。从需求角度来说,有1/3的企业不进高校(签约)了,同时,进校企业的招聘岗位信息减少了两成;从供给角度来说,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供给量却在增加。
(二)鼓励就业的政策措施
针对现有情况,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整体来说,大环境是“救市”,中环境是“援企”。
(1)救市。有研究认为,国家4万亿的投入可以带动2 000万人的就业。政策投资形成的项目要跟开发就业岗位密切结合在一起,多开发就业岗位。
(2)援企。我们出台了“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政策。“五缓”是五项社保可以缓交;“四减”是四项社保可以降费;“三补”是为困难企业稳定岗位给予三项补贴,包括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两协商”是企业可以与工会或职工双方协商支付经济补偿金,实际上是对现有劳动合同法做了调整。
(3)鼓励自主创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具有倍增效应,是解决中国就业的主要方式。
(4)针对不同重点群体分别采取不同政策措施,包括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和大学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副司长胡德巧
(一)就业总体形势判断
(1)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局势稳定,形势严峻”。2009年一季度数据显示的登记失业率为4.3%,达到1981年以来的最高点,但相对于美国、欧元区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地区,中国是最开始走出低谷的国家。
(2)目前总体经济形势中好的方面表现在:中国是在一季度全球汽车销量最大的国家;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这类大城市房地产交易量在一季度有较大增长;民航业经营状况全面回暖,一季度盈利两位数增长;港口货物的吞吐量比较活跃,有所回升;石化行业也有回升。第一产业农业经济形势一季度有回暖,但不太明显。以上这些现象显示出经济回暖的苗头,对就业也有积极的影响。
(二)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情况及问题
农民工就业和大学生就业是两大重点问题,就业工作的重点必须向这两类人转移。在这两个问题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需要完成的紧迫任务,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除了紧迫以外,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长期工作任务。
(1)农民工也存在失业问题。土地流转,以及开发区建设,高速、铁路和机场建设占用了很多农民的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不会种地的;很多大学毕业生是农村的,毕业后不会回去工作,而是在家里观望;即使农民有土地,但生产资料不归个人所有,尽管理论上说职工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所以要有这样的观念:农民工也存在失业问题,由于农民工人群特别大,因此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最紧迫的任务。
(2)农民工作为人数最多的群体,享受的政策待遇是最差的。截至目前,国家出台的关于农民工就业的文件有5个。从2002年开始出台的关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就业的文件有50多个,最近出台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文件有30多个。从政策比较上看,农民工享受的政策待遇是最差的。所以对农民工来讲,政策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就业环境也是不公平的,农民工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过去,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就业政策比较完整,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可以参照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三)就业统计、就业管理及社保统筹
(1)工作层面上的问题以就业统计跟不上为表现。一些需要的统计数据一直没有公布,如调查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一直在同时进行,但调查结果始终用不起来。原来担心公布高的调查失业率会引起不稳定,后来,尽管调查失业率不高,也不使用这一数据。我认为,现在调查失业率的数据可以使用。
(2)就业管理方面有问题,也要改进。在管理体制中,可以取消学生就业机构和农民工就业机构,直接设立就业机构。
(3)国务院应统筹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工享受平等的政策。只要就业可以享受同样的政策待遇、政策措施,国家可以借鉴国际经验。
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研究司副司长刘文海
(一)当前就业形势存在三大特殊问题
(1)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突出。2009年高校毕业生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大概超过700万人。据教育部预测,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用人需求将同比减少20%~30%。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2)农民工的就业形势虽然也很严峻,但矛盾并不是特别突出,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下半年,农村还有700万初高中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所以农民工的就业压力还会进一步加大。
(3)企业破产和岗位的减少所引起的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如果抽样调查结果可靠,则岗位的流失和企业破产都在7%左右,处于可以承受的范围。
(二)就业工作存在四个主要问题
(1)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关于高校毕业生扶持的政策比较分散,缺乏统筹性和普适性,政策适用范围相当有限;有些政策过于原则化,启动的比较晚,政策滞后性比较明显。
(2)从毕业生的角度看,女性、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和少数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问题非常突出,性别歧视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3)高校毕业生选择工作岗位有低端化的倾向,就业预期普遍下降,这影响到农民工的部分就业岗位,使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4)近期,一些地方出现限制非本地居民就业的情况,通过制定政策变相限制外来的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在本地就业,加剧了这类群体的就业困难。
(三)当前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1.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1)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全部就业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的扶持政策和操作细节,对现有鼓励大学生下基层的政策进行整合,并统一政策待遇;加快落实有关政策,并统一选派计划、录用标准,解决大学生下基层补贴、考核、身份性质不一致的问题,缩短政策周期,早日分流大学生。
(2)建立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主要从基层一线遴选的选人、用人新机制。
(3)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包括发放一次性安家费、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给予考研加分、加强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帮扶、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扶持等。
