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经济学经典名著选读
- 杨瑞龙等选编
- 1908字
- 2022-11-04 18:43:49
前言
顾名思义,经济学旨在经邦济世,同时它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学好经济学,步入经济学的殿堂,必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而阅读经济学经典名著则是奠定经济学基础的必由之路。但是,经济学学科广泛,各门学科的名著又很多,并且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因此想要把经济学名著全部读完往往显得不太现实。
同时,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国内有不少学生在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出国去英美等国学习经济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年限往往要比正常的年限多出一两年或三四年,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语言方面难以适应,而这与学生们在国内时阅读和接触经济学英文原著不足、缺乏专业英语方面的训练有着很大关系。
因此,若有一本书能使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能掌握经济学大师的理论精髓,领略其宏篇巨制中精辟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和深邃的思想,又能提高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从而加强英语工具和经济学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那势必是读者所希冀的事情。
我们有幸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委托,编写了这本《西方经济学经典名著选读》。我们编写此书的初衷或目的,便是基于上述考虑,以期能使读者有所裨益。
迄今为止,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前古典经济学,包括希腊和罗马的经济思想、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以及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第二阶段是古典经济学,包括从18世纪下半期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经过19世纪初期李嘉图和萨伊等人的经济学,直到19世纪中期约翰·穆勒的经济学,它们代表了产业革命前夕到第一次产业革命完成和初期发展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经济学说。第三阶段是新古典经济学,包括始于19世纪70年代初期的边际革命,到19世纪90年代出现的马歇尔经济学,这种经济学的支配地位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末期。第四阶段是当代经济学,它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出现为开端,在当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各种流派和理论,包括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福利经济学、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弗莱堡学派、新自由主义学说、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学派,等等。
本书以理论经济学作为筛选对象,精选了10部经济学经典名著,它们涵盖的则是后三个阶段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及流派,并鉴于版权方面的考虑,选择了自古典经济学产生到20世纪40年代末这一期间对西方经济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学大师的传世之作。这10部著作分别是:被誉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完成者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均衡价格理论创立者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1890年);发展经济学的先驱和创新理论的首创者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1912年);“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1920年);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者、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俄林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年);制度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1934年);宏观经济学奠基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基础》(1947年);以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1948年)。
本书对精选的10部著作分别做了介绍和论述。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所选著作的英文篇章内容,各导读部分都扼要介绍了作者的生平简历、主要思想、学术贡献以及主要著作,并就所选代表作做了导读性的说明,内容包括该著作的写作背景、框架结构及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及观点、简要评述等。本书所摘选的英文篇章均选自英文原版著作,所选篇章基本上反映了每部著作的重点内容、核心思想或主要学术贡献。同时,还对文中的一些疑难术语或词汇做了简要的注释。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和宋利芳副教授主持选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教师和博士生合作编写。具体分工如下:杨瑞龙拟定总体思路和写作提纲、撰写前言;陈海威撰写亚当·斯密、俄林、凯恩斯部分;张广兴撰写大卫·李嘉图部分;王艳萍撰写马歇尔部分;张雁撰写熊彼特、康芒斯部分;宋利芳撰写庇古部分;李强撰写萨缪尔森、哈耶克部分。此外,张海蔚、王磊和王全春也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全书由杨瑞龙和宋利芳负责修改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引用了国内已有的许多研究成果和国外的英文文献,谨向有关作者表示感谢。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具有一定英语和经济学基础的广大读者自学和阅读。由于本书所选的10部著作在国内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中文译著,因此,读者在阅读时若有困难,还可参阅相关中文译著。
编者
2003年10月于中国人民大学