(4)加强服务,从政策上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就业环境。包括完善高校毕业生登记办法、提供职业指导介绍和职业培训;尽快在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就业基地;加快户籍改革,消除就业歧视、地方保护,鼓励毕业生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和公平竞争;取消大学生入学户口迁移;淡化学生干部身份意识等措施。
2.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1)加强农民工失业登记制度。
(2)发挥好政府投资项目的作用,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效用。重大项目对就业带动是很有局限的,针对农民工就业,政府应该大规模实施以工代赈。由于我国现在的水利设施、国土整治工程还不健全,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缓解农民工就业压力。
(3)要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
3.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政府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切实发挥其在扩大就业上的主体作用。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难题是融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从财政、税收、金融方面给予扶持。
(2)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就业援助,由政府为中小企业选聘大学生和技术人员,提供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障补贴,同时加强管理,防止中小企业虚假套取政府补助资金。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赵云城
(一)就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就业统计工作没有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时进行转轨和改革。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非常大,那时的就业统计就是针对劳动工资报表,是十分准确和权威的;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国有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比重缩小,原来的统计方法只能覆盖到整个经济总量40%以下的劳动力,从调查总量和调查内容上都无法测量整个中国的就业形势;从1996年开始,有了劳动力调查,2005年开始国务院发文正式实施这项调查制度,才基本解决了劳动市场总量问题、结构问题,迄今进行了7次调查。由于开展调查的时间不长,目前的数据质量仍然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需要。
统计队伍的建设还很不完善。
(1)调查制度的设计与安排还很不规范。一个调查的建立需要从上到下有完整的队伍机制,尤其是在中国的这种分级管理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高素质、负责任的调查队伍和完善的配套制度,调查误差将很难控制,数据也是不可靠的,因此首先要解决调查队伍和机制的问题。
(2)调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无法胜任调查工作,极大地影响了数据的可靠性。调查统计的工作需要很专业的培训和特殊技能,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不具备相当素质的人是不能胜任这个工作的。而目前的一线调查人员有很多是由居委会老人兼职的。无论是政府在调查工作上的投入还是调查人员自身的素质,和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1.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1)城镇单位的就业人员数量并没有出现大幅波动。2009年一季度城镇单位的从业人员比上年同期增加120多万,但是增幅比上年同期少1.6个百分点,增量减少了119万。与上年年底相比,该数字下降了1.4%,而往年一般下降1%,差距也不是很大。
(2)政府稳定就业的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国有单位、企业,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就业人数在一季度报表中十年来首次呈现正增长。在刺激内需等政策的影响下,大多数行业的经济形势出现好转。
(3)常规计算中,就业增加人数与GDP的增长额成正比。2009年GDP的增长不如往年,但也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因此就业增加人数会比往年少,但不会影响整个局势的稳定。
(4)全球经济危机对农民工就业造成一定冲击,但总体局势比较乐观。经济危机造成的裁员问题在浙江和广东比较严重,但涉及范围较小;现在农民工盲目外出的现象较少,外出打工主要通过家人或朋友介绍、政府组织输出、与企业保持工作联系等途径实现,进城后再找工作的人数只占十几个百分点。
(5)根据一季度的调查,大多数行业的就业人数还是实现了增长。
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1)隐性失业问题不容忽视。很多企业开工不足,相当比例职工处于放假状态,企业无法长久维持正常运营。
(2)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往届毕业生中仍有200万人没有得到安置,再加上2009年要安置的大学生比上年更多,而受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岗位的增加不会很多,因此,尽管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存在,但2009年尤为突出。
(3)农民工就业的潜在问题不容小视。首先,各类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预期普遍降低,影响到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正常节奏和规模;其次,失地农民以及随父母进城、在城市长大的农民工后代不愿意甚至不会务农,这些人一直留在城市,会导致今后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变得极为突出。
(4)劳动力市场的对外劳务输出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就业处处长张志斌
(一)对劳动力调查的说明
(1)目前在全国31个城市,即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城市建立了劳动力调查,按照季度进行设计,月度组织实施。月度样本是调查季度样本的1/3,调查数据已经应用于政府决策。
(2)目前的数据质量仍不尽人意,需要尽快建立调查质量控制机制。
(3)调查失业率无法全面反映劳动力市场的波动状况。首先,部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返回农村,在调查时无法将他们包括在内;其次,在部分企业生产任务减少时,企业采取降薪或减少工时的做法,而不是裁员。所以,观察宏观经济变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不仅要看失业率,还要从就业人员增量变化、工作时间变化等角度进行观察。调查失业率是宏观经济指标,而不是就业工作指标,无法用这个数据观察各级政府就业工作的好坏。登记失业数据是很有意义的,可以判断出哪些是真正急需就业服务的人。
(二)根据2008年劳动力调查得出的结论
(1)就业人员增量明显减少,2007年全国城镇就业人数增加1 040万,2008年只增加860万。
(2)失业人员有所增加。
(3)在失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上升较为明显。
(4)就业人口中,处在停工状态的增加了70万人左右。
(5)就业人口的周平均工作时间在缩短。
(6)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劳动者所受影响较大。在失业人员中,有33.4%来自制造业,22.6%来自批发零售业,8.3%来自住宿餐饮业,5.9%来自居民服务业,5.7%来自交通运输业。
(7)劳动力市场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受影响比较明显。在失业人员中,女性、低文化程度者和50岁以上的劳动者占失业人员比重有所上升,这些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